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垃圾徵費問題

人生課題

近日市民非常關注的垃圾徵費計劃,將延至八月實施,棄置垃圾需預先購買政府指定垃圾袋,大型家居垃圾例如家具及紙皮箱等,棄置時必須貼上指定標籤。你又做好準備了嗎?

我住的屋苑一直推行垃圾分類,每個樓層垃圾房都設有玻璃、膠樽、木材等回收箱,一般家居垃圾也有大型垃圾箱。住戶自覺分類,物業管理公司定時派人清理,非常衛生。許多人認為,已繳付差餉、管理費,不是包括了棄置垃圾費嗎?自從政府宣布徵費,各種大型垃圾如破爛行李箱、兒童餐桌、膠椅等等,每天堆積如山擠在垃圾房外,大家好像要趕在徵費前,把家中沒用大型物件丟棄。早於去年初,屋苑亦曾免費派發綠色膠袋給住戶試用,可是成效不大。

購買垃圾袋在歐洲某些城市早已實施,當地政府會派員抽查你單位的垃圾,若發現違規便會罰款。於是民眾想辦法把垃圾壓縮,甚至寧願開車到別的地方丟垃圾以減少開支。疫情期間市民已習慣外賣模式,一家幾口用上的膠盒和紙袋足以塞滿大型垃圾袋,外賣自取當然可以自備保溫盒,但送到家門的食物又如何處理?

近日,藝人肥媽分享她對垃圾徵費的看法,認為政府應鼓勵市民做好垃圾分類,每天派幾輛垃圾車收集不同種類垃圾,並非強制買更多膠袋把所有垃圾放在同一袋。其實日本亦有類似做法,從前到日本旅遊住出租單位,住客都要自行清潔,大廈有告示提醒每星期哪天收集哪種垃圾,錯過了就要等下一周。估計垃圾徵費實施後,每戶家庭每月至少增加數十元開支,如何減少製造垃圾,真是一生要學習的課題。

"垃圾問題"未解決

宜推公眾參與機制

事實上垃圾徵費問題一籮籮,政府在輿論壓力下決定把新措施再推遲執行希望Buy time,由原定今年4月押後至8月,惟政界對官方能否妥善解答公眾種種疑惑依然不放心。多名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等政圈中人都對筆者指出,至今仍覺得當局的解說未如理想。有立法會議員冀官員汲取教訓,把握時間加強解畫,又認為面對複雜的民生政策,推行前應有公眾參與機制,收集市民具體疑問,不斷更新答案,並利用類似易通行「諮詢站」形式,派員「落地」面向街坊解釋。

經歷環保署就「物業管理公司指定垃圾包底」三番四次改變說詞,以及該署署長徐浩光「清楚論」失言風波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上周承認,單靠現時所做的確實不足夠,日後會以市民易明方式宣傳。然而,即使當局放棄霸王硬上弓態度,政界卻未「收貨」。有區議員直言,未感覺到相關部門近期在解說工作上有所改善,僅「有叫我們幫手推廣」。立法會選委界議員江玉歡上周六向謝展寰發信提出30條問題,例如公眾把日常家居垃圾棄置在商場或公司的垃圾桶內,不使用指定垃圾袋,清潔人員是否要先把這些垃圾放在指定袋後才能丟棄?在公園用膳的市民,用餐後可否把飯盒放入公園垃圾桶?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建議,可效法將於本周三停運、用於協助車主申請「易通行」的諮詢站,在港鐵車站內設真人解說站,讓普羅大眾隨時就垃圾收費當面提問,同時解答422日實施規管即棄塑膠餐具的問題。

有立法會議員直言,「諮詢站」形式並非不可行,昔日電話卡實名登記以至「安心出行」亦曾設有類似支援站,可是上述例子目的是協助市民辦理手續和安裝應用程式,與垃圾收費性質不同,擔憂設站解畫成效未必能同日而語。

另一立法會議員認為,垃圾收費的問題不是「線性」,各種情景皆會衍生出不同疑難,政府首先要就種種情況「諗清楚」,前線人員方知道如何解說,加上現時官方網站有關垃圾徵費的常見問題範圍太窄,當局應利用實施前的時間廣集民意,不斷更新答案。該議員又指,未來尚有強制舉報虐兒等複雜政策的執行細節待政府處理,屆時須徹底檢討政策宣傳解說和收集公眾疑問的機制。

所謂經一事、長一智,當局能否與時間競賽,趕在8月前糾正垃圾徵費的各款「奇怪」安排,並趁機建立恒常和有效的施政溝通制度,着實是本屆政府「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