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電視風雲

綜藝節目《歡樂今宵》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電視是非常紅火的娛樂方式,電視台內充滿熱誠的年輕人日以繼夜地探索這種完全陌生的製播設施及工序,亦有一些電影圈的製作人及演員加入,齊心協力令這種娛樂方式,成為一代港人從小到大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電視當年是嶄新行業,年輕人的衝勁加上創新的觸覺,在短短十多年間,成為本地的新穎娛樂;從本土電影及舞台演出的移植,吸納世界先進地區的娛樂元素及形式,科技將娛樂送抵觀眾家門,加上充滿熱誠年輕人的動力,構成「台上熱鬧、台下潮湧」的局面,香港電視在短短十多年間成為本地乃至海外華人社區的娛樂源泉。

  當年麗的電視製作的八十集長劇《變色龍》,在新加坡引起「狂飆」,播出時熱鬧的市面水靜鵝飛,商店關門不做生意,幾乎所有市民都在看;也因為熱烈反應,當地商會邀該劇台前幕後全數人員到訪,造出萬人空巷的熱潮。《變色龍》一劇是寫曾同住一幢樓的三家人,一起成長的三個年輕人由好友變成死敵的故事,劇情帶出生活瞬息萬變、唯有適者生存的現象。演出者包括劉緯民、潘志文、劉志榮、魏秋樺、余安安、馬敏兒等年輕演員及張瑛、鄧碧雲、平凡、吳回、李月清等電影的資深幕前幕後,陣容一時無兩。

  該劇製作人李兆熊出身演藝世家,其父親是電影大導演李晨風,父子在電影圈一導一編,拍出多齣佳作。李兆熊是其一電影人將製作經驗及編劇技巧帶進這個嶄新的平台,令麗的電視在電視劇方面創出名堂。當年有稱「麗的三雄」是李兆熊、麥當雄及屠用雄,除李兆熊外,屠用雄亦是電影世家,其父親早年是上海的電影製作人,同是電影童星出身的薛家燕及黎小田的綜藝節目《家燕與小田》是屠用雄作品之一;麥當雄早年作品有與李兆熊分別執導的單元劇《十大奇案》,創描述本地罪案單元劇先河,因演員失蹤而中途易主角的《天蠶變》是他的力作。

  無綫電視當年也人才鼎盛,有不少舞台製作經驗如鍾景輝、留學澳洲新加坡籍蔡和平及曾留學意大利的電影導演劉芳剛;此外有剛自大學畢業投身這行業的葉潔馨,梁淑怡、甘國亮、許鞍華等等;蔡和平利用澳洲電視台實踐經驗為無綫電視開創一個現場綜藝節目《歡樂今宵》,不少粵語電影演員如梁醒波、沈殿霞、鄭君綿、陳齊頌等加入成為節目台柱,成為長壽節目;此外,梁淑怡及吳慧萍製作、許冠文及許冠傑昆仲演出的《雙星報喜》更成為廣受歡迎的趣劇,葉潔馨、鄧偉雄、劉天賜及曾勵珍(兩位亦有參與演出)等製作的《七十三》,亦創造處境劇的先河。

  在八十年代至千禧年代麗的電視及無綫電視皆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無綫電視除節目錄影帶及光碟租借外,在加拿大、美國、澳洲、東南亞各地甚至歐洲設立分公司、代表辦事處,管理節目發行及藝人業務;在國內市場,麗的電視(在八十年代初期改名為亞洲電視)由徐小明執導,黃元申、梁小龍主演的《大俠霍元甲》及無綫電視由呂良偉、周潤發主演的《上海灘》均引起港劇熱潮。

  可以說當時是香港電視的輝煌年代,主要是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對比其他地區,能夠起步早、海外華人社會市場大以及充滿動力的年輕人投身這個行業是關鍵,推動電視的發展。

  但這種情況隨着科技發展改變了,電視行業面臨生存壓力。千禧年間互聯網開始普及、數碼廣播技術的研發成功,透過電子和光纖網絡等廣泛技術聯繫一起,改變市民近一個世紀以來恆常的通訊方式、生活習慣,尤其是「科技改變生活」引領年輕人投身創新科技領域中學習、研究及發展;本地電視所提供娛樂內容及方式,趕不上因科技改變的服務空間,令充滿朝氣的年輕生力軍多作他選;娛樂創意滿足不了觀眾的需要,更明顯的是其服務形式大多固舊,欠缺改革動力,觀眾市場雖不至有如水壩崩堤,但滑坡現象已明顯出現;由七十年代到今天,收視調查的估算電視觀眾已從三百多萬下滑了一大半。更由於內地電視節目題材具備中華文化視野,有大量年輕生產力量支援及應用新穎傳播技術,在海外十數年間取代港產節目成為當地娛樂主流。

  香港電視行業每年投入資源超過四十億元,目前「天時、地利、人和」有利行業發展的環境或不再,今天能取得合理的投入產出談何容易,對目前電視台主事人實是一個嚴厲考驗,這個考驗是如何跳出傳統框條、放棄「舊調重彈」思維、敲開科技的大門,不再滿足於自我感覺良好的同業節目收視高低對比,而是深思電能車如何顛覆了百多年傳統汽車市場的緣由來實現電視媒體的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