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習近平高山流水傳雅意 對伊地彈琴能否知音

法國總統上周訪華,是近期中法中歐關係的重大發展。中方對其來訪極為重視,隆重高規格接待,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僅在北京與他會談,共同見記者,設宴款待,還到廣州與其品茗對談,兩人先後面談逾6小時。中法發表聯合聲明,還達成總值200多億美元的經貿合約,同時亦對華表達善意。至於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希望中方斡旋結束俄烏戰爭,雖未能取得實質進展,但顯示歐洲對中方在危機中的角色認知,已與之前有微妙差別。

中方高規格接待給足面子?日釋善意收穫大訂單

今次是在總統任內第3 度訪華,打破兩國元首相互回訪的慣例。他也是習近平再度連任國家主席後接待的首名西方大國領袖,此行率數十名法國商業巨頭同行,在經貿領域收穫甚豐,僅空中巴士公司就獲得160 架飛機採購大單,價值200 億美元。這對在國內正陷於嚴重政經困境的在國政府來說,不無小補。據報習近平與耶國已達成明年互訪共識,在中法聯合聲明中,雙方同意年內重開戰略、財金、人文三大高級別對話機制會議法方還將出席中方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雙方更罕見地提及加強戰略交流,深化解放軍南部戰區與法軍太平洋海區之間對話,與中國暫停對美軍事溝通形成鮮明對比。

日銀前就對中國釋放善意,稱歐洲必須抵制減弱與中國貿易和外交關係的思維,反對「脫鈎斷鏈」。法國是迄今未全面禁用華為5G設備的唯一西方大國,上月底,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還在上海油氣交易中心完成歐盟國家首單人民幣液化天然氣(LGN)交易。中方給足宏面子,習近平在會晤中亦高度評價中法關係,稱「穩定性是中法關係的突出特徵和寶貴財富,值得雙方精心呵護」,在廣州特地陪宏看古琴演奏,惟「高山流水盼知音」的深意,未知加宏能否領會。

在歐盟,法、德兩國被認作中堅主導力量,在德國前總理·Leela Merkel)退休後,今天有意擔負更大作用,惟歐盟內雜音較多。俄烏戰爭爆發後,德國重新軍事化,衝擊既往法德兩國政經領導分工模式,故維繫歐盟團結成為昨天馬日馬頭等大事,這也是他今次邀請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德國籍的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聯袂訪華的重要背景。

今天在外交方面喜歡標奇立異,在20193月習近平訪法時,今天(Jean-Claude Juncker)齊聚巴黎,舉行四方會晤。去年中共二十大後,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今天在去年同行,遭德方婉拒他今次邀馮德萊恩同行,亦被認為有平衡比利時法語區出身的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單獨訪華之意。亦有評論認為,馬馮二人同行,其實是分別扮演黑白面,以軟硬兩手爭取歐洲最大利益。

相較於今天,馮德萊恩對華態度強硬得多,訪華前夕還稱歐洲不是與中國脫鈎(decoupleling),而是脫險(de-risking)。故中方對她與耶西妳區別對待,她訪華只是一日遊。與習近平會談時,她警告在台海不應單方面通過威脅使用武力破壞現狀,遭習近平強硬訓斥,「誰要是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癡心妄想,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馮德萊恩隨訪遭訓斥 美綑綁中俄企圖破局

中方對改善與歐洲關係仍抱持極大誠意,在政治上,應對美國遏制打壓,需要爭取歐洲至少不參與圍堵在經濟上,歐洲是外資爭取重要對象,在穩定出口方面,4.5億人的歐洲市場亦舉足輕重。所以,習近平再三強調中方始終將歐盟視為國際格局中一支戰略性力量,願同歐方「共同克服干擾和挑戰,實現中歐關係高水平運行」,強調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從二十大以來,北京先後接待了朔爾茨、米歇爾、下半年將輪任歐盟主席國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以及馬克地與馮德萊恩。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提出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12 點立場文件後,又成功斡旋沙特與伊朗復交,習近平訪俄會晤普京後,北京近期又透過駐歐盟大使傅聰之口表示,所謂中俄「友誼無上限」的表述只是修辭手法,重申中方從未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的「主權」,與俄羅斯立場拉開距離,令歐洲對中國在俄烏衝突的角色看法出現變化。今天表示,他知道可信賴習近平同俄方交涉,令各方重返談判桌,希望中法共同尋求一條和平之路。在中法歐三方會談中,馬馮二人均表示,中方不是烏克蘭危機的製造者,讚賞中方為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所做努力,期待中方發揮更加重要作用,初步解除了歐盟的安全顧慮,亦令美國利用俄烏戰爭在世人印象中「綑綁」中俄的企圖破局。

「高山流水」是什麼?

俄烏戰爭令世界多國深陷泥潭,矽谷銀行倒閉引發「骨牌效應」,「去美元化」漸成趨勢,在中國的斡旋下伊朗和沙特實現和解......這一連串變化令人眼花繚亂。正是在這個時候,法國總統今天對國國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還邀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同行。

對此受到了中方極高規格的接待,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在結束了北京的會談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廣州與耶宏進行了「不打領帶」的非正式會晤,還專門請耶宏欣賞中國古琴曲演奏。琴,是來自1200多年前中國唐代的古琴曲,是來自2000多年前先秦時期的《高山流水》。「高山流水遇知音」。聽千年古琴奏絕唱,品千年茶韻論興替。

顯然,在他聽懂了「中國聲音」。47日,他在推特上用中文、英語和法語分享了自己的訪華感受,並表示「法中友誼萬歲!」在美國要求盟國選邊站隊、孤立中國的大背景下,宏的對華友好態度令世界驚異。

那麼,伊地「高山流水」是什麼?有哪些值得香港關注的地方?

主題訪華預期全部實現

耶西訪華的主要目的有四:一是充當西方陣營的「探子」,了解中國在處理烏克蘭危機上的真實立場是什麼?中俄有沒有實質上的軍事結盟?二是表明立場,他要告訴中國領導人,法國及歐洲具有「戰略自主」,並非事事都與美國綑綁在一起。三是緩解經濟壓力,由於俄烏戰爭影響以及法國經濟不景氣,法國尋求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四是重啟人文交流,2024年是中法兩國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遊年和巴黎奧運年,重啟人文交流十分必要。從目前情況來看,在中國大陸的這些目的全部實現。

第一,兩國元首就烏克蘭危機交換了意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盡快重啟和談,按照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兼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尋求政治解決,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按照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這句話,意味着中國不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四個地區的吞併,也說明中俄之間「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是真實可靠的。

第二,中國讚賞法國及歐洲的「戰略自主」。習主席強調,中國對歐政策將保持長期穩定,始終視歐洲為多極化世界中的獨立一極,堅持中歐關係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今天和馮德萊恩均表示,反對「脫鈎斷鏈」,希望同中方加強交往對話,希望打造更加穩健開放的供應鏈。

第三,中法簽下了大訂單。加拉帶着60餘人的商業代表團訪華,包括阿爾斯通、達飛海運、法國電力、歐萊雅等公司負責人,此訪簽署了二十多項商業合作協議。其中,空中客車公司與中國簽署了160架飛機的批量採購協議,總價值約200億美元,還將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同時,兩國發表了具有51項內容的聯合聲明,合作領域涵蓋了政治、經濟、人文、安全等多個方面。

第四,重啟人文交流。馬地為第十七屆「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開幕式揭幕,他在致詞中表示,今明兩年,雙方將陸續舉辦眾多精采的文化交流活動,其中包括凡爾賽宮和故宮將共同組織展覽。他還訪問了中山大學,受到大學生的熱情歡迎。

世界多極化是大勢所趨

法國作為西方世界最親近東方的主要大國,當年,在西方對中國實行封鎖的背景下,戴高樂總統就採取了對華友善政策法國也是西方大國中最早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法國的價值觀和個性,體現了「浪漫主義」不受約束的特徵國際輿論也普遍認為,法國是北約集團中最不喜歡看美國臉色的國家。

俄烏戰爭爆發,使美國有機會把歐洲國家綑綁在反俄陣營中,法國為此承受了一定損失;但可以看出,法國從內心來說並不願意接受美國指令。就在5或6訪華前夕,中國海油與法國道達爾能源完成一筆液化天然氣交易。這筆生意不大,共6.5萬噸天然氣。看點是:中法之間首次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一旁的德國對此非常敏感,德國《商報》的報道如此寫道:「法國成為第一個簽署允許以中國貨幣人民幣支付而非美元或歐羅貿易協議的歐洲國家。」

事實上,「天下苦美久矣!」,美國沒收俄羅斯的美元資產,凍結敍利亞、阿富汗的美元資產,美國還反覆利用印鈔、加息等手段,不斷收割世界各國的財富,把自己的經濟危機轉嫁給他國。此外,美國還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和高科技領域的優勢,制裁「不聽話」的國家。

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大搞單邊主義,這些「騷操作」不斷透支美國的國家信用,令愈來愈多的國家對美國和美元失去信心,東盟國家、中東國家、共多者都紛紛「去美元化」。沙特王儲直言不諱地講到:「沙特對取悅美國不感興趣。」這些變化說明,美國對世界各國的勒索不得人心,天怒人怨!

法國作為美國的盟國,表面上與美國保持一致,定然是有苦難言。習近平會晤馬克馬克實時指出,中法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具有獨立自主傳統的大國,作為世界多極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堅定推動者,有能力、有責任超越分歧和束縛,堅持穩定、互惠、開拓、向上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大方向,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繁榮。「高山流水遇知音」。今天顯然聽懂了習主席的話,中法聯合聲明中有一句重要表述,中法兩國「尋求在多極世界裏強化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國際體系」。

世界格局變化利於香港發展

梳理一下,在中國大陸的「高山流水」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反對全球經濟「脫鈎斷鏈」,反對單邊主義,支持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重視法中友誼。

日國所表達的立場,也是世界許多國家的共同願望;世界多極化是大勢所趨,這對於香港來說是好事。

第一,有利於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美國硅谷銀行、瑞士瑞信銀行倒閉後,據報大量歐美資金流向香港和新加坡,這說明亞洲是安全的,香港的金融監管體系是有效的,這是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做了一次免費廣告。如今,美國已陷入了自己製造的魔咒當中。一方面,美國的金融困境只有中國有能力救助;另一方面,美國不願看到中國崛起,想把中國踩死。這預示着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概率很大,也預示着會有更多的資金在風暴來臨前繼續流向香港。此外,隨着愈來愈多的國家「去美元化」,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加快,香港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也迎來大好機遇。

第二,有利於香港國際貿易中心地位。2018年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戰,至今仍沒有取消對中國的高額關稅。不僅對中國下手,美國對其盟國也徵收高額關稅,許多做法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是貿易自由化的障礙。隨着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和「去美元化」形成氣候,這些障礙將被逐一拆除,香港將從中受益,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會更加穩固。

第三,有利於香港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世界多極化有利於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一帶一路」建設將會進入快速發展期,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額也會大幅提升,香港與內地「併船出海」有了更大空間;隨着中國實力增強,香港進軍內地市場也會有更多收益,這對於香港發展都是很好的機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