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備戰、備荒、為人民

 

 中美矛盾日益加劇,中國會否回到「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政策呢?首先說明這政策的來由:

1965年,毛澤東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它的基本要求是:在確定國家發展的全局性規劃時,必須把和平時期的建設同準備應付可能出現的戰爭情況和其他突發事件結合起來考慮;要求各級地方政府獨立地做好本地區的反侵略戰爭的物質準備,不能一味依賴中央;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處理和平時期的工作與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情況時,都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儘量減輕人民的負擔。

面對現今中美矛盾又如何?

備戰是必然的,特別是美國不停地用武力挑釁;美國除了艦機頻頻經過台灣進入南海,還與日本、澳洲、印度等國分別進行聯合軍演,而美國軍機更不時進迫廣東乃至閩浙沿海,隨時會擦槍走火,這也是經常借故動武的先例。中國現時已警惕,軍區整頓以及各種改革、演習,正是為了備戰。

備荒則是中國糧食豐收,進口龐大,積糧不少,正好防範戰爭帶來對農業生產的打擊,保障糧食安全。備荒新的發展是全力儲備石油天然氣,開闢不同的進口渠道,以防戰爭阻止能源進口。這幾年戰略儲備大增,既乘國際油價低迷,也為擴大儲備的規模。

至於「為人民」,近年政府的政策,為人民謀幸福的成效有目共睹,只要堅持下去,國民支持政府抗拒外國強敵的志氣不會消減,反而更激發起來。

備戰不是為了打世界大戰,即使美國亦不敢開啟世界大戰。中美之戰只可能是局部戰,短暫之戰,美國不會也不能打持久戰。一是美國久戰多敗,「九一一」以來對付弱勢國家及組織已是戰無不敗,與中國開戰,除核戰兩相毀滅,在東亞區和中國本土怎能不敗?二是美國是負債運行,打仗消耗巨大,債務只會增加,但哪個國家可以提供足夠的資金讓美國舉債作戰呢?英國無力,日本、德國不願,單印鈔票,便有大貶值的危機,戰爭未敗國內經濟便先敗。即使凍結中國在美國的資產,不過是不用還舊債而已,新債還有錢從何來之難題。三是美國多年去工業化,現時製造業年產量只及中國的三分之二,且供應鏈國內不全。作戰是靠工業比併,美國未必可勝中國。

若沒有持久戰,中國更有利,只要抵擋美國第一輪的常規攻擊後,便可以與美國鬥熬,看誰可以堅持下去。美國越戰之敗不單在人心和志氣,更在國內反戰。中美開戰,只要不能如侵略伊拉克那樣閃電取勝,一旦僵持,美國國內反戰之勢必起,怎可把戰爭打下去?

故此美國不敢輕易開戰,中國現時的備戰、備荒已足夠應付,便立於不敗之地。

美國勝敗都不會放棄攻擊中國,因為這關係到它的全球霸權、經濟繁榮與政治社會穩定。因為一敗便會成骨牌效應,全盤崩潰,這中間政治、外交、輿論等攻勢會是無所不用其極,甚麼道德原則都不顧。

中國備戰是為卻戰,但被動總處於被打,美國不會感到壓力,只會得寸進尺,戰爭不成也還會在各個領域攻擊,中國會不勝其擾,也處處遭受阻撓。萬全之計,是以攻為守,使美國承受中國的壓力,削弱它的攻擊。這就需要中國改變戰略和思想,首先去掉畏美的心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