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道德vs倫理

人類有普遍「共性」

道德是抽象、原則性的道理。倫理涉及實際行為。比如說:愛護子女,才是道德的父母。可是,怎樣才算愛護呢?這卻是倫理問題。《論語.里仁》篇,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子解釋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道德。何謂忠?是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才忠呢?這是個倫理問題。

時間上,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倫理,道德原則應萬世不易的。無論在什麼時代,德國哲學家康德說的「不可將人當工具」,都是高尚的道德原則。原則可以應用於各種環境:家庭、學校、職場、官場等等,亦可應用於各類型的人物:家人、朋友、相識、愛侶等等。倫理則是具體、清楚明白的行為守則。不同身份有不一的守則,醫護和病人有各自的倫理守則。現代社會是專業社會,有許多專業倫理。

空間上,道德應該是普遍的,適用於不同文化。不能說這只是美國人的道德,就並非英國人的道德,皆因人類有普遍「共性」,正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雖然,道德哲學家對什麼是普遍的道德,兩千多年來爭論不休。

不同文化及宗教卻可以有各自不同的倫理

無論各地、各文化的倫理有多少差異,皆建基於普遍的道德。倫理應該是眾所公認、贊同的,至少不應被大多數人反對。大眾受強權所迫,不得不遵守的倫理,便是「吃人的禮教」,或可行於一時,卻難以持之永久。因此,社會須予公眾有足夠的言論自由去檢討倫理,容許反對聲音,才可防止倫理「衰敗」。

現代社會跟前工業社會最大分別是,個人有較多自由(liberty)。古代社會要求人人有同樣的道德信念和倫理行為。現代社會應容許個人在不違背社會倫理下,選擇宗教、道德信念和守則。

道德vs倫理

清末,為求吸收西學,中國翻譯了許多西方著作。很多西方名詞跟從日本漢字的譯法,翻譯家嚴復本將社會譯為群己,不被受落,要用「社會」。道德和倫理這兩詞,都是日本人先從英文翻譯的。道德還算相應,倫理卻有可爭議之處。

道德翻譯moral,倫理翻譯ethicsEthics的字根是希臘文ethos,除了和道德相關,也跟品格有關。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學著作,就是以ethics為名(中譯《尼各馬可倫理學》)。他認為:要得到幸福,人要有高尚品格,修養做好事的習慣。在古希臘,道德和倫理無大分別。中國亦一樣,儒家講誠意、正心、修身,跟亞里士多德的講法,分別不大,只是沒儒家講的詳細、透徹。

英文moral卻源自拉丁文moresmoralis,意思指一地之風俗、社會和文化的固有行為規範,乃至禮儀、習慣。風俗和行為規範可以是道德的,也可以是不道德的。明、清時女子紮腳風俗便不道德。禮儀和習慣大多數乃非道德性的(amoral),古代國人習慣抱拳、作揖為禮,現今則握手。

今時今日,英文moralethics兩字的意思,跟原意剛剛相反。Ethics接近拉丁文的mores。大如律師有專業守則──professional ethics──違反守則的行為未必是不道德,卻肯定「unethical」。小如學校的校規,違反校規不一定不道德,卻「unethical」【註1】。

最高美德

此所以ethics中譯為倫理,極不恰當【註2】。倫是人倫,五倫指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長幼指兄弟姐妹和師生。理的意思是:正當的行為規範。倫理指五倫的行為規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在古代,倫理關係的最高美德(至善)是「和」:家人應「和」睦相處,家「和」萬事興也!夫妻要琴瑟「和」鳴,朋友要「和」而不同。社會以「和」為貴。商業交往,最好雙贏,「和」氣生財。

一說:中國文化是泛道德主義的文化,意思:將道德和倫理混為一談,視作同一回事。如今,不少內地學者均持此說。中國著名倫理學家魏英敏等在《倫理學簡明教程》中指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道德』與『倫理』都是一個意思。因此道德現象又可叫做倫理現象,道德行為又可稱為倫理行為,道德判斷又可以叫做倫理判斷,道德學又可稱為倫理學。」書中還說:「就西方而論,『倫理』和『道德』兩個詞,意義基本相同,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裏都是互相通用的。」在古希臘,這個說法是對的,但在羅馬帝國,兩者已經意思有別,否則,只用ethics一字已足夠啦!何必講moresmoralis呢?

意思不一

羅國傑等教授在《倫理學教程》書中指出:道德較多指人們之間實際的道德關係,倫理則較多指這種關係的理。這和西方慣用說法剛剛相反,五倫並非具體、落實地講「人們之間實際的道德關係」嗎?幾時指「這種關係的理」呢?孟子在《盡心上》言:「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對孟子來說,這其實是人人生而有之的良知,何須講什麼理呢?

將兩者分別說得最清楚的哲學家是黑格爾(17701831):「道德主要與『應當』相聯繫,並展開於良心等形式中。倫理則涉及家庭、市民社會、國家等社會結構。」為什麼要作出分別呢?

倫理指:當一個行為涉及他人,會損害他人的「福祉」時,社會就會用各種方法制止該種行為,輕則千夫所指,重則立法禁止。可是,社會認為合倫理的行為,未必合乎道德。廉潔的清官是道德的,卻未必是利民、益民的好官。在電影《奧本海默》中,當奧本海默邀請老友參與製造原子彈的計劃時,老友拒絕,並解釋:(意思,並非原裝對白)原子彈不分青紅皂白,不義和正義的人都一併炸死。這是不道德的。奧本海默身為美國公民,為國効勞,當然是ethical。他後來內疚,備受良心譴責,正因他同意老友的話,製造原子彈,成為「死神」,是不道德的。

如此說來,道德、倫理並非同一個意思,道德比倫理高一個層次。

1:因為unethical中文譯「不道德的」,故不能用中文,要用英文unethical,以示跟道德無關。

2:本人才拙,想不出更好的翻譯,只好從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