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續談江門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  日新月異

上文《家鄉近況》,提到所屬江門的商場風格和品牌,以下續談她的城市建設。江門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是我國著名僑鄉。如今,江門逐夢灣區,以""為橋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軟硬"聯通促進大灣區互聯互通,產業蝶變構建"5+N"產業集群體系(通過政策組合權打造五大新興產業和若干傳統優勢產業協調發展的“5+N”產業產群體系),舉全市之力投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奮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江門力量。

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活力顯現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江門近年來"交通大會戰"捷報頻傳。"十三五"期間,江門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比"十二五"期間增長了2倍,創下歷史新高。特別是去年以來,全年交通投資完成220億元,一批重點交通項目紛紛動工或建成:佛開高速聯通廣佛、廣中江高速直通中山,建設中的中開高速連接深中通道?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讓江門承東啓西的區位優勢、粵港澳大灣區與粵西乃至大西南的樞紐作用更加凸顯。

道路通,百業興。一系列大交通項目的規劃建設,改變了江門區位格局,也釋放了江門發展空間。近五年來,江門共洽談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735個,總投資超4500億元,為全市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以開陽高速為例,該項目建成通車後,對改善江門、陽江、茂名、湛江地區投資環境,強化粵西地區與珠三角的聯繫,促進粵西地區融入珠三角,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輻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粵西的"交通大動脈",開陽高速的車流量由2003年的日均車流1.5萬車次增至當前的日均車流11萬多車次。車流的快速增長帶動人流、物流、現金流,為沿線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很多深圳企業外遷時,都要考慮交通以及供應鏈配套的問題。鶴山就具備了這樣的區位優勢,與深圳兩個小時通達。最終,我們決定把華南最大的製造基地落戶鶴山。"鶴山市得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娜說。

"5+N"產業集群助推高質量發展走進廣東凱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下稱"凱特精密"),現代化的生產車間讓人眼前一亮。"我們是一家從事精密滾動功能部件,研發生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今年以來訂單已經排到下半年,全年有望實現營收翻番。"該公司總經理李堅豪自信滿滿。

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像凱特精密這樣的企業正在推動僑鄉經濟強勢複甦。前3個月江門"5+N"產業集群共有規上工業企業2111個,比2020年增加79個,實現增加值216.19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的78.1%),同比增長40.9%。其中,五大新興產業占據全市工業半壁江山,一季度實現增加值144.66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接近翻倍,增長96.2%,新材料產業也大幅增長49.2%

與此同時,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做大做強,一季度實現工業增加值91.74億元,增長42.2%。其中,占比最大的金屬製品行業增長51.9%,家電行業增長49.3%,摩托車及零部件更是大幅增長67.2%

創新不竭,動力不止。如今,江門已形成了多層次、全鏈條、廣覆蓋的創新體系,為江門打造成為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今年一季度,全市規上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74.8%48.3%,有力助推江門"5+N"產業集群闊步前行。

江門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該市"5+N"先進製造業集群體系正加快形成,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五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金屬製品、摩托車及零部件等傳統優勢產業持續做優做強。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背後,是科技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近年來,江門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江門國家高新區在全國綜合排名連續五年爭先進位,目前高新技術企業存量1845家,是全市"5+N"產業集群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節點,也是江門跨越發展、爭先進位的關鍵時期,江門致力于打造四方英才的"圓夢之城",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今年江門市首屆"520"人才節,主會場+市直、三區四市分會場累計開展20多場專題活動,規模盛大,新意頻出,在江門市曆年的人才工作基礎之上創造了多個"首次"

活動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王霄表示,近年來,江門深入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出台人才強市"新四十條"等系列政策,大力實施"僑都英才計劃""百名博()士引育工程"等,建成了首家全國博士後創新示範中心、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平台,穩步推進五邑大學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國家大科學裝置江門中微子實驗站、江門人才島建設,形成了愛才、引才、聚才、用才的濃厚氛圍,江門已成為四方英才理想的創業天堂、圓夢之城。

江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應武表示,江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推進"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資本鏈、政策鏈"深度融合,持續營造一流宜居宜業宜游宜創環境,用最大的誠意愛才、最優的政策聚才、最暖的服務助才、最好的平台用才,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和創業激情,奮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

"2019年,我畢業于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但在畢業時,我放棄了在一線城市發展的機會,與5名志同道合的同學回到了家鄉開平,專注于文旅項目的規劃與落地,希望促進鄉村振興。"開平此間國際研學空間項目經理余嘉琪告訴記者,是家鄉的人文環境、發展變化和人才政策及成長空間將其留了下來。

聚力產城融合發展 衝刺千億GDP強區

位於濱江新區的珠西國際會展中心

  西江明珠,恰是風華正茂時。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蓬江大地在黨建引領下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地區生產總值跨越720億元關口,連續四年入選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區;"1+3"產業平台提質升級,江門人才島和濱江新區隔江並起,描繪出一幅產城人高度融合的宏偉圖景;10條鄉村振興示範村陸續建成,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按現行標準脫貧,生態環境發生根本性改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達到五年來最好水平,"三大攻堅戰"取得突出成效;新建、改()建學校21所,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100%,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同比增長41.67%,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九萬里風鵬正舉,新征程砥礪初心。展望"十四五",時代正不斷給"蓬江使命"注入新的內涵和外延。蓬江區委、區政府提出:高標準推進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全力衝刺千億GDP強區,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實現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好蓬江。

  穩中求進,發展動能不斷增強。蓬江區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經濟發展表現出十足的韌性,入選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區"。特別是去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蓬江區各項經濟指標快速恢複並實現高速增長。今年繼續保持良好態勢,1—5月,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排名全市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外貿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二,全區經濟""的基礎不斷夯實、""的因素不斷累積、""的力量不斷積蓄。

  產城融合,"1+3"產業平台做優做強。蓬江區以"1+3"產業平台為核心載體和重要抓手,全力推動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江門人才島被納入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被命名為全國首個"人才島",累計完成投資超85億元,建成智慧城市展示中心、科技產業園、潮頭中央公園等,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騰訊、華為、中國電子等項目相繼落戶,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江門校區建成開學,科創引擎的作用和人才集聚的效應初步顯現,致力于建設成為珠三角高品質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示範區、國際人才雲基地;濱江新區聚焦產城人高度共融活力新城,建成園山湖公園、天沙河濱水景觀示範段等項目,中央商務區(CBD)"十路一湖"、中鐵建灣西總部基地、銀葵醫院、市檔案中心、區文化中心等加快建設,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的"主核心"功能逐步彰顯,"產、城、人"高度融合發展、宜居宜業宜游宜創的濱水園林新城區逐步成型;蓬江產業園升級為省級產業轉移園並扎實推進擴園工作,海信、康師傅、嘉寶莉、海目星、天地壹號、香飄飄、美心、東望洋等一批優質項目發展迅猛,成為全省唯一獲批的食品類專業基地,並成功創建廣東省智能製造示範基地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四星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形成;文商旅產業平台圍繞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展示客廳的定位,產城互動發展效應顯現,廣東珠西國際會展中心、江門體育中心建成並投入運營,全省首個"中國排球協會排球訓練基地"落戶,成功舉辦世界排球聯賽、全國女排錦標賽等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及各類大型專業貿易類展會,江門電商(數字)產業園、江門市進出口商品展銷中心建成運營,"萬達廣場華僑廣場院士路匯悅大融城益華廣場"夜間經濟集聚區逐步建成。

  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大幅增進。蓬江區投入超300億元全面實施教育發展、醫療衛生、老舊社區改造、公園升級改造、集貿市場提升、鄉村振興、"三舊"改造、園區建設等"八個三年行動計劃",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投入超245億元的112個城市品質提升項目陸續建成,白沙大道等主次幹道實現"白改黑",一大批口袋公園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新建、改()建學校21所,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超1萬個、學前教育公辦學位超3000個,先後建成廣東實驗中學附屬江門學校、農林雙朗小學等學校,紫茶小學群福校區、江華小學群華校區、江門外國語實驗學校、範羅岡小學華盛校區等學校正加速建設,教育"黃金圈"正呼之欲出;華盛路西延線、迎賓西路延長線等城市路網加快建設,新城區和老城區連接更加暢通;新建截汙管網330公里,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率達100%,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達到五年來最好水平;市第二人民醫院與市中心醫院共建緊密型醫聯體試點,PCR實驗室建成運營,逐步打造"半小時內就醫圈";蓬江區建檔立卡貧困戶324914人實現全部脫貧,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6萬元,"益食堂"服務實現鎮()全覆蓋;17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遍佈全區,全省維穩工作示範點建設扎實推進。

  展望"十四五",蓬江區將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及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5"工作舉措,聚焦市委培育千億產業、建設千億強區、打造千億國資平台、實施升級版"三個千億投資計劃"的任務要求,舉全區之力投身"雙區"建設,高標準推進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全力衝刺千億GDP強區,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全面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美好蓬江。

  高質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及倍增計劃。圍繞市委打造"5+N"產業集群的工作部署,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倍增計劃和蓬江產業園倍增計劃,支持海信、大長江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強化補鏈強鏈延鏈,加快產業集聚發展。認真落實市"工業項目建設提速年"部署,重點加快稻興智能科技產業園、聯東U穀、荷塘萬洋衆創城、海目星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發展動能。

  高起點加快"1+3"產業平台建設。江門人才島重點做好優秀人才輸入、信息產業導入、生態環境投入、教育資源匯入"四篇文章",大力建設數字經濟實驗區;濱江新區以中央商務區(CBD)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濱江新區三期開發建設;蓬江產業園深入推進擴園提質,協同推進建設萬畝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文商旅產業平台以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展示客廳為主線,打造"體育+""會展+""文旅+"全產業鏈條。

  高品質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緊抓省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試點有利機遇,打造"五縱五橫兩環兩鐵"立體化交通網絡,構建主城區20分鐘通勤圈,加快融入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今年將持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標準建設4個美麗鄉村示範片,新增打造6個鄉村振興示範村;投入超84億元實施城心軸線慢行系統等90個項目,大力推動城市品質提升。

  高標準增進中心城區民生福祉。未來3年蓬江區將新建、改建、擴建學校15所以上,新增義務教育優質學位10000個以上;深化完善市第二人民醫院與市中心醫院共建緊密型醫聯體試點,並逐步向鎮級衛生院延伸;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統籌發展和安全,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大力推進全省維穩工作示範點建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