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香港的希望


兩則關於香港近期發生的奇聞:

有網民趁萬聖節當晚在銅鑼灣維園至中環蘭桂坊一帶發起「全民面具日」遊行活動。海洋公園指鑑於社會現今狀況,加上港島多區會有公眾活動,為顧及遊人和員工的安全,經過審慎考慮後決定取消即日「哈囉喂全園祭」項目。原本年年舉行的盛事,就因為業界擔心網民會發生衝突事件而影響經濟損失,取消所有活動。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遭指摘不公開更多閉路電視片段,連日被人肆意破壞。逾二百名學生因不滿校方反對,雙方會面後,有人隨即破壞校內設施,院長室一度起火。校方宣布由於校舍受到破壞,即時停課至周六。學生屢次無法無天,破壞校內設施而令全校停課,學生犯錯而校方顯得無能為力,可算是學生少見的霸道。

香港往可處去?香港有沒有未來,有沒有希望?

有!只要盡快止暴制亂,陳文鴻教授指出香港的希望。

香港的希望

中美新冷戰開始之後,將會是幾十年的中美之爭,隨之而來的必然是金融戰。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難免殃及池魚。

殃及池魚有利有弊:

有弊當然是美國對內地企業的攻擊,限制美國金融與香港的合作,也把對中國的一級、二級制裁伸延至香港。香港金融的兩個支柱──內地企業(包括A股市場)、英美體制,均難免受到衝擊。香港金融與美國體制,包括美國勢力所及的附庸國家,例如加拿大、澳洲、新西蘭,今後的交易會多受政治風險,也有脫鈎的壓力。香港作為內地資金走往美國的中介作用必然大損。由此,香港現有的金融業務必然大減。

有利之處卻是美國驅逐中資企業、資金、人才,香港卻可成為收容之地。香港以A股為主的金融市場更可乘機擴展,少了美國因素卻使香港多了中國因素,資金更加充裕。內地產業金融的多元化,使香港的金融市場也能夠多元化和進一步壯大,更迫使香港加強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內地合作,保衞這片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

美國對付中國,反映出美國霸權主義走到末路的瘋狂。美國不僅對付中國,也對付所有不屈服於它霸權之下的國家,結果便是眾叛親離。歐盟與日韓都急切與中國合作,更不用說俄羅斯及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此所以一帶一路倡議愈來愈落實,成為去美國、去美元的全球化戰略和發展趨勢。

香港失去美國因素,除了多得中國因素外,還可以面對去美國、去美元化大市場的機會。倚傍中國,依循一帶一路戰略,香港的金融市場便多了龐大的新發展機會。全球貿易今後十年40%在亞洲,20%在歐洲,不足20%才在美洲。香港面對的新世界將會是美國佔的份額愈來愈少,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比重愈來愈大。失去美國,如果能夠深耕歐亞非,當會是香港又一次轉型騰飛的機會。

香港需要的是打掃庭院,做好準備,也即是鞏固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改革金融體制,排除泡沫風險隱憂,建設防險機制,並且大開中門,廣招各方人才,迎接新來的機遇。

今後再不是以英美為主,香港可以與倫敦聯手打造人民幣離岸市場體系。但更需面對非英語世界,在教育培訓、招攬人才方面要多方開放。俄語系、伊朗語系、阿拉伯語系、西班牙語系、葡萄牙語系,以及亞非拉眾多不同語言文化的國家社會經濟,以及它們不同的法律制度,香港都要同時適應,以造就國際最多元化和包容的金融中心,承接廣州千年國際商都的傳統。


成效與效率  高下立見

以下是兩則紓困香港旅遊業和飲食業的措施:
政府為了救助旅遊業困危,推百元人頭費資助旅遊業.受反修例風波影響,訪港旅客出現斷崖式急跌,令業界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港府應允資助全港旅行社,規定入境團旅行社每名訪港旅客資助一百二十元;出境團旅行社則每名旅客資助約一百元,兩者均以五百個名額為資助上限,最高資助約六萬元。對於飲食業,則豁免酒牌新申請或續期費用。
另一則關於李嘉誠旗下的李嘉誠基金會,它於十月4日已決定捐資10億元成立「應急錢」計劃,支持中小企渡過難關。基金會宣布「應急錢」第一期會先動用2億元支援飲食業,合資格的中小型食肆每間可獲6萬元,相當於約3333個申請額度可讓食肆受惠,預期11月底前發放。
見到兩種做法,本人有以下思量,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創業和管理生意能力!撫心自問,自己一定沒有。。
即使投資其他產品,亦只是以小數而已,父親曾經營生意,亦入股時髦生意,但已早於多年前結業。當時結業原因,當然離不開業主瘋狂加租,即使「開行車」做早市、午市和晚市生意,仍然是無利可圖。回想起來,幸好他的拍檔當機立斷決定結束生意,否則最終亦是難逃結業命運。
上星期,在傳媒看到一則消息,就是Rick Tam和鼎爺,在中環開設的中菜館傳來結業消息。他們於前年年底,在香港演藝學院舉行了一場慈善Talk show,門券全數收益撥捐慈善機構愛心力量,協助低收入家庭的學生,記得Rick於去年,夥同上述慈善機構,在中秋節前到訪老人院並贈送月餅。
剛剛個多星期前,應邀出席某上市公司舉辦的晚宴,選址就是上述中菜館,記得當晚除了貴賓房一行人,大廳亦有最少數台客人,以中環區食肆晚上生意,一般較午市淡靜,以近月整體餐飲業市道而言,亦已算是不俗,惟最終亦難逃結業命運。
 飲食業面對刻下艱苦處境,施政報告着墨非常有限,財政預算案豁免酒牌新申請或續期費用,只可以用聊勝於無形容,特區政府近期宣布紓困措施,飲食業同樣未能受惠。不是視若無睹,就是束手無策。
反觀民間組織,李嘉誠基金會日前宣布,為協助飽受打擊的中小企,宣布捐出10億元「應急錢」,其中首批2億元款項,將會用作支援飲食業以解燃眉之急,合資格中小型食肆,每間可獲發60,000元,款項更可望在11月前發放。基金會聲明強調,為令資金盡快發放,批核過程簡單,只要申請者符合中小企定義,僱員少於50人,持有有效商業登記及飲食業牌照即可。
相對特區政府年初,甚麼關愛共享計劃,那項失敗派錢措施,申請程序不但繁瑣,安排更加朝令夕改,行政支出費用高昂,錯漏百出嚴重延誤。
李嘉誠基金會完美地示範,甚麼是效率成效同樣兼備。


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美國揚威海外


在本世紀,打從2003年美國、英國軍隊為主的多國部隊進攻伊拉克、並以推翻以薩達姆為首的伊拉克戰爭,薩達姆被定罪處死。達成美國對外揚威的目的。及至911之後,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聲明,指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裏被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第六分隊突襲擊斃,據美國政府官員披露,美國海軍海豹特種部隊第六分隊大約24位官兵,在得到奧巴馬總統命令後,分乘4架直升機從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加齊空軍基地出發突襲拉登藏身地,在其住宅外降落,由外部攻堅。美軍攻入住宅後,在3樓一個房間找到無武裝的拉登,美軍隨即開火,拉登胸部先中一槍,接著左眼上方中了致命一槍,倒地身亡。整個過程持續約30分鐘,美軍沒有人員傷亡,整個過程奧巴馬總統全程觀看,美國再次揚威海外。
日前美國揚威海外重現,有如荷里活大片的畫面……
美軍八架戰鬥直升機十月二十六日在敍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突襲一個目標建築物,大批美軍特種部隊空降進攻,展開地面包圍,原來追捕伊斯蘭國(IS IS)頭目巴格達迪。巴格達迪逃入地道,怎知地道已被美軍識破,美軍軍犬追咬巴格達迪。這個一代梟雄自知逃生無望,就引爆身上的炸彈背心,同時炸死了他的三個孩子。巴格達迪的屍體因爆炸的緣故面目全非,當然這留下了拍續集的伏筆,因為永遠有人質疑死的只是替身。
鏡頭另一邊,也如荷里活大片,在白宮的戰情室,總統特朗普和一眾幕僚一直在觀看追殺巴格達迪的全過程。透過特種部隊頭盔上的鏡頭,特朗普目睹追捕巴格達迪到他引爆炸彈這一幕,所以後來他得出:「巴格達迪被美軍軍犬追到隧道盡頭後,臨死前陷入極度恐慌,巴格達迪在行動中死得像條狗,像一個懦夫。」而白宮的戰情室枱面電線極度混亂,或許反映這間房真是戰情室,而不是搞個佈景房間來拍照。
特朗普近日民望低迷,民主黨追着特朗普那單叫烏克蘭查他對手拜登的「干預選舉門」不放。另外特朗普叫美軍從敍利亞撤退,搞到土耳其攻入敍利亞北部,將美國前盟友庫爾德人趕盡殺絕,迫得庫爾德人和敍利亞政府軍及俄羅斯妥協,讓敘國政府軍和俄軍進駐敍利亞北部,搞到美國國會很不滿,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議案反對美國從敍利亞撤軍。
特朗普在諸事不順之際,突然擊殺了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可算是重大成就。就急不及待在二十六日晚在Twitter上預告「有大事發生了!」其後在二十七日早上,他就親自宣佈擊斃這個懸賞二千五百萬美元的美國頭號通緝犯。
不過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講得高興時,說了兩句「美軍乘八架直升機抵達現場,曾在俄國允許下飛越俄國控制的領空」。這樣問題就來了,原來美軍的行動,一早就和俄羅斯夾好,否則美軍直升機,怎能飛越俄軍控制的地區?此事掀起一場風波。《華盛頓郵報》在報道中寫道,人們抨擊總統說,比起國會的民主黨人,特朗普好像更信任俄羅斯。
民主黨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亦十分不滿,因她沒有事先從特朗普政府得到相關消息。在特朗普講話後,佩洛西發表聲明,感謝參與此次行動的美國特種作戰部隊。但她還對特朗普抱怨一番:「為甚麼將此次突襲行動通知俄羅斯人,而不是國會最高領導層?」
美國鬧出風波後,俄羅斯卻相當配合。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二十七日表示,沒有可靠證據證明美軍成功突襲了巴格達迪。他又話美國對巴格達迪發動突襲時,俄方沒有在敍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地區觀測到美軍的空襲行動。
表面看俄方是質疑美國擊殺巴格達迪的真實性,實質是為特朗普洗白,對美俄曾經溝通一概否認。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二零一六年美國總統選舉時,出手干預,令特朗普當選,很多美國人對此深信不疑。而特朗普處理美俄關係處處容讓,近期在敍利亞撤兵,將敍利亞大片土地讓給俄羅斯及其操控的敍利亞政府,更令人嘖嘖稱奇。今次美國在俄軍控制區附近擊殺巴格達迪,會不會是普京對特朗普的回禮,收到情報也讓美國領功,讓特朗普拿巴格達迪這個魔王的人頭,好向美國民眾交差呢?
每次美國對外用兵,除越戰之外,大多勝利而回,同時獲得利益,不愧為現今第一軍事強國,稱霸天下。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香港揚威海外---輸出暴亂


  最近全球各地爆發嚴重暴亂,其中在智利聖地亞哥,兩星期前由中學生為主的示威者不滿地鐵加價,發起不合作運動,呼籲乘客「跳閘」及阻礙列車行駛等。此外西班牙加泰羅尼亞,上個星期一(14日)獨派示威者響應網上號召「讓加泰隆尼亞成為另一個香港」,包圍及堵塞國際機場,又在市內「快閃」堵路、焚燒汽車、衝擊警察,近日更有示威者升起了黑色洋紫荊旗,聲援香港反修例示威;另外英國倫敦,環保組織「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亦發起示威,示威者四出堵橋堵路,阻礙鐵路運作,甚至爬上鐵路列車頂部,將交通癱瘓,據英國報章報道,該組織承認部分示威手法及溝通手勢,有向香港示威者「學習」。簡而言之,就是香港的暴亂種子已經在國際間「遍地開花」,成為了一股「新潮流」,恐怕全球大規模示威、動亂還會陸續有來。

  雷教授在報章從經濟角度談香港向世界輸出暴亂,值得我們深思。

香港向世界輸出暴亂

  近年,世界不少地方都出現動盪,但若論示威的時序、形式與策略,有幾個城市都顯然受到香港的影響。這不是說香港的暴徒特別有創意,值得別人效法,他們的戰術其實也是脫胎自已去世的顏色革命教父夏普(Gene Sharp)的198招,但當今資訊發達,影像與文字可通過互聯網迅速傳遍全球,夏普的招數在香港的實踐中哪些有效、哪些出問題,可以很快被其他國家醉心於革命的人所吸收。

倫敦市民痛打示威分子

   倫敦近年有個叫「滅絕反抗」(Extinction Rebellion)的運動,其核心理念是要扭轉地球暖化的趨勢,此運動開始得比香港的暴亂早得多,所以不能說它受到香港太多的「啟發」,但近日他們的策略也有了香港的影子。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1010日他們弄了幾千人到機場及一個火車站靜坐,1012日又搞了個「殯儀遊行」(香港的只是在未能證實有人死亡的太子港鐵站放花圈),1017日又在地鐵搗亂,派人爬上地鐵車卡,阻礙地鐵通行。此舉倒是引起不少反感,在事前英國的民意調查已顯示,72%的人表明無論他們用任何方法去搞地鐵,市民都會反對,事發時,一些交通被阻的憤怒市民乾脆把那些爬上列車車頂的示威分子拉下來痛打一頓。反觀香港,市民對妨擾港鐵運作的黑衣人倒是斯文一點。

   智利是南美州最富裕穩定的地區之一,近日民眾抗議的目的,也許沒倫敦般「崇高」,他們是反對地鐵加價4仙,但其暴力程度與港相比卻不遑多讓,甚或過之。在地鐵及街頭縱火、搶掠超市、責難軍方使用過度武力,好好一個寧靜的聖地牙哥變成人間煉獄,在圖片可見,示威者戴上了口罩甚至「豬嘴」,連軍方士兵一樣戴口罩,這些則顯然受到香港影響了。智利此次暴動,截止周三為止,已有15人死亡,香港則是0,說香港警察不夠克制的,應多看外國「先進」經驗。

   回到亞洲,印尼近日一樣有暴動,他們是在反對一些有利貪污犯的法例。據外電報道,他們的學生正緊密研究香港的情況,看看可如何效法。但我們要注意,別的國家鎮壓暴動時,很少會如香港般心慈手軟,截至9月底,印尼因此次暴動的死亡人數已升至32人。

   與香港情況最相似的應是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及她的主要城市、美麗的巴塞隆拿。此地的示威組織者公開說明是在參考香港,他們不但有阻礙巴塞隆拿機場的交通,使近百班航機取消,而且蒙面及以Telegram作加密的指揮工具等等手段,一應俱全。

48%市民反對加泰獨立

   說起加泰隆尼亞,其與香港的可比性最高。香港的一些黑衣暴徒在搞港獨,加泰隆尼亞則是要從西班牙分離出去搞獨立。加省的人口約757萬,與香港相若,她的GDP則佔西班牙的16%。其語言與西班牙其他地方不太一樣,香港用的粵語,與普通話也不盡相同。加省的人均GDP大約是香港的四分三,但已是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區,而且當地人對自己的文化甚為自豪,這些與香港亦有近似之處。不過,加省面積是香港的29倍,沒有香港那可怕的高樓價。加省的人支持獨立嗎?不同時候的民意調查結果雖不是完全相同,但都十分接近,今年7月的一次是48%的人反對獨立,44%的人贊成,如此接近的比例,顯示這社會分化必定嚴重,以致他們人民之間都不太願意談政治,以免吵架,情況與港一樣。

   歐洲的政治生態及歷史背景與港不一樣,歷史上歐洲常由多個小國組成,搞獨立的聲音會較強,但即使如此,西班牙憲法中規定了不能搞分離主義,加省反對獨立的人亦不少於支持的,其成功獨立機會不高。最近觸發暴亂的,是2017年時幾名搞獨立的領袖被判以重刑。

   近10多年來,在世界高收入的地區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排外及反精英的民粹主義冒升,當中極右的納粹主義思想竟有回潮跡象,有評論人甚至把香港的亂象與30年代納粹德國的相比,發現驚人的相似。若此說屬實,香港暴民搗亂破壞及行私刑的「技術」,終會經西方世界中接受納粹思潮的人反噬其社會。

   上述的幾個城市也許只是起點,甚至連起點也不算,將來世界亂局出現,最能守得住外來影響的,很可能是中國內地。對於輸出暴亂,香港人是否感到自豪,抑或應該慚愧?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香港動亂中 三種最可惡的人


在這幾個月香港出現的動亂中,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但我認為在動亂中出現了三種人是最可惡,這裏希望提起各方注意。第一種是鼓勵中學生罷課和上街的幕後推手,第二種是公職人員上街搞事的人,第三種是一直煽動年輕人上街暴力抗爭的幕後「金主」和他們的文宣,包括部分本地和國際傳媒。

2002年聯合國通過的一項兒童保護公約的附加條款生效。根據這項法律,不允許強徵17歲以下的少年入伍;自願入伍者必須年滿16歲才可接觸武器;不允許18歲以下的少年直接參加戰爭。但現在香港出現越來越多中學生受到誘惑、鼓勵上街。究竟誰是幕後推手?是老師?是學校社工還是誰?起碼我們看到是部分學校老師不單沒有想盡方法去阻攔學生上街,反而好像是推波助瀾。近期被捕不少是16歲以下的學生都是因為參與打爛店舖,襲擊警察的暴力行為。從五四以來有學生參與的群眾運動,都少不了中學生。但難道我們眼見香港尚未成年的學生全副裝備手持器械走到街上與警察搏鬥,不應該制止而鼓勵嗎?這些幕後推手無論他們是誰,他們的行為與塔利班、ISIS這些國際恐怖分子有本質的分別?

經過幾個月的「抗爭」,香港多個行業受到重創。但有一小撮公務員或政府資助機構的工作人員下班和周末就上街搞事。雖然我不知道真正數目有多少,但看來不是少數。按照香港法律,我們都有參與遊行集會的權利,但前提是遊行集會是要得到警隊的批准,而且更重要是和平的遊行集會。非法的示威和用蒙面來進行下半場的破壞活動就是另一回事。這些公務員如果有種的,就應該辭職或起碼請長假才參與,不然就是吃裏扒外的「二五仔」。這些人月月有人工,但就去打爛別人飯碗。還有一些公務員包括政府醫院的醫生雖然不一定有上街,但他們在工作中並沒有主動配合警隊鎮暴工作,反而不時阻攔警隊工作。這些新聞都有報道,我不再描述。

第三種是一直煽動年輕人上街暴力抗爭的幕後指揮者和文宣,這部分還包括一些本地、國際傳媒、本地專業團體。他們無視甚至美化「抗爭者」暴力行為。他們口口聲聲維護公民權利,卻對那些不同政見者橫加指責。支援「抗爭者」的法律人士與記者,聲稱「暴力有時或可解決問題」和發表文章公開為暴力分子動用「私刑」辯護。為了維護暴力「抗爭者」,他們一而再製造攻擊警隊的「新聞」。他們給了「抗爭者」一個錯誤的資訊,以為全世界都在支持他們暴力行為,他們就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

理應及早止暴制亂,卻沒有採取果斷行動,並持續容忍暴力的升級。這個我部分同意,但特首已經撤回修例,也公開道歉了。就算她馬上下台,問題能解決嗎?現在決策官員出現的問題是能力問題,不是態度問題,也不是他們在搞陰謀詭計。林鄭不一定是一個政治家,她沒有及時做出調整策略或進行妥協,只繼續做她自已認為適合的事,最終弄出大麻煩。但有一點需要說明, 「抗爭者」相信早有既定劇本,暴亂遲早會在香港發生,修例風波只是一引線而已。

也有其他香港朋友在說,特區政府答應這些年輕人的訴求不就成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得好: 「這些訴求主要是想羞辱與推翻政府」。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這句話適用於大部分香港人,過往一直對政治冷感,現在180度轉為發政治「高燒」的香港人,但他們卻不知道政治這潭水有多深?我相信香港沒有人有膽量說他的政治觀察力能夠與李顯龍比較吧?

那決策官員應該做什麼?現在除了一直支持政府的人,開始有越來越多專業人士包括醫生、律師和國際傳媒開始對暴力和亂象說不。九月底,香港著名醫生方正平曾經發出個人聲明「今早看見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發出對警員開槍事件的譴責聲明,簡直令人怒不可遏。在事件上,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在未深入調查了解整件開槍事件之前因後果,便對事件作出片面的指控,未審先判,其表現出的輕率魯莽,實非專業醫生應有的態度,在上次『爆眼女』事件中,已經如此。另外,在那麼短的時間,以協會名義發出譴責聲明,令人十分懷疑有否對會員作出充分諮詢,以確保譴責聲明內容代表大多數會員的意見。」

1015日,曾擔任香港大律師公會副主席的資深大律師蔡維邦發表個人聲明,不滿大律師公會「對示威者暴力保持可恥的沉默」。

現時特區政府應該使用的是「忍辱負重」方針,具體策略是「穩定隊伍、組織群眾、重視文宣」,這裏面就有一手硬一手軟策略。硬的如警隊行動就不需我多說,但需要盡快穩定公務員隊伍,使得公務員隊伍能夠全心全意支援特區政府和警隊止暴制亂;同時特別要組織並保護好敢於站出來向暴力分子說「不」的一般市民。軟的方面,特區政府要讓港人意識到「抗爭者」使用童兵的可恥;第二是要在文宣這個戰場投入精力。現在特區政府在這幾方面,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我認為現在不是問責決策官員的適當時機,現在重點是止暴制亂,這個工作還是需要決策官員指揮,這也給他們一個「立功」的機會。但特首與一眾決策官員可以考慮拿起更大的擔當,在這個動亂時期與市民一起承擔,自動減薪,直到社會回復平靜。相信香港民眾不分政治立場。沒有不贊成的,最好減薪也包括那些一天到晚只會示威、搞事的議員。」當然特首也可以表明在社會回復平靜後她可以考慮採取更多措施。

最後我希望通過這次事件,香港的青少年能夠在政治上成熟起來,保持政治熱情,把眼光放遠放大,放棄一蹴而就的天真幻想,準備做艱苦細緻的工作,正視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與內地同胞同心同德,在中國的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發揮作用;也期望中央政府能夠正視香港在實行「一國兩制」面臨的困難,既然是「一國兩制」,就要充分理解其差異,嚴格遵守各自不同的規章制度,而核心在於價值觀;未來的香港也應該認真檢討一下,在法律、教育、醫療、傳媒能否最大限度「脫政治化」,保持中立和專業。我這些期望是否有點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穿鑿附會的真相


中大校長段崇智因學生投訴,指警察在抗暴期間,向他們使用過份暴力,甚至涉及性暴,因而被學生公開指責,結果要與學生、校友會面,之後他發公開信,指將會去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祈求得知事件真相。

近月真的發生很多事件,誰對誰錯,實難找出答案。以中大學生吳傲雪(Sonia)為例,她在大會上公開除下口罩、以真面目控訴被捕後遭受警方性暴力。Sonia事後表示,當日公開發言後不斷收到滋擾,包括內地來電、太空卡來電、SMS等等,內容包括稱已掌控她的行蹤、會安排5個黑衣人將她帶去山頭輪姦、「天拿水等緊你」等等。但警方指出任何人在拘捕行動中有不滿或受屈,應挺身而出提供資料,否則很難得到真相。

除中大學生例子外,還有不少事件有待找出真相,其中以15歲女生浮屍海面最為獨特。有人深信女生之死與反修例有關,質疑校方隱瞞,事件不斷發酵,引發暴力破壞,最終要死者母親強忍痛楚,澄清女兒是自殺。後真相時代,訴諸感覺和立場的陰謀論,隨時比客觀事實更有影響力,反修例風暴觸發的信任危機不斷蔓延,令到流言蜚語更難止息,在部分人眼中,符合個人主觀想像的才是「真相」,這樣的社會氛圍只會助長盲動。當前香港社會最需要是回歸理性冷靜,認清什麼是合理懷疑、什麼是穿鑿附會。

浮屍案女死者上月19日失蹤,家人21日報案,22日發現屍體,法醫解剖並未發現可疑傷痕或性侵迹象。警方翻看事主就讀學校的閉路電視片段,顯示她在失蹤當晚,在放下財物後赤腳行往海濱。警方認為案件無可疑,列作自殺案,然而網上湧現大量流言和揣測,認定死因有可疑。有人提到女死者生前曾參與反修例抗議、面對過催淚彈;有人更將事件扯上近月針對警方的性暴力指控,懷疑女死者曾遭凌辱,「毀屍滅迹」洗刷性侵痕迹等流言蜚語,說得言之鑿鑿,繪影繪聲。

換了半年前,這樣的一宗案件,相信不會在社會有很大迴響,聞者會為死者惋惜,亦會同情家屬,惟不會有那麼多想像和揣測。今次少女浮屍案引起強烈反應,當然與警民關係破裂、很多人完全不信任警方有關,惟亦反映當前香港出現了一種歇斯底里氛圍,部分人看待事情,偏離客觀冷靜平常心,滲入大量主觀投射和想像,變得捕風捉影。

指控愈嚴重,愈要講證據。當社會處於理性狀態,大多數人都會明白這道理,可是當社會紛亂、嚴重缺乏互信,整個邏輯操作很容易變成「指控愈聳動愈多人信」,甚至連舉證責任亦顛倒過來,指控一方實際毋須舉證,只須不斷拋出疑問,反而是被指控的一方要舉證,證明自己清白。由所謂「太子站打死人」,到「新屋嶺扣留所性侵」,以及這次少女浮屍案,都見證了上述現象。不過話說回來,少女浮屍案跟「太子站打死人」等流言,亦有關鍵不同。

所謂「太子站打死人」,從來無人清晰說過死者身分,遑論有死者家屬站出來指控警方,可是少女浮屍案,死者身分卻得到確認。死者家屬需要時間收拾心情,然而現實卻是女兒之死遭到渲染和政治化,要為少女「討回公道」的聲音此起彼落,卻沒有多少人關心家屬感受。日前死者母親打破沉默,表示女兒是自殺非他殺,只想盡快平息事件,希望外界勿再妄作猜測。受訪期間,她還哽咽表示遭人「起底」滋擾,不敢外出。死者母親已經痛失女兒,還要承受不必要的政治壓力,叫人情何以堪。

修例風波爆發以來,來自不同陣營的流言比比皆是,在大量政治文宣操作影響下,很多穿鑿附會之言,都被包裝成為「合理懷疑」,在社會廣泛流傳。合理懷疑建基於事實和邏輯,目的是尋求真相,避免有強烈預設立場;穿鑿附會則是放大一些零碎片段,用似是而非邏輯將之堆砌起來,目的為了支持既有立場或成見。合理懷疑體現的是科學批判精神,可以用事實反證或否定,然而穿鑿附會的本質卻是捕風捉影,甚至往往與陰謀論掛鈎。

合理懷疑與穿鑿附會談不上涇渭分明,惟亦非全然無法區分。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是「騙局」、九一一恐襲是小布殊政府「自導自演」、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不是美國人」等流言,都是典型例子,即使反駁證據鐵證如山,穿鑿附會者還是會死纏爛打,不斷搬出所謂「疑點」,但求令人對事實真相懷疑。穿鑿附會陰謀論在社會總有小撮附和者,惟一般不成氣候,可是當公權力失去信任、社會偏離冷靜理性,穿鑿附會之言就很容易蔓延。這正是香港眼前情况。

反修例風暴持續,信任危機不斷擴大,不信任對象早已不限於政府、警方或港鐵。以少女浮屍案為例,質疑者不信警方,也不信校方。校方最初以為公開一些CCTV片段有助釋疑,結果反而被指「唧牙膏」,惹來更多質疑和不信任,有黑衣人更在學校搗亂破壞。校方交代有欠清楚,不滿者當然可以要求更多解釋說明,然而一起疑心就訴諸暴力,絕非理性做法。

少女浮屍案,有法醫驗屍解剖,母親也說看過CCTV片段,女兒死前神情有異,問題在於當前香港社會氛圍,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就算死者母親細說了女兒生前情况,就女兒之死作出澄清,說不定仍有人懷疑死者母親的說話,堅信另有內情。由死因庭展開聆訊,徹查少女死因,當然是一錘定音消除疑惑的最好方法,不過各界亦應好好反思,當人人捕風捉影,看不到自己想見到的「真相」,就認定別人講大話,社會很難回歸冷靜理性。


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優化《禁蒙面法》的效果


  《禁蒙面法》實施後,據說已拘捕了七十多名相關犯案人士,但在示威集會中,仍有眾多暴徒戴上面罩,這便引起了一些人懷疑此法是否有效。

  《禁蒙面法》是必須立的,它主要打擊那些犯法但又想隱藏身份、增加警方蒐證困難的人。是否立法後便人人不敢戴口罩?當然不可能。就算有死刑、無期徒刑,一樣有人殺人越貨,難道我們便廢除這些刑罰嗎?不過,我們當然要考慮如何才能使蒙面法起到更大的效果。

  經濟學家相信誘因的作用。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增加戴面罩的懲罰或提高成功檢控違法蒙面的機會率都會對犯法者有震懾作用。現在香港政府立的法只是對這些蒙面人最多判一年及罰款二萬五千元,嚇阻力十分薄弱。假設成功拘捕並檢控入罪的機會是百分之五,那麼在那些躍躍欲試的準罪犯心中,預期懲罰只是兩三個星期的坐牢左右(被成功入罪的機會率乘上一年的牢獄)及一千元左右的罰款,幾乎與參加一個夏令營無大分別。近日有法官容許一蒙面被告以三百元保釋,我在坊間聽過無數的嘲諷之聲。也許法官有其道理,但李國能從前說過,司法制度不但要公平,還要使人感覺到它是公平的。三百元的保釋不論有無理據,也顯然加深了民間所說「警察拉人,黃官放人」的印象,這是很不幸的。蒙面法犯罪蒐證容易,希望香港的司法界從嚴對待,否則政府便應把最高一年坐牢之期大幅增加至與加拿大的十年看齊。

   在具體刑期上,有些細節必須考慮。這點可從犯罪經濟學的一些經典理論得到啟示。

  假設有一殺人犯在逃,而殺人的刑罰是死刑,那麼死刑對此殺人犯還有無嚇阻力,使他不敢再去殺?答案當然是再無嚇阻力,殺了一人被抓到是死,再多殺一人也是死,所以殺第二個、第三個等的邊際成本是零,而且還可能在被追捕時,繼續殺人清除被捕的危機。歷史上不同的執法機構也深明此理,所以死刑並不算極刑,有些罪大惡極的會被誅九族、凌遲處死等,我在歐洲一些城堡中參觀過一些酷刑室,甚為恐怖。現代社會不會容許這些,所以執法者對在逃殺人犯多會成立專案小組,投入大量資源早日將其拘捕歸案。此種缺法是雖然加重不了刑罰,但卻可用增加成功緝捕的機會率去增加嚇阻力。

  話說回來,上述對《禁蒙面法》有何啟示?有的,有三點要注意。

(1)蒙面者很有可能同時犯上其他的罪行,例如在搞暴動、在破壞、在傷人。判罪時不可把蒙面刑罰和其他罪的刑罰同期執行,必須分開執行,否則這只等同蒙面罪的邊際懲罰是零,這不但不會嚇阻別人蒙面,還會鼓勵他們蒙面,因這更有助於他們隱藏身份也。

(2)蒙面者初犯跟原本懲罰一年的牢獄,再犯跟加拿大看齊,大幅增加至十年。

(3)因蒙面本身已可能犯了罪,警方不妨大肆拘捕那些只觸犯此法之人,並送他們坐牢一年。如此可大樹此法的威嚴,減少閒雜人等以身試法的機會。示威活動中減少了蒙面人,真正犯法的人便會減少,警察維持治安的能力便會增強。

        
  蒙面本來便不是好事,偷偷摸摸的,做了壞事,損害了公眾利益,又不敢承擔責任,如此沒擔當的行徑,竟有人吹捧之,是社會的病,教育界也應感到慚愧。
政府能否扭轉此局面,要看其是否只求敷衍塞責,還是全力以赴,若是前者,則根據《基本法》十八條引入全國性法律,最終便不可或免。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不會成功的時代革命

「反送中」運動大功告成後,林鄭已經徹回方案,風波本應告一階段,讓社會可以休養生息;但反對派見今次被動員起來的民眾數目龐大,若然就此讓運動沉靜下去,有點可惜。於是提出了一個新的鬥爭口號——「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好讓運動可以持續下去。
這是一項敗筆,只會把運動引向失敗。它把運動的目的從實引向虛,以至參加者連何謂「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都弄不清楚。是否真的將所有香港舊有制度革新,一切從零開始,由革命者決定。結果,這場社運動只剩下一連串的破壞與撕裂,至於要把香港弄成怎樣才算光復?革命要革到甚麼程度才算成功?則未見有人可以清清楚楚地說出來。試問一場連目標也說不清楚的革命,怎可能成功?這又怎能不使人懷疑,運動的搞手從一開始就只是想借這句口號來搞事,而不是真正想為香港爭取到一些可以令香港具體得益的東西。可以這樣說,發動這場革命的人,從一開始就沒打算令革命取得成功,亦沒有為革命成功之後作過任何打算。
「反送中」的目標是明確的,就是要《逃犯條例》的修訂沒法成功在立法會提案;但何謂「光復香港」就有點語焉不詳。「光復」通常是指恢復到以前某種更美好的時代。以現時某些年輕人的說法,最好是回到殖民地時代。先不論殖民地年代是否更好,單是看現實上的可能性,就知道此路不通了。中國將來不論是否由共產黨執政,也不可能把香港交回給英國管治!
世上受人敬仰的政治領袖,如甘地、曼德拉等,他們一生的努力就是要結束殖民地統治;世上只有香港的年輕人,才會想重回殖民地年代。這是想歷史倒流,全世界都沒有成功的例子。
至於提出「時代革命」的原因,我相信與運動提出的具體訴求有關。因為這些訴求當中,有些是一般政府都不易接受的,非要革命成功,自己掌握政權之後,才有機會落實。因此,如果不把運動上升至革命層次,民眾會覺得訴求一定無法「缺一不可」;但如果提出革命,又會令成功的可能性變得更加渺茫。
革命通常是指以暴力在短時間裏推翻一個舊有的政權,以便對社會的權力架構與營運模式作徹底的改革。那麼「時代革命」的對象是誰呢?首先是特區政府,同時亦不得不包括中國的中央政府。
因為,只有在奪得香港的管治權之後,「反送中」運動才可以定性是一場革命,而非暴亂;參加革命的人就可以變成義士,不用擔心會被拘捕,控以暴動罪;而獨立調查委員會亦可以把矛頭指向舊政權。
由於反對派的訴求中,還包括雙普選,那就必須衝破8.31人大常委會的制約,那就單革特區政府的命還不夠,還要革中央政府的命。然而,若要革中央政府的命,就不是擲磚,擲土製汽油彈就可以成功的。
現實是若要達要「五大訴求,缺一不可」,那就真的非革命不可了,但要革命成功,卻非提升暴力水平不可;然而,提升暴力既非反對派的強項,亦不為市民所樂見。故「時代革命」不會成功。


2019年10月7日 星期一

宗教力量

黑暗過後就見光明!
暴亂過後就是和平!
這三個月多期間,不斷發生反修例暴亂,而且越演越烈,對於所有香港人而言,都感到不簡單、都感覺很難熬。我曾經利用周易和紫微斗數推算何時完結,始終屬於玄學範疇,不算是正統大道。近日收到不同宗教的朋友發送資訊,希望藉宗教神力,令香港盡快找到出路,共同祝福香港人守得雲開見月明。

(一)佛教
加拿大寶林學佛會,美國三藩市大覺蓮社住持衍傑法師呼籲無論閣下有何種宗教信仰、無論你屬於何種立場,我相信大家多數是真心想為香港好。既然目標一致,不妨讓我們共同祝福香港:在同一個時間,根據自己的信仰,作出自己的禱告。

衍傑法師是運用一個叫《共修慈心禪》的佛法,修了之後,可以祝福香港,其中的祈願令神靈觸動,為我們的香港,我們的家祝願。
根據法句經。第五偈
於此世界中          從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          此古聖常法
意思是:在這世上,恨絕不能止恨,唯有慈愛方能止恨,這是永恆的真理。
恭恭敬敬地把以下祈禱文用心默念,專注地做好觀想,心開始變得柔軟。一顆柔軟的心是一顆寬容的心,寬容的心懂得將心比心。

願以慈心 止息怨
平靜和諧 安人心
為香港每日共修慈心禪

每日五分鐘
香港時間晚上十時
加拿大東時間早上十時
加拿大西時間早上七時
如何觀想?
由於面對當下逆境,便應作以下觀想::
讓自己靜下來,閉上眼睛,幾分鐘,想像我們認識的香港,記得的香港是多麽漂亮,多麽平穩,多麽自由,多麽快樂,讓我們以前見過的光明在腦海呈現出來,祝願香港面對的所有挑戰平復下來,重現東方之珠的燦爛。

(二)天主教
天主教關神父響應祈禱鏈:

今日,邀請您一起祈禱。
香港現在非常之嚴峻,求主祢的國度彰顯,求主你給香港一條出路,求主你憐憫這個地方,求你彰顯公義,阻擋行惡的人的手!求祢教我們一眾基督徒在這扭曲、敗壞的世代中,活出祢教導的生命!
主,我們呼求你的名,求你幫助我們!
主佑香港
奉主名求,  Amen!

當您作出以上禱告後,也可以邀請其他基督徒及非基督徒的朋友一起參與。

(三)基督教
基督徒在示威時自發向警員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The Maranatha! Singers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
Sing hallelujah ...
Sing hallelujah ...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
(sing hallelujah)
Sing hallelujah ...
Sing hallelujah ...
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 ...
Sing kristus risen from the dead...
(sing kristus

天天唱,晚晚唱。歌詞簡單,但旋律變化頗多,多唱也不會悶。即使不是教徒,也覺得聖詩很貼題。大家一起去唱聖詩,似是要為各人贖罪,很偉大!



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

建國70年回顧與展望


10年前中國建國60周年前夕,雷教授公布了一份報告〈建國60年經濟回顧〉。10年過後,又有另一份報告公布,以回顧、展望及比較十年的發展變化。10年前的報告,所用收集的數據只能及至2007年為止,今天為了可比性,所用的數據便也以2017年而不是以2018年為終點,但這並無影響到結論。從20072017年,中國經濟獲得了什麼成績?經濟政策有何調整?有什麼領域並無變化?

廣東與貴州的GDP比較

2007年中國的實質GDP增長高得驚人,是14.2%,除了1984年的15.2%增長外,這是中國經濟表現最好的一年了。2017年,GDP增長率已降至6.9%,但在增長的絕對值上,中國的成績依然亮麗。2017年中國的總體實質GDP2007年的2.21倍,人均實質GDP2.1倍,資本總額是2.5倍。換言之,中國人民目前大半的收入及資本財富都是這10年內新增的!未來10年有否如此輝煌的成績,現言之尚早,但以目前走勢看來,仍有大概率的機會國力再接近翻一番。

GDP是衡量經濟變化的最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世界銀行有一個Gov Data 360的網站,當中有評估世界各國的幾百個指標,我選了兩個,政府的有效性及總體基建的質量,從這些數據皆可見到,中國的進步一樣是高速的,成績早已遠遠拋離世界的中間數,亦即中國雖未達致世界上最先進水平,但已是完勝大多數國家了。

10年前的文章中我說過,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是靠開放政策,此政策使到中國的企業要面對世界的競爭,為了生存便必須努力改善自己的生產效率。這模式在今天仍適用,但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卻又靜悄悄地發生了轉變,我們可用貴州與廣東的比較作例子說明此點。

廣東是個富庶的省份,貴州則很窮。從1952年到改革開放才剛開始的1978年,廣東的實質GDP總共上升了267%,貴州則是274%。由此可見,若無改革開放,廣東的增長速度還稍為低於貴州。但2007年廣東的實質GDP卻是1978年的41倍,貴州則「只是」13.4倍,而我們知道,廣東是最開放的省份,貴州則封閉,2007年,廣東進出口總額是它的GDP156%,貴州只是6.4%,兩省不可相提並論。最近10年,兩者的開放程度變化不大,廣東的進出口貿易額佔它的GDP比重已滑落至76%,這主要是GDP很高所致,而貴州這方面卻也無進步,進出口更跌至GDP4.1%

我們是否可據此而預期貴州表現更差呢?結果剛好相反,2017年廣東的GDP2007年的2.39倍,平均年增長9.1%,但貴州卻如有神助,是3.06倍,年均增長11.85%!為何並不開放的貴州最近10年有此驕人成績?我相信是貴州採用了另一模式,近年大搞高科技並吸引外來科技人員所致。廣東雖一樣在科技上有大投入,但經過騰籠換鳥後,高科技產品雖有大幅增加,但珠三角大量勞動密集產業北遷,總也會拖累了部分的增長。

科技的發展一樣需要有龐大的市場以作支持,但它更需要的,是對科研及教育的投入。在2007年,中國投放在科研與發展的經費是GDP1.49%,到了2017年,已高達2.13%,我們還要注意,2017年的GDP相對於2007年,早已大漲了121%,在2017年中國的科研經費已達17606億元,是比前充裕得多了,難怪中國近年吸引了大批科學家從海外回流。

兩間房與兩個球場的工程師

教育對科技的進步不可或缺,蘋果的CEO Tim Cook便曾慨嘆,蘋果離不開中國,很難回到美國生產,原因是它需要大量的中級工程師替它工作,美國能提供的,兩個房間便可容納,但在中國,隨時可找到能站滿兩個足球場的工程師。在教育經費上,2006年是GDP4.6%(政府負擔了3%),但到了2016年,也增至5.23%(政府負擔4.22%)。

在高等教育方面,就讀學生的總數已有3000萬人,比歐美的總和還要多。在高端人才方面,現時每年回流的留學生數量早已超出4年前出國的留學生。有了經費及人才的配合,科教興國的道路自然走得順利。如上所說,科技發展一樣需要大市場,但因中國自己人口眾多,國內市場已非常龐大,所以就算有貿易戰及科技戰,只要中國能保持資金及人才上的優勢,經濟仍可靠科技推動起來。

提高生產力的另一招是人口城鎮化。人民居住在城市,接觸較先進的科技及管理的機會增加,生產效率及收入都會比農村為高。在1982年,城鎮人口只佔總人口的20.9%,其餘住在鄉村的,多達7.97億人。到了2007年,城鎮人口佔比已達44.9%,農村人口的比例雖已劇跌至55.1%,但總數仍有7.28億人。但隨着人口繼續遷移至城市,到了2017年城鎮人口已多於農村人口,58.5%的人都住在城鎮。城鎮人口的增加,是支持過去10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我們也可看到,尚有四成多的人口仍留在農村,城鎮化將來還有空間繼續發展,來自這方面的增長動力在一二十年內還會舉足輕重,繼續發揮作用。

然而,城鎮化又容易帶起另一問題,農村人口收入比不上城市,城鄉收入差距過大便不利社會穩定,如何可保住鄉村人口收入的增長?在1978年,城市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的2.57倍,到了2007年,差距已擴大至3.14倍,此種情況若持續,對社會十分不利。再看2017年,這問題卻有所緩解,城鎮人口收入相對於農村人口,跌回至2.71倍。用另一角度看,在這10年內,城鎮人口人均名義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上升10.3%,但農村更高,是12%。這說明,中國這10年打破了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宿命。

這是了不起的事,農村收入一般不易提高,為何可做到?我估計有兩個原因。第一,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有所提高,這有利農民。第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人民食物的質量也得到改善。在五六十年代或更早,中國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出現農業失收,甚至是死人無數的大饑荒,但近半世紀以來,饑荒已近乎絕跡,過去每年中國公布的統計數據中,糧產多少千萬噸是萬眾注目的數字,近二三十年來幾乎已無人理會,這是因為大量採用了科學方法後,耕地面積雖然萎縮,但產量卻遠遠超越了只夠充飢的水平,肉類、水果等消費也變得普遍。

城鄉收入差距外,區域的差距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痛點。中國可分為3個大區域,沿海省份、中部地帶及西部較偏僻之地。我們可用浙江、湖北及甘肅為典型,代表這3個地區。在2007年時,浙江的人均產值是湖北的2.31倍,亦是甘肅的3.61倍,這反映出巨大的地區性差別,這10年來又有無改善?是有的,浙江平均每年的名義人均產值仍保有9.4%的增長率,湖北卻有超強的成績,每年有14%增長,甘肅的貧窮仍未全面解決,但也有每年10.7%增長,差距問題稍有紓緩。中央政府重視大西北的發展,是否真有成效,或許要多看10年。

城市與鄉村人均產值差距

從上述可見,過去1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仍有卓越的成績,人民的收入及財富都翻了不止一番,收入差距的問題也有紓緩。在政治制度上,若按西方的標準,則中國無疑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這一點反而對西方的制度帶來一種嚴重的挑戰,為什麼排拒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國可以持續地得到奇蹟性的成績,反而西方國家在過去十多年除了有金融海嘯外,尚有歐債危機,日本經濟又接近停滯30年,歐美民粹主義爆發,選出不學無術的美國總統,英國也被公投後的脫歐搞得焦頭爛額?此種對比使西方世界及其支持者十分不安,美國作為西方世界的領袖,首當其衝,千方百計打擊中國的發展是情理之常,但貿易戰美國應已知道打輸了,唯有寄希望於中國自己崩盤,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慰藉。

不過,中國經濟會停頓下來嗎?這是個概率近乎零的事。若按定量分析,近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近73%來自中國的高儲蓄及高投資率,26%來自生產效率(亦即全要素生產力)的進步。上文所提到的改革開放、科技教育的投資、城鎮化等等因素,這些因素正是通過提高生產效率而對經濟增長起作用,它們在未來的幾十年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

我曾經作過一些定量推算,假如中國人民願意維持現今約等於GDP 43%的投資率,資本積累會繼續快速發展,那麼就算生產效率進步速度是零,到了30年後建國100周年時,到時的實質GDP將會是今天的3.1倍。倘若全要素生產力能維持到每年1.7%的增長速度(已顯著低於過去),那麼在2049年時,中國的實質GDP將是2018年的5.2倍,即平均每年以5.47%的速度增長。

10年後,若我再寫一次回顧,有大概率的機會中國經濟在更多領域超越美國。10年前所預期的,今天基本上已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