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父子情

  這位父親走到兒子阿Mo床前,見到兒子睡着,眼淚默默地流下來。這個並不是一般人期待的溫馨畫面,父親並沒有因為孩子睡得安穩而欣慰,發出微笑;相反,他對於安靜地躺着,動也不動的人,心裏悲痛。

  當我讀着他第十三封公開信,讀到他交代自己在兒子病床前,不能控制情緒時,我的心情不住下沉。幾個月前當舞蹈員的年輕人在工作時被巨型屏幕擊中,只是一秒鐘,本來手腳靈活的人從此動彈不得,大家心裏有數,這不是暫時的情況,而是無法彌補的創傷,一生一世。

  傷者的父母立刻從國外趕回來照顧兒子,這位年過半百的男人,從此背負重擔。

  把孩子扛在肩上,是不少父親與兒子的玩樂活動;只是這位頭髮花白的父親,早已經抱不動兒子。也許他現在仍然有足夠體力推動輪椅,可是他可以把兒子從床上搬下來嗎?他還有能力當兒子的腿、背着他走來走去嗎?兒子連指頭也動不了,需要貼身照顧,除了父母,有誰願意義無反顧地全心全意待在他身邊守護?面對人類無法避免的衰老,最終是死亡,他擔心自己離世後兒子的生活。他曾經在公開信中坦白預告自己將會帶着遺憾和難過離開這個世界。

  他每天到醫院看顧兒子,陪伴接受治療,與醫生開會,蒐集醫療資料,提供實際支援。他利用這次彼此都靜下來的機會,跟兒子談心,互相了解。他離開醫院時會用雙手撫摸兒子的臉頰,用不着難為情。這番溝通增進父子感情,只是代價太高。

  為了支持兒子,他剃去頭髮,(可能傷者因為接受手術而剃頭)堅持尋求意外真相。這不是儀式,而是表明心意堅決,是承諾和提醒。他更加代入兒子的處境,以求理解兒子的痛苦。他躺着,禁止自己移動身體,不多久就要放棄。原來失去活動能力是這種滋味。透過這個失敗的實驗,他更加痛心疾首。

  男人除了背負兒子的擔子,還要扶持妻子。

  他很少向大眾交代妻子的情況,拒絕利用女人的眼淚博取同情,爭取輿論聲援。他似乎只是提到她為兒子和兒子女朋友煮粥,生活瑣事,像閒話家常,無關痛癢。他把妻子藏在後方,由自己面對公眾。可以想像,夜半無人,二人私語,丈夫聆聽妻子的心底話,安慰妻子,極力堅持站穩。他明白,要是自己倒下,枕邊人就撐不下去。

  這位父親還要顧及兒子女朋友的心理狀態。

  女孩年輕,沒有經歷過惡風巨浪,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她不知所措。她在網絡社交平台上抒發心情,竟然招致批評,指責她發放負面情緒。這些人未能雪中送炭,卻往別人傷口上灑鹽巴。

  父親明白女朋友是兒子生存的動力,感激她放下一切,為愛人付出。一個人背起三個人的苦楚,加上自己一份,太沉重了。他甚至惦記其他傷者和舞蹈員,在自己艱難的時候,這是何等慷慨。

  他追求一份公正的調查報告,找出事件起因,辨別出負責人,這是合情、合理和合法的要求,只是等着等着,他仍然失望。於是,還有一個包袱壓在他身上,那就是鍥而不捨追根究底這項工作。

  兒子生日,有心人組織應援活動,父母到廣告燈箱前拍照,這不是鼓勵崇拜偶像;他們到應援場地寫心意卡,不是為了宣傳,吸引人注意。一切行為,純粹是撫慰兒子的心靈。能力範圍內的,都做到了。

  人,還可以做什麼?

  這次生日應援活動,有一萬人參加。我相信當中絕大部分人都並非當事人朋友,陌生人扶老攜幼,排隊逾一小時進入會場寫祝福語,出於人與人同類之間一份情誼,毫無利益瓜葛,最為純淨。現場有人認出夫婦倆,上前送上問候和關懷,人間有情。哪怕只是一丁點兒,希望真摯的情意能夠為父親沖淡一點傷痛,向乾涸的嘴唇點上一滴涼水。

  日前傷者的「粉絲」邀請夫婦聚會,以表達對舞蹈老師的關心,互相安慰。各人心情沉重,其間父親哭了。經過三個月,他再忍不住眼淚,顧不得所謂男人的尊嚴,拋開「男兒有淚不輕彈」這類桎梏人情的老話,在人前流露真情。性格再堅強,也有受不了的時候。

  他的肩頭仍然給大山壓着,沒有人為他分擔重擔;事實上,沒有人有資格負上這個責任,因為他是父親,是一個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但願他身體健康,大家一直記掛這個家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