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量子力學概念說因果論


普賢菩薩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在佛前求懺悔。」
量子力學是用位能場(V(x, t))和波函數(Ψ(x, t))的模型來處理問題,例如找到粒子的可能性,是用Ψ的平方來找出其機率密度分佈。如果用傳統的物理學,它是客觀絕對的,舉一個例子:如果用牛頓運動定律來計算物質的能量和位置,不存在有機率的不確定狀態,但在量子物理中,則是以機率方式存在之不確定狀態;不過比較神秘莫測的是,當它被觀察或測量時,其狀態被觸發而將能量凝聚為物質。
數學史上,機率理論正是源自賭博。行動最實際,賭注代表賭客相信的機率。心中的機率越低,賠率就要越高才能吸引下注。課堂教育以擲毫或輪盤描述的頻率派概念來理解機率,只能觸及狹義特例。現實中,不確定的事情大都不重複,機率不會因人而異及更新。至於貝氏機率論(Bayesian Probability)則有所不同,它的始祖Bruno de Finetti強調:機率並不在客觀上存在,全屬個人信念,機率更因人而異及不斷更新,因此貝氏機率亦稱為主觀機率。
不過,實際運算上,頻率派和貝氏機率遵守相同的機率數學,差別只在於頻率派無視主觀出發點,以及難以透過機率運算更新。貝氏思維不但正確詮釋量子力學的機率,更可安置被希臘哲學驅逐出物理世界的主體,「將科學家放回科學當中」。「量貝論(QBism)」的量子貝氏論(Quantum Bayesianism),已大致上能夠透過重整個人體驗和物理世界的關係改寫「量子怪誕」的詮釋,甚至有望以機率為本建立新量子學說,不用透過波函數進入微觀世界,從而簡化令人費解的概念。
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涉及位能場和能量的凝聚,其中生命能場的訊息結構和型態千差萬別,各自攜帶著宇宙無量世以來,既龐大又複雜的能場訊息。然而在宇宙虛空更深層的量子意識能場裡,生命萬物完全是相互緊密相連,間不容隙的形成一個體系更大亦無始終的意識本體。
當今21世紀對量子力學的探索與研究,讓因果業報已不獨是宗教的語言,而是自然科學、物理學乃至微觀粒子世界所遵循的宇宙定律法則。從最新物理量子力學來看,不只可以支援業力果報這論點,也能證明這說法是宇宙運作的法則與共性。
量子力學把研究對象及其所處的環境看作一個整體,它不允許把世界看成由彼此分離的、獨立的部分組成的。關於遠隔粒子關聯實驗的結論,也定量地支持了量子態不可分離性的觀點。
因果法義是佛法要義,非常廣大深遠,佛法說明的是因緣因果,宇宙世間萬類生滅變化,離不了因緣因果,法界眾生世間、出世間也離不了因緣因果,佛弟子能理解因緣因果,自然能找出箇中原因。
量貝論(QBism)與機率論的概念,最大的不同是如何測量和是否基於主觀及客觀的分別。量貝論是根據個人的閱歷和信念,利用某種介面在週遭環境量度,得出的結果是實質的,是可重覆的,是因人而異及不斷更新。例如用數碼相機拍到的人體氣場,或長年坐禪而有成就的得道高僧,前者相機拍出影像,有不同的顏色(波長或度數),後者是指可以用儀器量度他的腦電波(EEG),能否達到深層靜態,繼而經他觀察得出的結論(氣色)。
虛空中的各種意識靈能,由於振動的頻率差距的緣故,一般我們很難以肉眼看到。但數碼相機攝像的頻率,較容易拍到意識能以不同顏色(波長或度數)的物理形態出現,也稱氣場。
常言道,人臉不同,其命各異;兩方訊息能場相互對應交勁下來,業報的結果也會全然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果報來得很快,而有些慢,甚至可能二、三十年甚至下一世業報才顯前的原因。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而已。
 綜觀時下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物質享樂,讓許多人陷入物慾而不能自拔。往往為了蠅頭小利,不惜代價行騙做惡,更用盡奇計歪想來欺瞞詐騙以圖得利益。佛經所說的不是教理,是說宇宙定律法則。說的既是佛理亦是量子物理,名相雖異,理則同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