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儒家人生觀

 
亭老提到止觀的全息論,看到佛家與儒家人生觀相似。孔孟儒家思想,簡而言之,是直接指出人如何活得像一個人。因為人必須在身心上體認天道,這是每個人最重大的使命。引張載西銘》以總結儒家人生觀,或可看出其端倪。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聖,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 
于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 
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匪懈。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穎封人之錫類。不弛勞而厎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於從而順令者,伯奇也。 
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第一段乾是《易經》的乾卦,表示天道創造的奧秘,稱作萬物之父;坤卦表示萬物生成的物質性原則與結構性原則,稱作萬物之母。點出陰陽二元論,二者是互補的。我如此的藐小,卻混有天地之道於一身,而處於天地之間。這樣看來,充塞於天地之間的(坤地之氣),就是我的形色之體;而引領統帥天地萬物以成其變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萬物皆與我為同類。
第二段講的是國家層次,領導者是我乾坤父母的嫡長子;而大臣則是嫡長子的管家。尊敬年高者,乃是為了禮敬同胞中年長的人;慈愛孤苦弱小者,乃是為了保育同胞中的幼弱之屬。所謂的聖人,是指同胞中與天地之德相合的人;而賢人則是其中優異秀出之輩。天底下無論是衰老龍鍾或有殘疾的人、孤苦無依之人或鰥夫寡婦,都是我困苦而無處訴說的兄弟。
及時地保育他們,是子女對乾坤父母應有的協助。如此地樂於保育顛連無告之兄弟而不為己憂,是對乾坤父母最純粹的孝順。若是違背了乾坤父母這樣的意旨,就叫做「悖德」,如此地傷害仁德就叫做「賊」。助長凶惡的人是乾坤父母不成材之子,而那些能夠將天性表現於形色之身的人就是肖似乾坤父母的孝子。
能了知造物者善化萬物的功業(了知我們的道德良知如何成就人文價值),才算是善於繼述乾坤父母的事蹟;能徹底地洞透造化不可知、不可測之奧秘,才算是善於繼承乾坤父母的志願。即便在屋漏隱僻獨處之處也能對得起天地神明、無愧無怍,才算無辱於乾坤父母;時時存仁心、養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無所懈怠。崇伯之子大禹,是透過厭惡美酒,來照顧贍養乾坤父母的;穎谷守疆界的潁考叔,是經由點化英才、培育英才,而將恩德施與其同類。不鬆懈、繼續努力,以使父母達到歡悅,這便是舜對天地父母所貢獻的功勞;順從父命,不逃他處,以待烹戮,這是太子申生所以被諡為「恭」的緣故。臨終時,將從父母那裏得來的身體完整地歸還給乾坤父母的是曾參;勇於聽從以順父命的是伯奇。
富貴福祿的恩澤,是乾坤父母所賜,用以豐厚我的生活;貧賤憂戚,是乾坤父母用以珍惜你的方式,使你在艱苦鍛鍊中成就。活著的時候,我順從(乾坤父母所要求的)事理;死的時候,心安理得,我安寧而逝。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語出《孟子盡心上》,意思是說為人坦蕩正直就能做到對天、對人都感到問心無愧。每個人的思想境界不同,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幸福觀。孟子對幸福的要求,即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在生活中要想去真正實現它,就需從真誠的心性修養開始,以致內不愧於心。
從一個人的幸福觀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學養和抱負。一個人如果堂堂正正、心懷善良、寬容忍讓,自然就能做到問心無愧,也就不難做到「俯不怍於人」。但是要想做到「仰不愧於天」,那就必須懂得甚麼是天理,這就不是一般人的思想境界所能達到的了。不過,能夠感悟到做人的真正目的,在有生之年入道得法,走上返本歸真的道路,才能真正的做到人生無悔!也才可以真正做到「仰不愧於天」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不可以被取代的,少了一個人,地球照樣轉動。人如果能夠不靠祖蔭,如能自食其力,如能安貧樂道,至少也算獨善其身;但如為官者,有機會造福人民;如為師者,有機會開導學生;如為父母者,有機會教育子女;則兼善天下。儒家思想,以國家天下為最大的處世目標,如果進一步來看,現今社會已衝出國界,則如為聯合國官員,有機會造福世界矣!
人生的意義歸結而言,一在成全自己,二在成全別人,人不管是身為個人或為全人類中的一員,都有機會有能力充分發揮自己得到的天命與禀賦。主人就是你自己的心,能夠成全自己,即是內聖的要求;能夠成全別人,則是外王的任務。內有聖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以及政治理想兩者的結合,成就美好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