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字源與字詞

字源謬誤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認為,市場以無形之手調節經濟活動。可惜,經濟上的「完美」市場,過去從沒出現,將來亦不可能出現,只有語言是個「完美」市場,由無形之手決定哪些字詞受淘汰,哪些生存。無論政府權力多大,語言專家、權威如何「撥亂反正」,字詞的意思和讀音變抑或不變,非人力可以決定,任何干預都是徒勞。堅持要遵從字的古音或古義,便犯上語言學謂之「字源的謬誤」(etymological fallacy)。
讀古書,卻非要研究字源不可。許多字詞現今的意思,跟古代大異,甚至相反。不追溯字源,便可能誤解了古書。這幾十年,gay的意思由歡樂演變為男同性戀,如今女同性戀者都可稱為gay。古義的驕帶貶義,傲才有褒義,兩字本不能成為複合詞。今驕傲一詞可褒可貶,含意由上文下理決定。
字詞意思的演變,不是任意而是有邏輯的。有新現象出現時,或造新字描述,或扭曲(bend)、引申舊字的意思去描述。舉個例子,buxom現指女子豐滿的胸部。可是,在莎士比亞的《亨利五世》中,有這麼一句對白:Bardolph, a soldier firm and sound of heart/ And of buxom valourValour解作勇猛、英勇。約翰遜博士追查其字詞指出,buxom古義是服從、順從,源自新教興起前,新娘行天主教婚禮時起誓:「在家中和床上要服從(buxom)。」Buxom valour的意思是,Bardolph是對皇帝唯命是從的英勇戰士。
全球字數最多的詞典是有96年歷史的《牛津英語詞典》(以下簡稱OED
OEDbuxom的字源是中世紀的buhsam,意思bendable,可以扭曲的。Buxom解作服從,後引申為可以扭曲的,繼而推演為生氣勃勃、歡樂的,再衍生為健康的──不健康的人怎可能生氣勃勃和歡樂的?後引申為:體態豐滿的女子,給人的感覺便是生氣勃勃和歡樂的──沈殿霞?現今,buxom解作女子豐滿的胸部,合邏輯嗎?


完美詞典──不可能的夢
OED每年發行4次,OED的詞典編纂者會搜羅70008000個新字,刊在《詞典增編》。
上月,OED公布了新字,罕有地包括23個日語字。其中超過一半跟食物有關。許多都是香港人熟悉的,如丼(donburi)、飯糰(onigiri);有些比較陌生,如款待(omotenashi)、三德刀(santoku)和金繼(kintsugi)。
最有趣的是katsu curryKatsu本指將肉類裹上麵包粉後的炸物,由於大多數是炸豬扒,故katsu已等於炸豬扒,加上日式咖喱醬才是katsu curry。可是,英國人將沒豬排的日式咖喱醬也稱為katsu curry
現今,要查任何生字的意思,上網問谷歌或AI便可知。紙本詞典還有存在價值嗎?2013年,意大利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教授Roberto Navigli,推出Babelnet,號稱收入全球500個語言的字,是全球最大的字典。占飛查個「忍」字,該網解釋是佛教術語,亦指這是2002年一款日本3D動作遊戲的名字,以及1972年香港一部電影的片名。再查個「爾」字,該網只有日文和韓文的釋義,沒中文釋義。由此可見,至今網上還未有一部可以查遍全球所有語言的詞典。
英語是全世界約15億人使用的語言。英國卻在十七世紀才開始編纂詞典,皆因德國發明家古騰堡發明鉛字活字印刷後,才大量出版書籍;之前,識字的人口大約只佔10%左右,讀書人少,毋須用詞典。書籍市場擴大,推廣閱讀,才需要詞典。1604年,第一本英語詞典只收入約2500個常用字。1616年,第二本詞典收入5000字。1623年的詞典增至8000字,並將詞典定名為dictionary
約定俗成
詞典有兩個功能,一是描述字詞的意思。常用字往往有不同意義,詞典要逐一舉例說明之。在語言學上,主張此為詞典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者,稱為「描述主義者(descriptivist)」。反之,「規範主義者(prescriptivist)」認為,詞典最重要功能是規範字詞的「正確」意思、拼法和讀音。
「描述主義者」覺得字的意思是約定俗成的,無所謂正確不正確。在莎士比亞的時代,食物是foode,字是worde。由於詞典有市場,許多字的拼法和意思,人寫人殊,書不同文。1746年,一群出版社出資聘請約翰遜博士(Dr. Samuel Johnson)編纂詞典,規範字詞的「正確」用法。他花了9年時間,編定一部解釋43500個字的詞典,約佔當時英語的80%
約翰遜博士在詞典的序言中表示,語言不斷演變,規範之,不單不可能,而且可笑,就像人尋找長生不老藥般注定失敗。
其實,不單規範失敗,連描述亦是夸父追日的行為,事關文明進步,新字新詞不斷湧現,舊字舊詞不斷淘汰,根本沒可能編纂出一部「完美的」(perfect)詞典,可以包羅所有使用過的字詞。比如go字,OED列出的解釋和用法已超過540個,且不斷增加。
1857
年,時任倫敦西敏寺主任牧師Richard Trench提出:「詞典是歷史的紀念碑,一個民族的歷史。」這倒說得不錯。OED有個不成文規定,舊字舊詞不能刪,因為每個字都記載了一段歷史。
比如decimate,是英國被羅馬人統治時傳入的。該字原意是羅馬軍團不聽從指揮或叛變,便要每十人(deci)殺一人(mate),以示警戒。由decimate的字源,便認識到英國歷史。將丼、飯糰等字收入詞典,記錄了英國人何時喜歡日菜。
民族尊嚴
詞典亦關乎一個民族的尊嚴。美國和英國同用英語,為顯示獨立於英國,有自己的語言,1828年一名美國中學教師Noah Webster編纂了一部包羅7萬個字的詞典──《韋氏詞典》,標明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這讓曾為美國宗主國的英國人很丟臉。1879年,牛津大學決定負起責任,追逐「完美的」詞典這個「不可能的夢」。第一部OED,在1928年出版,收入41.48萬個字詞和片語。過程之艱辛,可看《牛津解密》(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2019)。作為歷史見證,OED沒一個非洲英語字,因當時的總編輯認為:非洲英語不算英語。第二版OED,在1989年面世,才加入200多個來自30個非洲語言的英語字。
1989
年萬維網(www)誕生。十多年間,大數據包羅的語言字詞數以億計,紙版詞典已成文化遺產,連詞典編纂者家中都不藏一本。牛津大學仍沒放棄,計劃在2037年出版第三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