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為何香港只有《獎門人》 沒有《黑白大廚》?

韓國綜藝節目《黑白大廚》大收旺場,傳統烹飪比賽拍出了新高度。許多香港觀眾不禁問:「我們為何拍不出《黑白大廚》?」

香港電視綜藝節目發展近60年,各種類型仍在輪流播映。過去,本港的確有不少受歡迎綜藝節目,孕育無數名人明星KOL;然而,今時今日,當《獎門人》依然在播,同一個遊戲玩了幾十年,要突破恐怕不易。

本港綜藝節目鼻祖,要數無綫《歡樂今宵》,據知是當時無綫澳洲籍總經理Colin Bednall參考家鄉一個綜藝節目而來,1967年開播,至1994年結束,除創下健力士世界紀錄,節目孕育無數天王巨星甚至政界名人(如周梁淑怡、汪明荃等),確是一代香港演藝人的搖籃,也是當時香港人「日頭猛做,到依家輕鬆吓」的全家睇電視時段。

本地綜藝節目隨着潮流不斷改革,加入更多新元素,但若單看現時三大免費電視台(無綫、ViuTV及開電視),綜藝節目猶如停留在九十年代,旅遊節目從不間斷,日本、泰國等地無限輪迴;選秀節目由燕瘦環肥童年中年老年鬥靚鬥唱鬥大隻鬥騎呢等都選過;遊戲節目更不用說,《獎門人》系列由1995年至現在播足29年(相信下年會熱烈慶祝30周年);「獎老」錢嘉樂由中途加入變成「大師兄」,「獎門人」曾志偉由金像影帝做到今日貴為無綫總經理,十年人事幾番新,30年「獎門人」當然則無數番「Super」。

當然,還有一類綜藝節目今天已消失,就是《笑星救地球》、《開心主流派》一類諷刺時弊短篇喜劇,原因毋須多贅。

飲食主流

飲食節目在本港眾多綜藝節目當然是主流,由方太、李太午間教煮餸,到蘇施黃、肥媽、李家鼎逐一變成飲食界KOL;香港飲食節目多年來以教授煮法為重點,偶爾加插哪裏買餸便宜、食材小常識等。

自從烹飪比賽在名廚Gordon Ramsay的《地獄廚神》系列風靡全球後,香港電視台亦企圖分一杯羮,無綫在2006年製作《美女廚房》,大受歡迎,連拍3輯,近年不時開拍變奏版,邀請藝人嘉賓鬥廚藝,但收視始終不及《美女廚房》,唯有無限loop肥媽、鼎爺,或者肥媽加鼎爺、鼎爺加三姐,雙劍合璧,最緊要長拍長有。

各大電視台拍飲食節目絕對不能說「沒經驗」,卻一直停滯不前,原因相當多。要與《黑白大廚》比併,首要當然是budget,當年最高收視的《美女廚房》也達不到此規模,遑論現在無綫收視已經大不如前,更不用說收視更慘淡的其他電視台了,哪有錢買20個雪櫃給參賽者製造驚喜?哪來地方讓100名廚師同場獻技?以前做不到或不敢做的,現在更困難,起碼單靠一個電視台不可能。

拍節目資金有限,自然更受制於贊助商的支持,看《中年好聲音》,幾個評審個個像病入膏肓,身邊圍滿「脷底丸」、肚痛藥;《獎門人》更講到明「今集獎品包括……」。

植入式廣告無論任何地方的影視作品都有,但要做到自然不突兀,便很考幕後人員功力(或許他們根本無得揀);開拍港版《黑白大廚》,莫非每位廚師都要用李錦記豉油、家樂牌雞粉,或放幾十盒肚痛藥在評判桌上幫助他們消化嗎?

數十年過去,在地綜藝節目仍認為「看人出醜最開心」,例如看女藝人煮飯雞手鴨腳大出洋相、看素人「才藝」表演被無情叮走、看藝人食辣辣壽司被掟滿臉忌廉、看偶像接受大懲罰等,節目純粹引人發笑,內容單一,卻不知道現在觀眾選擇之多,打開電視看到節目預告已難得;如果預告片仍舊是這些幾十年不變的笑位,還期望觀眾會準時收看?雖然節目現在亦放上網,可隨時觀看,但觀眾只有一雙眼睛,收工吃飯洗澡執拾一下或做做運動,剩下的寶貴時間,誰會願意「投資」在笑不出的節目?

基本條件

說到底,香港綜藝節目最需要的是創意,要拍港版《黑白大廚》,必須有位牽頭人,只有政府或傳媒機構才能籌集足夠資源開拍規模如此龐大節目;牽頭人還要有崇高江湖地位,具備說服各大財團企業讓旗下星級廚師參賽兼不作干預的能力,問題是,參賽企業或名廚輸得起嗎?他們是不是真的有志推廣香港美食而非單純想贏出比賽宣傳自己(或餐廳)?最後,誰人有資格擔任主評審?誰人如此德高望重獲全港大廚認同?香港現有7間米芝蓮3星餐廳,莫非找這7位大廚當評審?《黑珍珠餐廳指南》一鑽餐廳大廚又能否獲信服?解決種種問題,港版《黑白大廚》方能實現。

地獄廚神參戰

香港綜藝節目萬變不離其宗,不過也不見得外國創意爆棚,只要轉台看看英文頻道就知:一模一樣的IQ常識問答遊戲;限時跳過障礙物不然會被轟下水;最離譜是播了幾十年的《笑笑小電影》,仍每星期在明珠台播映。

烹飪比賽節目同樣十年如一日,打開電視仍是見到「地獄廚神」Gordon Ramsay。由2004年到現在,足足20年,他差不多每年都有新的煮食節目,現在ViuTV播映的《明日廚神大作戰》是考驗料理創作者的商業頭腦,某程度上《黑白大廚》是Gordon Ramsay節目的集大成;作為「開山祖師」,盛傳籌備中的《黑白大廚2》已邀請他參加,而且是以「白湯匙」身份參賽。真的很希望肥媽鼎爺齊齊去「踢館」,如果成事,《黑白大廚:世界挑戰賽》肯定好睇過《復仇者聯盟》!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破‧地獄》

佛說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從佛說八大人覺經知道,佛教對生死的看法是豁達的,是必須面對的。星雲大師說過:人生有兩個大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生」,一個是「死」;人生也有兩個大謎團需要解答,一個是「生從何來」,一個是「死往何去」。
「生死」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但是多數人「生」的時候不知生命所為何來?生命的意義、價值何在?每天只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甚至憂悲煩惱、痛苦不堪的活著;到了「死」的一刻,不但臨命終人本身對死後的世界茫然無知而感恐懼害怕,就是在世的親人眷屬,也要面臨眾說紛紜的各種喪葬習俗而手足無措,真是「生固不易,死也艱難」。
為了化解世人「生死兩難」的窘境,二零零六年三月三日,星雲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主持遠距教學中,特別以「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為題,針對一般人對生與死的迷思,以及民間對喪葬禮儀的迷信,給予大眾正確的觀念與認識。
大師有感於「世間有很多風俗與迷信,而人本來就有很多的執著,若再被綑綁於迷信神權之中,則不得自由」。因此針對:人死後八小時之內不宜搬動遺體嗎?客死他鄉者,遺體不能返回家中嗎?燒「往生錢」、「房子」、「電器用品」給亡者有用嗎?乃至家人往生後,親屬應該為亡者做些什麼事,才是最有益於亡者等「喪葬習俗」問題,一一解惑釋疑。
另外,大師特別從佛教的觀點,提出對生死的看法。大師表示:「生死是一體的、自然的、無分別的;生死如燃薪、如換衣、如搬家、如出獄,吾人對生死應該要認知,但不要太介意。」大師尤其強調:「人生最重要的是,別人給我們因緣,我們也要給別人因緣,所以人生的意義應該是服務、奉獻、結緣。」
西方流行小說《星期二的最後14堂課》的主人翁莫里教授說:「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是沒有人願意談論它。」莫里補充:「當你學會死,你就學會生。」這意思是,你要接受死亡終究會到來。但我所屬於的嬰兒潮世代,不知怎麼著會相信我們能在死亡前發明長生不老藥,吃了後就不會死,所以並不真的接受自己和所愛的人總有一天會死的這個概念。我們對待每件事的基本態度就是「明天總會到來」。對於死亡的忌諱似乎是人之常情。如何從死看生?是近年有關「生命教育」的主要課題。港產電影《破.地獄》以香港人熟悉的傳統殯葬儀式為主題,先令觀眾感受親切,故事貫以家庭倫理和產業傳承的議題,亦讓觀眾產生更多連繫。

電影《破.地獄》以香港殯葬行業為故事背景,說穿了就是以「外行人」的視點,引領觀眾從道教的角度,進入具神秘色彩的傳統領域,反映香港社會在疫情之後的環境轉變。魏道生原本是中產階層的婚禮策劃師,疫情時期失去工作並負債纍纍,為了尋找生計,毅然轉行而成為殯儀服務銷售,俗稱「喪禮行街」。作為一個「外行人」,道生並不了解本地殯葬業的傳統,更不理解客人,即是喪親家屬的心態。道生初期處處碰壁,直到與前輩喃嘸師傅文哥結緣,道生學會如何「以生者為大」。

電影亦是一個老掉大牙的親情和解故事。傳統儀式「破地獄」傳男不傳女,因此令文哥與兒子志斌和女兒文玥之間產生嫌隙。直到最後,一場死亡法事讓逝者與在生之人得到和解,觀眾亦從中得以釋懷。

《破.地獄》的劇本平實而細膩,當中以個別小故事交代道生從不同苦主的個案,學懂如何關懷在世之人的感受,讓觀眾一同理解活着的意義。該電影原本屬於沉重抑鬱的風格,但是兩位以往普遍被觀眾認為演喜劇為主的演員擔演角色,令電影發揮了奇妙的化學作用。

許冠文與黃子華分別飾演文哥和道生,為嚴肅的主題賦予輕描淡寫的人生幽默感。尤其是許冠文,除了故事末段的畫外音獨白,他在整齣電影沒有很多長台詞,但是一言一語之間,流露輕蔑和忽視的眼神,展示不屑和質疑的表情,令角色更加生動地呈現觀眾眼前。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身體信號

  友人在社交媒體更新近況,上載的照片展示他的一雙手,其中右手明顯紅腫,圖片說明寫着:「想不到竟會尿酸上手!」其他友人紛紛留言「保重身體」、「早日康復」,亦有留言表示驚訝:「從前聽過尿酸落腳或尿酸上眼,卻未聽過尿酸會到手臂……」據悉痛風急性發作時,由於尿酸鹽沉積在手指或手臂部位,析出結晶後會使關節腫脹、發紅發燙、關節疼痛明顯,痛風發生在手指部位,建議進行手指關節制動,可以減少對手指的刺激,用毛巾包裹冰塊冷敷患處減輕腫脹及疼痛。

  我周邊的朋友和我一樣,大概都是已到花甲,在這時候,身體其實都有不同的狀況,有些朋友平時熱愛運動,又或注重健康生活,但身體亦會陸續出現一些異樣,很多時都難以找到原因。

  「最近一直耳鳴,看過專科醫生,但也找不到病因……」我的另一位朋友如是說。他突然出現耳鳴症狀,可以與很多原因有關,包括耳朵發炎、傷風感冒,甚至患上鼻咽癌等嚴重疾病,當中也有不少個案找不到原因,令患者感到困擾、容易失眠

  耳鳴屬於一個症狀,並不是一個疾病,背後可隱藏很多原因。所謂耳鳴其實是指在沒有任何外來聲音時,耳朵仍然聽到有聲音、聲響,通常只有患者才能聽到,旁人是沒法聽到相關聲音。

  根據朋友的描述,耳鳴時就像有一支軍隊在耳朵之內,一直進行步操儀式,長鳴不止。該友人是一位藝術工作者,平時熱愛觀看現代舞及管弦樂表演,聽覺的感受十分重要。「醫生找不到原因,唯有自己盡力適應。」友人雖感無奈,但仍然積極面對生活。

  對於不同友人的狀況,其實我感同身受。表面上,我是一個不愛運動的中坑,也算是「中看不中用」,身體在好幾年前已經開始發出不同信號。有些狀態也是不明所以的,例如我的右手中指在前年不慎扭傷,看完中醫跌打和西醫物理治療之後,雖能減輕疼痛,但未能正常彎曲。現在我的右手已不敢太用力拿物件,自己盡量小心。前陣子的某個晚上,我的左耳亦突然耳鳴,就好像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整夜不能眠,幸好幾日後便適應有關徵狀。

  近來,我在家常用的卓上電腦突然失靈,未能開啟文書軟件,我唯有暫用兒子的筆記本電腦。我的電腦已經有十多年,恐怕如主人一樣,「身體」也出現奇怪狀況。平時我主要用該電腦書寫文章,算是有點感情,至今未能持續,雖感遺憾,但也只有適應。「花無百日紅」,只有努力向前看。

恐龍經濟

恐龍,由三疊紀、侏羅紀到白堊紀,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直至大約6500萬年前,一個直徑10公里左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物種大滅絕。

談到這些史前巨獸,香港人的認知恐怕主要來自課外書或科學館經常舉辦的恐龍展覽,甚至是史提芬史匹堡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上月底,本港史上首次發現恐龍化石,頓成全城熱話,特首李家超揚言要捉緊機會,發展「恐龍經濟」……但我們其實對恐龍有幾深認識?

恐龍主要分為草食性和肉食性,白堊紀是全盛時期,海陸空皆見其蹤影,已發現的品種超過1200種,惟大部分無法在化石記錄下來。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2021年研究指出,地球上曾經出現過25億隻暴龍(又稱霸王龍),存活數百萬年,堪稱「龍中之王」。

到底恐龍是否全部「絕種」?答案是:不。科學家推測,當時的物種大滅絕,只消滅了地球上75%生物,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巴利特(Paul Barrett)分析:「一小部分體形較小的,還有身上有羽毛的恐龍活了下來,鳥類就是由恐龍進化而來。」

巨無霸泰坦龍

目前全球最巨型恐龍,是名為Patagotitan Mayorum的泰坦龍,全長36.88米,體重57噸,其骨頭於2010年由阿根廷農夫發現。成年泰坦龍體重可達65噸,相當於9隻非洲大象,每天消化129公斤粗糙而帶刺的植物,等於516個生菜,如此驚人的食量,間接解釋了他們難以「命長久」的原因。

不少人誤以為,恐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低等動物,殘暴冷血兼缺乏「社會行為」,同樣大錯特錯。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研究顯示,逾1.9億年前的恐龍已經出現群體生活,並且會哺育下一代。「隨着近年加深了解,知道至少部分恐龍是會照顧子女。」巴利特解釋,草食性的慈母龍(Maiasaura),學名恰恰正是「好媽媽」。

今年,有創科公司自稱為全球首間「反滅絕」企業,言之鑿鑿表示能夠讓4000年前絕種的長毛象「復活」,那麼,恐龍又能否像《侏羅紀公園》一樣重現地球?

專家認為,恐龍化石未能保留DNA,當中只有細菌、土壤、菌類植物等碎片,現存最古老的動物基因數據僅得5萬年前,因此「複製恐龍」根本是天方夜譚。「如此遙遠的物種涉及太多可變因素,如果像電影一樣,必然為人類帶來災難,而把牠們帶來現代,對牠們又有什麼意義?」保育專家迪基高莫(Mariana Di Giacomo)解釋。

推翻前人想像

誠然,恐龍化石對人類有什麼意義?的確,除非有專家解構,普通人凝視一塊「石頭」,只會摸不着頭腦。舉例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2022年展出巨型化石,是暴龍和三角龍的「最後決鬥」,甚至能夠看到身體輪廓,非常罕見,並推翻了前人的想像暴龍未必所向披靡,百戰百勝;三角龍的反擊力不低,也會用尾部抵抗。

中國是發現恐龍化石種類最多的國家,截至2019年已出土168種,三大寶庫分別為遼寧、四川和內蒙古,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集群埋藏地是山東諸城。然而,從未出土過恐龍化石的江蘇常州,卻打造了全國首屈一指的主題樂園「中華恐龍園」(詳另見文),相信是內地「恐龍經濟」的先驅。

1994年,內地遊戲機中心出現一款名為「恐龍快打」的山寨遊戲,質素一般,大學畢業兩年的沈波,是時任常州市高新區旅遊辦主任,覺得該名字「好聽」,伺機出擊。1996年第四屆世界地質大會於北京召開,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向東道主北京捐贈古生物化石,沈波派人把化石帶回家鄉,19977月恐龍園正式動工,3年後落成,如今已成為常州地標。

由此可見,「恐龍經濟」不一定與化石有關,本港土地不足,難以大興土木,建造媲美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頂級主題樂園;再者,香港有沒有足夠恐龍專家為大眾解說?第三,考古學在港有幾冷門,你知我知,有想法但欠缺人才,一切屬徒然。

樂園主角

想睇栩栩如生的恐龍「真身」,主題樂園自然是老少咸宜之選。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恐龍主題樂園名叫Terra dos Dinos(意謂「恐龍之地」)。

此樂園位於南美洲巴西里約熱內盧,2023年開幕,佔地150萬方米。園內擺放了40隻一比一的史前巨獸,其中10隻出自巴西藝術家之手,當中高達14米的暴龍,最為震撼。

不想去那麼遠,位於江蘇省常州的中華恐龍園,早於20009月開幕,已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華恐龍園開業超過20年,被視為常州必去景點,現有七大主題區,博物館內收藏「中國系列」恐龍化石,號稱「全國最齊」,有趣的是,常州從未出土過恐龍化石。

「港人鄉下」日本,現時最具規模的恐龍景點,非位於中部北陸地方福井縣的「芝政世界」莫屬。福井縣出土的恐龍化石,佔全日本約八成,縣吉祥物正是綠色恐龍。作為當地最大型恐龍樂園,總設有超過60種可移動的恐龍裝置,並分為草食類和肉食類,當然不能錯過生招牌「福井巨龍」和「福井盜龍」。

來年夏天,沖繩北部將有全新大型恐龍樂園啟用,名為「JUNGLIA」,毗鄰世界自然遺產山原國立公園,佔地60公頃,更勝大阪環球影城。

JUNGLIA以森林探險為主題,設有多項刺激機動遊樂,其中大型越野裝甲車體驗之旅,如同置身荷里活電影《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內,教人萬分期待。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歐盟前景

特朗普再當美國總統,對歐盟的影響會是最大。歐盟跟從現任美國總統拜登的仇俄援烏政策,歐盟委員會主席萊恩強調安全,而安全是以俄羅斯為最大威脅,一切政策都以這個為前提。但特朗普並不視俄為敵,反而視烏克蘭戰爭為無謂支出,養肥了軍工集團和安全系統的大貪,他會將之整頓清洗,美國不會繼續資助,歐盟要獨力支撐。

歐洲央行前總裁兼意大利總理德拉吉(Mario Draghi)代表歐盟發布了一項關於歐洲聯盟提升競爭力的報告。德拉吉的研究清晰地表明:歐盟正被美國和中國甩在後面。他分析指出,歐盟曾經受益於全球自由貿易,但如今卻身處一個不平等的環球競技場,必須對此進行糾正。第二大問題是歐洲工業缺乏創新能力,這使得歐洲的勞動生產率遠遠落後於美國和中國。

德拉吉提醒說,隨着特朗普在美國當選,經濟改革變得更加緊迫,因為特朗普承諾對歐洲產品進口徵稅,以減少歐盟的貿易順差。這名歐洲央行前行長9月初發表了一份旨在重振與美國相比陷入停滯的歐洲經濟增長。他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向歐洲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介紹提升競爭力的報告。

在今年99日提出的報告中,德拉吉表示,歐洲已經到了不行動,就要承受痛苦的地步了!

德拉吉呼籲制定歐洲新工業戰略,認為歐盟應該每年增加額外投資7500億至8000億歐元資助徹底和快速的改革,以解決歐盟競爭力落後的問題。

這一投資規模相當於歐盟 GDP4.4%4.7%,佔比達到1970 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1948-51年,二戰後美國對西歐各國協助重建的馬歇爾計畫,提供的額外投資每年僅佔GDP1-2%

在德拉吉看來,歐盟必須掀起支出狂潮,否則就將面臨一場緩慢的痛苦:我們已經到了這樣一個地步,如果不採取行動,我們將不得不犧牲我們的福利、我們的環境或我們的自由。

他受歐盟委託撰寫這份報告,發布之際正值歐盟委員會準備迎接新的五年任期,面臨著經濟停滯、邊境地緣政治衝突和極右翼政黨崛起等諸多挑戰。

德拉吉的報告指出,過去二十年來,歐盟經濟增長一直低於美國,原因是生產率進步較小。德國已成為一個特別薄弱的環節,因為其工業部門繼續努力應對高昂的能源成本和競爭力下降。歐元區最大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僅略高於疫情前。

德拉吉還警告稱,歐盟經濟增長持續低於美國,這讓人懷疑歐盟是否有能力迅速實現經濟數字化和脫碳。

報告提出對歐盟籌集投資資金的方式進行全面改革,包括新的共同資金和共同資產外,同時呼籲推動經濟政策的重大調整。

主要建議包括放寬競爭規則,以實現電信等行業的市場整合;通過集中市場監管實現資本市場一體化;以及一項旨在提高歐盟經濟獨立性的新貿易議程。

在高度分散的國防領域,報告呼籲建立共同安全資產和歐盟聯合資金來支持歐洲公共產品,包括共同能源基礎設施和聯合國防採購。

報告建議在無人機、高超音速導彈、定向能武器、國防人工智能、海床和太空戰爭等多個領域以及太空領域共同資助國防研發。

德拉吉還主張對能源市場進行全面改革,他表示高能源成本已經成為阻礙歐盟經濟復蘇的重要因素,由於化石燃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在能源結構中發揮重要作用,如何在減少排放的同時保持經濟活力,成為歐盟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這邊廂特朗普要求歐盟國家把國防經費從現時不到GDP2%,升至3%,不照辦的國家難以在北約立足,此舉必然迫使歐盟各國重新檢討援烏政策。各國財政不佳,維持經濟增長已力不從心,若獨力支撐烏戰,且要擴大國防支出,支付美國在歐的駐軍費用,政府內外必然有巨大反應,它們將會被迫休戰,以減少支出,拜登好戰的政策便會全然被推翻。歐盟急於休戰,條件便只能依俄羅斯。

休戰帶來的是一個長期保障俄烏安全的協議,便換來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緩和。有戰爭失敗的教訓,而美國亦撒手不理,歐盟各國便會企圖回歸烏戰之前的政經格局,至少是恢復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例如以俄國廉價的石油、天然氣進口,來支援歐洲的再工業化和經濟增長,以抑壓生活及生產成本。這些政策傾向與拜登的戰略相反,但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沒有直接衝突。烏克蘭休戰,歐盟各國朝野勢力必然譁變,推翻拜登施加的政策,也會反對萊恩及歐盟的仇俄親美政治取向,其中德國的政治大轉變會帶動歐盟戰略的逆轉。在這個逆轉中,中歐關係應亦會受到衝擊。

特朗普「美國優先」戰略,主調是利己損人,只從美國利益出發,不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和它們的反應。在他上一個總統任期的對華貿易戰,便顯示這樣單邊操作帶來的未必是其預期效果,反而是中國靈活應變,仍然保持對美的出口和貿盈,且進行結構調整,更增強出口能力與整體經濟競爭力。特朗普的貿易戰表面上減少來自中國的直接進口,但實質作用不大,且弄巧成拙,引發國內通脹壓力。

特朗普的對歐政策,同樣地會由美國優先變成美國孤立,放開了歐盟、俄國,讓它們可更從本身利益發展和在國際上合作。特氏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和國防敲詐,或許可多得一些眼前的收入,卻會失去盟友及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化友為敵。翻雲覆雨的伎倆,最終還是美國失道寡助。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承擔與忍辱

所謂「承擔」,「承」字初文始見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如雙手托起一個人的樣子,由下向上托起,是可以承重的力量,是故曾子形容君子:「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把幼小孤兒託付,把方圓百里的國家命運寄託,因為他能肩負重任。

至於「承擔」之「擔」,「擔」字本義是肩挑,一方面與肩頭有關,另一方面是「挑」,指扁擔兩頭掛上東西後,用肩頭在中間擔起。難怪英文把「承擔」譯作shoulder(肩頭),用肩頭扛起,有承擔便是有擔當。

但不管「承」或「擔」,托起或擔起,都需要力量,而「力」從何來?根據已故星雲大師的說法,首先要從自我認識、自我訓練做起,尤其不必諱言或逃避自己的短處,能夠勇於面對自己缺點的人,才能進步。

因此,星雲大師歸結「承擔」的定義有四:第一、對事不推諉;第二、對人不官僚;第三、對己不散漫;第四、對主不怨言。但我想起一個成語「忍辱負重」,要比星雲大師的詮釋更為傳神。《三國志》形容陸遜:「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忍辱負重就是為了完成艱巨任務,而忍受暫時的屈辱。

在佛法上,忍辱是六度波羅蜜之一,六度中忍辱列為第三,忍是出離苦海的法門。忍辱法門,從淺至深,有五種層次:生忍、力忍、忘忍、觀忍、喜忍。以第一層次的生忍為例,每當被辱之境到來,無法迴避,無法抵抗,只好堅強起來,忍耐下去;但心裏感到煩惱,難以忍受,很是痛苦。

因此,便進展至第二層次的「力忍」,也就是用最大力量,退一步、讓三分,退一步海闊天空,如《論語》名句「小不忍則亂大謀」。忍辱背後是知恥,所謂「知恥近乎勇」,而承擔要勇,故說「勇於承擔」。

第三步就是『忘忍』,凡事我就把他忘了,這就高了一步。度量很大,宰相肚裡好撐船,你對於我如何,我從不計較,於是就把這個事給忘了。

第四種就是『觀忍』。那就用上了《金剛經》所講的道理了。這個來侮辱我的、我受的侮辱以及被辱 之我,都是因緣所生,緣來則生,緣去則滅,都如同肥皂泡,都是要破滅的。這就叫「三輪體空」。這是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樣一觀,也就沒有什麼可計較的了。

第五種是『喜忍』。碰見種種無理橫加的事,別人忍受不了,我卻很歡喜。沒有這個對境怎麼能鍛鍊我的忍辱功夫呢!怎麼讓我快些成就呢?如此一想,歡喜有這麼個機會磨練自己,反過來感恩提供這個機會給自己的人,把他們看成是菩薩,忍辱功夫就一步一步高上去了。

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日本遊酒店爆滿 房價新高

上月姨甥女去日本大阪旅遊,在網上訂購的酒店房間被臨時取消,她和老公一時間徬徨失措,險些要瞓街。

事件除涉及不良酒店中介的職業道德問題,也反映到日本旅遊的旅客實在太多,酒店經常一房難求,價錢亦愈推愈高,不單海外遊客受影響,日本人同樣被波及,有本地遊客就因住不起酒店,唯有瞓地下。

姨甥女事後在網上平台中透露,她和老公在網上付了全費租住大阪一酒店,卻在前往入住途中收到電郵通知,房間被臨時取消,兩人經一番周旋不果,不得不另覓住處,發現附近酒店均爆滿,他們要不入住時鐘酒店,要不住5萬元一晚的酒店房,但那是港元而非日圓!幾經折騰,姨甥女終於在友人幫助下租到房間,不用瞓街。

姨甥女造訪大阪之周末,正值日本每年10月「體育之日」黃金周假期,各地民眾趁秋季天氣稍涼之際,一家大細前往東京、大阪等城市度過長周末,到處人山人海,酒店紛紛爆滿,價錢亦水漲船高,讓人懷疑姨甥女已付全費租住的酒店,因「超賣」被迫放棄低價訂房旅客。姨甥女所說日租5萬港元的房間,價格離地;不過,日本酒店房價愈來愈高,貴到日本人自己都吃不消是不爭的事實。

旅客已超去年

疫情後,日本經濟持續不穩,受通貨膨脹、日圓下跌等因素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發表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日本實際增長率僅0.3%,比7月份的預計下調0.4%;《產經新聞》認為,日圓貶值對旅遊業影響顯著,由於當局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其他國家央行實行貨幣緊縮,對外國遊客而言,日本衣食住行相對便宜,吸引更多遊客到訪;不只亞洲遊客,歐美遊客回流,亦進一步推動觀光人數上升。

日本觀光局統計,今年頭三季入境該國旅客人數達2688萬,比2023年全年數目更多,並有望打破20193188萬人次,當中排第一位的是南韓遊客(65.67),其次為來自內地(65.23萬)、台灣、美國和香港人的旅客,總消費達到5.8兆日圓。日本政府預期,6年內到訪東瀛的外國遊客將增至每年6000萬,各界將加強旅遊業發展,以支持不明朗的經濟前景。

東京是旅日熱點,香港人的「鄉下」;來自日本本土各地的人亦經常到東京旅行、公幹。世界各地旅客湧入,對酒店業來說自然是好消息,酒店房價在激烈需求下不斷提高,卻並非好事。根據東京酒店協會發表的報告,東京酒店平均房價,由20199月高峰時每晚10799日圓,經歷新冠疫情時跌至最低約6000日圓,至今年9月重上新高16409日圓,比疫情前平均上升近400港元;姨甥女差點被迫住5萬港元一晚的大阪高級酒店,絕不稀奇。在東京最繁華的新宿,酒店房間供應緊張,長假期如「體育之日」,連平價膠囊酒店,甚至能住宿過夜的網吧亦全部爆滿,有當地遊客無計可施,竟然要在桑拿店席地而睡。

桑拿浴場過夜

日本ANN電視台早前報道,新宿酒店在長假期間一房難求,歌舞伎町一間24小時營業的桑拿浴場,吸引大量帶着行李的本地客光顧。浴場免費提供浴巾及浴衣,付3000日圓可在場內逗留12小時;同一天晚上,遠至橫濱的膠囊酒店,竟要收15000日圓一晚,兼且爆滿。

本地遊客迫於無奈,晚上吃個便飯後,到桑拿浴室洗澡,拿幾條毛巾當被鋪,在場內的梳化倒頭便睡;後來梳化都被睡滿了,幾個後生仔唯有闢出一角席地而睡,還自嘲是「雜魚寢」(「雜魚」類似廣東話「二打六」的意思),卻又讓人想起早前小紅書瘋傳內地人窮遊香港在公園席地過夜。

「我覺得價錢好合理,有這樣一個空間可以睡已經很好了。」其中一位在桑拿浴場「雜魚寢」的日本人說。當然,為慳錢打地鋪,只適合單身男士,因公幹、單身上路或趕不上尾班車被迫找地方過夜;一家大細有老有嫩、兩公婆溫馨旅遊,只能無奈捱貴租。

而日本人應對酒店昂貴租金,各有對策,一名在東京開公司、家住福岡的老闆說,東京酒店太貴,他唯有每晚在辦公室睡梳化;另一個方法是「郊外宿泊」,即選擇遠離東京的地方度宿,有到東京探朋友的伯伯表示:「東京太貴住不起,我便提早預約埼玉的酒店,只是七八千日圓左右。」不過,東京酒店協會代表高部彥二表示,日本酒店房價短期內只會愈來愈貴,並由市中心蔓延至其他地區,他說:「除非出現經濟大蕭條,我認為日本通貨膨脹將持續,房價會繼續上漲。唯一辦法是經常上網,努力尋找最便宜的地方。」

大學生節衣縮食

談到日本通脹,近年來是不斷提升,加上日圓貶值,進口食品、燃料和其他必需品更加昂貴。日本總務省表示,東京10月食品價格上漲3.8%,電力成本和天然氣價格分別上升4%1.8%,但8月份實際工資下降0.6%,物價上漲速度超過工資增長速度,難怪日人叫苦連天。

為了與國民共渡時艱,不少企業定時舉行大特賣;在靜岡縣燒津市,一家大型超市舉行年度「大出血」減價活動,大量貨品低於原價一半發售,例如1620日圓的湯包禮盒,只賣300;一盒原本500的即食咖喱,特價5540,就算12月便到期,仍吸引居民大排長龍。可見生活逼人,日本人變得更精打細算。

而據《每日新聞》報道,98.3%日本大學生意識到物價上升對生活的影響,當中34.6%大學生每月生活費不足3萬,食物、飲料、交通費上升使他們百上加斤,但身為學生可以做的有限,兼職賺外快少不免,受訪的51%大學生更表示,為慳錢唯有開始節食,36.4%學生則同時「節衣」,尤其在東京等消費高昂地區上學,只能夠節衣縮食,慳得一円得一円。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以小過卦看美國大選後何去何從

  美國大選後誰人入主白宫已塵埃落定,但不管誰做總統,都要面對未來四年的新形勢。如今最多人關心的,是新總統怎樣拆解美國正要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以美國經濟執世界之牛耳,有甚麼風吹草動,都會波及全世界。

  美國經濟的表現一向引人注目,尤其是它佔全球GDP26%,近20年無出其右。作為全球主要貨幣的美元,掌控貨幣規則,體現美國經濟的強大和美元在全球貨幣的主導地位。然而,強勢表現的背後,仍面臨各種不確定因素。

  踏入21世紀,全球化進程加速使國際經濟和金融市場更緊密,也加強美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聯繫,提升了美元在全球經濟體系的影響,且帶來新的挑戰。推動美國經濟成長的主力,以金融服務和科技業最為突出,擁有許多世界領先的公司,如蘋果、谷歌和高盛等,在全球市場舉足輕重。

  美國的經濟結構高度依賴金融體系和科技產業,聯邦政府主導稅收與部門支出,而聯邦儲備則獨立負責貨幣供給。但這三者關係錯綜複雜,而經濟學家多是憑數據看經濟升跌,例如女經濟學家薩姆(Claudia Sahm)2019年提出的「薩姆規則」(Sahm Rule),指出美國3個月失業率移動平均值,比前12個月內失業率低點多超過0.5%時,便意味經濟面臨衰退。

  當然,僅憑「薩姆規則」,並不能看到經濟是否衰退的全貌,其他數據,如物價上升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非農業就業指數、房地產交投指數等,都要參考。但對一般小市民來說,沒有這些專業知識,是否對經濟前景預測便無能為力?

  但小市民雖然沒有專業知識,卻有嗅覺,會對經濟市場嗅到不對勁的氣味。這股氣味,便是黃金價格不斷再創新高,目前已突破2700美元/盎司關口。而不少金融機構,還持續看漲金價,表示金價未漲到頂點。而眾所週知,黃金是亂世的避風塘。當地緣政治局勢愈緊張,中東衝突局面升級,朝鮮半島局勢惡化,避險情緒和對市場擔憂,促使更多投資者尋求黃金這類避險資產,使人對經濟前景難言樂觀。

  世事紛擾,大可一卜,看看是個甚麼卦。我姑且以「美國大選後」起卦,以「美國」為上卦,「大選後」為下卦。「美」字9劃,「國」字11劃,共20 劃,除84 ,得出震卦。「大選後」的「大」字3劃,「選」字左旁是「辵」,7劃,故「選」字合共19 ,「後」字9劃,「大選後」合共31劃,除87 ,得出艮卦。

  全卦是上震下艮,是為雷山小過卦——陰陽並濟,動靜有道。《易經》有大過卦也有小過卦,但「大過」不是大的過失,「小過」不是小的過失。《易經》以陽為大,以小為陰,大過卦是陽氣過盛,小過卦是陰氣過盛。可見大選後的美國,陰邪力量不斷增加,情況不妙。

  小過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二卦。 雷山小過卦,行動有度,中上卦。 這個卦是異卦相疊。 艮為山,震為雷,過山雷鳴,不可不畏懼。陽為大,陰為小,卦外四陰超過中二陽,故稱小過,小有越過。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總會有小有過越的地方,不過正不能矯枉,所以貞得此卦亨,利」。卦中陰多于陽,故「可小事,不可大事」;「小事」指陰柔瑣碎之事,「大事」指類似國家這樣陽剛之事。上面說的是「大小」,下面講的是「上下」:「飛鳥遺其音,不宜上,宜下」。卦中兩陽在中似鳥的身軀,兩陰分列兩側似鳥的兩翼,故以鳥為喻。鳥飛留下了聲音,說明鳥飛得不太遠,不為過;鳥不能總在天上飛,只有往下飛才能還巢。在小過之時,「小事」、「往下」則「大吉」,這就是此卦要說明的道理。

  再看變爻。上卦20劃,下卦31劃,合51劃,除63 ,是3爻變。小過卦的九三爻辭曰:「弗過防之,從或戕之,凶」,意思是遇上阻力,難以通過,要嚴加防備,若放縱則有禍害,結果是凶。再看小過卦的交互卦是大過卦,可見禍害是因為要做世界警察,到處點火而來。喻國家應明辨過與歛的分際(分際是指待人處事接物都應有分寸),即是指清楚地分辨,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切實地履行。

  《象》曰:從或戕之,凶如何也。

  未能通過,防備於他。接著可能傷害於他,凶。

  小過大象為坎,二陽坎陷於四陰之中。又小過為陰勝於陽,九三與九四二陽坎陷而無法越過陰,因此兩爻都稱「弗過」。既知無法勝陰,那麼理應防之,以免於凶災。九四與九三的差別在於,九三當位又為艮止之上爻,當位而知止。九四則是不當位,又處上卦震之初,因此不知止而往,前往當遇到危險(厲為危險)。

  傳統將「弗過防之」連讀,意指未能嚴加防備。「過防之」的「過」同「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的「過」,超過的意思,意謂防備應該超過,不可不及。小過卦吉道在於小心情願要有些過度,就是小心再小心的意思。「過防之」也是謹慎再謹慎的防備他。

  變卦是豫卦,即小過之豫;結果要看豫卦——安不忘危,樂不忘憂。「豫」者防也,似是警告美國好自為之,不要惹是生非!行事尚柔不尚剛,居安思危,樂不忘憂。

  豫卦告訴美國,現在正是機會來臨之時,要注意把握這平亂大好時機,做好準備,專心投入。在這個關鍵時刻千萬不要因為有了一點成績就鬆懈倦怠,以防功虧一簀。豫卦有三層意義:一是預備、預防,有備無患;二是有餘,寬裕;三是豫樂。最重要的是:安不忘危,樂不忘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豫通預,《繫辭傳》謂:「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即取預備,有備無患之義。而有所預備者就能寬裕,事有餘裕,這也是「豫」的第二層意思。豫從予從象,本義是大象中的大象,旨在表現形體很大,又引申為寬裕之意。寬裕者得以安逸、豫樂,即《象傳》所說:「豫,先王以作樂崇德。」
  綜觀豫卦,其核心意義當為豫樂,但背後也有預防之意,這是因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豫樂當以有備無患而能寬裕為依靠,而其凶象與忌諱則是耽溺和流於怠惰。

  豫卦的卦辭是「利建侯行師」,為什麼談打仗?天地間萬物都應順應規律而動,就像日月按規律周轉,才不會出現閃失;四時按規律更替,才不會有錯。而聖人順應事物本身規律而動,就是賞罰清楚,從而達到百姓誠服的目的。所以說到豫卦的含義,其意義是賞罰分明,為平亂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