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金庸小說裏的中史

         剛剛看完二零二一年新版《天龍八部》,個人評價一般。其實年輕時已喜歡金庸小說,睇小說幻想空間大,睇劇集只當作追憶一下故事,比較幻想與實相,亦可比較不同年代,歷史上不同角色的演繹。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名句是由金庸先生十多部武俠小說的書名串聯起來,呈現出一種磅礡的氣勢。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可以稱之為「中國文化大觀園」,歷史的、哲學的、宗教的、藝術的、飲食的,可謂應有盡有。

  或許有人會問:「歷史」與「小說」,應該是一對互相矛盾的概念?因為前者講究事實之真相,後者純粹是虛構之故事。然而,在傳統中國文化裏,它們卻經常混在一起。

  在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述下,宋代首都開封就有許多說書人在街頭,以悅耳的聲調、豐富的表情、講史的形式,將三國、五代的故事傳遞給民眾。明清時代,更產生了具真實歷史背景和人物的演義小說,最著名者當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宋元時代普遍稱「講史」為「演史」,至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始用「演義」稱歷史小說。蔣大器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中特別說出,「演義」的特點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蓋欲讀誦者,人人得而知之,若所謂里巷歌謠之義也」。像《三國演義》、《隋唐演義》、《兩宋志傳》都是「演義」的佼佼者。

  金庸小說繼承了「演義」優秀傳統,文字易懂、歷史易明,普羅大眾很容易就能置身其中,感受歷史世界。從講史角度來看,金庸的十多部武俠小說,可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依史演繹。即人物和事件很大程度上是依據真實的歷史而演繹,虛構與真實並行,穿插歷史之間。像《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和《鹿鼎記》就是據明清史事而衍生。

  第二類是借史發揮。即歷史只是一個時代框架,其中人物和事件大都是虛構的。像《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和《天龍八部》就是虛構的人物在真實的時代下進行。第三類是架空歷史。時代背景十分模糊,似有還無,人物也是虛構。像《笑傲江湖》和《俠客行》就是在一個虛化的歷史背景之中。

段譽

最新電視版《天龍八部》中段譽的人設,算是半史半實,他是大理國段氏王子;其父段正淳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鎮南王,而伯父段正明則是大理國當朝國主。段譽的「人設」聽起來十分完美──完美得讓人懷疑其真假。到底在中國歷史上是否真有大理國存在?段譽又是否真有其人?

  根據目前史學界的考證,大理段氏本係涼州武威郡人,即今日甘肅省武威市。因為「梁魏爭奪漢中」、「西魏攻佔成都」兩場戰爭,段氏與其地的氐羌民族一同南下大理避禍。

  大理開國皇帝是段思平。段氏在開國前,已是原南詔國的重臣,其先祖段儉魏官至南詔國清平官。劉宋大明七年(937年),大義國通海節度使段思平率滇東三十七部起兵造反,在高方的協助下,滅大義寧國,立大理國,建元文德,仍定都羊苴咩城。

  這高方正是《天龍八部》中段正淳的結拜兄弟「高侯爺」高升泰的祖先,而高氏也是大理國最具實權的一個氏族。根據《南詔野史》(胡蔚道光刻本)記載,北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大理權臣楊義貞弒段廉義自立,幸得高升泰之父鄯闡侯高智升率兵平定,大理段氏的皇位才不致旁落。而經此一役之後,高氏的政治對手已完全消滅,其族之權勢更升至無以復加之地位。

  《天龍八部》中,段譽的伯父段正明以一個「仁德之君」的 「人設」現身,然而歷史上的他卻似乎是一個不太稱職的君主。《南詔野史》說他「在位十三年,為君不振」,所以「人心歸高氏」,致使「段氏中絕」。當然,也有一些說法,是指高氏權傾朝野,段正明只好避位禪讓。不過,無論如何,大理段氏中絕已是不爭的事實。

  段氏統治大理國有十四世,共一百五十八年。高升泰繼位後,只兩年時間就病逝了。有趣的是,這個禪讓而來的帝位,又由高氏轉回段氏。高升泰遺詔:「我之立國,以段之弱,我死,必以國仍還段氏,慎勿背我。」於是,大理國璽又歸還段氏了。

  在高升泰之子高泰明的幫助下,大理段氏最後一任皇帝段正明之弟段正淳正式繼任為帝,是為「中宗文安皇帝」。後世學者為了區分前後的大理國,故此把段正淳建立的稱為「後理國」。(段氏政權的國號,其實只單一個「理」,只是人們褒稱為「大理」。)

  雖然還政段氏,但大理國的實權仍一如所料的落在高氏一族手中。幸好的是,高氏把後理國管理得頭頭是道,與鄰近國家、勢力都能保持友好關係。

  段正淳在位十二年後,又遵從「祖訓」,禪位為僧。《天龍八部》中,繼任人是段譽,這與真實歷史相差不遠。因為真實的繼位者是段和譽,正是段正淳的兒子。相對他的父親,段和譽更認真地做皇帝。他一共做了三十九年皇帝,也是大理國有史以來在位最長的。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末代大理皇帝段興智繼任。兩年後,蒙古軍遠征大理,段興智被俘,大理國二度亡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