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九死一生、九牛一毛與九九八十一

清朝學者汪中在《釋三九》中曰:「凡一二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三,以見其多;三之所不能盡者,則約之以九,以見其極多。」三表示多,九表示極多。三、九有時是實數,如《楚辭.九章》有實數九篇;有時是虛數,如「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即俗語所謂「久病成醫」,何須真的斷臂九次?又如《楚辭》中「雖九死其猶未悔」,人不可能死九次,成語「九死一生」意思是極危險,並非真的幾乎死了九次!為惡若超過九次,便罪無可恕,即所謂「十惡不赦」。

《孫子兵法.軍形篇》有云:「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此語的九字亦是虛數,指善守者隱蔽至敵人難以察覺,有如在地底深處;善攻者如從天而降的天兵天將。墨子為了打消公輸般發動戰爭,「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墨子九拒九攻,消弭了一場戰爭,當然是虛數。

《論語.憲問》篇載,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齊桓公曾召集諸侯會盟十多次,但實有多少次,各史家記載都不同,有多於九次,亦有少於九次,故孔子說的「九合」,只言其極多,並非實數。

成語「九牛一毛」出自《史記》:「若九牛之亡(失去)一毛」。司馬遷在《報任安書》寫道:「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岩穴邪!」形容他被閹後,心靈受之苦痛,恍如肚中的腸每日打結九次,在家若有所失,出外不知往何處去,想到自己受此屈辱,渾身出汗濕了整件上衣。司馬遷回心一想,即堅決不「深藏於岩穴」,反為要挺直腰骨做人!

最後談到西遊記中九九八十一難:

為什麼是九九八十一難呢?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為何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修成正果?而不是七七四十九難,或是八八六十四難呢?

記得佛教有這樣的說法七七渡劫,八八得道,九九歸一。吳承恩可能是借鑑佛教的說教來寫《西遊記》的。我的理解就像那個三部曲,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層次不一樣罷了。

那麼,九九歸一在佛教中又有何意義呢?

所謂九九歸一,一種說明是「歸根到底」,一種說明是「繞了不少圈子,最後又還了原」。但這些說明只是對成語本身意義的一種狹義的、單純的懂得,並沒有真正詮釋其深入的內涵。

其實,「九九歸一」雖然指的是「周而復始」或「歸根到底」,但不是原地輪迴,而是由起點到終點、由終點再到新的起點......,這樣輪迴去復,以至無限,螺旋式前進和發展的活動歷程。它體現了人類對一切事物發展認識的辨證唯物論的哲學思想。

你說這事也怪了,觀音是親眼看了取經行程記錄,才發現少了一難的,孫悟空又沒看過記錄,他怎麼知道唐僧「九九之數未完」?這只能歸結為他頭腦靈活、加上理解上司心意的水平高了。真是翻雲是如來,覆雨是觀音;經過取經路上十幾年的鍛鍊,悟空已經深通天庭政治之道,認識到即使出現意外,也是安排好了的,就是「定數」。

定數是什麼,就是佛祖的意志,就是組織的意志。要明白,該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順勢而為就行了。

1 則留言:

  1. 易經有九、六之分,九為陽,六為陰,陽極陰來,否極泰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