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易經(周易)


之前多次討論過易經(周易),但沒有講過原先啟蒙老師如果教導我們當年學生,究竟《易經》是本什麼性質的書?蘊藏在《易經》有什麼思維特徵?事實上《易經》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學問與資訊,所以前人把它列入哲學、社會學和玄學等範疇,更把它列做六經之首。

《易經》是本什麼性質的書?

歷代學者都認為《易經》是一本具有巫術性質的占筮之書,是集古人占卜之大成的精華匯粹。也有學者認為《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哲學專著。個人認為《易經》是中國祖先最早的一部以占筮為基本形式,又深刻蘊含著包括中國先民思維方式在內的百科全書。

為什麼叫《易經》呢?要從“易”這個字說起。“易”是蜥蜴的象形文字。許慎的《說文解字》這樣說:“易,蜥蜴,蜒蜒守宮也,象形。”上面的“日”字是蜥蜴的頭,下麵的“勿”字是蜥蜴的腳和尾。古人稱蜥蜴為“十二時蟲”。古人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蜥蜴的體色一個時辰一變,一日十二變,所以叫“十二時蟲”。外國人稱蜥蜴叫“變色龍”,也注意到它體色的變化。所以,“易”是變化的意思,《易經》是一部研究萬物變化的經典。

《易經》一書中包括卦、爻、卦辭、爻辭、十翼。這些內容合在一起,就是《易經》全部內容。

《易經》這部書中除了有一套以文字這種符號作為基本內容的載體之外,還有另外一套與文字符號密切相關的更為根本的符號系統,即由陽爻與陰爻的不同排序為一組(六爻為一組)而組成的六十四個卦畫符號系統。這在中國和世界的各種典籍中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數千年來,人們都把《易經》稱之為奇書。

《易經》在數千年的傳承中,始終是諸子百家的根。儒家、道家、佛家都將《易經》奉為經典,這在中國古籍中也是絕無僅有的。因此,《易經》被列為六經之首,也是當之無愧的。治國的人在《易經》中看到安邦之策;打仗的人把《易經》看做兵書;行醫治病的人視《易經》為醫書;修行者眼中的《易經》是仙書;辦學校的人把《易經》當作教育學。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個字,就是取自《易經》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蘊藏在《易經》裡的中國人思維特徵

許多有見地的學者認為,《易經》中蘊含了哲學、社會學乃至自然科學、玄學方方面面的內容。但我更願意從《易經》中體現出的中國先民的思維特徵做一個簡單的描述。就像一個人童年時代有價值的思想和品格不會在長大成人後消失一樣,人類幼時有價值的思想,也不會在今天消亡。《易經》正是這樣一部有價值的經典。

1.《易經》蘊藏的思維特徵之一---變化性思維。

我們已經知道,《易經》就是一部研究萬物變化的經典,全書必然會充滿著變化性思維。所謂變化性思維就不是用靜止的,不是用僵化的,不是用一成不變的方法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判斷問題;而是用運動的、靈活的、相互轉化的和與時俱進的方法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判斷問題。

《易經》的文字中,講“變”、講“化”、講“動”、講“通”的詞句比比皆是。比如“天地變化,聖人效之。”比如“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比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2.《易經》中蘊藏的思維特徵之二---整體性思維。

所謂整體性思維,對於人類早期思維而言,一般是指一種直觀的、模糊的整體性思維。這種思維一方面是有對整體的認識、思索與把握,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從整體出發去認識、思索與把握局部事物的思維方式。這很像我們今天常說的要有“整體意識”、“全域意識”。比如古老的“天人合一說”,就是把天做為大宇宙,把人做為小宇宙,要求二者和諧共存的一種理論。

3.《易經》中蘊藏的思維特徵之三---聯想性思維。

我特別贊成一位學者在解讀《易經》時講的一句話:“《易經》是教人腦瓜活分一些,而不要死板的最好教材。”其實,《易經》中蘊藏的聯想性思維就可以讓我們腦瓜活分起來。這種“活分”就是一種思維的創新性表現。

《易經》的基礎結構是八卦,而每一卦都有許多的象徵物或象徵的狀態,在不同的環境中就有不同的象徵。這就使得我們在每一卦的分析中產生無限的聯想。這種跳躍式的聯想思維是不是具有極大的創新性呢?

如果大家有興趣鑽研《易經》,你會發現《易經》中蘊藏的人類童年有價值的思維特徵遠不止於此。比如關注人性完善的內省性思維;比如強調動態平衡的平衡性思維;比如把握事物周而復始的迴圈性思維等等。

正是這些思維,造就、完善了偉大的中華民族;正是這些思維特徵,標示出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的差異。這是中華民族思想史的源頭,也是中國哲學的源頭。《易經》影響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還將繼續影響下去。

前文提及易經與太極拳、占卜和人生際遇,決策等...有關,下回簡介它與我們養生之道的關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