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3日 星期一

飲而不醉

佛門有種種戒,以「五戒」為根本。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前四戒是性戒,莫問受與不受,犯即是罪,持即是善。最後一戒不飲酒,則是遮戒。

「遮」者,制止之意,指對輕罪的禁戒,是因事、因地所制之戒,通常社會上不認為罪惡,而佛教為避免由此引發其他犯罪,故制此戒。因為酒後多有過失,能犯諸戒,故佛陀特意遮止,令不毀犯,以守護其餘之律儀。若犯遮戒則稱遮罪。

不飲酒戒其實有段因緣。據說有位優婆塞(指業已皈依佛法僧三寶在家的男性佛教信徒)在家裏喝酒,喝得醉醺醺。隔鄰有隻雞跑來,他順手就把雞打死,準備下酒吃,犯了殺戒。雞被打時哀叫,隔鄰婦人來詢問,他說沒有看到雞,這又打了妄語。而收藏人家的雞就犯盜戒。喝了酒跟着亂性,強暴了婦女,因此殺、盜、淫、妄全犯了!因此佛陀制定了不飲酒戒。

從上述因緣來看,整件事的關鍵是醉酒,不是飲酒。若淺嘗輒止,飲而不醉,那又如何?而事實上,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對酒道隆而重之,無論祭祀、會盟、祝捷、婚喪喜慶,以至歡敍迎送等場合,都以酒助興,無酒不歡。若說不准飲酒,是否有點不近人情?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全首詩是何等浪漫;也有留名的飲者,令人想起魏晉時的劉伶,把飲酒視作人生大事,留下《酒德頌》一文,將酒和生命相連繫,酒在人在,酒亡人亡。

當然,劉伶也許是異類,不可以他為例。雖然酒逢知己千杯少,但酒能亂性,卻也真確。若閣下保證飲而不醉,飲也無妨。站在宗教立場,人有貪瞋癡,人的保證信不過,立下戒酒令,才萬無一失。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