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退休生活


翻開政府統計資料,香港公務員平均退休年齡是5560歲,一般企業平均約61歲,教師法定退休年齡60歲,平均退休年齡約55歲。

我有27年光陰奉獻給教育界,於06年提早退休,比法定退休年齡早了8年。長年的教改政策,讓老師這一行愈來愈辛苦。本來入職時教物理,後來也要教綜合科學,數學,亦要兼任課外活動、食物部監委會、家教會等。其實工作壓力並非來自學科知識或教學技巧,而是校內行政工作。

退休後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繼續傳授我喜歡的學科。補習和代課就是其中途徑,算是難忘的經歷,也是其中一個得著。期間遇到感情豐富的學生,遇到天才橫溢的資優生,更遇到幾個miss,代替她們上課,使她們安心地迎接新生命。

但更大的收穫,是足夠時間,探求佛學,成就智慧。以前工作期間,想利用10%的時間反省自身的不足;能夠對著鏡子問自己今天內心的感受,而不是問今天教了幾章書,完成多少課程。
 

每天已花了90%的時間做這些事,可惜時間就是不夠。退休後時間可能比較多,可以用來自我反思,從而對自己有所幫助,排除雜念,達到正念。有一位智者說:「我們的慈悲心是要令周邊的人都快樂。只要你一直令周邊的人都快樂,你就肯定會成功。」退休後可以做得到!  
智者要說的主旨,就是用正念去作日常事情,煩惱自然減少,可得到持久的快樂,也就是自在。自在不算非常快樂,但很舒服,妙不可言,難以形容。
很多職場的人每天都要帶兵出戰,講預算、講策略、講增長。會議室就是戰場,每天都要與很多人商議,目的是追求四項事物:名、利、權、情。如果將它改為八個字:名枷、利鎖、權牢、情關。枷、鎖、牢、關,快樂背後原是苦。未退休的人比較難放棄名、利、權、情,反之較易,所以大部分退休的人很自在。
另一樣事可以多些時間去練習,叫做內觀,審視自己的感受。要內觀些什麼?西方人也有一個概念,叫"I, me, mine",我的、我的、我的,這就是「我執」。這個「我」字很重要,日常生活中,我們談了多少個「我」字?「我的想法是這樣」、「我希望這樣」、「我還是覺得那樣比較好」。每天都說這個字,但要當心這個字。事實上所有煩惱,皆出於我執。為何會有我執?我們錯誤地以為身邊的人和物,都屬我們所有,但其實我們沒有擁有過任何東西。那不是你的。即使有血緣關係,也不等於擁有,更何況其他?你擁有的只有一樣事物,就是「當下」。當下你在想什麼,在做什麼,在享受什麼。而一顆專注的心,則有助你掌握當下,擁有當下,並有助你保持當下覺醒,為明天作出正確決定,這很重要,也是需要練習的。
如果我們有「我執」,那就等同每天只是蒙著雙眼過活,別人有再好的意見你也聽不入耳,因為我執。我心裏便會想,別人比我愚蠢,哪有資格管我?我的想法做法才高明。所以「我執」是阻礙我們前進的。若能看破我執,願意吸納別人意見,將對自己有莫大好處。
談了我執,再談一個「你我」的觀念。這是一種分別心,在以前任職中學,常常聽到「你的班別、我的精英班」,「你的訓導組, 我的學生輔導組」。我也是到了年紀很大的時候,才瞭解到在對話之時,要先想想對方提問的動機,到底你關心的是什麼,有什麼顧慮。我年輕時,往往會衝口而出,立即組織自己的回答,但根本沒有想清楚對方提問背後的因緣;他可能並不是要一個答案,而是希望你給他一個安心。
「你我」觀念的另一面,是這個社會永遠都是有你又有我,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方,那可以引伸出佛學裏「空」的概念。空的其中一個解釋是,沒有事物是單獨存在於世上的,所有事物都是互相依存的。成功不是你個人獨力取得的,而是一班人共同努力取得的,是共業的成功。只有大家都想這件事成功,為它盡力去付出,那才會成功。所以成功時,不要趾高氣揚,說我是最叻,沒有人可以獨大。明白了共業這個道理,你就會懂得借力,盡力幫助更多人,其實是幫了自己。
此外還要練習寬恕心,那是一種念。我們有很多心念,其中一個大題目是慈悲心。生老病死,常令我們感動,但對於其他人,我們為何卻常常沒有慈悲心呢?他這次只是稍微慢了一點,你卻罵個狗血淋頭。你感受一下,你對不同對象的慈悲心,根本並不對稱——因為我執出現了,分別心出現了。
但受生老病死感動,只不過是出於同情心、憐憫心,那並不足夠。當一位義工被一班快樂的兒童包圍著,你看不到苦,然而這才是慈悲心——除苦帶樂,除去他人苦楚,帶給他人歡樂。因此退休人士喜歡當義工,從而除苦帶樂。
退休後多了時間練習正念,修習時可以專心,減少雜念,會令人保持當下的清醒,這對身體有益。吃飯時只吃飯,也能助你達到「如實知」——如實地知道真正的味道。若專心的是其他事情,則可讓你如實知道當時真正的情境,那是了了分明,你清楚知道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是在做什麼。運動員都必定有這種專注心,否則無法達到最高境界,他的腦海裏就純粹只有當下的動作,別無其他。察覺並放下我執,具慈悲心,就會保持覺醒,用正念去作日常決定,那樣煩惱自然減少,帶來持久的快樂。
在武學裏,如果你急於求成,可能會弄巧成拙,反而什麼都領會不到,這叫「武學障」。那當我們太刻意去追尋快樂,又會否遇上「快樂障」?最好就是「遇境逢緣,當下一念」。遇到適合的情境,助緣出現了,你就要去做決定,並盡力而為;只要盡了力便快樂。我並不擁有任何成就,我只是知道當境緣來到,我盡了力,也就夫復何求。再者,你又何必追求快樂?只要種下快樂的因,助緣來了,就能結果。我曾有無數類似的經驗,我幫過一些人,後來他又再突然現身,幫助了我,根本不用追求快樂。
還有廣結善緣,時間多了,可以盡量把自己所談的概念,與更多人分享。不過總有些人對這些正念的觀念充耳不聞,所以世界和平還是很難達致的,但我們盡量幫更多人明白,那些人明白後又再傳揚出去,令更多人感到開心,也就是了。我也希望藉著博文,廣結善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