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立法會議員選舉

12月立法會選舉提名展開,在完善選舉制度之下,選舉結果可能比大家想像有更多意外。下列三幅截圖顯示90位立法會議員產生的辦法。



西方一直唱衰香港的新政制。聞說現時的西方故事版本,是指這場選舉完全由中央操控,全無競爭,是假民主。恐怕這條故事主線將不斷在西方媒體上出現。不過,假定中央完全操控,「結局未選都知」的推論,現在看來偏離事實較遠,太高估中央的干預。

就現在初步戰情估計,投票率下降是意料之中,上屆2016年立法會選舉投票率是58%,假定有六成選民支持泛民,由於絕大部份上屆泛民議員已出局,他們的支持者心灰意冷,不去投票也很正常,所以投票率大降至約百分之三四十,這樣看來並不十分意外;但若以為沒有競爭,就肯定錯誤,我估計這次選舉競爭仍然極之激烈,港版「魷魚遊戲」將登場。

在立法會三種選舉方式中,估計功能組別雖然有得投票,但競爭會較小,但直選和選舉委員會的競爭就會十分劇烈。不少建制候選人私下都說,他們也很怕逃不過魷魚遊戲中那個木頭公仔,最後被秒殺出場。我們可分開選委會和直選兩個組別來討論:

一、選委會是嚴酷的淘汰賽。這次選委會有40議席,外界之前以為會像港區人大的選舉方式,有一張等額的主流名單,大家按名單投票就完事。然而局內人分析選情,估計不是這樣。預料40 席中,有「力保30」和「搏鬥10」兩類,由於大量立法會建制派議員會轉戰選舉委員會,如工聯會的麥美娟、民建聯的葛珮帆、經民聯梁美芬、及何君堯等,他們本身戰鬥力高強。再加上另有重磅建制人馬循選舉委員會出戰,「力保30」已充斥著政治明星,但即使在「力保」之列,也不代表穩勝,行內人估計最後仍有人可能被摒出局。

至於「搏鬥10」,就更是魷魚遊戲的極致,和與好朋友玩波子遊戲一樣,幾老友都要自我淘汰。若選委會總參賽人數超過70人,除了「力保30」,就差不多是40人爭10個議席。候選人要在短短一個半月時間,令1500名選委投票給自己,絕不是易事,聽聞有些非常知名的商界前議員,正四出取提名票希望參賽,但也不太順利,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商界前議員是走自由派路線,但1500名選委裏,多個組別都是以愛國者為主,這些自由派前議員想找提名票入局都有難度。

此外,不少建制新晉KOL也想入局參加選委會組別競選,他們在網上有一定知名度,但1500名選委很多都不認識他們,同樣面對提名難關。在提名階段已經如此,到搶票時之激烈競爭可想而知。

二、直選最後會打亂章。現在直選分10區有20席,建制大黨民建聯在10區均派人出選,另外工聯會在3區出選,新民黨出選2區,其餘建制政黨都只在1區出戰,若局面只是兩個建制政黨參賽者,再加一個知名度不高的弱勢泛民,本來大家都認為,建制在許多地區都可全取兩席,泛民最多只取得23議席。但許多人其實曲解了中央的意思,特別是建制派以為中央屬意大黨全取席位,不喜競爭,就我所知,未必盡然。中央會覺得有競爭才有進步,當外界逐漸了解中央看法的時候,相信會有更多建制知名人士,並非來自大黨,也會湧入場參賽,變成一區4名甚至5名不同來源的人士出戰,就會出現混戰局面。

先不要論泛民參選人,即使建制政黨人物,在直選中也不是篤定獲勝,弄不好建制大黨人物也會落馬,所以直選競爭性也比想像中大,未來提名期要看有甚麼知名人士報名,才可知各區競爭情況。

就我所知,中央最不想見到完善政制之後,建制派出現「躺贏」的局面,不用下任何功夫,也不用理會投票率高低,輕輕鬆鬆就上位入局。由於未經過淘汰賽,入局者戰鬥力也會很弱。所以,未來將會有很多鯰魚游入池塘,把池水搞濁,增加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競爭力弱的,無論是建制大黨推薦的成員,或者是政界二代,也未必一定可以在這場魷魚遊戲中倖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