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兩岸三地的故宮

  近期城中大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為其一。故宮,是我從孩提到成年不斷了解、不斷更新認知的「一座博物館」。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當年,對一個生活於香港島非常擠迫的屋宇中,我眼裏的故宮是個很大,而且超級神秘的地方。從記事之日開始,故宮就是關閉的。而從家裏長輩父老的憶述中,卻聽聞故宮裏多麼金碧輝煌,院子大到一天也逛不完,還有一個珍寶館,都是國外進貢的奇珍異物。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雖早已耳熟能詳,但窮盡一個孩子的想像力也無法勾勒出這座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之皇宮的真相。

  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早期對住在郊區的人而言,那是真正的「城裏」。「進城」,要換乘幾次公共汽車,在一個孩子心中,真是值得期待的大事。可即使到了城裏,看到的也只是紫禁城高高的紅色圍牆,大門永遠緊閉。

  直到上了大學,家人帶我到北京旅遊。其間天色晴朗,當進入這座神秘宮殿,只感覺已被曬得頭昏眼花。裏面大得不得了,看到皇帝上朝的地方,想像一下康熙乾隆君臨天下的英姿;從一個大殿走向另一個大殿,直到精疲力竭,直到故宮關門。至於大殿內有無國寶、藏品中那些珍貴的收藏,甚至「傳說」中的珍寶館,都沒有留下多少印象。故宮,在我眼裏不再是神秘之地,而是一個龐大的古代建築群,不可不看,卻也無百看不厭的執念。若干年後,故宮之金瓦紅牆成為網紅打卡的最愛,已是後話。

  又是許多年後,我第一次走進台北故宮博物院,吃驚的是「故宮」不再是建築群,更吃驚這裏展出的藏品之精、之雅、之奇、之珍,看過千遍也不厭倦。我第一次意識到故宮其實是「博物院」。北京故宮,佔地面積七十二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十五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宮殿型建築之一,其本身就是「世界文化遺產」,原汁原味原裝原產地,無一地可替代。

  台北故宮博物院,海量的珍藏品,這裏共收藏、展出一千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崇之藝術、收集的稀世珍品七十萬件。博物院經常維持有五千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三個月更換一次。難怪有「北京故宮看建築,台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從意起到落成歷時七年,雖不具北京故宮之天然地利,台北故宮之浩瀚珍品,但開館頓成城中大事,購票人潮趨之若鶩,一票難求。因為本次從北京故宮借出九百一十四件文物予香港展出,涵蓋多種藏品類別,更特別之處是當中一百六十六件為國家一級文物,屬「國寶級」,一些展品從未在北京故宮展出。藉此機緣,不可辜負。幸得力好友於七千人網購中搶到特展票兩張,是日結伴前往。

  這座坐落於西九文化區西端海旁的龐然建築,佔地約一點三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三萬平方米,其中展廳總面積七千八百平方米。從外觀到內部,設計風格頗有考究。大樓以現代建築設計,並力圖將傳統中國視藝文化、傳統中國空間文化及當代香港都市文化融為一體。

  博物館建築主體為倒轉梯形,外觀猶如一個方形大鼎,採用中空天井設計。三個中庭空間之設計,參照紫禁城中軸水平遞進之空間布局,空間垂直遞進,將不同樓層連成一體。其中西中庭的落地大玻璃可飽覽西九文化區、香港島天際線以至大嶼山的景觀。這裏有頗具設計感的長櫈,看展後可在此坐觀窗外風雲。地下大堂有自然光滲入,入口大門還參照了故宮門釘裝飾設計,採用朱紅色作為主顏色,令參觀者自然聯想到北京的紫禁城。

  手持特展票,直奔最頂層,「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它們因其非凡藝術成就與其豐厚之鑒藏史,備受重視。這期展出了十件珍品,從藝術、文化、歷史等角度,探究它們千古流芳的原因。「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展示一百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與羅浮宮的文物。歷代馬文化藝術均有優秀作品,如此近距離欣賞各種珍品,實為不可多得之藝術享受。

  特展之後再看「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為香港首次大規模展示故宮陶瓷藏品,一百五十多件各時代的精品,六十六件為國家一級文物,不啻為中國陶瓷史的縮影。雍正時期並設十二件之「各色釉菊花式盤」,造型規整優美,胎質純度極高,集傳統及新創釉色於一體,精美異常。無法免俗,與北宋「白釉孩兒枕」合影。

  縱覽九個展廳,一睹國寶珍藏、圖書典籍、萬國精品,十分珍貴。但又覺缺少一種「凝聚內魂」,目前展品似還撐不起這座「文化博物館」。期待館方繼續展出故宮博物院及世界文化機構之珍藏,美好無法預見,但我願意等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