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二戰時,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

昨天談及中國近代史之鴉片貿易,誰是誰非,歷史自有公論,剛巧DSE考歷史科,必答題出現關於日本侵華題目,問學生是否同意在二戰時,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並加以評論,但未有提及日本侵華惡行。明眼人一睇就會覺得日本侵華怎麼會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教學團體直斥出題人士別有用心,引導學生做漢奸。教育局對公開試中出現如此設計的試題予以譴責。考試及評核局有出位題目,更有出位職員,身兼文憑試歷史科委員會成員的高級職員,在網上更發表出位言論,竟指「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
事實上出公開試卷所包含的學問真的不少,對老師來說,絕對是個難題,除了出題目時要做不少參考,還要根據考評局要求設計試題。首先當然不能偏頗和帶有誤導性,一個高中學生面對一個開放式題目「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多數傾向題目的提示:利益多於弊處;因此學生會將會利用有關嘅資料作答,配合題目嘅傾向性,以滿足出卷員的心意,就好像一次辯論比賽無論正方或者負方,都盡量用所謂資料,配合有關的命題一樣。這條題目也會影響準考生溫習同一課題,他們會盡量找尋有利嘅答案,而忽略不利(弊處)嘅答案,久而久之,學生只會認為日本侵華會為中國帶來不少利益,比弊處多。
日軍侵華造成逾3500萬中國軍民傷亡,題目所提供的資料僅提及日本當年提供所謂「援助」,卻隻字不提日本參與列強瓜分中國、發動侵華戰爭的罪行。該試題的傾向性,反映試題極為偏頗,具誤導性,等同變相對考生洗腦。一些家長也認為:考評局失職,要追究到底!
為考評局撰寫DSE《歷史科提問用語手冊》、負責DSE歷史科試題試卷的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Hans Yeung),被揭發經常在社交網站散播辱華親日、美化殖民侵略的言論。去年四月,一名華人男子穿日本軍服迎親的圖片新聞在網上引起罵聲一片,名為Hans YeungFacebook帳戶卻在轉載該新聞狂言「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忘本!」同年5月,Hans Yeung又在轉載「會議室內外爆混亂建制派擬報警:係香港民主最黑暗嘅一日」的新聞時胡扯「日本侵華遭反擊:今日係大東亞共榮圈最黑暗的一日」。辱國言論公然上試題昨日舉行的DSE歷史科考試,考卷中出現一道涉及日本侵華歷史的試題,內容與Hans YeungFacebook散播言論的立場高度脗合。該試題提供了日本1905年同意接受清國留學生、1912年反清革命軍曾向日本借款的資料,卻隻字不提在這一時期內日本參與列強瓜分中國、武力霸佔東三省及悍然侵華的史實,誘導性地要求考生回答是否同意1900年至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同試卷的另一試題則要求考生回答,是否同意「1951年至1997年香港在民主和種族平等方面有所改善」,而Hans Yeung亦曾在Facebook教唆老師購買「龍獅旗」,顯出其「戀殖」傾向。充滿誤導變相洗腦熟悉DSE出卷及評分的人士指出,這兩題為歷史資料題,考生想拿高分,一定要用到試題中的資料,但接受留學生及向民國新政府貸款的個別事件,並不足以反映20世紀初至二戰結束這45年間的中日關係。他認為今年歷史科試題所提供的資料極偏頗、具誘導性,變相美化及歌頌日本侵華和英國殖民歷史,對考生洗腦。該人士又質疑,考評局出卷人身為公職人員,若在社交網站公開表達個人傾向,而這種傾向又反映在試題中,會導致考試公平性大打折扣。並且不排除有人知道出卷人身份,而刻意追看其社交網站內容估題。無獨有偶,長期負責DSE通識科試題出卷的考評局評核發展部高級經理盧家耀,亦被揭發疑似在名為「Keith Lo」的Facebook帳戶中散播反政府、支持反對派等具強烈政治傾向的言論,包括叫囂「林鄭下台」「林鄭滾蛋!」而近年通識科試題中,亦曾出現舉着「行騙長官下台」等標語的遊行圖片。教育局深感遺憾並予譴責市民對DSE試題一再出現嚴重歪曲歷史、反中亂港的問題非常憤慨,紛紛要求考評局辭退幕後黑手。教育局表示,今年DSE歷史科試題附帶極為片面的資料,致試題具引導性,考生可能因而達至偏頗的結論,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教育局對公開試中出現如此設計的試題深感遺憾,並予以譴責。教育局要求考評局嚴肅跟進,全面檢討出題機制,向公眾作出合理交代。考評局則回應辯稱,設題時主要看資料是否與課題相關,別無其他非學科的考慮。
一部中國近現代史是屈辱的歷史,日本更是侵華急先鋒,對中國傷害最大,包括發動甲午戰爭,霸佔台灣及索取巨額賠款;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開打;迫使北洋政府簽訂辱權辱國的條約;一九三一年策劃「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淪陷;一九三七年全面侵華,直至一九四五年才正式投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就誕生於抗日戰爭年代。為了挽救國家免於淪亡,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曾向包括日本在內的國際社會求助。但相比日本法西斯施加於中國的傷害,日本所謂的援助微不足道。考評局希望年輕人了解那段歷史,就應該羅列詳盡的歷史事實,但事實是,考卷僅提供兩條資料,都是日本「幫助中國」,可令考生得出日本侵華「利大於弊」的結論。如果這不是刻意誤導,什麼才是?照此邏輯,納粹德國發動二戰,對歐洲「利大於弊」;歐洲人佔領美洲,對印第安人「利大於弊」;黑奴被販賣到美洲,對非洲「利大於弊」;日據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對香港「利大於弊」。更不用說,英國人佔領香港的一百多年,中國人更應該「感恩戴德」。類似的荒謬絕倫,在香港的教育中可謂比比皆是。早前有小學二年級常識課老師被揭利用網絡授課,誤導學童「英國人向清廷開戰,是為了幫助中國人戒掉鴉片癮」。常識老師篡改歷史,考評局出題官歪曲歷史,一脈相承,背後有黑手在操控。什麼花兒結什麼果,什麼種子發什麼芽。不少年輕人認賊作父,動輒跪求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及中國內政,令人反思教育失敗之禍。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被洗腦,習非成是,以醜為美,最終走上黑暴違法之路。教育病了!「黃」老師不是春風化雨,而是誤人子弟,進而害港害國。讓這種人主管考評局試題,如同邀請大盜看管金庫。歷年來文憑試考題,每每引起爭議不斷。未必巧合的是,就在昨天,傳媒踢爆考評局分別負責文憑試歷史科及通識科考題的兩名高層,長期在社交平台歪曲史實兼煽暴播毒,教育局已去信考評局要求嚴肅跟進,詎料昨日歷史卷考題再次離經叛道。考評局對事件輕描淡寫,毫無悔意,只會火上澆油。教育界要求追究是次考題事件及涉事人員的責任,嚴肅處理。歷史不容歪曲,學子不容洗腦。事關大是大非,教育當局如何處理今次事件,全港市民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