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動態思維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善於思考的人會下意識地鍛鍊和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而沒有思考習慣的人往往不在意這些細節。

以本人為例,學生時代養成的好習慣,讓日後的工作可以更加順利。每天在開始工作之前,會劃分工作時間,規畫好每個時段做什麼工作,就算出現臨時的工作任務也能夠妥善安排。除了規畫時間以外,還會訂出各階段的目標,在某個階段要學會一項技能,或者得花多長時間,需要熟悉幾項工作業務等等。最後會給自己安排日程表,完成的任務會即時畫掉,這樣就能清楚還有什麼任務沒有完成。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做事有條有理,如果你一直都沒有思考的習慣,很可能在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因為不適應而覺得有些吃力。如果你能夠嘗試養成思考的習慣,那麼情況就會不一樣了。

我們在思考的時候一定要有動態思維,否則,就會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動態思維為何?

動態思維是主體以動態的客觀環境為基點,通過改變思維程式和方向達到控制、調整和優化思維目標的思維活動方式。
是側重於時間、空間統一的思維方式。它要求思維根據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來改變自己的思維程式、思維方向,對事物進行調整、控制,從而達到理想的目標。

棒球手在比賽時所作的思維

以「下棋」為例,就是需要動態思維:每走一步,都要思考對方下一步會怎樣走,繼而思考自己的再下一步會如何走動。因此,精於下棋的人會思考七至八步,亦會想到不少可能性。其實,做人和做事情都一樣。
很多時候,不少人都只會思考一步,而他們都是心腸好、正義感強和直接的人。基本上,他們的想法是覺得做了好事,就會有好的結果;或是出於正義,就會循好意去做事,因為自小的教育就是如此,這些都是很直接的反應。舉例來說,有個成語是「投鼠忌器」,當中都可以存在動態思維,最少思考兩步:見到有老鼠經過,如果只是思考一步的話,就會直接用硬物扔死牠;但是如果老鼠的旁邊有古董或花瓶的話,直接扔死牠的話,就有可能會把旁邊的貴重物品都砸碎。因此,如果不用硬物把老鼠扔死的話,就可以避免有更大的損失。
再舉例來說,有句英語是"Too big to fail",中文解釋是「大到不能倒」,都是動態思維。有些機構或個人做一些事情可能違反公眾利益,本應被判罪。例如有一間機構不斷向外界借錢把架構弄得很大,但是如果這公司垮了的話,就有可能會影響社會穩定,所以執法機構或監管者都不希望這公司倒閉,否則會對社會的穩定造成影響。因此,事情愈大就愈難下決定。
很多大學生都喜歡帶同學到大學宿舍去玩,都不喜歡宿舍有過於嚴密的規管。很多時候,大學都會建議加強保安,例如安裝智能拍卡器或入閘機。不過,不少學生都不喜歡這樣的規定,因為會導致出入不方便。如果有房間違失了物件,正常直接的思維是告訴舍監或報警,不過後果就是會導致加強保安。然而,當我們思考的時候,不論是政府、企業、個人,一定要多思考幾步,行動不要因為出於「好心」。
「好心」是不可以做公共政策,在社會的運行中,本來都有紅綠燈和指標,如果忽然阻截的話,整個社會就會出現混亂。當實施一些免費的政策前一定要多思考,因為可能會有災難性的後果。201011月,廣州實施公共交通全民免費措施,嚴重影響地鐵正常運作,令地鐵超負荷進行,同時對市民上下班正常出行造成極大不便。因此數日後取消公共交通全民免費措施,改為發放交通補貼。在我們社會中,不同的人都會同時有不同的決定,大家都在互相影響。因此,我們思考時要多想幾步。

總而言之,動態思維過程有四個要素:

一、資訊要素:是確定思維目標、程式、方法的需要,是實現優化思維目標的需要,是動態思維的指示器和方向盤,標誌著思維課題和思維過程進行的程度。

二、回饋要素:用以發現和校正思維偏差度,回饋不靈,則不能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三、控制要素:根據回饋的資訊及時調整操作,改變主體的行為、方法和措施,控制周圍環境的變化,使思維主體取得主動權。控制的過程,既是主體認識和改造客體的過程,也是主體不斷改變自身的思維程式和思維結構的過程。

四、變動要素:處在不斷變動中的動態思維,不斷地調整自身各方面的關係,使之與環境產生一種適應性,以便在各種不同變化的情況下,自身作出相應的反應。動態表現在思維的全過程,也表現在各要素內部。動態思維要求主體以開拓和創新的精神,積極參與實踐,掌握現代科學知識,熟悉各種思維形式和方法,具有敏捷的觀察力和應變能力等。

雖然明白上述四個要素並不能令你在短時間內提高動態思維,但在實行這四個要素的同時,就是強迫自己思考的過程,當然一如上面所說,思考時必須多想幾步。只要長期保持這樣的思考模式,就能夠養成思考的好習慣,從而不斷地鍛鍊動態思維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