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日博文提到每個人對同一事件有他自己的「事實」,不符合其看法的就不是「事實」,而是「虛構」。以下舉一個例子:
為什麼愛因斯坦對月球的看法是錯誤的?
現實包含許多謎團,有些是如此難以理解,以至於即使是最偉大的思想家也感到困惑。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就是其中之一。儘管量子物理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愛因斯坦對其對現實的描述仍持懷疑態度。這些疑慮在一則軼事中得到了具體化。正如著名的現代物理學家李·斯莫林 (Lee Smolin) 所說,他曾經與已故的亞伯拉罕·派斯 (Abraham Pais) 一起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走回來。月亮出來了,愛因斯坦問派斯:「當你不看月亮時,你真的相信月亮不存在嗎?」愛因斯坦有這個問題,是因為當時研究量子力學的學者,認為觀察者對月亮的波性,造成波函數坍縮,令月球變回固體。
愛因斯坦捍衛了日常生活中兩個最基本的原則,第一,物理對象作為真實事物「在那裡」存在,第二,它們獨立於觀察者而存在。這兩個命題似乎不可能不是真的。當然,我們說,月球是真實存在的,在第一個人類凝視它之前,它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但這種觀點,在技術上被稱為天真現實主義,卻存在不確定的漏洞。
想像一下,你家的一個房間里掛著一個紅色燈泡,每次你走進房間時,燈泡都是亮著的。這是否意味著它一直開著?它有可能僅在您走進房間時打開。這聽起來很牽強,但實際上您無法證明紅燈曾經關閉。當你不看的時候,它必須關閉,但檢查它的唯一方法是走進房間看。
量子物理學有許多理論爭論已經持續了一個多世紀,但在其最偉大的先驅中,尼爾斯·玻爾和維爾納·海森堡指出,自然界中沒有任何東西,不僅僅是紅光,而且創造中的所有基本「物質」,如電子和光子,除非有人觀察它們,否則無法證明它們的存在。這只是量子世界中表現出的奇怪行為之一,但它可能是解開現實最關鍵之謎。
玻爾和海森堡開創了一個後來被稱為參與式宇宙的想法,它認為與宇宙法則的廣泛運作相比,人類遠非微不足道,而是關鍵參與者。正如海森堡所說,電子和其他粒子不是真實的,而只是作為想法或概念存在。當有人提出有關自然的問題時,它們就會變得真實,並且根據您提出的問題,大自然會主動提供答案。
在我們的問題之外存在什麼?這就是核心的謎團。量子革命消除了「外面」的物理物件可以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常識性觀點。愛因斯坦當然知道這一點。發現相對論後,他明白時間和空間實際上並不是日常感知的時間和空間。他希望月亮是真實的,因為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大自然的統一。當他憑藉 E=mc2 成為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時,他還很年輕,在他職業生涯的剩餘幾十年裡,他努力想出一種從數學上講,將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統一起來的方法。
在那個專案中,他失敗了,直到今天也沒有人成功。為什麼這對普通人來說很重要?因為現在量子現實以它奇怪的方式表現,而日常世界以一種幾乎常識性的方式表現。這兩者是完全矛盾的,這在人腦中非常接近地明瞭這一點。
大腦和所有物理對象一樣,可以逐層分解,直到達到量子的層次。到那時,它基本上消失了。看似固體物質擴散成能量雲(數學稱為波函數),這些雲在量子場中以漣漪的形式擴散開來,這些漣漪只能作為超空間中的數學配置來想像。無論您是從堆的頂部還是從底部開始,這並不重要。你不能讓數學配置學會思考,你也不能把大腦作為一個堅實的物理物件來保持完整。
為了讓這個問題更貼地,你的大腦就像房間里的紅燈泡。如果不去觀察它,你就無法證明它的存在。如果海森堡是對的,電子只是當人類構想有關電子的問題時自然界變成粒子的想法,那麼大腦也是一種想法。這恰好是一個巨大而複雜的想法。當有人問「心靈是什麼樣子的」時,大腦回答是 Natures 。
一旦你問了這個問題,整個神經科學領域就會出現。神經科學主要從生物學與生理學的角度解釋大腦的運作,著重於神經元、突觸傳遞、神經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等來理解思維、行為和意識。大自然有大量關於神經元、突觸傳遞、神經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等的微小答案來填補一個大答案。但是,大腦並不會僅僅因為它提供了很多事實就變得真實。這些事實與基本規則有關,即沒有觀察者,一切都不可能是真實的。簡單地說,每一次體驗都需要三樣東西:觀察者、被觀察的事物和觀察的過程。愛因斯坦想把這三個部分簡化為一個:觀察到的事物(在本例中是月球)。
然而,他的論點並不成立,因為就像紅燈泡一樣,整個宇宙都不能與觀察者和觀察行為分開。你必須支持相當多的步驟才能得出這個結論,對於普通人來說,包括絕大多數科學家,步驟太多了。但物理學仍然被愛因斯坦的問題所困擾:「外面」的任何東西本身都是真實的嗎?
物理學今天很混亂,因為它無法讓這個問題消失。二三十年前,物理「東西」是真實的,關於觀察者的整個業務可以被忽略,至少對於建造高速粒子加速器等工作目的來說是這樣。但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物質」已經成為「我們目前的物質和能量模型」,沒有人能就這個模型應該是什麼達成一致。
相當多的非常聰明的物理學家認為,意識是創造物的固有部分。這個想法來自那些被逼到牆角的思想家。無論他們多麼努力,他們都無法證明心智是如何產生的——所有的物理解釋都失敗了,而且繼續失敗。其次,他們無法消除包括觀察者和觀察過程的討厭需求——宇宙必須是參與性的。
當舊的思想和公認的觀點被逼到牆角時,革命往往會發生。這種情況正在發生,以下我們將討論為什麼愛因斯坦對月球的看法是錯誤的,實際上會改變一切。
愛因斯坦、月亮和你
目前,傳統物理學的許多基本原理都處於混亂的混亂狀態。偶爾,媒體會報導現代科學在黑洞或暗物質和能量的數量級上出現的奇怪發現,這表明這些現象至今仍未得到解釋。沒有公開的是,傳統物理學中許多最受珍視的想法都像渡渡鳥一樣死了。它們要麼是錯誤的,要麼是無法驗證的,要麼是與其他更現代的思想相矛盾,而矛盾卻沒有得到解決。
以下是像《死去渡渡鳥的想法》之名單,儘管有些可能仍然脆弱地堅持著生命。
- 五種感官感知的物理世界是可靠的。它是一切真實事物的基礎,包括心靈和物質。
- 大爆炸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發生過一次,併為已知宇宙中所有能量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 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提供了不可動搖的現實框架。
- 「在這兒」的主觀世界與「外面」的客觀世界是分開的。科學正確地處理客觀世界,因為它可以通過事實、數據、實驗和數學公式來完全理解。充斥著我們頭腦的主觀觀念和印象沒有這樣的可靠性。
- 在幾個世紀的勝利併為我們提供了現代技術世界之後,科學最終將擁有一個關於一切的完整理論。這只是時間問題,只需要理性思維的延續就能穿透大自然的所有秘密。
不假思索,無數人就接受了這些過時或完全死去的想法是理所當然的,就像宗教社會接受外在上帝的觀念是理所當然的一樣。如果你接受傳統的宗教或科學世界觀,你就在不知不覺中生活在未經檢驗的二手想法中。最好通過擺脫二手想法的生活來擴展人類的潛力。但這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命題。
正如上節中所討論的那樣,即使是最聰明的頭腦也可能最終為有缺陷的想法辯護,就好像它們是事實一樣。問題的關鍵在於愛因斯坦頑固地相信物理世界是獨立和預先存在的東西,不需要人類的輸入。重複上節開頭的事件,
[愛因斯坦] 曾經與已故的亞伯拉罕·派斯 (Abraham Pais) 一起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
走回來。月亮出來了,愛因斯坦問派斯:「當你不看月亮時,你真的相信月亮不存在嗎?」
為什麼這甚至是一個問題?我們當然可以相信月亮和所有粗大的實物,在沒有我們的情況下存在。你永遠不會懷疑,在一個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世界觀中,愛因斯坦可能在一些對我們的感官如此基本和明顯的事情上是錯誤的。但從一個多世紀前的量子革命開始,隨著舊的公認觀念走上渡渡鳥的道路,它們被更接近實際現實的觀念所取代。以下是最重要的選項清單,我們之所以選擇這些選項,是因為它們適用於您個人。
- 我們生活在一個參與式宇宙中,人類的投入和人類的思想很重要。
- 宇宙要麼被意識滲透,要麼甚至被意識創造和維護。
- 物質不會創造思想。兩者共存,但不會一個導致另一個。
- 每個版本的所謂「外部」現實都是臨時的、不完整的和有缺陷的。
- 當剝去理論解釋時,時間並不是普遍的,而是與觀察聯繫在一起的。實際上,只有永恆的現在。
- 自然法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改變的。
- 人類觀察到的現實有心理成分。觀察不是被動的;它改變了被觀察的事物。
- 隨著外部物理解釋的瓦解,自然界中唯一可靠的組成部分來自直接經驗。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品質(qualia)構建的宇宙中,qualia 是我們經歷的視覺、聽覺、味覺、質地和嗅覺。Qualia 是無可辯駁的,如果存在超越它們的現實,它就不能由人類的頭腦來構想。
以前提及:你是宇宙,我們詳細擴展了這些想法。對個人來說,重要的是是否存在比由搖搖欲墜、往往是死氣沉沉的二手思想支撐的世界觀更好的世界觀。
這樣的世界觀超越了理論,完全以意識的創造性方面為中心。剛才列出的替換想法不是一廂情願或反科學的。每天都有領先的物理學家、其他科學家和哲學家在闡述它們。讓我們想像一下,一種新的、更好的世界觀確實出現了並被接受了。在我們無法預測的未來某個時候,來自遙遠星系的一組高級外星探險家可能會向他們的母星發回一份關於人類的報告,內容如下:
「人類不再像以前那樣孤獨、孤立、不安全和自我懷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傲慢。他們不再攻擊和掠奪他們的星球。相反,他們意識到他們沉浸在大自然的結構中並糾纏不清。他們作為有意識的代理人承擔責任,塑造自己的個人現實,進而塑造他們的環境。他們謙卑地認識到,宇宙每時每刻都來自一個不可思議的源頭。」
「人類不是崇拜或忽視這個源頭,而是慶祝意識的無限創造潛力。現在他們明白了意識是如何在現實的基礎中運作的,人類已經接受了一直屬於他們的角色,作為他們所知道的一切真實事物的共同創造者。他們參與的宇宙就是為支持人類進化而量身定製的。」
「這種世界觀的轉變代表了人類幾個世紀以來相當武斷地分開的兩個領域的融合,即'在這兒'和'外面'的領域。」兩者作為一個意識團結起來,創造並支配著一切。事實上,人類現在把世界看作是意識不斷地修改和重塑自己。這種轉變產生了實際效果,將身體和心靈作為一個整體聚集在一起,即身心。」
地球上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巨大的樂觀情緒。人類不再受制於過去的制約和對未來的焦慮期待,而是學會了活在當下。在當下,他們重新發現了洞察力、直覺、想像力、好奇心、愛、同情心、個人成長和他們共同的人性的豐富性。
「宗教教條、種族分歧和侵略性民族主義等古老的殭化障礙已經打破,這要歸功於全球努力,在關鍵時刻將地球從生態災難中拯救出來。人類看到了自己內在無限未開發的潛力,這種信念被每個成長過程中的孩子所教導。所有這些變化都植根於一個巨大的洞察力,即現實是基於意識的。人類不再是漂浮在無限太空寒冷虛空中的星球上勉強生存的微不足道的生命形式,它已經重新構想了自己。在此過程中,他們意識到他們一直在想像自己。幸運的是,他們及時做出了這一見解,扭轉了他們的命運。」
沒有人能讀懂未來,但我們可以說外星人報告中的所有內容都是合理的,並且有科學支援。接受一個新的、更好的世界觀將自然而然地來自科學,作為人類專案的下一步,以了解我們是誰以及我們為什麼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