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慈山寺


昨天與老伴參觀慈山寺。其實慈山寺早已正式接待透過預約系統登記參學人士,希望各界人士能通過聞、思、修,培養正知正見,滌淨身心,從而得到自在安樂。我們入寺可以禪修、誦經和抄經等等。不同的修行可令心中放下了執念,情緒自然放鬆,心寛路闊。在恬静的環境下,希望下列不同的修行能得到相關成就。

抄經親近正向思維。抄經以恆,將珍貴的理念植入心田。

誦經 保持內心的正念,需要自己內心對道有一份信心。

禪修專注每一次呼吸,把散亂的心帶回身體。

慈山寺地處香港新界大埔洞梓,背靠八仙嶺,面向船灣淡水湖,佔地約五十萬平方呎。全寺呈現唐代寺院簡樸清雅之建築特色,設計注重綠化。殿堂建築與周邊環境和諧共生,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面積僅佔寺院整體的十分之一。

慈山寺戶外觀音像為白衣觀音像,白色為眾色之本, 表萬德具足,現慈容相,代表純潔無染。觀音像為青銅鑄造, 像高七十六米,立於三層高蓮花臺上。觀音法相慈祥, 低眉俯視,寓意菩薩慈悲為懷;胸前懸掛瓔珞,衣帶 迎風,祥和莊嚴;髮頂上有阿彌陀佛像,寓意無量神 力庇佑眾生;右手持智慧寶珠-摩尼珠,左手持淨瓶, 施灑淨水,清涼世界。觀音慈視眾生,以悲智廣渡一切有情。
慈山寺位於香港大埔普門路88號。我們於港鐵大埔墟站下車。轉乘20B於慈山寺下車。沿着微斜的小徑步行約十分鐘,直上便看到慈山寺正門。是日陽光普照,氣温卅度。
首先是進入第一道門,門前見到門牌寫着入解脫門。說明入門者要先放下貪、嗔、痴概念。將三毒放下才可進殿。門前有兩名哼哈二將。即「二大金剛」,是佛教的護法神,人們常常在漢地寺院的山門殿中見到二神的塑像,他們相貌雄偉,頭戴寶冠,手執金剛杵,左邊金剛怒顏張口,右邊金剛忿顏閉唇。
進門後會看到門前有兩株菩提樹。兩株菩提樹的修葺各具不同特色。入解脫門後的牌匾。刻上不二法門。意即是在人的分別觀念裡,都有著「來、去」、「大、小」、「好、壞」、「美、醜」等等的分別,這叫做「有二」,所謂的不二,就是跳出這種分別。當你的智慧已經超越這種分別,那你就是「入不二法門」了。所謂的不二法門,指顯示超越相對、差別之一切絕對、平等真理之教法。
行經不同殿堂,到達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正中有三尊佛像。分別是:
 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和西方阿彌陀佛。隨後喜見慈山寺觀音像在廟宇屋頂出現。祂是一座76米高(相當於約25層樓)的戶外青銅合金觀音像:為全球第二高,僅次於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觀音聖像,坐北向南,與位於大嶼山的天壇大佛遙遙相對。觀音像手執摩尼珠及靜瓶。站立在蓮花台上。
參觀的重點落在寺內的觀音像下,佛教藝術博物館。它收藏了各地珍貴的佛教造像及文物,致力於融合佛教文化與藝術,提供培育心靈成長的平台。透過展示有關佛教藝術的文物及舉辦文化活動,我倆浸潤於佛教藝術之美時,精神空間得以開拓,也能感受到自在與圓滿。
最後立於觀音足下,佛教與藝術溶合,益發璀璨絢麗,成為淨化心靈,美化人生的好去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