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中秋節有感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某年農曆八月的一個晚上

走過田園中崎嶇不平的小路,看著在漆黑的夜裡繁星閃爍的美景,我逐漸步往故鄉的老家,遠處就能聽見從屋裡傳來熱鬧的歡笑聲,燒飯的焦味撲鼻而來。家鄉在大時大節,習俗令我們鄉親父老聚在祠堂天井空地,齊齊聚會,共慶佳節。在祠堂的上方,就能清楚地看到雪白的圓月。今天正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人月兩團圓的節日。

隨著我們踏進二十一世紀,世界彷彿變得越來越冷漠。我們為求追上世界發展的速度,追逐著永遠不等人的時間,跟上城市的脈搏,無所不犧牲。為了寶貴的金錢,我們不惜放棄自己玩樂休息的時間,放棄跟家人吃一頓晚飯的機會,城中的人情味猶豫逐漸淡化,人類也好像習慣了過著黯淡,鬱悶,孤獨的生活。但每一年有一天,我們會選擇打破「傳統」,放下自己手上的工作,追回流失的美好光陰。

稍帶秋涼的風輕輕地吹起下垂在河邊的柳枝,溫柔地搔著河面,再抬起頭,皎潔的月亮照映著大地,月霜一片一片的灑在地上,把漆黑的世間微弱地點亮起來。雖然屋外一片空靈和清幽,屋內的情形卻渲染熱鬧的氛圍,彷彿劃破了景象的寧靜,增添了不少氣息。在屋內,兒童揮動著小手裏握着的燈籠,嘻戲玩鬧,面帶頑皮,純真的情態。成人就圍著飯桌坐,一邊咀嚼着飯菜,一邊歡樂地交談。較老的長輩則坐在一旁,看著眼前歡樂融融的景象,心裡突然覺得特別的恩惠,嘴角也漸漸地翹起來。

世世代代的家庭何不是在中秋重聚,何不是在眼見出現如此的景象呢?儘管社會變得有多發達,這溫馨的情形隔著幾百年的時光,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還是依舊能看到這個景象,維持不變,不斷重疊,究竟是什麼原因?

中秋月圓,我們一看到天上皓月,無不是想到一家團圓。中國文化一直都提倡我們要愛惜及尊敬家人,要對他們不離不棄,不能忘記他們對我們的愛戴和培養。我國之人文精神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其中的「五倫關係」帶出了父子以及兄弟之倫的重要性,強調與家人維繫一個良好有愛的關係是多麼的重要,這種以家庭為核心的想法也就成為我國傳統之根源,而中秋節正好呼應了這套思想。古人云:「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相信大家對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都不陌生。詩中提到張九齡被貶官後,看見掛在天上的明月,不禁引發了他對故鄉及家人的懷念。「月圓」在中國人心中,不只是一個清秀,優美的天文景象,它還寄託了中國人的盼望,心願當天上明月顯得圓無缺陷,周全的同時,自己與家人也能夠團圓團聚,和睦和諧。這種的生活願景任意事過境遷,還是終年不改。另一闋我想起的詞是蘇軾《水調歌頭》,詞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者以月圓月缺為喻,說明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這明月一樣時有圓缺,親人離開了也難得一見。

在著名的國語歌《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代表的也只不過是對於兩人能永久在一起的期望。由此可見,古今之外,中秋時能看見的圓月對人的啟發都是源自中國傳統的根源,而這個傳統的根源也造就了世世代代對家庭深厚的責任感。它促使人們每逢中秋節在百忙之中都要抽空來與家人團聚,迫使我們放緩急速的步伐,讓我們好好跟家人團圓,相信不少年老的父母也因此能看見自己的兒女,孫子,感到無比的安慰。

但人們只在節日時探望親戚這件事都值得我們高興嗎?的確,我們懂得在中秋時回鄉,歸老家,但這一年一度的舉動就足夠了嗎?可想而知,父母長輩為我們犧牲了多少,不求回報,我們卻只會奔波在外工作,心靈終是被功利、金錢吞平,「孝順」的概念早就忘記,泡影了。有些人甚至更會選擇放棄在節日時回鄉,隨意在互聯網上,在短信裏,冷漠地拋下一句毫無感情的「中秋節快樂。」半點心意也沒有。可想而知,將我們養育成人的父母,為求也只是一年能見我們一次,但我們這些「城市人」卻就連這個心願也不肯去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不只是在節日時才來回家探親,而是它的根源——一個久恆都孝敬,愛護父母的心。我們父母從把我們生下的那一刻已經為我們做了不少,但我們經常習以為常,沒有把他們背後的心意放在心中,它則提醒告訴我們應以百行孝為先,理應重視血緣關係及其關係之維繫,報恩和不忘本也是何等的重要,我們為了理想不惜勇往向前衝,但我們也應該不時回頭,關顧一直支持我們的家人。

中秋節只是一個讓我們短暫地彌補我們對他們微薄的孝心的機會,但如果我們要真真正正的報答父母對我們的寬心,也許多陪父母傾談,也許多陪父母吃頓飯,想享受天倫之樂,也就不一定要等到這個中秋節。當大家在抬頭賞月之時,請別忘記中秋節的原意,但願大家都會低頭向身邊的父母及家人說聲:「多謝你!」吧!

回到家鄉,大家齊齊整整坐下,互相舉杯,互祝康安,品嚐佳餚,慶祝中秋,人月兩團圓。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台灣應如何「避戰」?


解放軍戰機近期頻越台海中線,兩岸局勢升溫之際,國民黨在立法院的黨團會提「避戰」公決,要求蔡英文政府全力避戰,但卻是盡快促成台美復交和美軍協防台海,實行親美抗陸政策,並聲稱「不相信中國大陸敢打美國」。

國民黨雖經七十多年的外逐在台,卻沒有作出反省,還是如蔣介石時代的國民黨,先是親日,繼而親美,總的是趨炎附勢。沒有民族大義,也不辨世界大勢。

國民黨在馬英九之後,已淪落成附庸民進黨的反對黨,沒有與民進黨的台灣和去中國化可相競爭的台灣發展戰略與道路。今次更去「九二共識」,親美反陸,以為親美拉美軍來台聯防便可抗拒北京的統一攻勢。事實卻可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民進黨與國民黨朝野一致,在中美新冷戰中站在美國一方,對付中國內地,顯然是敵我不分,投靠美國,出賣中國的領土與人民。台灣政治已全面背叛,北京還可守株待兔,等待他們轉變嗎?這個時候不加快統一的進程,是否真的等待台美建交,不得不出兵呢?

北京統戰台灣幾十年,花了不少公帑,得出的結果卻是連國民黨也跟着民進黨走。所謂「統派」聲色俱滅。整個統戰的戰略、布置可能便要全盤調整了。

不過,台灣的形勢也並不絕望。據台灣民調,過半數以上的受訪者反對戰爭,不管他們台獨親美,綠的或藍的,都不願戰爭。

台灣媒體和國民黨黨團都以為親美,把美軍拉進來,北京便不敢動武統一。可惜,實際是弄巧反拙。依靠美軍防衞,人民卻大多不願戰爭,單有美軍,沒有民眾,怎樣在台灣抵抗北京的武力統一?北京一旦武統,民進黨高層會雞飛狗走,尋求美帝庇護。國民黨黨團也會一樣,留下的軍隊與民眾會抵抗嗎?說北京不敢與美開戰,倒不如說美軍不敢與北京開戰。美軍不是台獨的鋼鐵長城,戰事一起,可能便退避三舍,哪會堅守台灣?

台灣民眾只是因政府和政黨與媒體誤導,看不清北京統一的能力與決心。但避戰之心,人人皆有,只要北京切實地展露武統行動,台灣民心必變,拋棄民進黨與國民黨,自發與北京談判。台灣不用刀兵之苦,便會對北京投降。

從國民黨的演變看,台灣和平統一的機會渺茫。曠日持久下去,台灣社會與政治全面變色。以其地緣政治地位,親美獨立便構成對內地最大的軍事威脅,除非中國也甘心屈服美國,放棄中國復興大業,否則的話,怎會坐視不理呢?

台灣避戰,只能兩岸和好,互相合作,從合作中找出雙贏協同卻又不需體制單一化。親美不會避戰,僅會引起戰禍。

 

大灣區芯片產業鏈

家鄉來鴻,報稱蓬江企業自主研發的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已正式上線,見到這麼多科技文字,要上網尋找答案。

記得大二修讀電子學,有關半導體芯片,這要算是第一代:


第一代半導體:

主要材料:鍺(Germanium Ge)、矽(Silicon Si)等單元素半導體

發展過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逐步應用於晶體管

主要應用:低電壓、低頻、中功率晶體管和光電探測器

第二代半導體:

主要材料: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等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

發展過程:上世紀八十年代逐步發展起來

主要應用: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光通信和GPS導航等

第三代半導體:

主要材料:主要代表是氮化鎵(GaN)、碳化矽(SiC

發展過程: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逐步發展

主要應用:高電壓、高頻、高功率的電力電子、電源管理等

家鄉所應用的量子計算機屬於第三代後發展的量子科技。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模組:量子位元板、控制板和低溫系統。量子位元(qubit)是量子信息的計量單位。傳統電腦使用的是01,量子電腦雖然也是使用01,但不同的是,量子電腦的01可以同時計算,這種效果叫量子疊加。

相對當年大二所學到的電腦2位元(bit)兩個二維電子位元有(2^24)個值,即增加每一個量子位元的維度,而不是在相同空間裡擠進更多量子位元。想知道這麼做為何有效用,讓我們回到一個基本的數學問題:
2^3
等於多少?答案是8(即2×2×28)。
3^2
呢?答案是9(即3×39)。

這些結果的數量級幾乎相同。因此,只用兩個三維電子位元,就可以存取多於三個二維量子位元的狀態。因此6 qubit的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比6 bit電子計算機快。

量子位元板的發展目前仍然是以基礎科研為主,控制板—控制和讀取量子位元—乃至於量子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的界面銜接則已進入工程的領域,而這部分正是半導體的擅場。從量子位元板後面連接出的那些散漫導線,現在要開始慢慢收拾靠攏了。

據新華社合肥913日電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6比特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日前正式上線,全球用戶可以線上體驗來自中國的量子計算服務。

家鄉量子計算雲平臺提供了圖形化程式設計、代碼程式設計兩種線上程式設計方式。為了讓用戶使用該平臺開發出更為多樣的量子演算法與量副程式,量子基於自主開發的量子程式設計框架“量子熊貓”與量子程式設計語言“量子音符”,開發並推出了複雜網路排序、手寫數位識別、使用者偏好行為預測3款典型的量子程式設計應用,供用戶學習使用。

 關於廣東省政府打造大灣區芯片產業鏈方面,她發布了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行動計劃。其中,廣東將設置首期規模達到200億元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基金,每年並投入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下同),支持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領域技術創新,就基於氮化鎵等前沿新材料的第三代半導體和先進封裝技術等方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未來五年打造灣區芯片半導體產業鏈。

廣東省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重點介紹解讀《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在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方面的目標為:2025年,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超過2000億元。形成3家以上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和一批銷售超過10億元的設計企業。

「廣東是內地經濟第一大省,製造業雄厚,擁有廣泛的芯片應用領域,包括在消費電子、通信、人工智能等等。現時國際技術封鎖的背景下,廣東補齊芯片產業鏈短板、研發自主核心技術迫在眉睫。」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芯片研發屬於投入周期長、回報收益慢的領域,需廣東省政府長期大規模保持投入。

至於香港如何把握大灣區芯片產業發展機遇?彭澎告訴記者,芯片產業除了特種裝備引進、核心技術研發外,還涉及到設計、製造、封測等環節的全產業鏈,珠三角地區未來五年正努力打造一個環環相扣的產業鏈。而香港聚集了眾多國際一流院校,在設計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受認可,科研、設計優勢明顯。「比如港大、港科大等高校就擁有高精尖領域的研發優勢,加上香港目前仍是國際人才進入的通道。廣東可以考慮在香港合辦相關芯片產業研究院,吸納全球芯片研發的人才、技術、設備,在大灣區內形成一種國際化的研發模式。」

《廣東省加快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今年二月初出台,當中提到,在芯片設計方面,廣東將大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芯片,前瞻布局毫米波芯片、太赫茲芯片等。在材料及關鍵電子元器件方面,將大力發展氮化鎵、碳化硅、氧化鋅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積極發展電子級多晶硅及硅片製造。

而在提升研發創新能力方面,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將每年投入不低於10億元用於支持集成電路領域技術創新。圍繞芯片架構、優勢芯片產品、第三代半導體、先進封裝技術等方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設立研發重大專項予以支持。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如何維繫公眾對司法機構的信心?

 

自從「佔中運動」之後,香港議會內外多次發生不愉快事件,其後鬧上法庭,由法官判刑。議會外非法行動不斷,在24名「拒中抗共」陣營立法會議員中,多達11人亦已被起訴。其中,8人因為在議會內行為,包括修訂《逃犯條例》成立法案委員會和二讀審議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期間的抗議行動;其餘則由於議會外的活動,包括去年76日「光復屯門公園」、721日元朗事件、818日非法流水式集會、今年64日非法集會等。計及2014年非法「佔中」,許智峯在6年內8次被捕、梁耀忠和朱凱廸都面對5項控罪、尹兆堅被控4項罪。然而,他們都安然無恙繼續做香港居民(選民)的「代議士」。「嫌犯」參與議政極不恰當基本法規定,立法會議員若因刑事罪行被判監逾一個月、並經出席會議的三分之二議員通過,便喪失議員資格。《立法會條例》列明,若曾被判囚逾3個月,不論是否獲緩刑,均在定罪後5年不得參選。愛國愛港陣營立法會議員曾動議解除因「佔中」罪成、分別被判囚8個月的邵家臻和緩刑的陳淑莊的議員資格,但是由於「拒中抗共」陣營反對,未獲立法會三分之二通過。其他遭律政司起訴的,因為尚未被法院審結,則以「無罪」之身在立法會依然故我。邵家臻和陳淑莊繼續做議員,固然是由於「拒中抗共」陣營竭力維護。其中,陳淑莊被輕判,多得有關法官手下留情。其他那麼多人遲遲未獲法院審結,則完全是司法機構的安排。是司法機構人手不夠?若是,則應請特區政府幫助解決。至今未聞司法機構向政府提出增加資源的要求。人們便不得不從其他方面尋找底蘊。司法機構應當深思,堂堂特區立法會有七分之一議員被執法機關拘捕和起訴,卻一直冠冕堂皇地坐在立法會議事廳審議政府提交的議案,這究竟是彰顯香港司法獨立抑或反映香港司法機構效率欠佳?司法機構應當還這些議員一個公道──是有罪抑或不足以定罪?司法機構更應該確保立法會權威,不能讓相當多「嫌犯」參與審議政府議案。司法獨立不是司法機構在象牙塔中悠然自得。司法機構成員既食糧也吃肉,應當貼近香港社會。香港社會各界需要解決大量經濟民生問題,要求政府提出相關政策議案交立法會審議,而香港立法會坐了相當多的「嫌犯」,他們與其同夥們一起百般阻撓政府議案通過。試問:司法機構是對香港負責抑或失職?法院要加快審理積壓案件香港特區第一屆至第五屆立法會沒有出現為數不少議員成為「嫌犯」的現象,是因為那段時間香港政治矛盾尚未惡化至「拒中抗共」政治勢力採用非法手段的地步。第六屆立法會出現新現象,與香港政治矛盾空前惡化相關,也與司法機構不能與時俱進相關。香港司法機構必須與時俱進:

一是各級司法人員都必須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

二是各級法院都必須維護國家憲法、香港基本法和國安法,及時審理和依法判決案件。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作出解釋後,香港法院依法判處若干「拒中抗共」立法會議員違法而取消其議員資格。希望特區各級法院加快審理已堆積如山的案件,依法定罪判刑;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也必須重視現屆立法會被為數不少的「嫌犯」所盤據。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現象也折射特區政府長期迴避政治矛盾,在立法會選舉時審核候選人資格不嚴。君記否?20167月第六屆立法會提名期,儘管第四屆政府要求參選人填寫確認書以表示效忠香港特區和擁護基本法,但是,沒有把填寫確認書當作一項必須條件,一些拒絕填寫的「拒中抗共」分子獲確認參選資格並當選。於是,第六屆立法會「魚龍混雜」,增加了司法機構的困難,也暴露了司法機構缺失。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上星期發表聲明,回應社會近期對法官的批評。聲明說,公眾批評法官或法院,要「有理可據」;「在不熟知情況及欠缺適當基礎和理由的情況下,對法官及法院作出批評,又或單憑純粹聲稱或斷章取義之事就批評法官及法院,均是錯誤的,也損害了公衆對司法的信心。」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就社會問題發表聲明,極為罕見。不過,馬道立回應公眾對法官的批評,卻不是第一次。

2017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上,馬道立致辭說:「香港法庭在過去一年處理不少重要的公法案件,當中許多備受關注。……時而有一些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及團體出言批評法庭,只因案件結果不合其心意。」他表示,他希望對法庭的評論,「不論褒貶,均是有理可據和慎重的。」

馬道立提及的令法庭受到批評的案件,包括與2014年「佔中」和2016年旺角騷亂有關的罪案。這些案件中被檢控的包括示威者和警員,他們各自在社會上有支持者和反對者。法庭對案件的裁決,不可能令政治上對立的雙方都感到「合其心意」。有法官因判刑過輕或過重遭到人身攻擊,甚至刑事恐嚇。

2018年的同一個典禮上,他加強了語氣:「至為重要的是針對司法機構工作的評論,不論表面看來是褒是貶,都應當在有理可據的基礎上作出。」「任何對法治的無理批評絕不會對社會帶來任何好處。」

甚麼是「有理可據」的評論呢?馬道立說,評論者要理解法庭是怎樣運作的。他解釋:「法庭和法官在裁決法律糾紛時,只會考慮案件中涉及的法律及法律爭議點。」他指出,從法庭詳述判決理由的判案書,「人們可親自看到香港法庭作出的任何判決都只是根據法律,並沒有考慮任何外在因素。」

2019年,他說的更尖銳:「社會上出現了針對法庭判決的批評,有時甚至是對法官進行人身攻擊。這些批評部分屬惡言攻擊,亦有詆毀法官政治偏頗。」他指出,法官受到批評,是因為審理的案件源自政治或社會事件,而社會大眾對這些事件抱有兩極化的看法。他一再申明,法庭的功能不是裁決政治議題,法庭不會偏幫任何一方。

他重複說:「(對法庭的)批評要來得有效、有建設性,就必須有理可據,而非基於誤解或錯誤的信息。」他再次呼籲批評者要閱讀法庭的判案書,「不應妄稱法官可能考慮了與法律無關的因素,例如政治因素。」

今年以來,法庭要審理大量與「反修例」衝突有關的案件。社會在「反修例」事件中兩極化的程度,尤甚於以往任何政治及社會事件。有關案件引起的爭議,自然比馬道立過去幾年提及的更嚴重。法庭近期受到的批評,主要是認為對衝突中有暴力違法行為的人過於輕判。馬道立最近的聲明,顯然是要回應這方面的批評。

聲明有兩點主要內容:

第一是強調法官都是依據法律判案,沒有任何政治考慮;聲明說:「司法機構及其職能絕不應被政治化」。這等於否認法官會因個人的政治立場作出偏頗的裁決,包括偏幫某類被告人。如果有人指控法官偏頗,就是不恰當地把司法機構「政治化」了。可是,個別法官判案時的表現,恰恰令人看到他有明顯的政治立場,不能不懷疑這立場影響了他的裁決。

聲明的第二項要點,是詳細解釋刑事審訊的原則,特別指出:刑事罪行的舉證責任在控方,除非證明罪責的證據毫無合理疑點,否則不得裁定有罪;任何人未經依法確定有罪以前,應假定無罪;法庭一般假定所有被告人均可獲准保釋;法官判刑時須考慮懲罰、阻嚇、預防和更生四個目的,等等。這些解釋,旨在回應有人批評法庭在批准保釋、判罪和量刑上過於寬鬆。然而,對法官判案的公正性有懷疑的人,看了這些說明,恐怕是不能釋疑的:事實是有多名獲准保釋的疑犯棄保潛逃,有犯了嚴重罪行的人難以理解地獲得輕判。

馬道立在聲明最後一部分說到法官的公正性。他說,司法誓言規定法官須無懼無偏,主持正義。因此,法官必須沒有偏頗,包括不得受任何政治主張的偏見所影響。他又引述司法機構的《法官行為指引》列出的對法官「大公無私」的要求。

這可以「證明」法官都是公正的嗎?誓言也好,指引也好,說的都是法官「應該」做的;事實上是否每個法官都做得到呢?正如《法官行為指引》說,「法官除了需要事實上做到不偏不倚之外,還要讓外界相信法官是不偏不倚的。」如果人們有理由覺得法官違反了誓言或指引,又看不到司法機構有甚麼糾正措施,那就難免對司法機構失去信心。

馬道立似乎認為,任何人只要讀了法庭的判案書,就會看到法官判案不偏不倚,相信法官的公正性。然而,判案書幾乎每篇都是冗長艱澀,不是寫給普通人看的;如果讓公眾了解判案書的內容對爭取公眾對司法機構的信心真的十分重要,判案書的文風便需要大改革。

公眾對司法機構的信任,對維護法治和司法獨立十分重要。要爭取公眾信任,司法機構不能只埋怨人們對法官的批評無理,埋怨人們不明白法官怎樣判案,埋怨人們把法庭「政治化」;司法機構必須面向公眾,用公眾懂得的語言和公眾溝通,並且提高透明度,尤其是處理公眾對司法人員投訴的透明度。

 


2020年9月26日 星期六

佛學、心理學與資訊科技

 《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反觀學術沒有矛盾,只有共通性。

佛學與心理學有很多相通之處,曾經提過在參加佛誕活動時,老婆書寫書法:「有佛法就有辦法」;佛學與心理學在解決問題方面有共通處,但亦有差異;兩者的差異就像一棵樹,心理學用大部份時間關注樹葉、樹枝和樹幹,而佛法則著重關注樹根,主要從根本上解決。

西方心理學18世紀佛洛伊德才提出潛意識之說,以海上冰山的潛在部分比喻潛意識的分量。然而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提出潛意識的存在,並以大海和波浪說明潛意識與意識關係,這些思想在大乘佛教的唯識經論中有著詳細的論述。

心理學根據現象了解人、疏導人,更多關注異常,「正常的」貪嗔癡在心理學範疇裏仍屬於正常的、健康的,而佛法則會從根本上解決貪嗔癡,認為貪嗔癡是人生的「三毒」;正如每天的功課提到:「往昔所作諸惡業,皆因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佛法不僅解決異常,還要解決每個生命從無始以來形成的苦和過。所以,從佛法的角度來說,心理學是不究竟的、治標不治本。比如,佛法強調正見、止觀、空性智慧、覺悟的潛質。強調系統的修行、開發自救自解脫的能力。

回到現實問題,我國以前多以物質為中心,所以所有問題都是物質問題,經常聽到人說:「我不開心是因為我沒有別人那麼有錢。」現在很多人富了,但幸福感並沒有增加,目標也不見了,高速得甚至有些畸形的社會發展,讓很多人不擇手段賺錢,結果引發一大堆心理問題。現在整個社會從物質關注轉向心理關注,這是必然趨勢。中國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心態問題,幸福感的缺乏、安全感的喪失,所以才引發了那麼多傷害性事件、食品安全問題等。

過去數十年,外國在神經科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對大腦怎樣工作有了一定的認識。科學家亦運用了各種不同的學科,諸如神經生物學、心理學和人類行為學,作出各方面的研究。科研人員同時擁有許多解析神經系統的技術,例如大腦成像和高倍顯微鏡等。對大腦進行的更細微的觀察,使人們對它的工作情況有更好的了解。

科學發現人腦相關區域對視像、氣味、觸覺、聲音以至味覺等的外來刺激都會作出反應,這些發現與唯識學的「萬法唯識」有關連,唯識學認為一切境都是由八識所顯現。關於前六識的論據,神經生物學、心理學和人類行為學已作出各方面的研究,理論層面有很確實的解釋。至於第七識和第八識仍停留在哲學的層面,有侍科學的突破。

「萬法唯識」認為一切有情從無始以來各自具有八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和阿賴耶識),前五種相當於感官認識,平時我們說用眼睛看東西,除了是利用眼睛這個器官(眼根)外,還利用了精神活動(眼識)去了別所看到的色境。眼耳鼻舌身識是屬於向外攀緣的精神活動;此外還有第六識,意識是與前五識一起去攀緣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收到訊息後再作分析及整理。

第七識 (末那識)是心識中掌管思量之識,牢牢執著一個『我』的意識,當遇有外緣,馬上生出『你』『我』的對應。末那識能不斷地審察,思量內外之境,十八個心法之中,以作意、想與思的活動力最強,此為末那識之特色。末那識雖然恆審思量,能指揮第六識作業;在日常生活裡,大部份時間,都依賴第六識慣性活動去處理日常事務,真正思考的時候其實不多,因此末那識常備而不用,在審察思量方面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一般眾生,雖然少用第七識的思量能力,但『執我』特性卻不斷發生作用,只要心識的任何作用一生,『執我』便同時出現,『你』『我』的分別心一起,妄念隨之而生,爭強好勝,一己私念,互相比較,我強你弱,永難知萬法同體,你我本一之理。

最後是第八識(阿賴耶識),一切善種子與不善種子、善念頭與不善念頭都收藏在這裡。所以我們不應執著於由第七識所思量的事情,思量過就算啦,就要把事實忘掉,不要把事情帶到第八識裡面,否則你會把業都一併帶進第八識,事實帶到第八識,就會馬上種下因果的種子,永生都不能除去。
雖然前面提到第七識和第八識仍停留在哲學的層面,有侍科學的突破;但近年來有一種資訊科技的技術,多少與第七識和第八識有些相同的概念,它就是「雲端技術」:

現有的電腦科學中,我們常以『雲』來簡化表示網際網路上不知凡幾的電腦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示意圖。而『端』呢,則泛指任何可以使用瀏覽器等通信介面,如常見的電腦、到現在的行動手機等連接上網路的設備。雲端運算的資源是動態易擴充套件而且虛擬化的,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端』使用者無須瞭解位於『雲』上的基礎設施的細節,不必具有相對的專業知識,也不用直接進行控制,所需要的只有在關注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樣的資源以及如何透過網路來得到相應的服務。

雲端運算並非一個嶄新技術,而是一種概念,是基於電腦技術的運用,發展而成的一種網路交流型態,也是讓各式IT業者提供服務的地方。代表的是利用網路使電腦能夠彼此合作或使服務更無遠弗屆。而在實現「概念」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出相應的「技術」。

簡單來說,第七識就像雲端內可使用的軟體程式,其特點是將外緣生出『你』和『我』的對應,當然修行者就是將『你』和『我』的觀念淡化,盡量採用另一個較合適的軟體程式,最後能夠放棄『執我』。明白這個比喻之後,第八識就更易明白,它就是一個遠離個體的資料庫,藏有某位眾生世世代代所作的業(種子),雖然找不到確實位置,但是存在於宇宙中。

 


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

中台局勢

 

上回《備戰、備荒、為人民》講中美矛盾發生戰爭如何預備應對,今日嘗試講中台局勢。話說台灣的國防部宣稱,中國大陸戰機在七天內,六次進入台方的防空識別區,自一九九六年以來,海峽兩岸情勢,從未有如今天般緊張。北京對寶島步步進逼,打的是甚麼算盤,是求戰抑或求和,目的一定要先弄清。

如果是求戰,大陸方面大可不必作武力威嚇,逕直進兵就是了。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說過,一旦解放軍犯台,首戰即是終戰,寶島沒有反擊的能力。要是美軍介入,結果可能也是一樣,台灣陸委會前主委蘇起披露,美國軍事研究機構對中美大戰作過兵棋推演,推演十八次,次次都是由解放軍勝出,因此估計美軍沒膽子介入台海衝突。

既是如此,北京如果下定決心要收復台灣,就最宜兵貴神速,攻其不備。如今多番軍事進逼,反而使台軍有更充足準備,待真正用兵時,便得付出更高代價,實在划不來。

假如北京無意收復台灣,頻頻軍事演習只是為了打擊台獨勢力,則此舉恐是徒勞。世界的氣運與人心從來變動不居,人們有時怯於威權,有時則喜歡反抗威權,如今卻是個愛「打大佬」的年頭,民眾普遍不懼脅迫,寧可「攬炒」。試看去年的反修例風波,北京曾動用大量武警在深圳河彼岸演練,揚言可以在十分鐘內過境馳援香港。但是演習過後,反對派一樣不知畏懼,後來反將行動升級,到十一月,黑暴更上演了佔領中文大學和理工大學兩齣鬧劇。

同樣道理,目前台灣的民情也不會因解放軍壓境而怯懼,民進黨的支持度仍然高企。大陸軍隊耀兵台海卻不真正動武,這反倒給予美國藉口,一方面可加大力度軍售台灣,一方面又讓美國國防部藉機大增軍事預算,跟北京抗衡。

若然求戰和求和都是下策,那麼為什麼大陸戰機要在七天內,六次進入台灣領海,恐嚇台灣呢?這可能是因為......

習大大在建政70週年閱兵式上說,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推動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奮鬥」。他的舉動是要警告台灣,不要輕視中國統一祖國的意願,待機緣成熟(特別美國的角色),最好是和平統一,但也不會放棄武力解放台灣。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備戰、備荒、為人民

 

 中美矛盾日益加劇,中國會否回到「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政策呢?首先說明這政策的來由:

1965年,毛澤東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它的基本要求是:在確定國家發展的全局性規劃時,必須把和平時期的建設同準備應付可能出現的戰爭情況和其他突發事件結合起來考慮;要求各級地方政府獨立地做好本地區的反侵略戰爭的物質準備,不能一味依賴中央;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處理和平時期的工作與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情況時,都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

面對現今中美矛盾又如何?

備戰是必然的,特別是美國不停地用武力挑釁;美國除了艦機頻頻經過台灣進入南海,還與日本、澳洲、印度等國分別進行聯合軍演,而美國軍機更不時進迫廣東乃至閩浙沿海,隨時會擦槍走火,這也是經常借故動武的先例。中國現時已警惕,軍區整頓以及各種改革、演習,正是為了備戰。

備荒則是中國糧食豐收,進口龐大,積糧不少,正好防範戰爭帶來對農業生產的打擊,保障糧食安全。備荒新的發展是全力儲備石油天然氣,開闢不同的進口渠道,以防戰爭阻止能源進口。這幾年戰略儲備大增,既乘國際油價低迷,也為擴大儲備的規模。

至於「為人民」,近年政府的政策,為人民謀幸福的成效有目共睹,只要堅持下去,國民支持政府抗拒外國強敵的志氣不會消減,反而更激發起來。

備戰不是為了打世界大戰,即使美國亦不敢開啟世界大戰。中美之戰只可能是局部戰,短暫之戰,美國不會也不能打持久戰。一是美國久戰多敗,「九一一」以來對付弱勢國家及組織已是戰無不敗,與中國開戰,除核戰兩相毀滅,在東亞區和中國本土怎能不敗?二是美國是負債運行,打仗消耗巨大,債務只會增加,但哪個國家可以提供足夠的資金讓美國舉債作戰呢?英國無力,日本、德國不願,單印鈔票,便有大貶值的危機,戰爭未敗國內經濟便先敗。即使凍結中國在美國的資產,不過是不用還舊債而已,新債還有錢從何來之難題。三是美國多年去工業化,現時製造業年產量只及中國的三分之二,且供應鏈國內不全。作戰是靠工業比併,美國未必可勝中國。

若沒有持久戰,中國更有利,只要抵擋美國第一輪的常規攻擊後,便可以與美國鬥熬,看誰可以堅持下去。美國越戰之敗不單在人心和志氣,更在國內反戰。中美開戰,只要不能如侵略伊拉克那樣閃電取勝,一旦僵持,美國國內反戰之勢必起,怎可把戰爭打下去?

故此美國不敢輕易開戰,中國現時的備戰、備荒已足夠應付,便立於不敗之地。

美國勝敗都不會放棄攻擊中國,因為這關係到它的全球霸權、經濟繁榮與政治社會穩定。因為一敗便會成骨牌效應,全盤崩潰,這中間政治、外交、輿論等攻勢會是無所不用其極,甚麼道德原則都不顧。

中國備戰是為卻戰,但被動總處於被打,美國不會感到壓力,只會得寸進尺,戰爭不成也還會在各個領域攻擊,中國會不勝其擾,也處處遭受阻撓。萬全之計,是以攻為守,使美國承受中國的壓力,削弱它的攻擊。這就需要中國改變戰略和思想,首先去掉畏美的心態。


科學問題

 

難題考起科學家

近日重溫過去多年搜集的科學資料:以下是兩年前的一篇文章,全文共賞:

2018年,美國《科學》周刊今年創刊125周年,趁此時刻,特別選出125條仍未找到答案的科學問題,這些問題有待「新一代愛因斯坦」找出答案,以下是其中15條和迄今研究進展:

1)宇宙由甚麼組成?
宇宙組成物質中,行星等普通物質只佔30%,其餘是神秘的黑能量(dark energy
2
)人類基因數量為何那麼少?
人類只有25,000個基因,跟一種開花小植物差不多
3
)健康和基因變異有多大關係?
科學家已知基因突變可致癌,正研究基因療法
4
)人類可以有多長壽?
科學家已利用基因改造技術,成功減少老鼠體內破壞身體組織的自由基,令牠們壽命延長1/5,若應用到人類身上,估計可令人活過100
5
)地球內部如何運作?
科學家過去40年透過觀測地震,了解地球內部運作,但未找到答案
6
)石油以外是否有其他便宜能源?
石油有盡時,科學家正研究太陽能、風力及其他製造能源新方法
7
)地球是否宇宙間唯一有生命的地方?
科學家認為不是,在火星找到生命跡象最令他們興奮

8)基因上出現甚麼改變令人跟其他動物不同?
科學家已組成人類基因圖譜,只要進一步了解靈長動物的基因圖譜,就可解答這問題
9
)生物多元化受甚麼影響?
解答這個問題有助了解生物絕種原因及找出防止方法
10
)記憶如何存取?
透過研究動物和腦掃描技術,可讓科學家知道人類記憶力是如何運作
11
)免疫系統是否可以關閉?
找到關閉方法,就有助免疫系統不排斥移植來的器官
12
)溫室效應令地球變得多熱?
地球氣候系統受溫室氣體影響愈大,地球氣溫愈高
13
Thomas Malthus的全球人口理論是否會繼續錯下去?
1798年提出理論,指天災人禍不會令全球人口一直增長,但全球人口有升無減,科學家現時最擔心人口爆炸令人不能維持生活質素
14
)物理定律可否統合成一條定律?
目前沒有單一條理論解釋宇宙間萬物,但「超弦理論」(super string theory)最接近這目標
15
)是否能製造出有效的愛滋病疫苗?
科學家對愛滋病毒已有相當了解,但仍未知如何令病毒不襲擊身體,對將來研製出愛滋病疫苗有信心

以下是美國《科學》周刊中譯原文

http://www.nsfc.gov.cn/csc/20340/20289/22023/index.html

資料來源:美國《科學》周刊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獅子銀行的貪婪與原罪

昨天從銅獅子的遭遇談滙豐總行股價,今天評價角度從她的貪婪與原罪開始。上日88個國家108家媒體發表聯合報道,揭露滙豐銀行、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這些全球知名金融機構,在明知交易可疑的情況下,依然為詐騙集團、恐怖分子、毒販和貪腐官員轉賬洗錢。據悉,上述銀行從1999年到2017年,共涉及轉移近2萬億美元的贓款。其中,滙豐銀行幫助一個龐氏騙局集團轉賬8000萬美元。更諷刺的是,滙豐銀行在為龐氏集團轉賬時發生在2013年。此前一年,滙豐銀行利用美國金融系統為伊朗和墨西哥販毒集團轉賬而被美國處以19億美元的巨額罰款。而且,這還是英國政府「說情」的結果。顯然,滙豐銀行是惡習不改,考慮到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也都參與了非法洗錢,凸顯這些大銀行的資本貪婪本性,也成為滙豐銀行等金融大佬的原罪。媒體曝光,滙豐銀行辯解,接着就是巨額罰款。但這樣的套路似乎對滙豐銀行等金融大佬,缺乏足夠的約束力。公眾看上去的巨額罰款,對他們強大的資本盈利能力而言,更像是小巫見大巫。非法洗錢的成本對滙豐等銀行還是太低了。正因為如此,不僅滙豐銀行屢教不改,而且參與非法洗錢的金融大佬越來越多。看來,非法洗錢對滙豐銀行等金融大佬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非法轉賬也好,違規洗錢也罷,參與龐氏騙局詐騙也好,滙豐等銀行之所以樂此不疲提供違規金融服務,就是因為這些違規操作和非法洗錢的利潤太高。在貪婪的金融資本家看來,非法洗錢根本是一盤本小利大的生意。因此,寧願被罰也要進行非法和違規的金融操作。何況,包括滙豐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強大到具有和美國政府進行和解的能力。花錢消災成為這些金融大佬的特權,他們當然無懼所謂的調查與處罰。用和解的方式花小錢消災,然後再去違規操作從詐騙集團那裏賺大錢找補回來。一方面,這些西方世界的金融機構,其實也支撐了西方社會的金融體系或金融秩序。一眾西方大銀行的東窗事發,戳破了西方金融秩序的神話──所謂的金融秩序和治理體系,不過是貪婪違規大銀行托起的空中樓閣。經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以及新冠疫情的衝擊,西方社會引以為傲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在全球顏面無存。美國只能靠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確保「美國優先」,或用國家行政力量阻斷全球科技產業鏈,而這更拉低了美國國家信用,也讓整個西方世界蒙羞。滙豐銀行和其他深陷違規醜聞的大銀行,又丟了西方金融體系的面子和裏子。另一方面,媒體曝光這些金融大佬的醜聞,相關國家會有所行動。不出意料,還是罰款了事。滙豐銀行還在辯解,其他犯事銀行或沉默或辯解。這些大銀行了解西方金融體系的規則,也洞悉西方政府不能拿他們怎麼樣。畢竟,從滙豐銀行到摩根大通,每個銀行的背後都牽扯着龐大的利益集團。若將這些違規操作的金融大佬拿下,其背後的利益集團肯定不答應。以美國為例,奧巴馬時代為了懲罰製造金融海嘯的華爾街大佬,設立了相應的監管機構,也強化了金融監管,但事實上效果寥寥。奧巴馬時代對華爾街金融大佬的限薪政策就難以推行下去。此外,犯事的每個銀行,包括屢教不改的滙豐銀行,背後也都有他們政府的支持。在疫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西方國家動了違規銀行的蛋糕,從金融體系到社會治理都會動盪不安。不過,惡習不改的滙豐銀行,除了違規洗錢,也曾經出賣華為。因此,滙豐銀行或可在美國或英國「花錢消災」,但在股票市場卻難逃股價大跌的厄運。滙豐銀行或被列入中國不可靠實體清單「黑名單」──從其惡劣行為看,也未必一定是江湖傳說。

元旦大遊行,示威者用紅色油漆將其標誌性獅子銅像雙眼噴紅,兼被貼上黃符,這只是個別事件,是一種發洩行為。在此之前,銀行所作所為,才是股價大跌原因。正所謂「物必先腐而後虫生」,此乃至理名言。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滙豐總行的銅獅子

 

在滙豐總行地下的一對銅獅子,可說是象徵該行的標誌性塑像,這對銅獅均有姓名,張開口的名為史提芬Stephen,閉口名為施迪Stitt,在港逾80年,只有兩次「出事」暫離香港。第一次在二次大戰時被日軍帶到大阪,經歷戰亂故身上留有彈痕;第二次則於80年代重建總行大樓時,暫搬到皇后像廣場。兩隻銅獅的姓名,源於紀念20年代出任香港總司理的史提芬(AG Stephen),及當時上海分行總經理施迪(GH Stitt)。

本年元旦大遊行,示威者行經中環滙豐總行時快閃噴漆,用紅色油漆噴上「染紅」兩字,又將其標誌性獅子銅像雙眼噴紅,兼被貼上黃符,符上寫有五大訴求的內容。及後黃昏時候,遭染紅的獅子銅像更被人淋潑易燃液體及一度起火,獅首至獅身被淋液後焚燒,火勢猛烈,由消防救熄。

如果你信風水,必然估到結果

在本港股市連環跌價之下,好多股份都創一年低位,但話題性始終無滙控(005)逼近金融海嘯時世紀供股價28元咁多人講,好多人都問有無咁邪,自從守住總行門口的銅獅子俾人放火燒,又貼晒符後,滙控就家無寧日,成日被人搞,加上股東無息收,股價一蹶不振,仲搞到見二十幾年新低。
滙控股價跌有大圍因素,好似昨日佢跌2%,報28.7元;渣打(2888)報34.1元,跌2.3%;可見美息低企同監管難題困擾好多大銀行,不但是大笨象獨自面對。
然而滙控在香港成長,佢股價亦跌得特別勁,始終好傷港人心。「銅獅子被燒後滙控無運行」的說法,聽落有點怪力亂神,缺乏科學根據,不過想深一層又不無關連。
本來滙控雖然海外生意麻麻,但香港就相當出色,現在仲係年年賺大錢,但去年社會無風起巨浪,滙控無得獨善其身,最後被捲入漩渦。現時中美惡鬥,營商智慧是悶聲才能發大財,但香港就成為兩國角力磨心,結果因為立法問題,滙控被人左一巴、右一巴,情形就好似香港先有美國立《香港人權民主法》,跟住又有人大立《港區國安法》,然後又被制裁。滙控銅獅子被人燒,反映政治大氣候不理想,股價無運行就變成理想當然,所以兩者沒有因果關係,反而係有共同政治原因引致。
有博友問咁滙控跌得咁多,現在可不可以買?我估滙控跌得多,隨時會有反彈,只是暫時看不到有甚麼利好因素,可以扭轉「跑輸大市」呢種命運,要改變市場缺乏買意現象,就要等到它的基本條件徹底改變時。否則佢又跌,恒指又跌,不如買盈富基金(2800)博反彈好過。
港股連日來內外交困,美股回落之餘,滬指跌穿3300點,上證指數連降兩日。午後美股期貨向下,恒指曾跌275點,低見23675點,創61日以來新低,最後收報23716點,下滑233點,兩日累瀉738點;科指略為回勇,收彈0.5%,報7233點;成交1060億元,藍籌股僅五隻力保不失。市場預料蘋果iPhone 12將於10月中旬登場,舜宇(2382)及瑞聲(2018)分別上揚0.3%及下跌0.3%。另外,蒙牛(2319)升1.14%,收報35.4元,已是表現最好藍籌股。
推低大市的包括藍籌濠賭股,銀娛(027)及金沙(1928)分別下挫3.3%2.5%。其他濠賭股亦受壓,新濠(200)及澳博(880)齊錄五連跌,分別跌7%5.5%,看來中介人水緊衝擊仍然未消散,想撈貨投資者宜保持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