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鰂魚涌今昔

  兒時居住西灣河,間中到後花園柏架山行山。想當年柏架山長滿了茂密的天然樹木,加上山體陡峭,所以每逢假日都上山逛逛。當年尚未有什麼大型屋苑,其後才加建康怡花園等建築物,人口也增加不少,當然也令景觀改變。其實早百多年,1892年已經建造柏架山吊車(或稱柏架山纜車),是香港一個已經拆卸的吊車系統,僅運行了40年,來往香港島東部的柏架山和鰂魚涌。柏架山吊車是世界最早載人的專用凌空式的吊車。柏架山吊車原本是英商太古洋行為其職員提供的交通工具,作接載職員往返柏架山上的宿舍和山下的太古企業之用。在非繁忙時段,吊車也會接載遊人和附近居民。

提到太古洋行,不得不提太古船塢,它位於港島東區鰂魚涌太古城現址,由太古洋行開設,為當時亞洲其中最大規模的船塢之一。1883年,太古公司於當時荒蕪一片的鰂魚涌附近發展當時香港最龐大的工業區,設立了太古船塢、太古糖廠及香港汽水廠。1970年代,隨著香港造船業式微,太古船塢與黃埔船塢在新界西青衣合併成今日的香港聯合船塢。太古船塢原址則發展為住宅及商業區,成為今日的太古城。滄海桑田令人慨嘆!如果在當時路邊拾起一把塵埃,我們看到的不過是一顆顆灰黑色的細小多面體,然而在三百倍的顯微鏡下,出現的是截然不同的奇幻畫面,貝殼形、卵圓形、水餃狀、海綿狀、藍紫色、玫紅色……顏色各異、精彩紛呈。

  於是驚覺,鰂魚涌不正如此。相比於中環CBD的時尚摩登,它略顯老派;相比於灣仔的市井熱鬧,它略遜一籌。除了紅遍社交媒體的怪獸大廈(益昌大廈),似乎再無其他特別之處。然而,正如那粒粒被放大的沙子,只有真正放眼看鰂魚涌,在那裏生活、工作,在街頭巷尾的小餐廳細嘗美食、在綠樹成蔭的公園長椅怡然休憩,走過它的每一個角落,才能感受到她獨特的魅力與溫度。

  太古坊是鰂魚涌最主要的辦公建築群之一,上層為主要的辦公空間,首幾層設有各式餐廳、咖啡廳、還有一些近年來新興的共享辦公、藝術展覽、可持續發展展覽中心等等。各個塔樓由空中連廊聯繫,公共空間中隨處可見藝術氣息十足的雕塑裝置、藝術長椅、抽象畫,時不時還有誤闖「鋼鐵叢林」的鳥雀、蝴蝶一掠而過,給「正襟危坐」的辦公樓帶來無限生機和趣味。

  午餐時光作為「打工人」一天中最期待的時刻之一,鰂魚涌也不讓人失望。不到十二點半,糖廠街、海堤街、海光街、海灣街一直到英皇道,如同一個真人現場版的openrice,每家餐廳的評星等級就是門前隊伍的長短。若想一試熱門餐廳,則需一陣「唔該」穿過人潮,找到登記服務員,報上大名,攞飛,再小心翼翼退至店旁無人一側,有時還可以提前拿得餐牌落單。整個流程一氣呵成,之後便靜待美食。幾年裏,既跟風過「門庭若市」的熱門餐廳,也將就過「門可羅雀」的冷門餐廳。無論是湯汁奶白濃郁的鯛魚烏冬,還是滿口生津的酸辣湯手工水餃、清脆爽口的涼拌鹽水雞、齒間留香的越式烤雞、百吃不厭的台式麻辣紅燒牛肉麵,如今回想起來,印象最深的還是熱乎乎的午餐入腹、半天的疲累一消而散的小確幸。

  大快朵頤後,若午休時間還有剩餘,都市男女們便三五成群的走到不遠處的鰂魚涌公園散步。熾烈的陽光下,成排的筆直高聳的棕櫚樹撲面而來,一股彷彿從海濱沙灘席捲而來的慵懶氛圍迅速將人團團圍住,空氣都濕潤起來。散落各處的長椅上有人打包午餐,躲到自然裏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閒」。健身器材區更是熱鬧非凡,即使酷暑,成群的白領們也不放過難得的健身機會,脫去西裝的他們有的在單槓上引體向上,有的乾脆直接在塑膠地上做起俯卧撐,陽光給他們的皮膚染上一層健康的顏色。喜靜的人們則沿着公園小徑信步聊天,或關乎工作、或關乎人生。兩點多隨着午休的結束,街道和公園又恢復了平靜。人有生物鐘,城市亦如此。人來人往、花開花落,時間流逝、空間輪轉,不變的是記憶裏的溫情和感動。

  很多城市商業辦公區面臨的一大困境是工作日熱鬧、周末冷清,而太古坊商區卻像一個成功的「多面手」,不同時段風采各不同。一到周末,公園、綠地和廣場通通成為親子遊樂場,尤其是港島東中心門前的景觀。開闊的草地上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孩子們格格的嬉笑叫喊聲此起彼伏,時不時一輛滑板車在眼前呼嘯而過,一溜煙又蹤跡全無。整齊的石櫈是家長或老人們的最愛,和煦的陽光早已將其加熱到合適的溫度,不冷不熱、恰到好處。藝術家Paul Cocksedge的波浪形的大型藝術裝置更是人氣十足,人們盡情發揮創意,波峰下可以煲電話粥,波浪裏可以躺着看漫畫書,波谷上可以窩着一家人盡享天倫。

  夜幕降臨,灌木叢中、地面上、座椅間、水池下一盞盞橘紅的夜燈逐漸亮起來,星星點點、璀璨耀眼。一陣微風拂過,淺水凝眉,水波此消彼長、永不停歇,禪意十足,不禁感慨「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鰂魚涌今昔,不僅僅是個廢棄的船塢,或是住宅和辦公商區,她具備兩面、百變、千般、萬種風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