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河洛五啖

見到題目《河洛》二字,即時想到《河洛理數》,相傳這本書是與宋太祖趙匡胤博弈贏下華山的陳摶老祖有關而著,是一種用八卦推算人事的預測法。此法以《易經》和《河圖》、《洛書》為本。配合人的生年、月、日、時以預測人事,自成一家。「人託陰陽所生,豈有逃其數者;子雖學出世法,能免形累乎?」是玄學術數一部份。

  從地理農產角度來看,洶湧澎湃,奔瀉千里的黃河,外表渾濁,內裏豐富,滋養了炎黃子孫賴以生存的麥穀稻菽,魚鱉瓜果,看出其獨特之處。

  中州洛陽是「洛陽中州之學」,即是所謂「中州派」,是術數紫微斗數其中一派。相傳源於河南省洛陽,那兒距黃河近,數十年前曾「到此一遊」;別小看它貧瘠單薄,生長的東西都不差。當地朋友介紹位於黃河灘農場特產的大米,可算是晶莹雪白,圓如玉珠,粒粒飽滿,洛陽人做米飯愛蒸,入口香滑油潤,毋須菜佐,很下飯,是大人們像老農那樣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辛勞收穫,也改變了黃河流域中原段不咋種稻的舊俗。洛陽是一座重工業城市,國家在「一五」、「二五」期間,投資建立了拖拉機廠、礦山機械廠、銅加工廠、軸承廠等大型廠礦,從沿海城市調來了一大批技術骨幹。南方人愛吃米,因此黃河灘的大米很受歡迎,「大米換麵」這種以糧易糧的方式應運而生。

  相對於大米,黃河大鯉魚遠近聞名。唐代詩人李白根據「鯉魚跳龍門」的民間傳說,借魚喻己,寫下「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的詩句(孟津為洛陽轄區)。「志存高遠」的黃河鯉,眼似珍珠,嘴邊四根鬍鬚,鰭、尾末梢金黃泛紅,具有嘴大、鱗少、肉厚細嫩等特點,在當地水產中佔居鰲頭。北魏楊銜之的《洛陽伽藍記》說黃河支系的洛河伊水,「洛鯉伊魴,貴於牛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物產有一方認識。與鯉魚在兩廣等地的落寞不同,牠們在中原挺火,被視為主貴之物。半世紀前,普通的洛陽家庭平時捨不得吃黃河鯉,「朋友來了有好酒」,黃河大鯉魚上席最表心意。

  蟬鳴夏熱,西瓜香瓜是絕佳的消暑佳果。河灘好砂土,好土出好瓜,沙甜的西瓜,蜜脆的香瓜,多種多樣。單說西瓜,就有花皮瓜,黑皮瓜,綠皮瓜,瓜瓤鮮紅、橙紅、淡黃,瓤中黑籽、白籽、無籽,咬一口兜不住汁。城外的農民進城賣瓜,用架子車拉,摞成小山,興頭上,來幾句「王婆賣瓜」式的自誇。過去,洛陽人買瓜愛囫圇個買,十來斤重的大西瓜捧回家,沒有冰箱,泡在水中,土法「冰鎮」,晚飯後取出切開,咦,又冰又甜,暑氣全消。挑瓜是一門學問,懂行的買者根據瓜的外觀,拍瓜的聲音和手感,選定熟瓜。把握不準的,就讓瓜主代選。瓜主選得快,三兩下抱來一個,嘴也不閒:恁好的瓜,不熟不要錢。

  洛城以北,黃河之南夾着邙山,山綿地旱,地下古墓葬多,地上紅薯滿坡。紅薯是當地的主要粗糧,紅皮,個大,疙里疙瘩一串,產量高,切小塊與小米熬粥,是過去常見的農家飯,老鄉們謂之「喝湯」。但這種食物吃多了反胃、矢氣,得變着法兒吃。好在紅薯與它的適種性一樣,應用範圍廣,磨成粉,是城裏人家的糧食配給,蒸出的窩窩頭外圓內凹;壓曬的粉條長如柳絲,與肉一燉,粉條吸足油水,滑潤筋道;拿它粗糧細做,搭配麵粉,蒸出黑白相間的卷饃鬆軟彈手……

  舊日洛陽有兩種走街串巷「賣水」的小販:一種是賣冰糕,另一種是賣漿汁。區別是冰糕甜,漿汁酸,冰糕有季節性,漿汁四季不缺。賣漿者多是市郊的農家,與朋友的家隔條洛河的安樂窩村就有不少,他們拉着焊了桶的架子車,「舀──漿嘞──」,需要的人家聽到叫賣,端鍋拎盆舀滿,一兩毛錢足矣。買漿弄啥,做漿麵條。這種麵食,漿汁是關鍵,製漿的原料主要是綠豆,將豆泡好磨漿,過濾留汁入缸發酵,一天後出了酸腐味,漿就可以派用場。炒鍋燒熱,倒入乳青的漿汁,起沫時加少許豆油,勤攪動,不使其凝。漿將沸,放入擀好的麵條和肉丁、芹菜丁、茄子丁、胡蘿蔔絲等武火同煮,佐以調味小菜即可食。漿麵條入口酸香,味有些重,老洛陽人好這一口,外來人口也逐漸接受它,經廚師精心改良,已成為洛陽的名小吃。

  以上五啖,如滄海幾粟,俱是尋常物,擱在歷史厚重的河洛,生出些許文氣。套用在洛陽終老的唐代詩人白居易詞:河洛好,人傑物豐碩。牡丹端艷三彩絢,古都新顏耀中國,能不憶河洛?除此之外,我最難忘的景點,要算是龍門石窟和白馬寺。

1 則留言:

  1. 中州美食比香港美食, 還差不少, 可能飲食習慣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