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日 星期一

《岳陽樓記》--- 范仲淹

 

  讀中學國文時,最難忘是范仲淹寫的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原來近年DSE比較膾炙人口的也算是范仲淹作品《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989-1052)寫的一篇融合敘事、寫景、抒情、說理於一爐的作品,文化思想強,藝術價值高,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兩歲時喪父,因母親改嫁朱氏,改名朱說。二十七歲舉進士第,恢復姓范,歷任右司諫、吏部員外郎、知州、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仁宗慶曆三年(1043),奏陳十事,推動改革,史稱「慶曆革新」,惜為呂夷簡(979-1088)所阻,新政受挫,乃自請離京。歷任邠州(今陝西彬州)、鄧州(今河南鄧縣)等地方長官。皇祐四年(1052)改任潁州(今安徽阜陽)知州,上任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贈兵部尚書,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記》寫於仁宗慶曆六年(1046),是范仲淹應好友岳州太守滕子京(990-1047)之請,為重修位於洞庭湖畔的岳陽樓而撰寫的。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同科進士,共事多年,政見一致,私交很深,慶曆四年(1044)因事而貶放岳州,在當地以兩年的時間已取得良好政績,並且重修了岳陽樓,修書邀請時在鄧州的范仲淹寫下: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共分五段,以下作些許己見。首段從滕子京被貶的時間、地點寫起,接寫他謫守岳州後的政績,雖只用了「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八個字,已足反映他是好官,有才能,又能為百姓出力,也隱含朝廷對他的貶謫是錯誤的。「乃重修岳陽樓」,用一個「乃」字承上啟下,表明重修岳陽樓是有了政績以後的事。對於重修岳陽樓的情況,只簡略提到擴大規模和刻詩賦於其上這兩點。最後一句「屬予作文以記之」交代作「記」的原因。

  第二段分兩層,第一層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然後寫在岳陽樓所見:「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作者用一個「銜」字和一個「吞」字,便清楚表明了洞庭湖和遠山及長江的關係;再加上下面所寫「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就把那種煙波浩淼的宏偉景象描繪出來。第二層說明着意寫人們在岳陽樓「覽物之情」的不同。作者用「然則」二字一轉,從第一層着重景物描寫過渡到寫人。既然岳州是交通要道,被貶的官吏和文人多會聚集於此,那麼登臨岳陽樓,難道不會引起不同的感情嗎?因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是承上,又領起下面第三和第四段。

  第三段先着力寫出陰雨連綿時洞庭湖陰森可怖的景象與氣氛,同時也令人聯想到陰暗昏沉的政治氛圍。接着,作者由景及情,引出「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被貶之人,不由觸景生情,滿目淒涼,「感極而悲」。

  第四段着力寫洞庭湖晴朗天氣的景象:春光明媚,沙鷗成群,在月光如銀的晚上,遠處不時傳來一串串悠揚的漁歌。這時登臨岳陽樓,自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好不喜氣洋洋。

  第五段說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會因外物影響或個人問題而產生喜與悲的情感反應,這跟遷客騷人那種覽物之情迥然有別。接着,作者指出,他們並不是沒有憂愁,只是不在意個人的進退,而是憂其民,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那麼,作為一個人,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的快樂與憂愁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那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全文的重點所在。這種以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不計個人得失,始終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在中華歷史長河中,不知激勵了多少志士仁人,犧牲小我,為完成大我而努力奮鬥。

  本文結構嚴謹,構思精妙,全文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並在段與段之間,段首或段末用關聯詞起承上啟下作用,使全篇渾然一體,脈絡清晰。又能以景寓情,情景交融,例如,表現愁苦之情,就用陰森的「虎嘯」和催人淚下的「猿啼」;要表現快樂之情,就寫「沙鷗翔集,錦鱗游泳」,不說喜而使人喜上眉梢。再加上擅用對比手法,增強感染力,如寫天氣,一陰一晴;寫湖面,一是「濁浪排空」,一是「波瀾不驚」;寫人的活動,一是「商旅不行」,一是「漁歌互答」。作者更把駢文擅用的對偶句結合散行句式,甚至有些地方還注意押韻,使文章讀起來抑揚頓挫,而富有音樂感。

      後記:早年到湖南省岳陽旅遊兼探親,老表特地帶我們到「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打卡,最特別的感覺,岳陽樓是最低調的,從主樓的規模和體積也是最小的,但就是這樣一座三層樓的古建築,卻是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陽天天下樓」的高調宣言。在走遍岳陽樓景區後,我不得不佩服當年的范仲淹,這得要怎麼樣的情懷才能寫出那篇《岳陽樓記》來,直到現在我還能背誦出這篇課文,雖然真到了樓前有點恍惚,還不敢相信就這麼個三層樓建築居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岳陽樓記里的岳陽樓,還一度懷疑並上網搜查,查了後才知道,原來岳陽樓是三大樓里唯一一個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景區里還有歷朝對岳陽樓修繕後的等比縮小的模型,很是漂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