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潘迪華追夢傳奇

香港地中西文化薈萃,六十年代歌后潘迪華(Rebecca)透過中曲西詞,向世界各地唱好香港故事,名曲包括Ding Dong SongRose Rose I love you等。縱橫香港和英國樂壇開拓視野,1972年創作香港第一套華語音樂劇《白孃孃》。

劇中一首《愛你變成害你》膾炙人口,甚至搶走《白孃孃》的歷史風頭,潘迪華為此劇損失高達百萬。然而,這位敢於追夢的潮流先鋒,有大無畏精神,李小龍跟她說:「Rebecca,香港人沒準備好,你至少走快15年!」其實,潘迪華走快了50年……

《白孃孃》再次成為焦點,源於導演黃翠華的紀錄片《白孃孃:一朵遲桂花》,上月29日在M+戲院首映,本月24日加開一場。這套紀錄片講述潘迪華製作《白孃孃》的心路歷程,還有意外發現1972年在電視台錄製的27分鐘演出精華,對現年92歲的潘迪華而言,實在感慨萬千。

這套香港創作的首部華語音樂劇,取材自中國民間故事《白蛇傳》,導演盧景文,邀請當時尚「後生」的顧嘉煇作曲,由黃霑、莊奴、汪小松等填詞;潘迪華飾白素貞,鮑立演許仙,青蛇由森森扮演;服裝設計是時尚教父唐書琨,堪稱雲集各界才俊。可惜,那年代香港人不太懂欣賞音樂劇。

李小龍捧場

七十年代,粵劇迷太傳統,不欣賞反傳統的《白孃孃》,潘迪華和唐書琨採取簡約設計,不像粵劇服飾般華麗複雜,有很多符號、標誌,就像歐美流行的嬉皮士打扮一般。對《白蛇傳》感興趣的大戲迷不接受《白孃孃》;愛歐美音樂的潮人也未必懂音樂劇,票房並不理想。

外界傳聞潘迪華蝕了100萬元,這在當時是天文數字。她眼界遠、要求高、膽子大,一首歌、一件衫、一支舞,都要重新創作,單是租用德國音響器材花費4萬元,足以在灣仔買一層樓。整個音樂劇準備一年,舞蹈員50人,在九龍樂宮戲院演出60場,一晚兩場,長達一個月。

100萬也不是蝕,是投資,實際投資60萬,加上自己暫停演唱一年多,所以當年投放了約100萬。最後還欠大概十多二十萬元,大家都不用我還,因為肯借錢給我的人,都出於欣賞我的創新精神,我很幸運。」潘迪華回憶說。她否認票房欠佳,其實後來入場人數慢慢增加,蝕本只因成本太高。

除了音樂劇曲高和寡,票價也定得太貴。「我們賣6元至30元一張票,當時順德工人一個月人工才60元。」潘迪華自認有藝術家脾氣,覺得好東西就得花錢買,不像今天的演唱會那樣送票。「送飛不好,我的概念是送的東西人家不珍惜。所以,我從來不送,李小龍都是自己買飛。」

李小龍看的是1972312日那一場,他帶太太蓮達同行,以最貴價的票計共花60元;表演後更到後台祝賀,與潘迪華、森森等人合照。李小龍對潘迪華說:「Rebecca, people in Hong Kong are not ready for it, you are at least ahead of time 15 years.

思想走得前

雖然香港人無緣重溫演出,但原聲大碟卻歷久常新。除了耳熟能詳的《愛你變成害你》,潘迪華最喜歡喬宏唱的《法海和尚》,莊奴的歌詞十分叛逆,這當然只是潘迪華的看法;法海和尚在世人眼中是權威,無情拆散白素貞和許仙,但在潘迪華看來並非如此。

「好友名作家瓊瑤甚至跟我吵起來:『你怎麼搞的,怎麼可以顛覆法海的權威?』我分析法海不一定壞到不得了,只是每個人觀念不同,法海覺得要守規矩、講道德,人和蛇不能走在一起。所以歌詞唱:愛和痛苦一起來/痛苦和愛分不開/人在愛是不知苦/嘗到苦時了解愛/你不上當學不乖,吃了大虧才明白……」

誠然,法海是捉妖的和尚,豈能讓蛇精亂了世道?潘迪華很有批判思維:「我特意用盞鬼的歌詞,我思想走得前,白素貞去金山寺救許仙,做的時候不覺得(有錯),做完才知道糟糕,水淹金山死多少無辜百姓!所以,她願意去雷峰塔受罰……六七十年代,我已經那麼想,是不是走得很前?」

潘迪華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執着,還體現在「白孃孃」3個字上,可不是一般人所寫的「白娘娘」。她有濃厚的民族意識,總覺得每逢音樂劇必定是英文的,於是希望透過這套音樂劇打入歐美市場,可惜事與願違,這大概是最大的遺憾。

由泰迪羅賓演唱的一曲《控訴》說出潘迪華「火」的一面,他不滿當時政府文化部門不撥款資助,不讓她租用大會堂。歌詞唱道:「是誰的錯/是誰的過/造成這個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那麼多……」在《白孃孃:一朵遲桂花》中,黃貫中編成全新搖滾版《控訴》,更有怒火,如雷貫耳。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