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天災與人禍

愛與病的距離

持續近三年的疫情,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習慣了,很可怕。

戴上口罩,人的喜怒哀樂都被收藏起來,說謊時只需保持眼神誠懇,尷尬時可裝作若無其事,鄙視對方而不着痕跡。然而,小孩子需要透過模仿別人的面部表情,學習與人溝通,學會表達情緒,當口罩遮蓋了臉部三分之二,看不見,自然學不懂。一個抹掉表情的城巿,很可怕。

遙距工作,人的視覺空間只剩下電腦屏幕,開會時可以靈魂出竅,工作時不需照顧同事感受,一個人待在電腦前「扮」工。可是,人的創意和想像力需要透過日常互動激發,學習與人相處,學會解決問題,當工作環境變得封閉,觸不到,自然沒交流。一個缺乏活力和朝氣的地方,很消沉。

確診隔離,活動範圍被限制於狹小房間或方艙,身體不適只能看視像醫生,一日三餐飯盒送到門前,被困其中難免產生自生自滅的錯覺。但人的情感需要被照顧,患病已經夠辛苦,還要與所愛的人隔絕,親人不能見,孩子不能抱,隔着一道房門卻似遠在十萬八千里,同住一起卻要靠電話短訊聯繫。一個被外界完全孤立的空間,很折磨。

既然病毒已存在於地球大氣之中,預防染病是應做的事;若不幸確診,讓生活回復常態是必需的。復常不純粹是回應經濟需要,也是一種人性化的呼求。一個人、一個制度、一個社會,長期處於緊張兮兮和高度戒備的狀態,既消耗精力,也枉費心思。當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逐漸變成恒常習慣,人就會調節自己,學習適應,思想配合行為,天衣無縫。

病毒固然可怕,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互動和溝通方式被徹底改變,何嘗不可怕。

歐洲能源危機下尋轉型出路

如果說新冠疫情是源自天災,歐洲能源危機必然源自人禍。在即將來臨的冬季,能源危機將為歐洲各國帶來極大挑戰。區內國家需要設法降低對俄羅斯石油及天然氣的依賴,假如冬季天氣溫和,各國尚可透過進口液化天然氣、增加燃油發電,以及減少住宅及工業需求來應對。

即使能源短缺的威脅有望受控,但是短期價格仍處歷史高位。由於歐洲國家主要以燃氣發電,電價因天然氣價飆升而居高不下。不過,部分政府試圖以低價與風能、太陽能及核能營運商重訂合約,以降低能源批發成本。

從長遠看,電價與天然氣價脫鈎有望改變能源消費模式,尤其是次危機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轉型。與此同時,能源成本上揚,或會削弱企業信心,打擊消費者支出,加重不少家庭的生活負擔。

向油商徵暴利稅補貼用戶

面對潛在的經濟及社會影響,我們預期歐洲各國將採取進一步行動協助家庭及企業,包括向化石能源公司徵收「暴利稅」以補貼商住用戶。然而,設立能源價格上限的成本高達數千億歐羅,區內國家究竟能夠負擔多少?以英國政府為例,市場對其早前推出的支出補貼反應極大,突顯這些不具可持續性的財政刺激措施存在一定風險。

事實上,歐洲大部分電力及天然氣公司會提前為能源價格做對沖。由於燃氣價格暴漲,幾家傳統電力公司恐被追收保證金。有些公司已利用應急信貸額度,所以其現金流短期內亦引起關注。

可再生能源企前景較樂觀

反觀可再生能源供應商的情況較為樂觀,雖然利潤會受到低價的長期合約影響,但是風能及太陽能的合約價格可望在下輪拍賣中提高。由於政府希望鼓勵外界投資於可再生能源,暴利稅對其盈利影響應會較微。因此,我們認為可再生能源行業的中期盈利前景較為理想。

另外,政府亦關注化石能源公司因價格飆升所獲取的額外利潤,因此能源行業有可能要繳付更多稅款。不過,很多歐洲國家向化石能源公司徵收的邊際稅率已經偏高,而且不少盈利來自歐洲以外的地區,因此對庫房的貢獻實在有限。

此外,歐洲的綜合石油及天然氣公司近年致力將收入來源轉向低碳能源,有助降低化石燃料暴利稅的相關風險。部分公司會以傳統能源輔助,應對可再生能源的供電不穩問題,並以電池儲存及潔淨氫氣方案作為新收入來源,同時可兌現低碳轉型的承諾。

為加快轉型至可再生能源,歐洲需要尋找廉價的天然氣替代品,因此將催生更多可再生能源設備建設。對於公用股及能源股來說,雖然政府推出能源價上限及徵收暴利稅可能會對盈利帶來一定影響,但是在兩個行業當中,可再生及低碳能源比重較大的公司,將更能受惠於能源轉型的長期趨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