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逆向思維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從搶口罩、消毒液、廁紙,乃至白米、食油等日用品,許多香港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

有位舊同窗卻表現淡定,善用逆向思維來化解生活困厄。什麼叫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指從事物的反面去思考問題的這種思考方法。這種思維方式常常使問題獲得創造性的解決。在商業的世界裏面,到處都是依靠逆向思維而獲得成功的人。

用我在中學時通用的膠捲相機作個譬喻:把膠捲放在相機裏面,並卡在相機的齒輪上,合上後蓋然後開始拍照。拍一張,自動轉動這個齒輪,收起這段膠捲,抽出一段新的膠捲。全部拍完之後,自動再把所有的膠捲反向卷回到膠捲盒,打開相機後蓋,取出膠捲。

上中大時我選修過一門「發明」課,老師在第一節課上,問了我們這樣一個問題:膠捲相機有個重大的設計缺陷,你如果不小心打開了相機後蓋,所有拍過的照片,都會全部曝光。那麼,請你來改進這款產品,你會怎麼做?

當時我們即時發生吵鬧,你一言,我一語。有同學說,在相機的後蓋上加個鎖,沒拍完不讓打開;有同學說,在收納拍過膠捲的地方,也放個膠捲盒,從膠捲盒到膠捲盒;有同學說,在相機的蓋裏面,再加一個蓋;雙重保護,防止誤操作。

老實說到:你們聽聽一個老太太是怎麼設計的。把膠捲放到相機裏面,先自動把所有的空白交卷,從膠捲盒裏面全部都卷出來,然後拍一張,再反向收回到那個膠捲盒裏一張,直到全部拍完。這樣,萬一相機後蓋被打開了,曝光的僅僅是空白交卷。

這位老太太把她的這個設計申請了專利,然後賣給了柯達公司,獲得了70萬美元的專利費。老太太用的這種威力極其強大的思維工具,叫做逆向思維。

返回舊同窗的兩名正值反叛期的兒子,以往喜歡聯群結隊出外玩耍,經常為此吵鬧,最近一段時間玩伴都謝絕探訪,只能乖乖待在家中,家庭關係反而融洽了;書友妻子是女強人,平日忙於應酬、為業績而打拚,鮮有時間照顧家庭,生意減少了,注意力轉移在家庭身上。友人本身是大企業的主管,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勞心勞力,世界各地周圍飛,今次難得安坐家中,將買了多年而一直無暇閱讀的書籍,一口氣讀了幾本,得到書中的黃金屋。

逆向思維,也稱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古代有一位母親,大兒子開染布作坊,小兒子做雨傘生意。每天,這位老太太都愁眉苦臉,天下雨了怕大兒子染的布沒法曬乾;天晴了又怕小兒子做的傘沒有人買。一位鄰居開導她,叫她反過來想:雨天,小兒子的傘生意做得紅火;晴天,大兒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曬乾。逆向思維使這位老母親頓時開朗了。

面對疫情,部分人選擇怨天尤人,這種負能量感染了身邊的人,製造了無謂的恐慌,導致了混亂的自我實現。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常八九,中國人常講禍福相倚,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在個人能力不可抵抗的疾病前,如果身處逆境時心態正面,善用逆向思維,心情會好些,逆境也會因為心境正面,快些轉為順境。此外,周易也有綜卦這個概念,就是將一個卦倒過來看,後一個卦既是前一個卦的「綜卦」。「上下經卦名次序歌」中相臨的兩卦,既是按綜卦成對排列的。比如,屯和蒙互為綜卦,需和訟互為綜卦,泰和否互為綜卦,等等。

最近我在whatsapp群組收到多年沒有聯絡的海外朋友們的真誠問候,也收到很多本地親友的短訊:「如果需要口罩,隨時問我要。」如果不是今次疫情,各有各忙,大家都覺得沒有迫切性去聯繫對方。近期,在家食飯多了,發覺妻子的廚藝原來也不錯,未嘗不是另一種「因禍得福」。

說到逆向思維的好處,那麼我們怎樣訓練或培養孩子獲得這種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培養的3大策略

逆向思維對寶寶的成長非常有好處,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怎麼樣培養寶寶的逆向思維呢?培養寶寶的逆向思維,主要有3大策略:

策略一:句式轉換

在和寶寶的交流中,最好有意去訓練寶寶的思維轉換,像是使用一些句型的轉換方法,「寶寶,你剛吃了一個蘋果」,轉化為「剛剛有個蘋果被你吃掉了」,所以,一些這樣的話能夠讓寶寶知道同一件事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表達。

策略二:經典故事新編

選擇一些寶寶喜歡的經典童話或寓言故事,讓寶寶重新構建一個故事,讓寶寶能意識到事物具有許多不同的方面,讓寶寶能夠從不同方面思考問題。

策略三:「頭腦風暴法」的借用

「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 是說一個團體的人聚在一起對同一個問題說自己的想法,對寶寶的訓練也可以這樣。比如,讓寶寶說剪刀可以用來做什麼?讓寶寶開動腦筋,多說一些用處。

總結:逆向思維,就是採用不同角度的看問題。現在的孩子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總是會產生思維定式,沒有創新能力。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可以讓孩子獨闢蹊徑,解決一些別人所解決不了的問題,對孩子是非常有好處的。

對於早教期的孩子來說,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早教方式。所以,訓練孩子的逆向思維,讓孩子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爸爸媽媽要善於運用策略,在生活中鍛煉孩子的逆向思維,幫助孩子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