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命運及其局限



命運的觀念,在古代源遠流長,由夏商周,乃至春秋時,孔子弟子子夏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論語.顏淵》),可見孔門弟子是信奉命運的。 孔門這種「命運」的思想,又在後來的大儒孟子身上得到了新的反映。《孟子.萬章》上篇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孟子在此闡述了順天知命的精神,如事情非人力能為而成者,此乃天意安排;若事情無意促使而成者,這就是命運所使然。
人生在世,禍福吉兇,天命所意,故孟子主張盡人事聽天命。盡人事是自主性,聽天命是隨遇而安。
現代命理學將命運分成「命」和「運」兩個概念。命為定數(先天),運為變數(後天)。命包括遺傳和業力,即和上一代和上世有關,所以是「先天」;運是遺傳、業力和抉擇在時空內的彰顯,所以是「後天」。運和命不同的地方是:運和「時、空」有關!運是一個人在某一段「時、空」之內,遭遇和抉擇互動的結果,所以運又稱為「時運」。運雖然是變數,但亦有「固定的變」和「不固定的變」。「固定的變」是十年一大變,一年一小變。本人在唸大學時,遇到一位教授教易經,自此對術數產生興趣,特別紫微斗數,它就是根據「固定的變」,分成大運與流年。
運之所以為變數,除了因為有「固定的變」之外,還因為有社會環境和抉擇這兩個「不固定的變」的因素。這「不固定的變」,與時間和環境有關,需要各種條件的配合,所以屬於後天。
當紫微斗數學到一定程度,細節的精準便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追求境界,但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紫微斗數的局限性。你能算得多準,排除命理師的技術因素和人生歷練,其實受到的局限是很大的。

 鐵口直斷並不難,命主的性格特徵、十二宮的​​大體情況、大運流年的吉凶等許多粗略的判斷其實都可以做到鐵口直斷,只要你水平不差。從一些特殊的宮星組合可以推斷出許多特定的跡象,比如天機在午與陰煞同度,小時侯膽子小,怕走夜路;命無主星,身宮在遷移坐太陰會隨母改嫁等等,這些都是古人幾千年來屢試不爽的驗證。

 紫微斗數是取像的術數,其要旨是“多像定一象” ,就是判斷一件事是否必定會發生,僅僅憑一個像是不能輕易下結論的,你必須從多方面取像,如果這些像都指向同一件事,才能斷此事必然會發生。曾經在網上為一位易友推算職業,機月同樑的命格,是文員的命,此一像也;官祿宮為機陰文昌左輔,機陰為動星,多從事在外跑動的職業,文昌為證書,其職業與文書有關,左輔為幫助人的職業,一般多為中介,此二像也;大運官祿宮為太陽文曲右弼,太陽也為動星,一般為服務性行業,其職業在外跑動多,而文曲右弼又加強了本命官祿宮的文昌左輔的特徵,此三像也;本命官祿宮主入父母宮,父母宮主文書,此四像也。這四個像都指向同一職業特徵:服務業--中介---證書---在外跑動的文員。我說你的職業是在一家中介公司從事與文書證書有關的工作,而且外出較多。事實上她就在一家代辦營業稅務及商業登記的中介公司工作,經常往來稅務局。

 所以斷事的準確率取決於取像斷象能力,斷一件事,取的象越多,判斷的依據就越多。比如斷流年財運,如果僅憑流年財帛宮的吉凶根本不能下結論。本命大運流年的命兄財官田都要看,要更精準的話,就要加入本命祿存、運祿、流祿的吉凶及財帛宮主的吉凶情況,甚至是飛星派的取像方法也可以用。

 取的象越多,象義的交集越多,斷事就越精準。多種象義指向同一方向,往往是命主當時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皆具備,人生的走向非常明確,他可能別無選擇。

 一個陰曆一九七四年二月初二巳時的女​​命,本命夫妻宮天馬解神,為離婚格,此為一象;壬申大運本命夫妻宮破軍被大運忌所衝破,大凶,此為第二個像;大運夫妻宮主破軍入本命夫身宮被沖破,兇,此為第三個像。這三個像都呈現出離婚的信息,基本可以鐵口直斷她在壬申大運離婚。

 但更多的時候所呈現的多種象義會毫無交集,甚至呈現矛盾的信息,或者某種象義會有多種解讀,這種情況往往是命主當時身處複雜的環境,他本人無所適從難以取捨而優柔寡斷,因而最後做出的決定往往在一念之間。所以,這種因為後天的環境和自身選擇的不同,造成同一八字的人命運有時會有天壤之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斷事的準確性難免會大打折扣,出現誤斷也極其正常。

 應該認識到紫微斗數並不是萬能的,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紫微斗數推命的這種不確定性也是符合命理的。如果紫微斗數推命凡事都能做到鐵口直斷的話,無疑會陷入宿命論的泥潭,所謂後天努力之類的勵志就會完全淪為空話了。所以我們說人生後天的環境和自身選擇同樣不可忽視。

 所取之像出現歧義,固然會增加我們推理的難度,但並不是無章可循。關鍵是要區分象之輕重,抓住重點之象,棄次要之象。有一陰曆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的女命主於20094月前來求測:今年是否會離開本單位?流年官祿宮與本命遷移宮重疊,有工作變動的象義(一象);流年官祿宮坐文曲大運流年雙忌,本人想走(二象);但流年官祿宮同時坐天梁大運流年科,領導有挽留之意(三象);流年官祿宮主武曲雙化祿,主命主事業基礎較好(三象);根據這三種象義,我們無從判斷命主的去留。事實上當時命主單位即將改制,單位可以留用,從而面臨走還是不走的選擇,她一時猶豫不決。我注意到命盤大運官祿宮被大運流年忌所激發的生年忌所衝,這個宮位與流年官祿宮相比是重點宮位,於是我當即斷肯定會走。果然命主年底有朋友介紹新工作,斷然拒絕單位挽留。

  有一位網友想考考我的功力,請我斷他結婚生子的具體年限。他確實是將了我一軍。說實話,即使紫微斗數水平再高也沒有絕對把握斷準某人一定會在何年何月結婚生子。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社會結構相對簡單,社會環境相對封閉,所以斷結婚生子的日期可能正確率會比較高。但現在這個社會人們的婚戀生活何其複雜,婚前同居、未婚先孕、試婚的現像比比皆是,要斷對婚期還真不容易呢,誰能敢說有絕對把握?

 還有網上經常會有一些命理狙擊之類的題目,斷人所從事的具體職業。正如前面的一個命例,當所取之像都同時指向某一職業特徵,還好容易推斷,但大多數情況下所取之像出現歧義而沒有交集時,能斷對行業和大概的職業性質已屬不易,現代社會幾千幾萬種職業,至於是汽車修理工還是電器修理工抑或是流水線的裝配工,你居然能看出真的是仙人了。

 所以說,紫微斗數有些能算得準,有些推斷只能比較模糊,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不必去孜孜以求絕對的精確,所謂的精確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紫微斗數只是一種相對模糊的預測手段和工具而已,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利用它來指導我們的人生,這才是學習紫微斗數的正道。

談談社會的命運,香港的年輕人近年愈來愈「自信」,尚未在個人層面掌握好自己的命運,已企圖在社會層面爭取命運自決。
 
其實,社會的命運遠比個人複雜。一個人想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已不容易,更何況是社會!一個由這麼多人組成的社會,怎樣才算自決?怎樣去落實自決的內容?都不容易取得共識。這個內部矛盾一旦挑起,往往很難收拾。
 
一個社會無可避免有自己的歷史背景,亦會受到周遭的外力影響。年輕人對此了解不深,很容易產生很多空泛的理想。一旦付諸實踐,就會碰個頭破血流,整個社會都要付出代價。
 
歷史上,港人的命運多是他決,甚少自決。香港原先只是珠江口的一個小鎮。鴉片戰爭令香港成了英國的殖民地,大部分當年的香港人,面對這種命運上的轉變,何曾可以自決?
 
我年輕的時候,香港已有97大限的說法。意思是說,香港的命運到1997年就會出現大變。這個轉變誰也改變不了,故稱為大限。
 
然而,這個年限是香港人訂定的嗎?當然不是。它是英國政府與清朝在1898年所簽定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租借新界年限,新界人到給英國接管時才知道。
 
原先,按英國與清朝的協議,港島與九龍是割讓的,新界才是租借的。97只是新界的年限,不關港島與九龍事。但政治講實力地位,英國已非鴉片戰爭年代的英國。戴卓爾夫人再硬,也硬不過鄧小平,唯有接受在97年把港島與九龍一併交還中國。
 
於香港本土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外力,受外力操控就不算命運自決;但香港可不受外力影響嗎?
 
現實是不只香港會受外力影響,世界上每一個地方都無可避免會處於各種政治勢力的力場影響下,只是受影響的程度有差別罷了。政治力場一如自然界的萬有引力場與電磁場一樣,看不到,但不等於它不存在。
 
古巴是一個主權國家,但美國說蘇聯不可以把導彈放在古巴,即使古巴說可以,蘇聯也得把付運途中的導彈撤回。 美國說伊拉克有大殺傷力武器,就可以帶領他的嘍囉入侵伊拉克,換掉原有的政府,弄到伊拉克四分五裂,伊拉克人的命運從此大變。可見外力來時,人民很多時都無能為力。
 
如果要我客觀地說真話,我得承認,香港未來的命運取決於中國的命運,多過香港人想如何自決。這是香港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與現時中央的政治力場強弱使然。香港人可以自決的空間很小。
 
我這樣說,並非叫香港人不要去爭取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是想讓香港人知道自己的客觀局限,只有在這個基礎上,香港人才可以判斷,甚麼是有機會爭取到的,甚麼是枉費心機的,那我們的氣力才會用得其所。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中史科




今天文憑試考中史選修科,參加考試的考生數目按年減少: 2016年文憑試約有6800人報考中史科,較去年(6900)減少約1.5%,整體考生人數(68167人),選修人數約佔百分之十。我讀中學時,雖然是理科生,但對中史科很有興趣,會考時都參加,成績也不算差;到讀大學時,更作為通識科之一,成績也不算差。為什麼現今學生不修讀中史科,一個字,悶!?
香港年輕人話中史科太悶、太無聊、沒有用,所以不想學歷史,也不想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現在的事情都顧不過來,未來的事情讓人擔心,誰還管過去的事?古人都說過,歷史是「斷爛朝報」,一堆亂七八糟的資料,像一團糾纏不清的亂絲,歷代學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捋清楚,為什麼要我們學,學一些既不能用來賺錢,又不能解決愛情煩惱,更不能幫助升學考試的知識?
同學的煩惱與疑問,我完全了解,也十分同情。高考都不考了,誰還要學中國歷史?學了幹什麼?中國歷史那麼長,五千年啊,朝代那麼多,背一大堆人名、地名、年代,幹什麼呀?秦始皇、漢高祖、唐太宗、趙匡胤、朱元璋,還有萬曆皇帝、崇禎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光緒皇帝,到溥儀這個末代皇帝,更別提孫子、孔子、墨子、莊子、韓非、李斯、蕭何、韓信、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以及多到比手機聯絡人還多出一百倍、千萬倍的人名。再加上比新界地名還難記的歷史地名,什麼鄢陵之戰、長平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還有多不勝數的專有歷史名詞,商鞅變法、安史之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盧溝橋事變、台兒莊戰役、淮海戰役、三反五反、三面紅旗,怎麼這麼多亂七八糟的,這麼多人在歷史上搞事,這麼多天翻地覆、打打殺殺?學習了井田制度、唐宋職官、一條鞭法,可以幫我在跨國公司找到個差事嗎?聽一大堆歷史故事,回家講給弟弟妹妹聽?講給女朋友聽?黐線喇?
十多年前香港教育局在中學取消中國歷史科,據說是聽從民意,順應世界潮流,解決青年學子的學習焦慮。當時提出的一個重大理據,是歷史太悶,學生不願意學,所以要取消,讓香港教育更上一層樓,應對高科技時代的挑戰。我當時就覺得奇怪,以知識內容太悶,作為取消課程的理據,天下有這樣辦教育的嗎?黐線喇?知識有不悶的嗎?不悶還要學嗎?吃喝玩樂,不悶;遊手好閒,不悶;賭馬賭輪盤,不悶;像正德皇帝那樣,游龍戲鳳,不悶;像雌雄大盜那樣,搶搶銀行,豈止不悶,還刺激到極點;吸毒更不悶了,悠悠忽忽,上天堂了,快活似神仙。當年的教育局官僚,有沒有想過,天下不悶的事情很多,可以作為理據來規劃課程,取消中國史(必修)課程嗎?
學漢字,不悶嗎?從人口刀尺、孔乙己上大人,學到黼黻冕旒、鼎鼐籥,不悶嗎?學英文,不悶嗎?ABCD,這樣的符號有什麼好玩的?學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冠詞,學單複數、學時態、學人稱、學主動被動,一直學到莎士比亞,不悶嗎?學數學,不悶嗎?從一加一等於二,到幾何代數,到微積分,到拓撲學,想弄清楚,不悶嗎?學物理,從認識簡單的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到萬有引力,到量子力學,到相對論,到宇宙大爆炸,到黑洞理論,到重力波,不悶嗎?學化學、學經濟、學金融、學會計……請你告訴我,有哪一項知識領域不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可以不必努力學習,就從天上掉下羊肉餡餅,或者用香港學童喜聞樂見的語言,從天上掉下提拉米蘇芝士餅,讓你躺在無敵海景的陽台上,坐享其成的?
所以,不是歷史知識太悶,不是歷史作為課程太悶,是教學的目的與方法有問題,教法太悶。教學法太悶,就應該改變教學方式,怎麼搞出個釜底抽薪政策,取消了歷史教學,眼不見為凈了呢?你說,這鍋飯煮得不好吃,這款電鍋煮飯會煮焦,從此香港下一代就不要吃飯了。天下有這種道理嗎?中國歷史課教得太悶,學生不喜歡,從此香港學生就不要學歷史了,天下有這種事嗎?有的,在香港就有。以後的學生仔覺得數理化都太悶,是否也要在中學取消數理化課程?中文英文課程都難,也取消中英文,讓年輕人沒有學習焦慮,做一個快樂的自然人?
想到香港教育局取消了中國歷史課,十多年了,我還是感到無限的悲涼。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快樂否?


香港人不快樂:小學生多功課,要考TSA,不少家長又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學生要考文憑試,要入大學;大學生要借錢交學費,畢到業要想辦法還錢,畢唔到業仲敝。年輕人擔心供唔到樓,年老人又擔心退休後維唔到生,仔女唔照顧佢。雷生話南韓人一樣不快樂,很有道理,與博友分享。
南韓人為何不快樂?
近年韓流時有襲港,繼年前《來自星星的你》後,《太陽的後裔》似又風靡了華人社會中不少人,少男少女不在話下,大媽也不放過。我看過幾集《太陽》,只記住了宋慧喬,男的是二打六還是天王巨星也無心搞清楚,但以劇情深度而言,此劇卻遠比不上內地數年前的諜戲劇《潛伏》或近月以虛構梁朝歷史作背景的《琅琊榜》。不過,我們卻不能否認,盛行整容的韓國演員個個都漂亮可人,電影及劇集已漸取代日劇,領導亞洲時尚潮流。
我本以為能創出韓流的南韓人民個個朝氣勃勃,人人奮發向上,但我上周撰寫Pew研究中心有關各國人民對經濟現狀及前景的看法時,卻意外發現南韓人十分悲觀,Pew的調查發現,83%的南韓人認為目前經濟情況不妙,只有16%看好,這與內地有90%滿意現在的經濟反差巨大。至於前景,52%的南韓人認為他們下一代的生活會比現在的一代糟糕。
自殺率高企 長期高踞世界第二
南韓與香港曾同為四小龍成員,發展階段與港頗為接近,南韓的情況對港有參考價值。為求更清楚他們出了甚麼事,我再翻了好些資料,果然可確定大比例的南韓人並不快樂。哥倫比亞大學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牽頭調查的「快樂指數」報告中,南韓在全球中排名58,以南韓人均收入高達36,700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算),平均壽命長達82歲,且實行民主選舉等等條件看來,排58是偏低的(比排22的新加坡低了很多,但卻比排75更不快樂的香港要高)。更有指引性的是南韓人的自殺率,在2012年當地每十萬人有28.9人自殺,比例長期高踞世界第二。南韓人心中似乎十分愁苦。
此事頗為奇怪,正如上文提到,南韓人的收入水平、健康狀況與政治制度都並不落後,他們的教育水準也高,99%的人讀過小學,2564歲的人口中,82%都讀完過高中,為何他們對現狀如此不滿,不少人甚至意志消沉,要結束自己生命?
多年前我讀過一篇報道,南韓學生在國際的數學測驗中,往往都是得分極高,名列前茅,而美國學生則分數甚低,頂多是二流水平。但有人調查過這些學生對自己的主觀評價,卻發現南韓學生認為自己數學水平不如理想,美國學生則反而以為自己天下第一。南韓人的快樂也許跟他們自信不足有關。
但自信是要靠經驗磨練出來的才最穩固。南韓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是特別的重視,我見識過很多南韓的青少年,他們在學業的各個領域都肯下苦功操練,不但數學、語文如此,連藝術、音樂也一樣,蓋因其家人所給予的壓力甚大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在南韓可能比香港更強烈,或許只有內地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可與其比肩。由此看來,他們從小便有如活在一個壓力煲中,能力稍遜的容易覺得會被淘汰。
為何南韓家長如此信奉《虎媽的戰歌》中所顯示東方家庭對子女的要求?這必與南韓的歷史有關。南韓中年以上的人,可算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他們憑藉自己的努力,見證了南韓從窮困國家變成四小龍經濟騰飛的整個過程,從他們自己的實踐經驗中,他們一定相信努力乃成功及向上流動的必要因素。
年輕人難上流 經濟增長續放緩

但今天南韓較年輕的族群會有不同的經驗:第一,他們起點不一樣,出生後所處環境遠比其父母輩優裕,這容易把優質生活看作理所當然,不明白艱苦奮鬥的價值何在。第二,南韓近年的經濟增長率已顯著放緩至3%以下,與香港情況接近。在國際上,他們也要面對着不比他們疏懶的新興國家年輕人的強力競爭。在這些條件下,不努力便容易向下流,努力的話,也不一定能在社會階梯上向上升,也許只能原地踏步。第三,家長對子女會恨鐵不成鋼,他們對子女所施加的壓力不會終斷。如此說來,南韓中年以上的嬰兒潮一輩對現狀應該滿意,但他們會怕下一代接不上班,而較不快樂的主要是年輕人,這與一些調查結果脗合,50歲以上的南韓人快樂指數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