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再談情緒的操控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HO)估計,全球超過三億人受抑鬱症(Depression)以及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所困擾。另有研究顯示,從一九九零年到二零一零年,受抑鬱症影響人口增加百分之三十五點七,這個階段正是科技飛躍發展黃金時代,人類生活質素大獲提升,然而抑鬱症反而增加,可見情緒抑鬱者並非對物質生活不如意、不知足,可能是經濟發達同時也伴隨了競爭加劇,生活中出現更多的欲望、壓力和煩惱,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抑鬱的感覺相信不少人體驗過,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遭遇過傷心痛苦的事,面對挫折抑鬱也是必然情緒反應,好在大多數人經旁人開解、自我調節會逐漸釋懷,隨時間推移而慢慢淡化;但小部分人程度較嚴重,抑鬱到無法調適且長久持續,即可能患上抑鬱症,必須接受治療以防病況惡化。

  單從生理方面看,抑鬱症是一種發生在腦部的疾病,因為腦內某些化學物質失衡,患者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包括多巴胺、血清素的濃度都較常人低,進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但實際上抑鬱症也受心理與社會因素所影響,無法歸因於單一成因。

  「病從口入」人人皆知,但「病由心生」常受人忽略。古老的中醫很早就注意到心理影響生理的現象,古籍記載「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所以中醫處方常着重「身心兼顧」;近代西醫也發現許多病是身心關聯的,如:偏頭痛、心肌梗塞、胃潰瘍、腸躁症等,每當情緒惡化時病情也加重,所以當有抑鬱等負面情緒時,需尋找解決良方,不能坐視不理。

  如今多數的抗抑鬱西藥,都是靠補充腦部血清素來達到抗憂鬱之目的,然而這些都是人工血清素,長期服用難免有各種副作用;中醫治療則是注重固本培元、改善體質,慢慢調理身體至能夠自行製造充足的血清素,儘管中醫是溫和少副作用的抗抑鬱選擇,但中西醫各有所長,病情嚴重的患者,應是以中西醫共治為宜,不可自行斷服西藥,因為抑鬱症可怕之處,在於跟自殺有密切關係,有時一念之差足以釀成悲劇,所以請大家多關懷身邊人,遇上別人憂鬱悲愁,毋須千言萬語,道聲關懷與安慰,或可解人心結,正如星雲大師所說「說好話,慈悲愛語如冬陽;做好事,舉手之勞功德妙」。

  隨着老齡化社會來臨,「腦退化症」問題日趨嚴重,一項最新研究指出:長期維持負面思想,腦部會積聚導致阿茲海默氏症的蛋白,增加患腦退化症的風險,值得醫學專家及全社會關注。大部分老人都患有慢性病,時常因為病痛折磨而心情沮喪、悲觀消極,所以在醫治其身體疾病之際,也不能忽略長者的情緒安慰,鼓勵老人拋開負面思維,減慢認知能力的衰退。

  醫學證明勤做運動及保持開朗微笑,可以刺激腦內「快樂因子」多巴胺及血清素的生成,有助紓緩抑鬱和壓力。另外推薦龍柒編著《情緒操控術: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一書,通過情緒管理提高幸福指數,用樂觀駕馭悲觀,在心中種一棵「忘憂草」,靠自己擺脫負面情緒,不藥而愈,才是對抗抑鬱的最佳良策。

以下是《情緒操控術: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內容簡介

  西方心理學家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悔恨與憂慮,是最無益的情緒;憤怒,是最愚蠢人的游戲。當我們迷茫、困惑,仿佛走不出生活的困境時,換種情緒就能迎來不同的結果。吸引力法則也告訴我們︰人心中想著什麼,就會擁有什麼。當你心里全都是負面情緒時,你的生活就會不斷被卷入泥沼而無法自拔。
  操控你的情緒吧,至少你能夠做到︰在不幸時,等待三天。永遠不要在情緒中沉溺,換種思路,積極面對,你就會甩掉逆境,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關照和掌握自己的情緒,便是關照和掌握自己的命運。積極的進取和消極的困頓之間,僅僅是一個自我的取舍。
  《情緒操控術——走出困境的心理策略》結合中外成功人士生動實用的生活範例,為讀者深入淺出地提供了控制情緒的心理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