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龍」飛彼岸

 

  「萬頃碧波,浩瀚大洋,擋不住龍的飛翔。」遠居加國梁同學在社交平台寫著。

  隨着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龍的傳人來到北美洲,有五千年歷史的優秀中華文化,也逐漸在加拿大傳播。如今,龍文化已成這個多元文化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璀璨奪目,光芒四射,受到各族裔人民的欣賞和喜愛。

  人們認識中華文化,也許從美食和功夫開始。中華美食,膾炙人口,已是有口皆碑。人們傾慕中餐,因為它色香味俱全。廚師巧手,能把食材精巧運用,煎、炒、燜、燉、蒸、煮、燒、焗,無一不發揮至極致。一端上桌,既是美食,又是藝術品,充分體現了炎黃子孫的智慧和技藝,也是獨特文化的沉澱和積累。它衝破國界,給人味蕾上的享受,是豐富多彩的舌尖上文化。

  說到中國功夫,不管來自何方,膚色如何,人們都會樹起拇指,嘖嘖稱奇。李小龍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他是中國功夫的代表人物,從他身上,讓人體會到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而與功夫相關連的舞龍、舞獅,也撩起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每當節日看到舞龍舞獅的熱鬧場面,人們在喝彩之餘,無形中加深了對來自東方文明古國文化的認知。

  近年,由於華人人口不斷上升,尤其是很多人來自國內不同省份和地區,帶來了更多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令加拿大主流社會和其他族裔感受到龍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深刻內涵。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已不再局限於美食和功夫,孔孟之道、詩書禮儀,還有勤勞儉樸、和睦共處等優良傳統,也像漣漪般在異域不斷向外擴散,華夏文明為這個多元文化社會增添了正能量,做出巨大貢獻。

  當然,文化的傳承是潛移默化的,更需要靠人宣揚推動。在加拿大,就有很多熱心的有識之士,不遣餘力把中華文化發揚光大。除了華人傳統節慶各種慶典外,也因地制宜舉辦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專題活動。其中,「多倫多龍文化節」就像嘉年華一樣很受歡迎。

  「多倫多龍文化節」始於二零一八年,由於反應熱烈,受到主流社會關注,二零一九年又繼續成功舉辦。隨後因新冠肺炎疫情停辦兩年。今年是第三屆,九月初在多倫多地標──市政廳廣場舉行。共有一百二十多家僑團的幾千名志願者參與,一百四十多個節目輪番上演,吸引了近十萬人次觀賞,盛況空前。

  武術表演,刀槍劍戟,舞龍舞獅,是人們熟知的傳統項目。今年的表演團隊,來自加國各地華人武術精英,吸引了大量圍觀者。尤其是高樁舞獅,更令人拍掌叫絕。而貴州同鄉會的「盛世銀裝」苗族傳統服裝秀,在巨龍模型背景下,戴着銀式頭飾和項鏈、身穿鮮艷紅裙的姑娘們,款款走步在T台上,也令觀眾大開眼界。

  當加拿大華夏文化傳承協會策劃的漢式婚禮上演時,現場一片轟動。「新郎」穿着古代大紅喜服,「新娘」紅絲巾蓋頭,兩人牽着綢緞結成的大紅花,後面跟着花轎,在高昂的嗩吶聲引導下,送親隊伍從市政廳出發,浩浩蕩蕩走到廣場中央。現場沸騰了,有的觀眾還興致勃勃加入到送親隊伍中……

  三天的龍文化節,古箏古樂之聲不停,粵曲、蘇州評彈之音繚繞,舞蹈、歌唱等等節目層出不窮,被譽為是一場中華文化盛宴。龍的文化,豐富多彩,相信在海外萬千華人共同努力下,必定繼續發揚光大,在異國他鄉大放異彩。

        傳説龍文化的起源,來自於中國人類的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 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説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係,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後化爲赤龍。 劉邦聲稱自己是其母與龍交合所生,這些傳說說明中國人自古以來與龍有密切關聯。

中國龍文化上下8000年,源遠流長。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因此,「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