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AI與大數據

AI改卷一定要得

中大校友開發本地首個AI中文作文批改軟件,聲稱按DSE中文科評分標準,且能針對性改善寫作技巧,已獲10間學校試用。連同席捲全球的ChatGPT,博友問我究竟得唔得?我雖然改過公開試的試卷,但並非IT專家,唯可以答:一定得,是一定要得!

一般講法:AI無真情實感啦!死板啦!朋友,我們在討論考試、改卷呀,學生綁鴨子上架般於限定時間地點擠出來的文章,你認為有多少真情實感?本來就無;而作為公開試,沒客觀的批改標準(俗稱死板),談何公平?所以,一份試卷若不能以AI評分,反而是問題。

先來看看答題乃怎麼一回事。比較兩個人,直覺只舉不同之處吧,但考慣試就知,要把相同和不同都列出,例如中史科著名的「朱陸異同」。嗯,答朱熹和陸九淵同樣是男人有沒有分?沒有;答朱熹和陸九淵同樣是宋朝思想家,就有分;當然,marking scheme最想你答朱陸同為儒家學者卻抱持不同主張……即是,換我小學階段會寫他們是男人;換我現今,我會寫二人對嫖妓的態度──朱熹曾因妓女爆醜聞,陸九淵被學生謝希孟嘲諷不及娼妓靈氣──這難道不關乎思想主張事嗎?況且趣味得多啊;但換我在特定時空試場,我只會寫儒學異同囉。可見,考試只不過一項約定規則的遊戲,務求hit中出卷者心目中的標準答案罷了,電腦怎不大派用場?

古代未發明電腦,追求標準精神一貫,明清以八股文格式取士,只考《四書集注》一書,遭詬病其局限性,卻勝在公平。比起唐朝科舉又「公卷」又「通榜」等開放氣氛,固然文采風流傳佳話,偏造成許多混亂和流弊。

考專注力

或曰:考試考不到真學問啦。朋友,公認最有學問的博士級,亦須經過考出來。求學當然求分數,甚至,考什麼並不重要,尤其背誦性的內容,隨手即Google到,就算專業人士也毋須死記,憑啥莘莘學子要於特定時空默寫出來?就是鬥耐性呀!看誰能夠定下心溫書。大學收生,職場招聘精英,講到尾,欲找專注力強而已,百搭的,學什麼和做什麼必然特別快上手。君莫笑填鴨式教育和公開試,那是測量專心致志的客觀尺度。

直接說就看誰乖,我記憶裏大學同學都超乖,背書已經磨蝕到無時間耍壞。近年大學之門放寬,收了一批毋須太勤力的學生,O camp便變得不太乖了。換着以前,根本不可能發生。若說大學生玩得方叫學風自由,識玩就不會玩到引火自焚吧。

如此這般,DSE既肩負着替社會選拔「穩陣」人才的責任,倘不能穩穩陣陣有套客觀標準可供電腦人工智能去學習、模仿和評級,無所適從,才屬危機呢。我睇好其發展;諷刺在,老師准用AI改卷,考生不准用AI答卷,又另一種不公平。

善用大數據 提升服務質素與效率

AI除可以用作改卷,也利用大數據提升效率;近年它在各行各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不僅是一項珍貴的資產,更是提升服務質素和效率,促進經濟和社會民生發展的關鍵。遺憾的是,香港過去未有好好收集及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數據金沙」,尤其是部分政府部門、公營機構和公共服務企業,在收集和使用數據方面往往都目的單一,未能互通,甚或用完即棄,缺乏統籌協調和協作利用,非常浪費。

謝議員早前聯同一批建測規園界人士出訪四川,重點考察成都的新能源及智慧交通建設,見識到當地已相當有系統、全方位地利用大數據,加強管理城市的運輸系統以解決交通擠塞問題。

大數據是指龐大、複雜的數據集,可以通過分析和解讀這些數據,獲得有價值的洞察和訊息。成都作為我國其中一個發展先進的城市,早於多年前已意識到大數據在城市管理上的巨大潛力。例如在「天府新區」,當地政府在進行區域規劃時,已決定通過大數據實時分析市內的交通流量,及早預測出現擠塞的區域和時間,繼而即時調整交通訊號燈的配時,達致減少塞車和提高交通效率等目標。

在另一考察點「成都公交集團」,它們實時收集和分析各類公交車輛的運行數據,以確定客流高峰時段與熱門路線,然後相應調整公交服務的密度和頻率。一方面縮減市民等車、塞車和兜路的時間,提供更好的乘車體驗。另一方面避免各類公交服務出現供過於求、班次過密及空位偏多等問題,更好地調配人手和資源,減少空氣污染及碳排放。

香港方面,港鐵公司已建立了相當先進和完備的車務數據中心,但僅能掌握及利用自身的鐵路運輸數據,未能與巴士公司、小巴營辦商或運輸署的系統互通,無法全面了解整個城市的交通情況大局,更遑論利用數據科學化地管理不同公交服務。

香港實應借鑑成都及其他內地城市的經驗,由政府主導及掌握全部交通運輸數據,從而能更好地統籌協調各公交營辦商的服務,提高整體效率和服務質素,更精準地預測及應對突發性的交通事故與客流需求,以至優化長遠的交通基建規劃和建設。

除了交通管理,大數據還可應用於其他不同的社會民生領域,例如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近年已取得顯著的進步及成效,可用作預測疾病的發生和流行趨勢,協助醫生更早、更準確地斷診和提供治療,以至優化各類公私營醫健機構的人手和資源分配,提高醫療服務的質素和效率。

在教育領域,大數據也有着巨大的應用潛力。例如通過分析學生的教學和生活數據,可以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和需求,從而提供更個性化和有成效的教與學,為有學習困難和特殊需要的學生制定支援措施,為進度超前的資優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發揮機會。

香港要有效善用大數據,需要解決一些困難和挑戰。首先是私隱與數據安全問題,過往有不少港人會擔心自己的個人資料被濫用,但其實只要將數據內容「去個人化」便能解決大部分憂慮。質疑者亦往往忽略了善用及互通數據可帶來龐大效益和生活便利,兩者需要取得適切的平衡。

與此同時,最近有多間半官方機構的電腦系統遭到黑客入侵,盜取了大量資料並勒索巨款,突顯了資訊保安與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政府有必要加快相關的立法工作和加強執法力度。

除了私隱及保安問題,數據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也是關鍵因素,這方面同樣須由政府加以規管和訂立相關標準,有效打擊偽造、干擾和操控數據的行為。此外,即使數據是準確無誤及易於採納,也需要相關人員懂得和願意使用,政府應積極推動相關的技術培訓和教育宣傳,除了針對公務人員與相關從業員,也要面向市民大眾,使香港成為更加宜居、高效及真正先進的智慧城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