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遇見「太極」

  早前,到港島鰂魚涌附近閒逛,驚喜地發現,在樓高三十層的嘉里中心地下大堂,豎立台灣當代藝術家朱銘「太極系列」的雕塑。雖然這一「太極」雕塑罕有地坐落室內,但隔着厚重而透明的玻璃幕牆,「太極」系列恢弘穩重卻又流動自如的氣勢,還是撲面而來。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是以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太極拳緩慢如行雲流水,內蘊「氣」與「勁」,靜中含動,柔中帶剛。

著名雕塑家朱銘,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台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早期以鄉土主題,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則以融合了中國哲學如「太極」等的現代雕刻聞名。朱銘自幼身體孱弱,因從事雕刻需強健體力,於是開始學練太極拳。朱銘後來將太極的動作和神韻,轉化為藝術創作的素材,「太極系列」雕塑應運而生,由此奠定他的聲譽和藝術地位。

  本人最早認識的「太極系列」雕塑,是豎立於母校中文大學圖書館正門口的《仲門》(原名為《門》),這是朱銘「太極拱門」系列首個作品。自一九八七年在中文大學校園揭幕以來,《仲門》成為沿百萬大道伸延的本部校園中軸線的焦點。從太極拳的氣韻中獲得啟發,《仲門》外形猶如二人對招,與學術切磋的精神相通,雕塑表面的銅鑄質感,又與中大建築的石壁相似,巧妙地與校園環境融為一體。

  二零零七年,朱銘為這一作品重新題字《仲門》。二零一一年十二月,朱銘應邀到中文大學,發表了題為《藝術即修行》的演講。

  位於中環的香港中銀大廈,是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傑作之一,在大樓入口處一側,是朱銘創作的《和諧共處》,這座青銅雕塑特有的重量感和動感,與建築物「節節高升」的現代造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在香港的公共空間,人們最多機會遇見的朱銘雕塑,其一是位於中環交易廣場第二座平台噴水池旁的《太極》雕塑,其二是位於尖沙咀文化中心外的《人間系列──排隊》。代表朱銘藝術成就的兩大系列:「太極系列」和「人間系列」,均有風格鮮明的作品,豎立在香港最繁榮之處。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