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閒說悟空

  媒體鋪天蓋地談論國產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該遊戲不單成為玩家追逐的休閒娛樂,也打破了國際界限,讓全世界看到中國遊戲的創意,並可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事實上,《西遊記》的故事說之不盡,永遠能夠發掘新鮮感。

  我沒有接觸電子遊戲,家裏並沒有任何電子遊戲玩具。別人說的什麼「紅白機」,只在四十多年前見過,我也沒有玩過。即使前些年風行的「糖果遊戲」,我亦只是玩過一陣兒,自己不大感興趣。對於唐僧四師徒的故事,我仍是對小說及影視作品較多認識。

  有關《西遊記》故事的內地香港電影,真是多不勝數。以往幾十年而言,影響力和感染力較深的作品,或許都與周星馳參演或導演的電影有關。當中有關孫悟空的形象,我覺得二零一三年的《西遊.降魔篇》較為突出。演員黃渤先飾演孫悟空的人形角色,頭髮稀疏面容憔悴,及後打破封條出山而轉化成悟空真身,身材矮小卻是神勇慓悍,突破了悟空以往的傳統形象。

  近代文化界對《西遊記》的詮釋,除了悟空的神通廣大及頓悟皈依,更着重唐僧四師徒各自個性,以及四人合作的團隊精神。舞台上的戲劇較能以文本作出全面探討,可以令觀眾對該經典文學作出更深了解。香港的中英劇團在二零零一年曾參與香港藝術節,與中、日、韓的藝術工作者合作演出舞台劇《悟空》,並於東京、澳門、廣州、北京、新加坡及首爾(當時稱為漢城)巡迴演出。在這之前,香港著名編劇家陳敢權於一九九零年編寫話劇《取西經》,該劇其後多次重演,深受觀眾歡迎。《取》是一個「後西遊」故事,延續唐僧四師徒在天竺取得西經之後的際遇。從縱橫天上凡間的經歷,轉至直指人心的底蘊,師徒四人的相知和合作,交織生命最終而成一個「驗」字,當中包含了白馬陪伴另外三人一同取經,箇中涵義令觀眾回味無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