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5日 星期二

插班記

受過去年疫情影響,內地不少持單程證的學生留在內地上學。香港與內地於五月前全面通關,有中西區中學收到內地生插班申請急升,平均數字較疫情前約增加8倍以上,當中包括因疫情押後來港讀書計劃的學生。某天主教學校透過英文支援課程,及以部分初中班別設有的「三班主任制」,協助學生適應香港新的校園生活。

該校在過去短短1個月內,收到15份插班申請,比疫情前全年廿多份、即平均每月收34份申請,增加8倍,這批新移民主要申請插班入讀初中級別,至今已有6名插班生獲取錄。

麥校長表示,目前全校有50多名持單程證來港升學的內地學生,新一批申請入讀的新來港學生,均是由在校生或畢業生介紹,相信是因學校近年支援新來港學童、協助他們升讀八大心儀學科而獲得口碑。面對插班申請急升,麥校長指該校一直推行雙班主任制,並在中一及部分中二班級特設的三班主任制,可及時了解學生需要;本學年更增設多項全校英語活動,相信可有助這批新移民學生提升英語水平。

該校其中兩名新移民學生,初來港時均面對廣東話適應和英文程度深的問題。中四級女生江瑩瑩在6年前從內地來港讀書,幸獲學校提供一系列廣東話和英語支援,令她由不懂廣東話,變成今日一口流利廣東話,英文亦進步不少,目前更擔任學生會會長。她坦言,校內除了主流以廣東話溝通外,有些同學說普通話,有些說英文,惟大家相處十分共融,還可互相學習不同的語言。

中一插班生馮銳澤則受疫情影響,延遲來港讀書計劃,目前由內地來港僅1個半月。他表示目前未有信心以廣東話進行交談,但他仍積極參與學校提供的廣東話及英語適應課程,又學習樂器,各方面漸見進步。

該校新增活動包括在初中級設有英語授課的語言藝術課,如詩詞歌曲、短篇小說和戲劇欣賞,在中三級更會安排學生進行表演和小組互動,亦會安排學生參加校外的朗誦節、詩歌改編比賽、戲劇訓練課程等。學校亦為學生提供全方位英語學習課程,包括每逢周三、四、五的午膳時間英語活動,由以英語為母語的老師(NET teachers)設計,讓學生按個人喜好參加,每學期參與度最高的學生和所屬班級可獲獎勵。

為裝備學生將來在本地及海外升學軌,該校更津貼學生參與國際英語評估考試,包括今年在中一級設「TOEFL(托福) Junior導修班」,學生可自由參與;校方來年亦會安排中二全級參與評核。該校亦會安排中五選修科空堂的學生,額外修讀英語課程並參加多益(TOEIC)考試,中六生可自由參加雅思(IELTS)考試,課程費用可獲全數津貼;考獲 6.5或以上成績的學生,更可獲全額退回考試費獎學金。

通關後香港的環境在變化,這一點從內地生到香港插班讀書就能看出來。還記得二零一八年,老楊的孩子從重慶到香港插班讀小四,老楊穿着高跟鞋在半山的斜坡上上落落,一間一間地叩門,虔誠地送上簡歷。「幾天下來,腳腫了,臉笑僵了。」即使如此,卻也是無功而返,所有的學校都說「沒有學額」,無奈之下,只好由教育局分配學校,倒是離家不算遠,「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而今年,我認識的幾間中學的校長,都因為應對「插班生問題」忙到焦頭爛額。「內地來的學生太多了,幾乎每個年級都有來插班的,以中一為最。按筆試、面試成績錄取滿額後,那個候選名單竟然還有三十多人。」「以往的情況是,插班生都會報名不止一個學校,即便我們錄取了,也會有個別學生擇優而棄,總可以騰出幾個名額給候選生。今年奇怪了,沒有人錄取了之後放棄,候選生真的就幾乎一點機會都沒有。」兩位校長朋友和我說起今年的內地生來插班的情況時,頗為感慨:「前兩年,的確走了一批學生,但現在,學生數量又開始回升了。」兩間校長又不約而同地為師資短缺而發愁:「看到候選生還有那麼多,真的很想再多開一個班,但人手不夠,有心也無力,只能慢慢來。」

不禁想到日前有政府官員接受採訪時說,香港移民潮已過了最高峰,有走的,就有來的,情況越來越好。插班生,是一個小小的窗口,讓人看到香港的變化,令人欣慰。這漫漫香江一路向前,總歸需要有年輕人生長於斯、貢獻於斯,如此才有活力和希望。

內地生插班讀書,一點不輸本地生,老楊的兒子就是明證:從英文零基礎到如今BAND ONE名校全校第一,中文、數學均名列前茅,同學們都對他刮目相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