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政治正確派的歧視

心底之歧視

政治正確本應是社會和政治運動。任何運動要成功,必須爭取大多數群眾支持;偏偏政治正確派要移風易俗,針對群眾話語,難免引起大規模反彈,實在可惜。

反政治正確派除斥責政治正確派「逆向歧視」,更指其壓抑言論自由。1991年是美國權利法案通過200周年,時任總統老布殊在密西根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說,指美國人的言論自由受到威脅,「政治正確的講法在全國引發爭議,儘管它源於值得讚許的願望:鏟除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仇恨言論,但它用新的偏見取代舊的偏見。它宣稱要禁止某些話語、某些表達,甚至某些手勢……它要求(人人)行為正確,正是以多樣性(Diversity)的名義壓制多樣性。」

且不說這番話是對或錯,老布殊沒說出歧視移民和侮辱女性話語;特朗普卻藉口反對政治正確而大放厥詞,散布歧視和仇恨言論。

改革意志

文化評論家齊澤克(Slavoj Žižek)在一場辯論中質疑:「在政治正確的種種論述中,可以看到真正希望改革社會的意志嗎?我看不到。」他更誇張的指,「政治正確是一種更危險的極權主義」。傳統的歧視、羞辱是赤裸裸、毫不掩飾;威權壓迫、霸凌弱勢族群時,用了帶歧視的傳統語言,受眾清清楚楚知道自己遭侮辱,尊嚴受損。

當然,被霸凌者無力反唇相稽,只可以默默忍受,但內心仍是自由的,不過無法表達憤怒而已!比如一個白人當面叫黑人做「黑鬼」,黑人感到憤怒,會要求改變制度;可是,若白人稱呼他非裔人士,用政治正確話語包裝心底之歧視,黑人若以為自己不再受歧視,便被欺騙了。

齊澤克認為,政治正確比直接的歧視更加危險,這未免言過其實。可是,若政治正確派以為「講咗等於做咗」,改變了話語便等於改變了制度,這才是不折不扣的自欺欺人。

違背語文原則 「政治正確」最大弊病

人類是唯一會使用語言文字的動物,思考、認識世界、與別人溝通、傳情達意等等,均須使用語文。

每一個種族、文化都有其獨特語文,我們成長時都要學習一種或多種語文。古人只當語文是工具,名實相副即可;到十九至二十世紀,學者才認識到語文的影響絕不至此。

語文既是工具,亦是主人,意思是,語文是個框架,劃定了我們認知的範圍、思考角度乃至情感。舉例,早前有展覽名為《俠之大者》,這觀念是中國獨有,為國為民方可稱為「俠之大者」;西方有的是英雄,鋤強扶弱,卻非為國。近年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哈利波特》系列等,主題都是正邪不兩立、神魔相鬥,神必殲魔;《九龍城寨之圍城》是表揚俠義的時裝武俠片,有善惡卻沒神魔。當然,不同文化亦有些共同、普世觀念,例如復仇、伸張正義等等。

語文經常引起誤會。把「計算機」稱為「電腦」、「AI」譯為「人工智能」,ChatGPT不過是語文生成軟件,稱之為聊天(Chat),通通都是誤將之擬人化;電腦、AI都是機器,根本沒「腦」。ChatGPT並不能真正跟人類聊天;面對面傾偈,除了說話,還有語氣、表情、身體語言等等,ChatGPT全部沒有,哪算得上「聊天」呢?

智能(Intelligence)更是天大之誤會。正因為只有人類會使用語言文字,而ChatGPT可以生成語文和對話,遂誤會它像人類般有智慧,甚至有人認為將來AI有了AGI(人工通用智能),就等於有智慧,更有恐慌AI有智慧後會取代及消滅人類;然而,有智慧就有感受、情緒、慾望和意志嗎?

保護少數族群

上世紀開始流行的政治正確風潮,原本動機是改變公眾話語,保護弱勢、被邊緣化、受歧視的少數族群,免受侮辱、冒犯,損害其尊嚴,打擊其自信;這是第一步,也是較易達到目的之一步。之後,還要在公眾行為和社會政策爭取諸種族的權利、社會地位及機會更平等。出發點是好的,可惜演變成「文化之戰」,左翼用以詆毀公眾,右翼賴以攻擊左翼,便導致嚴重的誤用語文矣!

有些政治正確的語文改動無可厚非,例如稱娼妓、男妓等為性工作者;釋囚改稱更生人士;屍體稱遺體……這些都並非壞事,卻非必要;把黑人改稱非裔人士則有點名不副實:並非所有黑人皆來自非洲;按此邏輯,所有人類都是非裔人士,因智人的祖先是非洲人。

政治正確派最大的弊病,違背了語文首要名實相副的原則。老人改稱長者、銀髮族以示尊重,可以;稱為樂齡人士,未免名實不副,難道青年和成年人不樂齡嗎?稱老人為樂齡人士,更掩飾了許多老人晚景淒涼、需要照顧的事實。把失業稱為待業,難道有助減少失業之困苦嗎?反為減輕失業的嚴重性,只會裨益無所作為、不肯面對失業問題的政府而已!

美醜、肥瘦改用中性稱呼,架床疊屋,絕無必要。醜人若改稱「樣貌挑戰者」,只有他如此稱呼,怎會不是被標籤和污名化?美人會稱為「樣貌挑戰者」嗎?同理,只有肥人稱做「體重挑戰者」,他一樣會感到被污名化。何況,「體重挑戰者」字面意思,既可指超重和癡肥者,亦可指厭食、太瘦的人。

原教旨主義者

同理,吸毒者、道友改稱濫藥者,意思亦嫌不清晰。事關只有少數藥物屬於毒品,服用白粉是吸毒,服用過量安眠藥並非吸毒,怎可混為一談呢?再說,吸毒是害人害己害社會的行為,何須「保護」他們免受冒犯呢?一言以蔽之,這類政治正確話語全屬多此一舉,弊多利少!

政治正確派遭右翼攻訐為「逆向歧視」,可謂咎由自取,皆因不少政治正確派愈趨極端,成原教旨主義者。例如取消聖誕節、復活節,改稱季節、假日,禁止在商場播聖誕歌等等。美國有人主張,歷史上白人殺死大量原住民,可稱「屠殺」(massacre)。反過來,原住民殺死大量白人的慘劇稱為「屠殺」,乃政治不正確。黑人可以自稱黑人,甚至對罵時用「黑鬼」(negro/nigger)等字眼侮辱對方,白人卻不能用。這不是「逆向歧視」,又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