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虎跡尋蹤

  昨天談到《中國還有老虎嗎?》事實上中國作為老虎的一大故鄉,在傳統文化上對老虎有着特殊情感,從象徵勇敢和力量的「百獸之王」,到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老虎總為人津津樂道。與中國不同,英國不產老虎,也沒有悠久的虎文化,但並不缺乏與虎有關的話題,並且背後都有着耐人尋味的故事。

  對於英國地理上是沒有老虎的,從王室標識到英格蘭足球隊隊徽,獅子無處不在,唯獨沒有老虎?原歐洲歷史上只有過獅子,又稱希臘獅,比如《荷馬史詩》和亞里士多德的《體相學》中都有對獅子的描述,只不過在公元十世紀左右滅絕了,但老虎卻從來沒有存在過。據說古希臘軍隊東征時,打到亞洲才第一次見到老虎。至於箇中原因,大致與歐洲的地理條件不適合老虎棲息有關,孤懸大西洋的英倫三島自不待言。

  儘管對英國人來說,老虎是稀有動物,但作家筆下的老虎卻深入人心。十八世紀末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和前衛藝術家威廉.布萊克的詩作《老虎》,以細膩的筆觸讚揚了老虎的形象,成為最被世人推崇的經典名篇之一。

THE TIGER  by: William Blake (1757-1827)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In what distant deeps or skies

Burnt the fire of thine eyes?

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

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

And what shoulder, & what art

Could twist the sinews of thy heart?

And when thy heart began to beat,

What dread hand, & what dread feet?

What the hammer? What the chain?

In what furnace was thy brain?

What the anvil? What dread grasp?

Dare its deadly terrors clasp?

When the stars threw down their spears,

And water'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Did he smile his work to see?

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中國著名詩人郭沫若曾親自翻譯此詩,令老虎的威猛躍然紙上。詩中寫道:「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燃燒着的煌煌的火光,是怎樣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這樣的威武堂堂?……

  布萊克之所以在百獸之中單選老虎,源於他創作此詩時正值法國大革命方興未艾,對比英國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他極希望透過針砭時弊,為死氣沉沉的現狀帶來改變,在他眼中,老虎無疑是最有力量的猛獸。在布萊克筆下,法國革命被塑造成一個具有鋼鐵身軀、勇猛無比、戰無不勝的老虎形象,那老虎光彩奪目,熾烈的光將夜晚的森林照得燦爛輝煌,使詩歌具有一種鏗鏘之美。

  無獨有偶,英國作家佩內洛普.萊夫利也寫了一本名字帶老虎的名篇《月亮虎》(Moon Tiger),小說曾在一九八七年榮獲英國最高文學獎布克獎,堪稱是風靡英倫三十多年的現象級暢銷書。但是書中所謂的月亮虎,並非真實的老虎,而是二戰時期埃及一家酒店裏的老式蚊香,點燃後會沿着螺旋的形狀一寸寸慢慢落下灰燼,最後在中心處熄滅,只因男女主人公下榻酒店時曾燃燒蚊香,所以小說以此命名,象徵着兩人的愛情。雖說月亮虎與老虎無關,但書中以整個二十世紀為時間跨度,探討了戰爭、生死、個人成長等諸多宏大命題,尤其是對兩性關係和情感的細緻刻畫,月亮虎也成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愛情猛虎」的隱喻。

  早在上世紀初,英國還有一本頗受兒童喜歡的漫畫刊物《老虎提姆》周刊(Tiger Tim's Weekly),這本由英國著名出版商哈姆士.沃思出版的童書,成功推出了老虎提姆的漫畫形象,它因經常做出一些無厘頭的舉動而令人捧腹大笑,在過去半個世紀裏是孩子們鍾愛的卡通明星。老虎提姆雖因停刊而絕版,但與後來英國作家米爾恩創作的著名卡通角色跳跳虎,在外形和性格等方面都有着極為相似的傳承。

  除了文學作品,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庫利奇在《帝國的東方歲月》一書中,講到一件與虎有關的實物,那就是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裏最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提普之虎(Tipu's Tiger),其背後隱藏着一段大英帝國罪惡的殖民史。

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的展品「提普之虎」,展示英國殖民者在印度血腥獵虎的歷史。

  提普之虎是十八世紀晚期印度南部統治者提普蘇丹製作的半自動機械裝置,因他憎恨英國侵略者,於是設計了一隻與真虎大小差不多的木頭老虎正在撕咬一名歐洲士兵的外殼,當轉動一側的手柄時,內部的金屬機關就會發出老虎的咆哮聲和士兵的哀嚎聲。在提普蘇丹抵抗英軍入侵不幸陣亡後,提普之虎也被英國人當作戰利品運回倫敦。當初提普之虎在英國展出的目的,是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用來自我炫耀,以及刻意醜化東方人形象,不料如今卻成為印度反抗英國殖民侵略的歷史見證。

  提普之虎也常常勾起人們對英國殖民者在印度血腥獵虎的痛苦記憶。在十九世紀,為彰顯白人征服者的力量與英國貴族的王權,英國王公貴族和有錢人在印度掀起獵殺孟加拉虎的熱潮,他們通常騎在大象背上手持火槍,一天捕殺數隻老虎並不稀奇。其中以英國王室尤甚,喬治五世和愛德華八世都是有名的獵虎人,前者曾在十一天內殺死了三十九隻老虎。

  上世紀六十年代溫莎城堡曾展出一幅黑白照片,上面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丈夫菲臘親王等人驕傲地站在一隻死老虎面前,這是王室成員們在印度獵虎的收穫。當時保護珍稀動物的呼聲日益高漲,照片一經媒體曝光,立即引起輿論譴責。雖然菲臘親王為自己開脫,指沒有專程去印度獵虎,但王室傳記作家羅伯特.哈德曼在《世界的女王》一書中毫不客氣地寫道:「印度人非常清楚菲臘親王此行的目的,他就是為了獵殺老虎而來。」

  頗有戲劇性的是,年輕時以獵虎為樂的英女王是在虎年出生,她和英國維珍集團老闆布蘭森、貝嫂維多利亞等人一樣,今年都是本命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