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佛說滅十方冥經

佛教經典,穿越了時空和地域,在不同地方呈現出來。

這感覺很特別,走遍千山萬水,原來都是來自同一個源頭。心經,當年由印度傳出,竟在藏傳佛教找到與玄奘法師相印的譯本;在日韓等地,心經是以漢音讀出來的。

這個尋宗溯源的體驗,奇妙而莊嚴。《佛說滅十方冥經》,經考證,和藏文相符。藏人在出門,一天的開始或進行大事之先,讀誦這篇經文。

在遊牧環境,路遙遙而未卜。十方,便是代表在人生走向的各方,可能有各種考驗、各種煩惱:「今我二親身不安和,橫為人非人所見侵嬈,晝夜寤寐不得寧息,出入行步亦見逼惱。」

逆境,是對自我修行的一種考驗和鞭策,也是對佛菩薩的信心和考證。經文中的主角「面善悅」,面對的煩惱,和現代人沒有太大分別,他向佛陀表達:「又我之身雖處大國,遭此困厄窮苦無賴,竊自思惟不知何計。」

生活沒太多憂苦,但沒寧靜安享,處處充滿憂惱,前路充滿不安。因應這種處境,佛陀提供了十方佛的修持方法。當中,也能有各種的修行能成就;在十方,也有佛菩薩的加持。

凡夫能開悟,其中最重要的因緣是什麼?

「佛語舍利弗:『是佛威神,亦本功德也』。」時候到了,菩薩的恩慈所至,也是眾生能仰望神祇那剎那;其實是自己的功德夠了,可以領受開悟的靈光。

煩惱即菩提。轉化,在乎一刻的心念。佛經中的一言一語,有如來自日佛陀親自加持,字字都充滿能量,因而上通梵天,乃至魔界。

這本經的威力,遠勝供佛功德。無數善神,發誓守護讀經者。

以下是佛說滅十方冥經一卷:

  聞如是。一時佛游於迦維羅衛釋氏精廬尼拘類樹下。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人。諸菩薩無央數。佛以明旦著衣持缽。與諸比丘眷屬圍繞入城分衛。時有釋種幼少童子。名面善悅。嚴駕車乘晨朝出城。遙見世尊與諸聖眾。而俱發來至於佛所。下車步進稽首佛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時面善悅憂慼低頭。佛以預知故而問言。童子所奏。而早出城心懷憂灼顏色慘慼。面善悅白佛言。唯天中天。今我二親身不安和。橫爲人非人所見侵嬈晝夜寤寐不得寧息。出入行步亦見逼惱。又我之身雖處大國。遭此困厄窮苦無賴。竊自思惟不知何計。不審當設何等方便。假遇怨賊。或遭非人妖蠱奸邪。無以防護。唯願世尊。告示以法隨時救濟令無嬈害。佛告面善悅。諦聽諦受善念持之。當爲汝說擁護之法。時釋幻童子受教而聽。佛言東方去此過於八千那術佛土。有世界名拔眾塵勞。其佛號等行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人若東行先當稽首歸命供養於東方佛。則無恐懼莫敢侵嬈。所欲遊行有所興作。悉當如願志未曾亂。如心所念輒得成就。佛時頌曰。

  先奉最正覺  等行大聖人

  然後東向行  爾乃無恐懼

  佛告童子。南方去此過於十億百千佛土。有世界名消冥等要脫。其佛號初發心念離恐畏歸超首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若欲南行。當遙稽首歸命彼佛爾乃發進。一心專念意不離佛。則無恐懼不遇患難。佛時頌曰。

  已離於眾想  童子當修是

  若行至南方  不復遇恐懼

  佛告童子。西方去此如恆河沙諸佛剎土。有世界名善選擇。其佛號金剛步跡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若欲西行。先當講說思惟本淨之法。永無所見無起無滅寂然清淨。先當稽首禮於彼佛一心歸命爾乃發進。則無恐懼不逢患難。佛時頌曰。

  諸法無所生  亦無有所滅

  曉了知此者  則爲無恐畏

  佛告童子。北方去此過二萬佛土。有世界名覺辯。其佛號寶智首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若欲北行設在家居。稽首作禮歸命彼佛爾乃發進。則無恐懼不遇患難。佛時頌曰。

  若在於家中  一切諸居業

  所有齎北行  則無所畏懼

  佛告童子。東北方去此過於百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持所念。其佛號壞魔慢獨步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又彼如來詣佛樹下適一心坐。化於三千大千世界諸魔官屬及諸魔天。悉勸立之於不退轉。當成無上正真之道。是爲如來詣樹下時之所感動。若詣東北方。當遙稽首歸命彼佛然後乃進。所在獲安則無所畏佛。時頌曰。

  始從初發意  則降伏魔兵

  心常念此佛  尋便無恐懼

  佛告童子。東南方去此過二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常照曜。其佛號初發心不退轉輪成首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其如來本爲菩薩時。常興眾行不退轉輪義。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不亂成就智慧。是爲如來本爲菩薩時之所感動。若東南行先當稽首五體投地一心歸命。然後乃進則無恐懼。佛時頌曰。

  先五體作禮  然後乃出家

  在欲所至到  則不逢賊害

  佛告童子。西南方去此過於八萬佛土。有世界名覆白交露。其佛號寶蓋照空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若西南行。先當稽首彼方如來。以華遙散念於無相。然後乃進則無恐懼。佛時頌曰。

  供養等正覺  以華而奉散

  用無相之心  則無有恐懼

  佛告童子。西北方去此過六恆河沙佛之剎土有世界名住清淨。其佛號開化菩薩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其佛國土清淨無穢。亦無愛慾無有女人離於五欲。若西北行。先禮彼佛自歸悔過淨修梵行。然後出家則無恐懼。佛時頌曰。

  先當修梵行  然後出於家

  安隱不遇賊  所在無眾難

  佛告童子。下方去此過九十二垓佛之剎土。有世界名念無倒。其佛號念初發意斷疑拔欲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若欲坐時若夜臥時。念斯如來稽首自歸。常以普慈念救眾生。然後坐臥則無恐懼所願必果。佛時頌曰。

  普慈念眾生  定坐若臥眠

  於夢若寤寐  則無有恐懼

  佛告童子。上方去此過六十恆河沙等佛土。有世界名離諸恐懼無有處所。其佛號消冥等超王如來至真等正覺。今現在說經法。若從坐起。常禮彼佛自歸供養。常懷慈心愍於眾生。然後起行則無恐懼。在所至奏則獲吉安。用是念故常得擁護。佛時頌曰。

  常懷慈等心  愍於眾生類

  用哀群生故  則無有恐懼

  佛告童子。汝當諦受此諸佛名奉持思惟懷抱在心。所欲至到則無危難。面善悅釋種童子前白佛言。我已奉受此諸佛名。懷抱在心思惟奉行。其事無量自立己心。我見十方無所蔽礙。如今向者世尊所說。宣傳經道及諸佛名。皆如所聞審諦無異。時彼眾會滿百千人聞佛所說。皆從坐起整服長跪而白佛言。如來至真等正覺大慈普覆。乃爲我等說此經典。我及一切皆見諸佛。內外通徹無有陰冥。如佛所說無有異也。

  於是舍利弗前白佛言。此族姓子等。得眼清淨何其速疾。睹見諸佛無所罣礙。功德之力乃如是乎。爲是諸佛威神所接。將自宿命福勳所致耶。佛語舍利弗。是佛威神亦本功德也。爾時佛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地即大動天散華香。箜篌樂器不鼓自鳴。賢者阿難即從坐起。更整衣服長跪叉手前白佛言。於今何故。現大光明無所不照。地復大動天散華香。佛告阿難。汝爲寧見滿百千人叉手自歸佛前者不。阿難對曰。已見世尊。佛言。此百千人以是德本所興立行。無央數劫不歸惡趣。各各更歷恆河沙等世界。爲轉輪聖王主四天下。一作聖王常見諸佛。而得由已志願如意。然後於世當得成佛。號曰立眼清淨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爲佛眾祐皆同一字。各各異界而成其道。佛適授此諸族姓子決。應時地神及虛空神。僉然舉聲而稱揚曰。斯諸族姓功德無量。其聲乃徹於四天王忉利天炎摩天兜術天不憍樂天化自在天。乃至魔界上通梵天。及第二十四阿迦膩吒天。悉共歌嘆難及難及至未曾有。諸佛世尊威恩可濟巍巍堂堂乃如是乎。勸發顯化諸族姓子而授其決。當成無上正真之道。慧無罣礙普見悉達。面善悅釋種童子前白佛言。今此經典號名云何以何奉持。佛告童子。此經名曰滅十方冥。所以者何。念十方佛一心自歸。心中坦然如冥睹明無復恐懼。是故名曰滅十方冥。當奉持之。又復名曰如來所嘆。當奉持之。又復名曰了無相法。又復名曰空無所有。慇勤執持。佛告童子。假使有人受此經典。持諷誦讀爲他人說。具足備悉令不缺減速成所願。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此經而諷誦讀終無恐懼。若到縣官不見侵抂。若行賊中不見危害。若行大火中即爲消滅。若行水中終不沒溺。天龍鬼神阿須輪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弊惡之神及餘眾鬼人若非人無敢觸者。師子虎狼猛獸熊羆無敢近者。餓鬼魍魎及反足鬼溷邊諸鬼無能嬈者。亦無所畏。若在閒居曠野樹下露地獨處。則爲如來之所建立而見擁護。若族姓子族姓女。受此經典持諷誦讀書著經卷者。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殖眾德本所作功德欲辦。

  爾時佛告賢者阿難。假使有人今面見佛。至心供養衣被飲食床臥之具病瘦醫藥。不如有人受持是經書諷誦讀載著竹帛爲他人說。則爲具足供養於佛。時天帝釋與無央數諸天俱來。各齎天華供養散佛。而白佛言。吾當將護持此經者。四天王及上諸天。各齎華香以供養佛。各白佛言。我當擁護族姓子女受此經典持諷誦讀爲他人說若著竹帛載持經卷者。所在游居周匝營護。令無伺求得其便者。

  佛說如是。天帝釋眾。面善悅釋種童子。及四天王天龍鬼神阿須倫世間人。聞經歡喜作禮而退。



2023年3月30日 星期四

量子電腦與未來網絡安全

量子世界:量子電腦與未來網絡安全

在人工智能相關發展全面霸佔所有科技新聞的版面前,其實有另一個有不少人談論的話題,那就是上回Alice and Bob提到的「量子電腦」。量子力學,受惠於電影人的想像力,令大眾都有機會聽到這個物理學的當前研究題目。但它到底是甚麼,又和量子電腦,以至我們的互聯網經濟有何關係呢?

說起量子科學,一般人定必想到早前上映的Marvel電影《蟻俠與黃蜂女:量子狂熱》。

量子電腦

量子力學,是一個描述原子和亞原子層次物質與能量行為的物理學分支。在這個尺度下,物理世界會變得相當奇異,違反常理,也許就是這原因給予了電影人無盡的想像空間去創作。本博文在這裡只會選一個與量子電腦最相關的概念來簡介——「疊加態」。

在量子計算中,疊加態扮演著重要角色,為計算能力的顯著提升奠定了基礎。在傳統物理學,一個物理量只會是一個確定的值,就如以此為基礎的傳統電腦的位元(bit)只可以是01。但在量子力學中,叠加態是指一個物理量可以有多個值同時存在,因而以此為基礎的量子位元(qubit),可以同時表示01

叠加態使量子電腦能夠在同一時間處理多個計算過程,從而大幅提高計算速度。例如,假設我們有一個三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機,由於疊加態,它可以同時表示從000111的所有8個可能狀態(即001、010、011、100、101和110)。這意味著,在一個運算周期內,量子電腦可以同時執行8個運算;相比之下,一個具有三個位元的傳統電腦同一時間只能處理一個運算。在這個例子中,量子電腦的計算速度比傳統電腦快了2^3 = 8倍。而隨著量子位元數量的增加,這一差距將變得更大。

202211月時,IBM發表了有433個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不談內裡使用不同技術,單說數量,為目前擁有最多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

當前發展

內地對於量子通訊有所發展:墨子號牽手「望遠鏡」成功建立量子糾纏,遠距傳輸也不用怕衛星被劫。

量子通訊由於傳輸高效和絕對安全的特點,被認為是下一代通訊和計算機技術的突破性研究,2016 8 月中國科學家發射世界首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號」後,各界都相當期待一個安全的全球通信網絡問世,但如何避免長距離傳輸時的資訊洩漏仍待解決。如今,這個技術限制有解決方案了,可說是全球量子通訊建設的新突破!

「這是構建全球化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甚至量子互聯網的重要一步。」

看到這裡,博友對量子電腦應有最初步的認識,但這個運算很快的電腦,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又有甚麼關係呢?我將會把早前博文的加密法與上文的量子電腦連結起來,中間的關鍵字就是「秀爾演算法」(Shor’s Algorithm)

宋子文

這位蔣夫人,兄長是最有錢的財長,即是蔣介石的大舅,又不斷與蔣爭執的高官,他是宋子文。宋氏是近代財閥,此已屬民初期間很多人皆知的事實。據亞洲華爾街日報報導:1943年宋子文的資產估計為七千萬美元,做官而能夠成為巨富,宋子文當屬一典型人物。

宋子文生於1894122日,其父宋查理為牧師及富商,他同情和支持孫中山發起的革命活動,與國民黨早有渊源。

先談酉位命宮,空宮借對宮紫微貪狼,會天府天相、天魁天鉞、文昌文曲、三台八座、台輔封誥及天官天福府相朝垣格。古云:「命宮府相得俱逢,無煞身當待聖君。富貴雙全人景仰,巍巍德業滿乾坤。」會羊陀自然是美中不足。命宮在酉為虛無的空宮,借對宮是欲望型的紫貪,福德宮是鞍馬勞頓辛勞的武破,處事宮是保守的太府,宜韜光養晦,採取保守政策,稍露鋒芒將受挫。

父母宮天同獨坐戌宮,對宮巨門,華蓋同度。華蓋為哲學宗教的星曜,其父為傳教牧師,正相助合。福德宮武曲化科、破軍化權,其精神享受必以物質享受為基礎,其人多有獨特見解,尤擅長於打破僵局。破軍化權是好的變化,破軍的冒險,原本有較強的反叛性或破壞性,在化權之後,變得行動的力量較有焦點,行事方向有比較集中的目標,而化權使破軍增加了開拓力,並且能見成效,所以也是穩定破軍的力量之一。武曲化科將武曲的特色發揮。武曲主行動,對行動的可行性敏感,化科增加其判斷力,亦增加了武曲的現實、實際的特性,所以利於從事金融行業的工作。宋氏對於判斷財務問題很有方法,成為財閥不是靠運氣。

廉貞化祿是新制度、新文化、新精神的建立,所以,夫妻宮廉貞化祿帶理想主義色彩,有理想化的想法,並且在達到這個理想的時候,能得到一定的回報,縱使回報不一定全部都是物質性的。

廉貞雖然叫做「次桃花」,但關乎男女性質的比重只屬一般,其他的份量,多數分配到家人身上、藝術活動和喜好上,部份更引發出對時事、政治的興趣。廉貞化祿後,就算會點煞和桃花雜曜,很多時也不外是風花雪月,帶點風流性格而已。宋子文結過一次婚,並沒有什麼緋聞,只醉心於仕途。由於廉貞化祿主理想,破軍給它有方向感和目標性的衝刺力,武曲化科給它判斷力和執行能力,所以便合成一種創新的意圖,有改朝換代、棄舊更新的意欲。

太陽化忌雖然不與廉、破、武同會,卻也正好以變景代表去舊更新的意思。太陽代表陽性,為父、為子、為夫,於男命則為自己,於化忌時便得留意男性的各方關係人等的變化。太陽主日常境況,化忌便主環境有所變化,可視為一種變景。太陰主緩,太陽主速,所以,太陽化忌的變景,往往表現於單一而明確的事件,變景之後,便是一種去舊更新的局面。所以,整個甲干四化,可以用意圖創造新局面的思路去理解。

事業宮為得祿的天府獨守,可守現成事業,且主事業亨通。財帛宮天相的本質是謙和、副貳及服務,並且極需平衡和中道。為火鈴所夾,主開創力,但艱辛而已,性質比「火貪格」還要得意。見對宮武曲化科、破軍化權、會魁鉞,財源較為穩定,且主終有積蓄。

兄弟宮借入天機太陰,見祿存同度,且為祿馬交馳,又會左輔右弼。太陰為女星,所以兄弟輩中以姐妹最為秀發,國人稱她們為著名的「宋家三姐妹」;會太陽化忌,且兄弟宮內火鈴、空劫並照,兄弟皆不如姐妹出色。

宋氏一生發越,肇始於1924甲子年。是年宋氏才交三十一歲,走乙亥大運,武曲化科、破軍化權,會廉貞化祿、七殺;又見紫微貪狼,為祿權科會的格局。更得紫貪與運科同度,沖起原廉貞化祿年祿,令人有財星滿眼之感。當年命宮太陽疊忌,正好以變景代表去舊更新的意思,出任財政部長,正是星曜組合上之徵兆。

接行34歲至43歲丙子大運,太陽化忌火鈴同會大運命宮,為紫微貪狼在命之人所喜。宜韜光養晦,採取保守政策,稍露鋒芒將受挫。並於未禮遇時暗自潛修(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獲碩士學位1915,繼入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1917),以獲取高職機會。宋子文雖然官運亨通,但與蔣介石的相處卻是爭執不斷。從宋子文初任財政部長到離開國民政府期間,蔣宋經常爭執,而宋氏辭職的原因,大都是因為與蔣介石財政態度不和,意見相左,這或許是太陽化忌的影響,表現爲人際關係的損害。太陽主男親,即蔣氏這個妹夫。大運財帛宮借對宮太陰及祿存入申宮,太陰為財星,成祿馬交馳的格局,加上合巳宮大運交友宮,成雙重流祿流馬,流昌運科,主名利雙收。不過在這十年內, 三度向蔣介石提出辭職。其中一次是在1932年,原因是宋反對蔣的「剿共」軍費。「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認為應先剿滅共產黨,才能打退日本侵略者,因此要求更多的軍費預算。宋不同意,他認為「抗日」比「剿共」更重要,應立即停止「剿共」,全力準備抗日。最後,宋憤而辭職,並且公開批評蔣介石的「剿共」政策。該年歲次壬申,事業宮落陷的太陽化忌會流羊流陀、空劫,主虛散,故容易流為空虛不實;巨門守流年財帛宮,勞心費神希望調動軍費抗日,力勸蔣改變戰略,可惜宋心高氣傲,終生破敗。這可見此大運之內,並非宋子文一生得意時期。幸好大運財帛宮有雙重祿馬交馳,所以在1933年歲次癸酉,宋民終得蔣介石妥協,負責政府改組銀行計劃出任中央銀行總裁。該年財帛宮守天相巳宮,對宮福德宮武破年祿吉星會照,精神、體力、物質和財富,皆有得著。

然而宋子文財富的積累,實在44至53歲的丁丑大運之內,財帛宮借對宮紫貪,為府相朝垣格局,此大運事業宮天相為刑忌、火鈴所夾,反主開創力;再加上大運父母宮太陰運祿、天機運科與祿存同宮,從米飯班主獲得可觀的金錢淘利,所以自1937年以至1946年,宋氏積聚如意,有世界第一富翁之譽。至於大運命宮得昌曲魁鉞同會,則足以証明此十年內機緣之多。只可惜大運田宅宮卻為巨門運忌,田宅宮主宋氏所服務的機構,依他的身份而言,即是國家,由是難免令人為宋氏的富豪身份而嘆息。兄弟宮落陷的太陽化忌,不能解巨門之暗,成為負累。不過福德和夫妻宮不錯,因而積財無數。
1937年,抗戰爆發後,聯合協調各銀行應付財政。該年命宮與大運命宮都是天府得昌曲魁鉞同會,父母宮疊科疊祿,田宅巨門疊忌,兄弟宮三重化忌,但子女宮天同疊權。
1940年6月開始長駐美國,尋求援助,獲得租借物資2,500萬美元。宋子文以蔣介石的代表名義常駐美國,為蔣爭取美援,第一次獲1億美元借款,第二次簽訂租借協定,獲5億美元借款。該年命宮和財帛宮皆三重化忌,父母宮刑忌夾印,但會天府年科見廉祿,田宅、子女、交友和事業宮皆疊祿,財來自有方。
1944年12月4日,宋子文由外交部長改任行政院代院長。該年命、遷移、福德、田宅、子女和交友宮皆吉,晉升更高職位是必然的。
1945年4月,宋子文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舊金山會議,參與聯合國的籌建工作。6月返國擔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該年命、遷移、福德和夫妻宮皆吉,但疾厄宮巨門三重化忌,合命宮,田宅宮亦三重化忌,二戰雖平息,但內戰卻開始升級,局勢未能息戰。有近代史學家認為宋是一個毋庸置疑的愛國者,是國民政府裡抗日態度最堅決的人,可同時他總是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利益擺在任何理性選擇的第一位。行丙寅大運(54歲後),有天同化祿於財帛宮,此際財源滾滾而來,已屬題中應有之義,無足深述。

最後借歷史名人的話,為宋氏作結語:

張學良是宋子文的好友,西安事變時,宋子文出面調解有功。張學良晚年評價宋子文說:「宋子文那人的能力並不高,他管財政並不好……宋子文是洋派的,他在財政上並不成功。……他原來是一個匯豐銀行的小職員,他並不知道中國財政是怎麼回事……他這個用人法子完全是外國式的,並不是咱們中國的,他沒人緣,孔(姐夫孔祥熙)有人緣。」

社會學盧建平教授:「他並非破家為國的仁人志士,但為了國家也可以少賺一點點;他不能像孔祥熙一樣無限順從於蔣介石,但也不敢像姐姐宋慶齡一樣永遠堅持自己的改革理想。他糾結和矛盾的命運,正是大多數人的影子——在不違背原則時選擇妥協,在違背原則時選擇堅持。」正是宋氏的寫照!

2023年3月29日 星期三

危險遊戲

  上世紀五十年代,設計了現代電腦雛形的英國數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athison Turing),曾提出疑問:機器能否像人類一樣思考?如今隨著AI聊天機器人ChatGPT爆火,人們開始好奇這種假設是否已經成真。

  圖靈的疑問不是沒有道理,從古希臘鐵匠之神赫菲斯托斯擁有賦予金屬物品生命的能力,到十九世紀詩人雪萊創作出由人工拼湊而成的科學怪人,機器能否變得像人一樣,能思考有智慧,始終在人類的腦海裡揮之不去。一九五零年,圖靈在發表的論文《電腦器與智慧》中大膽預言,創造出擁有真正智慧的機器存在可能性。

  圖靈為此提出著名的「圖靈測試」(Turing test),以最簡潔明瞭的方式來判定機器是否擁有智慧,並在之後的數十年中被奉為測試人工智慧的圭臬。其靈感來自於維多利亞時代的「模仿遊戲」,即通過對一個人提問,從回答來判斷對方是男是女。圖靈測試的具體做法是:人類詢問者通過鍵盤和螢幕與機器聊天,如果沒有辨別出對方是機器,並誤以為是與人在對話,就不得不承認機器擁有人類的智慧。

  圖靈測試看似簡單,卻一直沒有機器取得突破,英國作家邁克爾.伍爾德里奇在《人工智慧全傳》一書中提到,人工智慧自誕生以來,僅僅用了60多年,就已經能夠識別人臉、精准推送廣告、自動駕駛汽車、贏過世界圍棋冠軍……如今,這項技術正以幾何級的增長速度發展,滲透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想要迴避已經不再可能。面對如此壓倒性的力量,人們不由得問:人工智慧會不會超越人類?

人工智慧導致有些機器設計者動起了「小心思」,試圖用一些小技巧去迷惑人類詢問者,使他們相信正在與真人打交道。像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魏岑鮑姆創造的最早聊天機器人ELIZA,其扮演的是一名精神病醫生的角色,與病人交談,提出開放性問題,讓病人試圖敞開心扉。ELIZA學習了一些關鍵字,比如家人、朋友、孤獨和悲傷等,然後使用關聯了關鍵字的腳本來提出後續問題。起初開場白看起來還不錯,但幾句對話以後,這種互動的膚淺性便暴露無遺,顯然ELIZA仍停留在機械式應答,根本沒有理解到對話的意義,自此之後,ELIZA就成了採用膚淺的小伎倆偽裝人工智慧的代名詞。

  甚至於在二零一四年被認為首次通過圖靈測試的一個名為尤金的俄羅斯機器人,從嚴格意義上講也未真正過關,儘管在測試現場,有逾三成的裁判對尤金是人類深信不疑,但因為裁判的人數相對較少和過程中較高的判斷錯誤率,無法可靠地反映出結果。更有甚者,一些機器為通過測試而刻意作弊,像是在回答中用類比情緒和故意打字錯誤等來變得更像人類,均令測試結果難具說服力。

  然而,隨著近年人工智慧的飛躍式發展,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例如從亞馬遜智慧助理Alexa,到打敗圍棋世界冠軍的「阿爾法狗」(AlphaGo),再到聊天機器人ChatGPT,機器同人類的智慧已愈發接近。用亞馬遜高級副總裁普拉薩德的話說,如今機器在聽、看和感受等很多方面有著長足進步,尤其記憶和檢索等能力要遠高於人類。特別是ChatGPT,能寫又會畫,智力水準絕不亞於人類,已不是圖靈測試僅靠文本交流就能檢驗機器是否具備智慧。

  對於外界擔心按此發展下去,機器可能如圖靈預言般擁有真正智慧,科學界認為仍要取決於機器是否具備意識。如同英國科普作家喬爾.利維在《我們為何如此行事》一書中,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哲學家約翰.塞爾的「中文房間」(Chinese Room)實驗為例,指出關鍵所在是機器有無能力知道言語、符號等真正的含義。該實驗是將一個人關在一個密閉房間,由外面送進上面寫有中文的紙條,雖然此人不懂中文,卻能靠中文字典來理解並作答,最終令看到他回答的人誤以為他懂中文,實際上他一無所知。以此類推,機器就像實驗的人,雖能對答如流,其實不明就裡,這就是俗稱的「意識」難題。專注于人工智慧的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桑希爾,把意識形容為「人類最後的堡壘」,也是人工智慧的「最後邊界」。

  當然機器還面臨另一大挑戰,就是如何理解人類世界,以及支配其中的許多約定俗成的規則。心理學家斯蒂芬.平克曾設計一段簡短對話:「鮑勃:我要離開你。愛麗絲:她是誰?」這段對話背後的複雜含義對人類來說輕而易舉,但怎麼能讓電腦程式設計明白卻並不容易,因為對話貫穿了生活中的常識性東西以及倫理、欲望等因素,正如《人工智慧全傳》中提到,要機器理解類似的場景並貼切作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

  儘管如此,很多科學家仍存在顧慮,已故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曾經提醒,創造出媲美人類甚至超過人類的東西將要面對可怕後果,不僅會使數以百萬計的工作職位不復存在,它還可能自行啟動,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局限於緩慢的生物進化過程,根本無法競爭,最終將被超越甚至被毀滅。英國科學家洛夫洛克也斷言,人工智慧在某個時候肯定會取代人類,他在《新星世:即將到來的超智慧時代》一書甚至描述,「屆時半機器人會寫關於人類的小說來取樂。」果真如此的話,就應驗了圖靈的合作夥伴、英國數學家IJ.古德當初的警告,人工智慧是一場危險遊戲。

百病生於氣

好友在移居台灣後,患上皮膚病。有時是過敏,有時是風疹,有時是濕疹,大致上都是異位性皮膚炎。足足一年,看過中醫西醫,時好時壞,未曾痊癒。

之前他來回港探望我,陪他去血拼期間,發現他每次試完衣服,手、頸和肩背都會有小塊小塊泛紅,雖然過幾小時會慢慢退去,但皮膚的確異常過敏。以前他從來沒皮膚敏感問題,穿什麼質料衣服都可以。現在只要不是全棉的,碰一碰摸一摸都有可能會痕癢,令他買衣服的選擇少了大半。

回溯他第一次出風疹,剛好就是他離開香港一個月,之後一直持續。他把這件事告訴中西醫,他們幾乎都敢斷定,他面對移居異地,承受很大打擊,令身體機能出現變化。對於他的病情結論,與情緒有關──即使不一定是起因──至少,卻因情緒而惡化。

心情抑鬱,各種疾病排山倒海而至,並非醫生「靠嚇」,兩者百分之一百有關,我自己也可以做證。童年陰影,感情問題,加上長年生活在壓抑和焦慮之下,除了經常感冒、頭痛、腸胃炎和皮膚敏感之外,癌症在六十五歲找上門。

花蓮慈濟能量醫學主任許瑞云在一個醫學節目中表示,八成疾病與情緒有關,理論就跟中醫的「百病生於氣」一樣。心情低落不僅令精神萎靡,容易失眠或經常做噩夢,同時會令身體發炎狀況變壞。

童年陰影也不可忽視。台灣心理諮詢醫師周志建在《健康醫起聊》中提到,年少時的創傷,令女性更容易患上乳癌。他有幾個病人都患乳癌,共通點是有童年創傷,再加上成年後一直累積恐懼、憤怒、焦慮等負面情緒,無法宣洩,以致情緒能量不流動,這些「毒素」阻塞身體,造成抑鬱氣結,使身心疾病不斷冒出來。

好友決定五月回港。他訂完機票之後說,這幾天皮膚再沒痕癢紅腫。開心,果然是仙丹。

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父母於子女無恩?

近日,社交媒體和網絡上流傳一封胡適寫給兒子的信,內容有關「父母於子女無恩論」,一位叫「蘇提不吃糖」的女主播,深情款款地念道:

我養育你,並非恩情,只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無恩於你,你便無需報答我。反而,我要感謝你,因為有你的參與,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為了你的父親,你只是碰巧成為了我的女兒和兒子,我並不是你的前傳,你也不是我的續篇。你是獨立的個體,是與我不同的靈魂;你並不因我而來,你是因對生命的渴望而來。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結尾兩句:「你是自由的,我是愛你的;但我絕不會『以愛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不像胡適行文風格,且此信未附有出處,亦沒說明是寫於何時,令人懷疑這是否出於胡適手筆。

胡適生於1891年,1917年與江冬秀結婚。1919316日,長子胡祖望(19192005)出世。同年,胡適接辦《每周評論》,曾發表一首白話詩《我的兒子》,篇幅較寫給兒子的信為長,題旨相若。

雖然作為一首白話詩,《我的兒子》確實不怎麼高明,但是貴在通俗易懂。因此,句子含金量不高。在互聯網,密集的金句是最適合傳播的內容,金句的鐮刀放得越低,收割的韭菜就越多。 

《我的兒子》劈頭云:「我實在不要兒子,兒子自己來了。」他拿樹上開花,花落結果比喻兒子的誕生:「那果便是你。那樹便是我。樹本無心結子,我也無恩於你。但是你既來了,我不能不養你教你,那是我對人道的義務,並不是我待你的恩誼。將來你長大時,這是我所期望於你:我要你做一個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順兒子。」

這是徹頭徹尾的「父母於子女無恩論」,可以溯源至孔融。《後漢書》記載孔融的話:「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曹操殺孔融,罪名指妖言惑眾,這幾句話是佐證。究竟孔融是否真的說過?無從稽考。孔融說得比胡適更「無情」,亦更接近現實。時至現今,固然有許多父母乃有計劃地生兒女,亦的確有不少父母「實為情慾發耳」而生下子女,「於子女無恩」。

孝非信條

《我的兒子》發表後,有名汪長祿的讀者去信《每周評論》,指胡適將父親說成「跛形的義務者」,兒子是「跛形的權利者」,「看做一個『白吃不回賬』的主顧」,乃「矯枉過正」。父母對兒子教之養之,難道不是恩嗎?現代父親也許不能再施恩求償望報,兒子也不應毫不感恩!汪長祿還表示:胡適的說法「好像人做了孝子,便不能夠做一個堂堂的人」,日後有人拿胡適的話作把柄:「胡先生教我做一個堂堂的人,萬不可做父母的孝順兒子。」將孝道「驅逐出境」,難免產生許多流弊!

胡適在1919810日至17日的《每周評論》答覆了來信,再次強調父母「糊裏糊塗的替社會上添了一個人」,不但不應居功,反而給兒女和社會「種下了禍根」,教之養之只是「減輕罪過……這可以說是恩典嗎?」胡適還指斥「人死了父母都稱『孝子』。孝子就是居父母喪的兒子(古書稱為『主人』),無論怎樣忤逆不孝的人,一穿上麻衣,戴上高梁冠,拿着哭喪棒,人家就稱他做『孝子』」,「『孝子』兩個字究竟還有什麼意義?」

胡適不贊成「把『兒子孝順父母』列為一種『信條』」。他引用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群鬼》裏的例子,主角歐士華父親「一生縱淫,死於花柳毒,還把遺毒傳給他的兒子歐士華,後來歐士華毒發而死。」這樣的父親,兒子應該孝順他嗎?

胡適還質問:假如父親「賣國賣主義,做了一國一世的大罪人」,兒子還應該愛敬他嗎?

魯迅助攻

魯迅在1919111日的《新青年》,發表長近7000字的文章:《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響應胡適。他認為中國傳統家庭「親權重,父權更重」,需要革命。人類要發展、進化,應該以幼者為重,中國的孝道卻「反在長者;置重應在將來,卻反在過去」;「『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當然是曲說,是退嬰(像嬰兒般柔弱)的病根。」

魯迅提出,新社會的親子關係應該以愛代替孝或親,父母應「用無我的愛,自己犧牲於後起新人」,先求理解、次求指導、三求解放,讓子女「成一個獨立的人」。他主張:「覺醒的父母,完全應該是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國尤不易做……(父母)自己背着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子女)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彈指一揮間,百多年過去了,有多少父母如魯迅說的「覺醒」了?願意「解放」兒女了?

是社會的錯?還是父母的錯?

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

文華東方與聖佐治大廈之間的那一段雪廠街,每年4月初都會出現一片花海。

每一年,這裏的紅白玫瑰、康乃馨與馬蹄蘭,彷彿連接着身處現代的我們,與20年前那位在這裏隕落的巨星。平常熱鬧非常,水洩不通的中環交通,在花圈與燭光旁邊,似乎也有所收斂。嘈鬧的電話聲、煩囂的腳步聲、生生不息的紅綠燈、遠處對望着文華的康樂大廈……一切都在華燈初上的640多分靜止。

那件事發生時,我們或是正在上班回家途中的上班族,或是正在懂事不久的小孩,或身處外國,或是正在香港商場中打滾,那個人獨有的魅力與音樂卻令不同背景的我們不約而同地走在一起……聆聽着來自於另一個世界的「宋丹平」,耳邊響起的,不是夜半歌聲,卻是一首《明星》。初春柔風吹起,悄悄走入我們的心。抬頭凝望星空……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 可有想起我

可有記得當年我的臉

曾為你更比星星笑得多

張國榮出生在一個洋服家庭之中,父親是著名裁縫老闆張活海,無論是國際海外巨星,還是本地名門,都是其顧客。自幼家庭生活並不美滿的他,投向了朗誦與音樂作為表達自己的途徑與契機。13歲在本地讀畢中三的他,毅然選擇到英國留學,考入列斯大學修讀紡織科,但卻在大學一年級後因父親中風而輾轉回港。回港初期的他,一方面要應對自身前路未明,另一方面要處理父親病重後家中各種繁瑣事務。對外,他必須是那麼的「不羈」而開朗,卻其實是將自身煩惱隱藏起來,從靜默中找到安靜。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別人

遇上冷風雨休太認真

自信滿心裏 休理會諷刺與質問

笑罵由人 灑脫地做人

張國榮不少最拔萃的作品中,皆是貫徹着其自小對人生哲理的反思。面對各種不可改變而不可逆轉的大環境,我們從「接受」到「適應」,從「沉默」中找到「堅持」,擇善固執,從而活出務實的「沉默」;也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們面對劃時代的人物變遷、衝擊與滄桑,仍能谷底反彈,是香港、華人這麼多年以來的成功之道。

我第一次認真接觸哥哥的作品,應是約莫八十年代,正值剛剛出身。年少氣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我,當年正像劇集《天與地》片尾曲:年少無知;

年少多好 頑劣多好
不甘安於封建制度裡
迷信上街真理會達到
旗幟高舉 群眾聲討
不惜犧牲一切去上訴
權貴的想法太俗套
只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
只可惜生命是必須妥協

也在《沉默是金》中找到了間接答案:灑脫不灑脫,不由他人作主,是我自己的本份與主權。當然,我或有將「沉默是金」化成行動模式。

求學時長期逗留在外地,一如黃博所言:在英國求學斷續地待了接近八年,他的思鄉之情只有增無減。還記得在某年隆冬,3時多太陽下山後的他,憶想起家,也想起了家的「音樂」。很多人說家是一個地方,是一種哲學,又或是一套價值觀。但對於他來說,「家」是由數十個獨特「感官經歷」所構成的──是一套特定組合的觸感、視像、聲音、味道與香味。這些組合往往因人而異。對於他來說,張國榮的音樂之所以為「家」,乃因為其精髓糅合了新派中國風與西方流行偶像樂的原素,能夠觸動人性的同時,也是將其個人故事烙印在我們耳朵的聽覺經歷。每次聽到哥哥剛柔兼備、抑揚頓挫的嗓子,無論是滿載單戀的狂熱Monica(黎彼得填詞),還是苦戀痛愛與煎熬的《玻璃之情》(林夕編曲),皆會聯想起香港文化甚為輝煌的七十至九十年代。哥哥以外,還有許冠傑、徐小鳳、梅艷芳、羅文、黃霑、顧嘉煇,這些一代名家為香港塑造了驕人而傲立全世界的文化軟實力,讓香港的粵語流行曲成為領先兩岸三地、以至於亞太地區的文化模仿對象。

當中,梅艷芳與張國榮的友誼也自然最為人津津樂道。他們倆的《芳華絕代》(「唯獨是天姿國色 不可一世 天生我高貴艷麗到底 顛倒眾生 吹灰不費 收你做我的迷」)打破了社會主流男女固定形象、將兩大巨星的非凡魅力轉化成一場音樂與視覺盛會,更是將「高貴艷麗」以超乎華人社會傳統思想枷鎖的嶄新演繹,讓世人看到了,僵化的思想權威,原來是能這樣優雅地去挑戰並征服。無論是《芳華絕代》還是《胭脂扣》中的十二少與如花,還是他們之間最真摯的互信與友愛,哥哥與梅姐永遠都會是香港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對出類拔萃先驅。本土文化之所以得以蓬勃,除了是因為尺度夠大與公民社會足夠開放的土壤,也是因為那個年代的人,正身處在香港經濟奇蹟與起飛後的30年,見證着香港由一個地緣政治夾縫中生存的地區城市,蛻變成一個舉足輕重的全球金融與文化樞紐。

有人說,哥哥那一代的黃金年代一去不復返。穿梭在茫茫人海中,畢打街上的我,卻不是這樣看。這道街上每一個面孔,這座城市裏面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生活一舉一動,便構成文化的原料。他們的每一句話與每一道思想,都是文化的表現。每一個年代的人,都有屬於我們那個年代的傳奇與靈魂。哥哥無疑是不可取代的,但這並不代表他離開以後,香港便再沒有星。20年走來,香港文化依然具備其頑強特性,依然是那種夾雜着中西元素,卻同時也滲入韓風、荒謬主義與時局演變,骨子裏充斥着建設批判性的DNA。從充滿着濃厚香港本土情懷與子華神的《飯戲攻心》,到揭露權貴勾結黑暗一面的《正義迴廊》,無論是正在英國巡迴演出的張敬軒,還是憑着自身實力征服傲慢批評者的鄭欣宜,這些都是香港2020年代的文化象徵與符號。香港文化精髓,一直都在。至於這兩年以來樂壇音樂界的相對蓬勃,是曇花一現,還是涅槃重生,乃是掌握在我們手裏的時代考驗。

1977年,哥哥翻唱了著名歌手Don McLean經典的American Pie嶄露頭角──鮮為人知的是,McLean在撰寫此曲之時,本身乃受1959年,年僅22歲的著名歌手Buddy Holly墜機身亡(也即是「音樂死亡的那一天」〔The Day the Music Died)〕所啟發,寫出了這首橫跨時空與年代的美國「經典」。1978年,哥哥推出英語唱片Day Dreamin,及後數年卻因實力不足,在歌壇上沉沉浮浮,未能找到突破。直至黎小田與陳淑芬將他從麗的電視帶到無綫電視,引薦入華星唱片,方讓其透過《風繼續吹》在1983年迎來樂壇上的第一春。八十年代中至後旬,乃哥哥歌唱事業拾級而上的風雲年代,他的無比活力、橫跨中西文化的反叛作風、柔性而迷人的外貌配以一種倔強的文青獨立性,讓張國榮成為香港的另一位「舞王」,也因而令港人「無心睡眠」。

同時,張國榮也逐漸從歌唱事業轉移至拓展其演藝生涯。他從最先經常飾演的時髦輕佻的小伙子開始,接着在1984年《儂本多情》中挑戰富家少爺形象,在1986年《英雄本色》中飾演一名悍槍警官,在1988年《胭脂扣》中飾演一名懦弱猶豫寡斷的太子爺。1991年,哥哥憑着王家衛的《阿飛正傳》,獲得了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項。張國榮飾演的「阿飛」,記錄了一代逃離內地政治紛擾的基層移民現實,卻也在一個更深層次上影射着這座城市裏面無數在底層折騰而找不到自我的「孤兒」。對於每一位不同的觀眾來說,自然會有自己心目中的「阿飛」與「超仔」、「蘇麗珍」與「阿飛」養母。

轉眼間,我來到2023年上映的《風再起時》電影海報前。

一個梁朝偉,一個郭富城,兩位都是屹立香港影壇的天王。與其說其是一套警匪片,倒不如說這套是導演翁子光向香港流行電影文化的一次致敬,也是一套滿載着「那些年」香港情懷的「人性片」。裏面每一幕、每一個角色背後,都刻畫着對香港影壇作出數十年貢獻的長征者。他們走出來的路,也正是我們觀眾在2023年得以欣賞立體、踏實香港電影的緣故。在這龐大海報前,我耳邊卻彷彿響起哥哥在《縱橫四海》那首經典向時代的致意曲:

我浮沉了十數年

在星空裏閃 帶着惘然

請你容我別去前

贈出這闕歌 來日某天再相見

電影講述發哥、張國榮、鍾楚紅,以及曾江所飾演的角色之間的恩怨情仇,也是為數不多能雲集這群偶像實力派演員的一套動作片。張國榮敢於挑戰新角色,也敢於將自己充滿文藝氣息的童年幼年、複雜而難以歸納的成長步伐融入在自己在這套電影中的發揮──他的內心戲充分交代了他對鍾楚紅所扮演的「紅豆」之深愛。

風起了。步出疫情陰霾後的香港,各種各樣的盛事峰會紛紛復辦。無論是藝術展還是跨國論壇,有不少人皆認為香港必須把握時機去「說好故事」。但某程度上,哥哥卻豈不是我們最好的「香港故事」?他自小成長在一個深受英國與西洋文化熏陶的家庭之中,到海外獨立留學,卻在成長之時選擇回流香港。他從不抗拒自身作為中國人的身份,但卻同時滲入日式古典與法式文藝的風範,大鳴大放。骨子裏,張國榮不受任何標籤與分類所綑綁約束,卻同時容納來自於不同地方與國家的思想與文化。這也正是香港最為世人嚮往的精華所在。哥哥謙謙有禮,卻總是據理力爭;他不會直面向否定與批評者怒責直罵,卻會在關鍵點上堅持己見,永遠記着自身作為文人應有的風骨。風骨這樣東西,不是所有人都有,也在這拜金拜權的年代中愈來愈稀有。

1990年代,香港電影陷入一時的困境。政治不明朗下,舊有的人才紛紛往外國流失,新興的人才卻似乎未能順利交接。在這骨節上,張國榮並沒有放棄香港電影。1997年的《春光乍洩》,乃王家衛的巔峰之作,梁朝偉與張國榮之間的複雜糾纏,愛恨情仇,刻骨銘心而又平平無奇,對人性的探索及刻畫,讓作為香港在「世上另一邊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華人文化圈中成為了自我迷失與摸索的借代詞,也同時就着身份認同、儒家思想與家庭價值觀、(同性)愛情的多重性等作出了大膽而精闢的剖析與探討。

哥哥同時欣然答應了爾冬陞邀請,在2000年《鎗王》中主演着一名精神失常而激進的冷血恐怖分子,嘗試以自身所認同的辦法去實踐其心目中的公義。張國榮充分代入了自身角色,也將內在的交纏糾結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讓觀眾心寒同時,更對其演技精湛不能不佩服。哥哥本來完全具備單靠「偶像派路線」走到老的本錢與能力,卻選擇以精益求精演技實力服人,箇中的敬業樂業及專業精神,乃值得很多後輩學習。2002年的驚嚇片《異度空間》,既是他演藝事業的另一高峰,卻也是張國榮生前的最後一套電影,裏面張國榮飾演一名心理醫生,角色不斷被夢魘與自身的過去蹂躪,活在半夢半醒之中,生不如死。

哥哥與抑鬱症的搏鬥抗爭,在其離開以後打破了「精神病患者」與「人生失敗者」之間在大眾輿論中曾經存有的不明文等號。哥哥為無數世人帶來歡樂與積極向上的拚勁,自己卻是飽受抑鬱折磨的受害者。有的將這歸咎為文化保守的香港,不願接受哥哥作為一名雙性戀(或同性戀)人士應有的基本權利,以最為膚淺的世俗眼光排斥其愛情生活,因而導致精神出現嚴重壓抑。也有人說,這乃是因為張國榮本質上內向,並不特別喜愛閃光燈前的生活,而感到龐大的精神壓力。更有人表示,哥哥的抑鬱症,乃是源自生理的,而與具體心理健康無直接關聯。這些莫衷一是的議論過後,那又如何?哥哥依然是哥哥,我們依然無從得知他選擇自殺的全盤真相,而我們依然深深愛着他一生的故事。

哥哥一生中「最愛是誰」,答案呼之欲出。其固然曾與毛舜筠與雪梨等交往,但他一生摯愛,只有唐鶴德(「唐先生」)一個。張國榮在八十年代始認識唐先生,後者對其不離不棄,供其在患難與困境中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也是其精神上的支柱。張國榮與唐先生的關係不為香港大眾重視或接受,即便是知悉者,也往往將其愛情歸納為文化人的一種「特殊偏愛」,間接否定同性戀關係在主流社會中的地位與角色。張國榮與唐先生卻並沒有將他們之間的關係收藏起來,從而為不少與社會保守主流抗衡的性小眾提供了底氣與道德勇氣。

風急風也清 告知變幻是無定

未明是我苦笑卻未停

破格出眾的一生,讓走在時代最尖端,身處於演藝界最巔峰的哥哥,永遠都有着一種孤單孤寂的空虛。他在《有誰共鳴》中訴說,「孤單中顫抖 可知我實在難受」,既是說着他的故事,也是說着世上千千萬萬不被主流聲音待見的「他者」故事。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精神病患者,這兩者本來就不應被污名化,卻在「變幻是無定」的命運下,被奚落而冷待。正是這種對外得要堅強,內心卻實際很細膩的生活,讓張國榮「心裏睏倦滿腔」。但天生思想細膩的他,並不願意將這些情緒表露出來,影響到他身邊最愛的人,讓他們為其擔心。也正因如此,面對抑鬱症,他束手無策。

風也清 晚空中我問句星 夜闌靜 問有誰共鳴

哥哥張國榮逝世那一天,是2003年的愚人節。我只有6歲。印象中,那晚新聞夾雜着淘大花園進一步爆發SARS疫情,E座居民撤離等新聞。依稀是在電視上的晚間新聞看到一個看似熟悉卻實際陌生的面孔,年幼的我只模糊地知道「有一位歌手死了」。但對於很多很多熱愛哥哥的朋友們來說,這也是他們「音樂死亡的那一天」。

2003年,對於香港而言,也是充滿着死亡與恐懼的一年。先是SARS疫情爆發,包括謝婉雯在內的前線抗疫英雄為港捐軀而犧牲,再之便是張國榮與梅艷芳兩位巨星相繼在年內離世,香港經濟民生百業待興。哥哥的死,象徵着一個年代的終結。

2023年了。轉眼之間已過20年。這20年來,對香港來說殊不容易。挨着會展海邊的欄杆,我看着月亮掛在夜空上,彷彿注視着這座繁盛城市內眾人的人生百態。我們各自的生活都是那麼的輕,但這種輕卻正如昆德拉所說,是那麼難以承受的。渡海小輪正在從灣仔碼頭開出,駛往剛重開的麗晶酒店方向。

1982年,麗晶酒店。26歲的張國榮遇上了24歲的唐鶴德。接下來,都是歷史。

讓風繼續吹 不忍遠離

心裏極渴望希望留下伴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