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0日 星期一

北京孔廟

 

  每次去北京,必然參觀故宮;為人師表,也到孔廟朝聖。早年在孔廟看到一座孔子的全身雕像,我在大學放暑假遊北京時尚未加建。這尊比常人尺度高的石像,站在高高的基座上,堵在大成門的門前。我本想拍攝幾張大成門的正面和全景相片,但鏡頭左躲右躲,就是躲不開這座石像,只好放棄拍攝。

  石像不應放在這個位置──不是因為它擋住了我的鏡頭,而是因為它擋住了一條重要的路。在大成門前,你會看到台階的中央有一塊長長的、刻着盤龍的漢白玉。它是為皇帝而鋪設的「御路」。其實,凡是在中軸線上的大殿,都有這樣一塊雕龍漢白玉。它們與甬路相接,沿着建築群的中軸線,貫穿整個孔廟。這麼重要的線路當然不應被石像擋住。

  那麼,是誰竟敢把石像放在御路與甬路之間,擋住皇帝的路?他不怕被問罪嗎?北京孔廟始建於十四世紀初,至今有七百二十年的歷史。而這座孔子像的「歷史」不足三十年,是某位台灣商人在一九九三年做的「好事」。他很會選地方──大成殿是孔廟的正殿,是全廟的中心,而大成門是進入大成殿的主入口。幸運的是,皇帝早已不在了,所以這位商人不但沒有被問罪,反而光宗耀祖,把自己的大名刻在石像的基座上。

  北京孔廟與一般孔廟的最大不同點是:它是皇帝建的,是為皇帝服務的,因此特別講究禮數。為了符合皇家和儒教的禮規、禮儀和禮制,孔廟的建築規劃、規格和裝飾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實際上,房屋的布局、場所的配置、建築的空間序列都是禮儀的一部分,是表演和推動儀式進行的舞台。這個冒然闖入的石像,顯然是擾亂了原有的禮儀和空間秩序。

  今日,人們去各地孔廟參觀時,因常看到孔子的塑像,便認為這是孔廟的標配。事實上,這些塑像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出現的。在「文革」之前,除了山東曲阜孔廟之外,全國各地的孔廟都沒有孔子的塑像。

  曲阜孔廟始建於公元前四七八年,並非一建廟便有孔子塑像。據梁思成編寫的《曲阜孔廟建築年譜》,有關塑像的最早記載是公元五四一年:「北魏孝靜帝興和三年,兗州刺史李珽令工雕素聖容」;最後一次記載是一七三○年:「清世宗雍正八年……秋八月聖像成」。梁思成未能記載的是:一九六六年,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被紅衛兵推倒、砸爛。今日遊客在曲阜孔廟見到的塑像是一九八四年的仿製品。

  不過,推倒北京孔廟塑像的人不是紅衛兵,而是明朝的皇帝。在明朝初期,祭孔沿襲前朝舊制,孔廟仍供奉塑像。但在一三八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重建太學孔廟時,棄用塑像,改用木主(木製神主牌位)。這便是孔廟改制的開始。不過,全國大部分地區仍保留了孔子塑像。由於這並不影響皇帝在南京的祭孔活動,因此全國廢像之事就拖了下來。一四二○年,明成祖朱棣將京城遷到北京後,本應按照明太祖立下的規矩,把元朝留下的孔子塑像從大成殿中拆除,但朱棣以及後繼的幾個皇帝都採取維持現狀的政策,因此廢像之事又拖了一百年。直到一五三○年,才由嘉靖皇帝做主,推倒北京孔廟的塑像,改立木主。

  隨着北京孔子像被拆除,各地孔廟的塑像紛紛倒下。在這場席捲全國的廢像浪潮中,曲阜孔廟有幸未受波及。為何它能例外?在查閱歷史時我發現:在一三七四年和一三八七年,朱元璋曾兩次下詔重修曲阜孔廟,他不但沒有推倒孔子像,反而「補塑聖像」。可能因為有明太祖的保佑,曲阜孔廟的塑像才躲過一劫。

  北京孔廟的歷史與曲阜不同,自嘉靖廢像之後,明清兩朝十七個皇帝、北洋政府六個總統都一直維持着原狀……直到廢像四百六十年後,一位台灣商人橫空出現,才打破京廟沒有孔子塑像的歷史。雖然他的原意是想弘揚傳統文化,但因他採用了錯誤的方式,因而實際效果是破壞了孔廟的傳統。

  如果說,商人捐了錢,就可以讓他在孔廟放一座石像。那麼,我想問一問:如果他捐了錢,是不是也可以讓他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加一行字,或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上加兩個人物?所有的人都會說,這太荒唐了!不論捐多少錢,也不會讓他加字、加人物,因為《蘭亭集序》和《清明上河圖》是古文物、國寶。同樣的,北京孔廟也是古文物、國寶,但為何那位商人捐了錢,便讓他在大成門前加了一座石像?文物管理部門不覺得這件事荒唐嗎?

  倘若一個商人見到哪個地方的風水好,哪個地方的名氣大,就去那個地方捐錢、贈送偉人雕像,並把他的名字刻在偉人名字的下面,讓自己與偉人一起名留青史,讓來訪的人一眼就能看到,那麼他是在為社會做善事,還是在為自己做善事?其實,這是借偉人的名氣來宣傳自己,為自己積累社會資本和品牌資本。

  有人說:難道孔廟不需要創新嗎?創新應該鼓勵,但孔廟的創新最好限於技術方面,例如避雷針、防火系統等等。既然被列為古蹟文物,它的大原則便是守舊,而不是創新。一座建築一旦成為古蹟文物,它就變成了「凝固的時間」,定格在歷史的畫框中,不但不能搞什麼創新、進化,反而要「退化」──恢復歷史的原貌。所以,從古蹟保育的角度來說,北京孔廟應把孔子石像搬走,以免它混入歷史,誤導今人。

  在這方面,北京的文物管理部門可向東京的同行取經。日本東京有一座著名的孔廟──湯島聖堂。一九七五年,一個台灣組織送給聖堂一座孔子石像。不過,去聖堂祭祀祈福的人不會在大成殿的門前看到這座雕像,因為它被放在後院的草叢中。我很贊同湯島聖堂的做法。不是日本人不尊重孔子,而是他們懂得怎樣做才是正確地尊孔和保育古蹟文物。

  希望下次去北京孔廟時,那座石像已搬到後院,讓大成門恢復莊重美麗的原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