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立陶宛與台灣

近期美國借台灣事務作籌碼,試探中國一國原則:其一是拜登將於129舉行首屆線上民主峰會,美國國務院公布與會者名單,台灣確定受邀;更甚者,香港前議員羅冠聰,通過各種途徑,得到了一些專題會議的參與資格。而協助他進入會場的,除了美國政客外,還有立陶宛的反華政客。其二是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容許台灣當局在當地開設「代表處」。很明顯,兩則事件都是衝著中國,作為試探對象。

立陶宛不斷挑釁中國,是因為右派政黨當權後,便以中國作籌碼來向美國與歐盟爭利。一方面,該國是反共立國。從蘇聯解體中獨立後,朝野大多數的勢力都是反俄反共,中國是共產黨執政,便很易遭右派政黨煽動,把中國與俄羅斯歸於一體來作反對、攻擊,既可滿足社會普遍的反共心理,也用挑戰中國來增強選民支持。

另一方面,去年上台的執政黨派聯盟用攻擊中國來博取美國的資助,已有6億美元,還有後續;也正爭取歐盟的資助。容許台灣在當地的辦事處名為「台灣」,以別於「台北」的稱號,台灣的民進黨必然有金錢的資助。以280萬人口、GDP400億美元的小國,若有一、二十億美元的額外資助,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經濟受打擊之際,這樣的短期收益,正符民主政制選舉政治下的政黨短期心態和目標。

立陶宛與中國為敵,是因為它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不大,對華貿易還是逆差,即使與中國斷絕往來,損失不大,對政黨政權來說,損失的未來發展,待下次選舉時才考慮。這樣的政權,這樣與中國關係薄弱的小國,也以反共見著,正好是美國的工具,反華和在歐盟內推行分裂。就算一、二十億美元的支出,不過是美國印鈔機器工作的極小部分。即使對華打擊不生效,美國也藉此進一步對俄羅斯施加壓力,也壓迫歐盟跟從。歐盟不願因立陶宛與中國鬧翻,也不願與白羅斯及俄羅斯衝突,但美國借刀殺人,樂於把歐盟分化,把歐盟處於內外困壓之中,便無法在經濟等方面與美國爭霸。

以立陶宛對付中國,美國是本小利大,且付出的成本也可以由台灣的民進黨政權承擔,美國沒有代價。

立陶宛的舉措會在其他國家起示範作用。美國可以此例子,在歐洲和全球策動更多國家作出「一中一台」安排,打擊中國的政策與國際形象。中國可反制立陶宛,但立陶宛屬歐盟成員,反制不能過激,美國資助等便可抵銷中國反制的影響,要該國現執政聯盟悔改不易。中國或需借立陶宛的例子,檢討應對的策略。或許將之孤立,更積極地拉攏烏克蘭,與俄羅斯、白羅斯合作。短期可減少其天然氣、電力的供應,使其在當前疫情反覆和通脹趨高底下感受更大的實質打擊。不通中歐班列,不作貿易與投資,且看歐美怎樣救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