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7日 星期六

紛紜雜沓

英諺有道: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早起的鳥才容易捉到蟲吃,喻捷足者才能先登:行動快的人,可以先於他人達到目的。現在經常有人將這說話反過來解說,不從「鳥」的眼光看,而是從「蟲」的立場闡述。以鳥而言,當然走在前面的會碰上更多蟲,可捉而啖之;但如果本身是蟲,還是躲起來,不要急於出頭更好,否則很容易成為鳥的點心。

有人尚以另一句諺語駁斥上述「早鳥」的道理。他們引用的說話是The second mouse gets the cheese。捕鼠器上置有一塊乳酪。第一隻老鼠試取吃時,觸動機栝而被夾着,動彈不得,眼光光看着第二隻走過來的老鼠把乳酪吃了。所以處事往往不應冒進,不妨讓別的人先去「試招」,自己看準了才出馬。

可見世間事不可以一概而論,須從多角度去考慮,也要念及自身的處境。

還有一句英諺是,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一個人只有一雙手,做不了多少,人多才好辦事。但同時有另一句: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太多廚師糟蹋了肉湯。

若以「 做好肉湯」為目標,不應該用上太多廚師。因為他們之中,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做事方式,容易產生不和諧甚至爭吵的場面,從而令肉湯弄壞了。這裏面除了有製成品的品質問題,也會影響到整件事的效率。有的時候,一個人單獨處理,比較許多人一起做可以做得更好;而單一、簡化的方法,也能更直截了當地取得預期的好成果。如果有太多領導者,各人提供不協調甚至相互矛盾的指示,只會令做事的人更加困惑,事倍功半。

我們不妨也從其他角度,看這句說話形容的境況。第一關乎團隊工作,其中須有組織分工,不應是烏合之眾;第二,若身為領導者,或領導者之一,不應獨斷獨行,總得與其他人配合,目的在於「把事情做好」,對事不對人;第三是須注意完成任務的效率,包括「效」(功效)和「率」(速度)。然則在考慮上述各點的同時,亦不可以忽略自身的優點。在經過有條理的深思熟慮後,須有自主的信念,相信自己的決策和處事能力;並且在和諧的前提下,保持堅持的態度。

我們中國人尚有更進一步的說法,是為「越俎代庖」。「俎」原是古代祭祀時,用來盛載祭品的禮器。越俎代庖是指掌管祭祀的人,把手中的祭器放下,改而去代替廚師下廚。那就增加了缺乏經驗的廚師,令整體的工作秩序更混亂了。

過猶與不及

談過英諺Too many cooks spoil the broth,太多廚師糟蹋了肉湯。我們身體中若發生了「細胞因子風暴」(Cytokine storm),正是「太多廚師」的寫照。

何謂「細胞因子」?顧名思義,它源自細胞,基本上屬一種人體細胞釋放出來的蛋白質。其發揮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對身體其他器官組織中的細胞發出訊號,令後者以至身體整體「對抗感染」的能力得以提升。

信手拈來,一個很好的「細胞因子發功」例子,可見於「發燒」這現象。當我們身體「出事」,譬如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體內細胞就會藉「釋放細胞因子」之功,帶出身體的一個反應,令體溫升高,從而增強血液中白血球和抗體等免疫分子的活躍度,使其更有效地消滅那些入侵了的外物。

所以,細胞因子本來是身體中一個很好的防禦機制。但物極必反,有時這些因子的控制出了亂子,例如釋放的因子數量過大,形成「太多廚師」的境況,可以反過來對自體進行破壞。當這個情況出現,就稱之為「細胞因子風暴」。

《論語·先進》中,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哪一位比較賢明?」孔子答說:「子張做事過分了些,子夏卻有所不及。」子貢接着問:「那麼,是子張更好嗎?」孔子說:「過分和不及,同樣都不好。」事情須做得恰到好處:「做得過分」就正如「做得不夠」一樣,兩者皆不妥當。

子曰:「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人生的一切都有它的因果,命裡有的,留住就好;不該你得到的,聽天命,莫強求。做人做事,別過於執念,執念太重,只會適得其反,沒有得到太多,反而消耗了太好。命裡只有一尺,就是一尺,太過強求,也得不到實質性的改變,反而失了福報,多了惡念。 先賢有道:「凡事有個度,事情發展才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凡事有度,過猶不及。學道的人都很在乎適可而止之道,這就是聖人之道。

《鏡花緣》第十四回,描寫唐敖等一眾人「走了數日,到了聶耳國。其人形體面貌與人無異,惟耳垂至腰,行路時兩手捧耳而行。」此國中之人耳朵生得特別長。唐敖說:「小弟聞得相書言:『兩耳垂肩,必主大壽。』他這聶耳國一定都是長壽了?」多九公道:「老夫當日見他這個長耳,也曾打聽。誰知此國自古以來,從無壽享古稀之人。」唐敖道:「這是何意?」多九公道:「據老夫看來,這是『過猶不及』。大約兩耳過長,反覺沒用。」耳朵過長只是「沒用」而已;但細胞因子若數量過多,可以遺害。

現正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其肇事者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患病者每每可以因而喪命,箇中原因不在於病毒本身的「毒」,而恰恰就是源自「細胞因子風暴」的失控情況:由於短期內大量細胞因子的產生,造成器官的損傷及衰竭,進而導致休克,最終病人可能死亡。

1 則留言:

  1. 原來病毒本身的「毒」,對一般人不會致命;但對於長者和幼童,當「細胞因子風暴」失控時大量細胞因子會產生,造成器官的損傷及衰竭,進而導致休克,最終令病人死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