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

造字

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路了。」同理,世界上本沒有字,但是有人造了,用的人多了,字就流傳下來了。相傳中國第一位造字的是黃帝時期的史官倉頡,他被尊稱為「造字聖人」。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不斷有新的漢字被創造出來,只不過有些沒有被流傳,有些卻得以廣泛應用並傳承。

始皇自創「秦」字

魯迅在他的小說《故鄉》裏寫道「在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文中的「猹」(讀音為「chá」)就是魯迅造出來的字。當時文章發表後,不少讀者問魯迅「猹」是什麼。魯迅先生在1929年給舒新城的信中寫道「『猹』是我據鄉下人所說的聲音,生造出來的,讀如『查』。但我自已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動物,因為這乃是閏土所說,別人不知其詳。」在《故鄉》中,閏土對它的描述為「伶俐」、「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後來魯迅回憶到:也許「猹」是貛罷。因為魯迅是大文豪,社會影響巨大,這個字就流傳下來了。

奠世界大國之根基的秦始皇,不僅開創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時代,還創造了「秦」國的「秦」字。相傳,「秦」的書寫形式原為「琹」(讀音為(qín))。「琹」的上半部分有兩個「王」字。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剛剛一統七國的他覺得這不是吉祥的字,他的王朝只能有一個王,於是想到用一個同音字代替「琹」。他問大臣「史上最大功績成就的人是誰?」大臣回覆:「古人是非功過都記錄在《春秋》上。」秦始皇聽後立馬有了想法:「春秋」即「千古」,取「春」「秋」兩字各一半,我的王朝必定會穩固傳承,這個寓意不錯。眾臣皆讚嘆此字絕妙,於是,結合了「春」「秋」二字的「秦」字就橫空出世了。後世有人說,「秦」字是「春」無「日」,「秋」無「火」,其實並非吉祥之詞。但這也都是後話了。

囝囡源自武則天?

造字的皇帝並非只有秦始皇一位,歷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也造了不少字。相傳武則天一共創造了近二十個漢字,比如囝、意思是家中的兒子;囡,意思是「大地」,有山有水有土;「卍」,代表吉祥萬旋……這些字大多在特定的某個歷史階段使用,並沒有得到廣泛流傳,但有一個字是被收錄在《漢語大字典》裏的,這個就是「曌」字,(讀音為「zhào」),意為「日月凌空,普照大地」,她將自己的名字從「武媚娘」改為「武曌」。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等史書記載,這個「曌」並非武則天本人創造,而是其表外甥宗秦客所造。武則天鍾情於「曌」字的原因眾說紛紜,有說因為她出家時法號「明空」,也有說武則天最寵愛的小兒子唐睿宗(本名李旭輪,後改名李旦)和小女兒太平公主李令月與其名「曌」上半部的「明」有關。

造字原則

早年用電腦打子,懂得輸入法之外,仍要「造」那些在字庫沒有存放的字,四種造字原則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以下每種原則舉兩個例子,找出一個字的深層含義,例如“木”是個象形字,字的中間一豎像樹幹,上面的部份像樹枝,下面叉開的部分表示樹根...

1、象形字:

而:上面一橫是下巴,下面四豎是鬍鬚,古代是鬍鬚的意思。後來用作假借意,表示代詞”你“,現在用作連詞。

長:長的繁體字。上面是長頭髮,下面是個人。古代老人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長髮。

2、指事:

本:木是一棵樹,下面一橫是指事符號,表示樹的根部,所以有根本之意。

末:中間木是一棵樹,上面一橫是指事符號,代表樹梢末端。

3、會意:

歪:上面是不,下面是正,而歪的意思就是不正。

甭:上面是不,下面是用,甭的意思就是不用。

4、形聲:

婚:從女從昏,昏聲。

誠:信也。從言,成聲。

象形字當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來表示具體實物,而是用來表示與實物有關的概念。例如:“大”字,原來是像一個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狀,手足展開,就表示“大”的意思了。這種從名詞推廣到形容詞的造字法,是後來發展出來的。象形字雖然起源最早,但數量卻最少。

用指事法造字,這是漢字從象形發展到表意的第一步。但這種方法還不能普遍地應用到很多的事物上,而且作為符號的點、橫等跟其他筆劃混在一起不容易分辨,於是祖先又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幾個圖畫合起來表示一個意思,即會意法。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