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中國式教學法...勝!



      中國式教育與英式教育比較,哪一種方法好一點?博文中式教學法提出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五個中國老師到英國博航特中學教學的實驗計劃,這一輯分三集播送的記錄片,上周播最後一集,也公佈了這項四星期的實驗計劃的比試成績,結果是中國老師教的那一班五十個同學,考試成績大幅超越博航特老師教的同級同學,校長在結業禮上宣佈有了兩組老師的比賽結果後,學校要就教學法進行檢討。

  這個實驗計劃的重要一環是在四星期的教學實驗計劃完成後,參與計劃的學生要與其他由博航特中學老師授課的同級同學,一同參與在數學、科學和普通話科的考試,看看哪一組的同學成績較佳。試題由第三獨立人士設計,以示公正。

  考試結果是中國老師教的那一班的考試平均分更佳,數學科,中國老師教的一班,平均分是67.74分,博航特老師教的一班是54.84分;科學科和普通話科,中國老師教的一班的平均分分別是58.33分和46分,博航特老師教的一班分別是50分和36.46分。結果令中國老師大感意外。在考試前的幾天,中國老師直言很擔心他們的學生不會勝出,甚至說若他們勝出,會是一個奇蹟,怎料奇蹟真的出現了。

老師有心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英國廣播公司進行的這一個實驗計劃很有意思,重點不在誰勝誰負,不在哪一種教學法更優秀,而是切切實實地看到教學上的師生互動,才是最能夠啟發學生的一環,也印證了只要老師有心,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嚴厲的中國式教育對參與實驗的博航特的學生而言,初期是完全不可接受,他們甚至在課堂裏做盡所有反叛、不尊重老師、搗亂的行為,駁嘴,上堂隨意交談、講笑、化妝、吃漢堡包、煲水沖茶,樣樣做齊。這種種行為,令五位中國老師氣餒不已,也正因如此,他們在兩班同學考試比試的大日子前夕,齊齊表示沒有信心自己的學生的成績會勝出。但就在這最後幾天,中國老師沒有放棄,課後向學習上追不上的同學補課,解答疑難,又以一對一的談話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鼓勵學生說他們做得到,兼可以做得更好。
  由於老師沒有放棄那一群極度敵視他們和他們的教學法的學生,反而是循循善誘幫他們追上課程,結果反叛的學生到了試驗計劃的後期,高度參與課堂內的活動,自動舉手回答老師的提問,答對的獲老師即時讚賞,學生們的反應是報以滿足的微笑,反映心中所想是原來是「我做得到」。

魔鬼教室「脫胎換骨」

  實驗計劃從初期的「魔鬼教室」,演變至最後一天師生依依不捨,實在難得。當老師向學生說實驗計劃並不如她期望中那麼成功,即惹來同學們此起彼落地說︰「NONONO」,更有學生代表說實驗計劃是他們人生中最怪異但又最令人驚喜的經驗,全班更齊聲三次歡呼感謝老師,是整個紀錄片最令人感動的地方。
  整個實驗計劃最有意思和最值得教育工作者謹記的是計劃中的數學老師的結語︰「教學(成效)不光只看老師,而是老師和學生,兩部份同樣重要。」教學是一個互動過程,不論是中國式的嚴厲教育法,還是英式的以學生為本的因材施教法,老師付出了愛心施教,不論是哪一種教學法,學生一定會感受到老師的誠意和使命,最後得益的必定是學生。這一輯紀錄片絕對值得老師、家長、同學和教育工作者收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WSBT4_41s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今日台灣明日香港,還是今日泰國明日香港


我以前曾認為,香港若不改弦更張,今日的台灣就是明日的香港;台灣將於2016選出新一位總統,戰情將會是三方競爭:比較強大的藍綠兩營(國民黨/民進黨)和親民黨之爭;目前大選情勢都淪於政治議題的表述,還有次要的民生問題、台灣債務問題、教育問題、老人問題。不過無論誰勝誰敗,另一方的支持者必然不服氣,雙方矛盾必生,祈望的是只出現小規模衝突。2016年香港也有立法會議員選舉,將是泛民和建制派與小數獨立人士之爭,誰勝誰敗,誰佔較多數?幸運的話,或許與台灣相似。如果不幸的話,今日的泰國便是明日的香港。依目前情勢看來,特區要走泰國之路的機會還是不小的。

不少人以為西式民主是萬應靈丹,但其實在歐美國家以外,卻鮮少見到民主制度的成功例子,泰國更是其中一個失敗的代表作。失敗原因有多端,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只重改制度而不重改風氣,提倡民主,卻包容野蠻行為。

當地主要分為兩種政治勢力,俗稱紅衫軍和黃衫軍,一方的政客一旦上台,另一方必定不忿,於是只要集結足夠數量的群眾,大肆堵塞道路、癱瘓交通,現任政權哪怕是透過合法的渠道產生,但在暴徒面前也大多退讓,久而久之,便是養成其惡,使不少政治野心家可以為所欲為。他們根本不必理會民主社會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總之政權不在我手,我就設法推倒你,你不接受我推倒,那就是不尊重民意。至於何謂民意?既不必考究,也不必衡量,總之只要我的身份是平民,我就代表民意。他朝輪到我上台執政,政治對手又如法炮製的對付我,泰國就是陷於這樣一種無聊又無休止的惡性循環。

去年泰國情勢大亂,民主制度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結果恰如開門揖盜,讓當地的軍人檢了個大便宜,他們發動政變,成立了軍政府。軍方初時宣稱在去年底就會還政於民,如今卻又推說要到後年才可。香港的政客若再胡鬧下去,2017年將要選特首,當心將來被迫這樣做的,是駐港解放軍總司令!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五分鐘讀懂《通勝》終生受用不盡


屋企年年都買《通勝》,捧吓表姨丈嘅埸,今鴻文共賞:

蔡伯勵解釋,曆法與天文學關係密切
 
93歲的曆法權威蔡伯勵大師日前於香港大學在灼見名家傳媒、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及商務印書館合辦的「中國曆法與文化遺產」座談會中,暢談文化遺產及天文曆法,也談經濟及流年運程,揮灑自如,談笑風生,在場笑聲不絕,近300位嘉賓聽眾如癡如醉,場面令人感動。本社把當日他的精彩演講整理如下,讓沒有出席的讀者分享他的真知灼見。

各位學者、各位嘉賓、晩上好!本人今晚得到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灼見名家傳媒及商務印書館仝人的邀請,以中國曆法及文化遺產為題目作一個學術性講座,深感榮幸。本人今年九十有三,但是讀書不多,對天文書籍略窺門奧,從事編輯曆書的工作有70餘年的經驗,對這個題目還是勉強可以應付,現在先謝謝大家今晩的光臨捧場!在今天日新月異變幻無常的社會裏,我的工作、講話、觀點是否會與潮流脫節,見仁見智,希望各位多多包涵。
自幼深受父親啟蒙
    我在18歲就出道,讀書期間家父經常抽空指導我認識擇日的工作與及計算曆書上的天星七政四餘的數據,當時年紀尚幼,對於擇日工作在心理上實在有多少排斥抗拒,認為在新社會新生活裏,還要搞這種落後的東西,似乎有點不合時宜。但當時家父用凝重的眼神目光對着我說:「為父已經年近70歲,你屬長子,我們真步堂學術是一步一步精密地計算出來的,亦都是你祖父艱苦研究出來的成果,響譽國內,做成今日有名的品牌,雖然是沒有大發財的機會,以此學術行世,尚可養活妻兒,若我一旦撒手西歸,家庭的負擔就落在你身上,你上有母親,下有弟妹依你為生,若你學得家傳的學術,其一可以承傳乃父之志及上慰祖先之靈,是為之孝。」(大師笑曰:這麼壓下來!)父親繼續說:「養活家庭弟妹母親亦為之義,雖然本堂收入清淡,好像一件舊棉襖,樸素不華,但依然在寒天風雪之中可以保暖。」這番嚴肅的話使到我心裏立下意志,盡心盡力隨父親學習,到今天不至於失傳。
    從學習實驗過程中,與事實相結合,發現應驗者十有八九,根據我們所擇之吉日,完事之後多獲平安幸福,吉慶有餘者不知幾幾,但也有些人不重視擇日,只顧及方便自己,不顧後果如何,做起事來觸動凶方(不如意的方位)在發生不如意事後,就來我處找解救的方法。我細查之下,很多都是因不明白方位的吉凶,每每經由犯煞而引起,即如今年三煞五黃在西,方位為凶神惡煞,甚重假如不會趨避將會引起不良效果。這是見不到的危險,即使能獲解救,也會阻礙工程,受到不必要的損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實驗證明,覺得事情並非巧合,在經驗累積之下,加強我學習信心,改變我初期的淺薄思維。
     曆法的由來
    言歸正傳,我們談談中國曆法。曆法這一個名詞,在古書上律曆志及曆志,通常把官吏裏的史實記載起來,亦都稱為曆法,這些挪用同我們今天所講的曆法是沒有關係的。後人將日曆或者曆書,通通都叫做曆或者曆術,這種稱呼對我們所講的由天文學上產生曆法就不會混淆。在我們日常生活裏,可以見到有月份牌,我們叫做曆譜,在很多古籍中可以看到。
    曆譜初期謹編排每月之日期、每日的干支,及後由簡變成繁,每日加註了許多的吉、凶、神、煞、宜、 忌等的編寫,篇幅由一增至十倍,由最初的曆譜演變為曆書,即現在的所謂《通勝》。《通勝》只是一個俗稱,因為廣東人每事都講意頭,「輸輸」聲不好聽就改「勝」,「通」就是因為曆書中很多天文、地理、文學等的學問,看了這本書就通,及後就索性稱為《通勝》。
    在古代沒有時辰鐘,沒有計算時間的工具,也沒有日曆,若要知道時間和季節以及方位,就得仰觀天象,看看日月星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時間都是由天文天象來決定,「曆」的起源首先是由「日」開始講,一光一黑或者由光至光、由黑至黑成為一日。至於「月」就由最吸引人的月亮講起,月缺至月圓,或者由月初開始,由未圓到月缺,直至月亮都不見了,稱之為一個月。「年」的分別是按着月年的規律,來決定一年的季節,指導農事及時進行。我們中國以農立國,二十四節氣視之為最重要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次序,用年月日的處理,由天象的推步,清晰的計算出來,實為天文數學之一項。
    至於推算的方式,前人已用盡心機,將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法則,編成一個推算日曆的公式,我們按步就班編成日曆或曆書,以供大家應用,使社會交通無阻,世界交流無誤,不容有錯,錯就天下大亂。日曆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每天都會用到,我們只是默默地做這個工作,做到準確以供大家應用。
    過去中國的歷史,在皇帝時代起直至今天,已經用過102種曆法,這些曆法都是離不開陽曆陰曆的範圍,只是當中有些變化,實際也可說成為中國的曆學史。今天所講的曆法,只屬粗枝大業,曆法有很多細節很難去深入講明,打個比喻,醫生只可醫好你的病,卻不能慢慢把這個病的病理、如何起源、如何形成一一詳細解釋。大家學懂用陰曆和陽曆已經很中用了,也很難詳細解釋天象所有的星宿、日蝕、月蝕、彗星等等的關係,待有機會向大家慢慢深入解釋。
   《通勝》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回想我們中國的大儒——孔夫子提倡仁義道德、禮義廉恥,這些都是建國的基礎、建國大綱,是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今日社會人心澆漓、西風東漸,人心趨向時髦,動不動就以西方的為了得,我們古老的就視為無用,數典忘祖,實屬可悲。
    假若一旦將有用的古典文學去蕪存菁,古為今用,必定可以使到振聾發瞶,做到教育人心的作用,現今西方人士正向中國了解和學習我們的文化,而國人對國學則一知半解,這種崇洋心理,將會使道德淪亡,甚至無可藥救,我在這裏大聲呼籲要把這個古籍復興。當然,當年的文化未必適合今天的環境,但是古人的先賢有這樣的智慧創造出來,我們也有我們的智慧,將古人的學術,加以整理,去蕪存菁,古為今用,這就正是當局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意義。
    至於本堂的工作,在2013年獲廣東省政府把真步堂通勝列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得悉之後非常高興,甚至掉下眼淚!
    本門的職業並非普通學術,但轉入民國時代就受盡冷落。在我執業期間,會感到自卑和尷尬,人家問我做什麼工作,我告訴別人我是做擇日和風水工作——人家在我面前稱我為哲學家、玄學家、大師、堪輿學家,背後就被人篤背脊,說我導人迷信,受盡冷落,人不知而不慍,但心裏總會有些芥蒂,有些人以為自己讀了這麼多的書,還要信風水擇日的把戲,好像辱沒了他的知識,想來真覺可笑。
    我還記得早60年前,順德的岑學呂先生到香港,我在荃灣遇見他,他對我說:「伯勵,我讀過天下這麼多書,都不懂得去看你這本《通勝》!」我對他說:「岑老師,你的確讀過諸子百家的書,但你未讀陰陽家的典藉,你不能說這是沒有的,只是你不認識而已。」從此之後,我每每感覺到《通勝》讓普通人覺得不容易看懂,那是因為沒有經過指導,認識《通勝》和天文曆算的人不多,所以無法普及。在這情況之下,如今得到政府頒發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等於把我的數十年「冤獄」一次平反!
 教你五分鐘內學懂看《通勝》
基於這個事實,我亦了解到這不太普及化,必須要把《通勝》內容改一改,以前你們看《通勝》會看到吉辰、好日子、凶神、開日⋯⋯之後把日子慢慢定出來,但又不知道對不對。我把這種被認為麻煩和不容易認識的,由繁而簡,集中我的心力,篩選至只有一個結果,把每一日的日子好壞用三個數字表示:(上吉日)、(中吉日)、(平吉日)做出這個結果給大家,讓大家打開《通勝》一看就知道哪一天是好日子和不好日,不好的大家就不要用,好的隨便可以用。
    這也只是初步,如果想知道這天是否適合自己用,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 75頁裏,我大膽寫道:「只要花五分鐘學習,掌握《通勝》活用過程,洞悉趨吉避凶計算,使你終生受用不盡。」這句話最厲害!那如何用法?裏面寫得很清楚,我已清楚地列出上吉日、中吉日、平吉日,我是這樣分配的:上吉日85-100分;中吉日70-85分;平吉日60-70分,這些都是穩健的好日子,其他的就不要用。
    就本命的吉凶以合吉,在個人方面的計算,我用大家最熟悉的十二生肖分別寫明,比如命主屬鼠的,《通勝》是午日午時沖鼠,雖然這日是很好的日子,但屬鼠的也不要用——這雖是鮑參翅肚,但卻不適合你吃,只能吃別的,吃海參吧!—— 即這天雖好,卻是不適合屬鼠的人用。再看下去能夠在丑日、申日、辰日、子日中,㝷求上吉、中吉、平吉的吉日,那就吉上加吉了,即好日,又配合你本人可用。經我解釋後,五分鐘就可以學懂,大家就會感到很容易使用《通勝》,終生受用,但以後就是「有《通勝》就得,無《通勝》『搞唔掂』!」
    在曆法這方面,其實計算天文學是非常繁複的事,我們講出來好像很容易,單純在這裏講是講不完的,大家也不需去研究,我們已把「鮑參翅肚」都煮出來,大家也不用再勞心勞力。
通勝的歷史
 我希望介紹一下本堂的《七政經緯曆書》,這本書是由我祖父開始編製,有120多年歷史,以往稱為《真步堂‧七政經緯選擇通書》,直至民國後改為《七政經緯曆書》,內容是相同,只是在名稱上略有改變。這本書很艱難,做這本書要用上四位工作人員才可計算出來,計算一年的軌跡、日月土木金水火在天體的位置、如何運行才能運用,另還要計日月蝕,要用上一年半載的時間編定計算吉凶。如果只有一個人來做,幾乎要一至兩年才能完成,我們只能是集體創作,全家人交替輪流計算,把整部通勝承傳至今。
    我講個一個故事給大家聽聽:以前,這本民俗《通勝》並非由我做的,是一個姓李的師傅做的。他是雕木板出身,通勝商向他要木刻《通勝》,他又要向別人找稿,後來他決心去北京學做《通勝》,苦心學成回來。他有兩個兒子,他老人家的思想是希望兄弟聯手合作,把天文部分教長子,日曆陰陽部分教次子,意念上是要兩兄弟一定要合作,不合作就無飯吃。
    人算不如天算,長子去世,次子做了《通勝》出來又不知道如何計算日蝕、月蝕的日子,《通勝》工夫是否了得,就是要知道日月蝕的日子,計算準確即表示你有功夫,沒有這些天象就不能證明這本《通勝》是有用的,也沒有人會相信。那只好找人幫忙,而當時的行家中,懂的人不是絕無,只是少而已。佛山有位學習天文的師傅請他幫忙繼續做,如是者又過了一個時代,這位師傅又過世了,老李就來找我。
    當時我並不知情,告訴他說:「人家在做的我就不做,我也不想搶別人的生意,我只做我自己的就好了。」後來書商又來找我說:「蔡兄,現在無人會做,你來幫手做吧,若你不做,將來就沒有《通勝》看了,做出來也是便利大眾。」我知道這個情況後,那就義不容辭,民俗《通勝》亦不致斷版,又可繼續出版了。那又有人來對我說:「老蔡,有這個機會,因為少人識,你自己把這門生意壟斷,這生意也不錯的。」但我拒絕他說,因為這是別人的生意,我從不撬人牆腳來做,我有我做人的個人觀點,乘人之危,而取人之利,我是絕不會做的。我是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只會幫人成事。
    直至日治時代,因為工人缺乏,老李請不到工人,5月要交的稿,8月仍交不出稿來,那時要交到外埠印刷的,書商又走來勸我做《通勝》,說通勝是需要預早印刷,否則應不到市場,要轉用柯式、石板印刷,要求我去做這本《通勝》,但當時這《通勝》是由老李做的,我就回答書商說:「現在我們這樣合作愉快就好了,我不想搶別人的生意。」最後老李就自己親身來找我說:「我也事實上沒有工人,而且我年紀也大了,你來幫手做吧。」
    既然老李是這個環境,那我只好答應去做。我當時還很年輕,有了這個經驗,我就知道要做《通勝》一定要集體創作,我有幾個子女,我就教他們都要懂天文曆學,讓大家互相參考互相計算,使每一個人都成才,每一個人都能獨立做一本書,故此書的承傳至今時今日,尚且不致失傳。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中式教學法


      五位中國教師參與英國廣播公司一項到英教學的實驗計劃,他們將中國式教育放在英國漢普郡的博航特中學複製,結果是學生反抗、老師反感,完全沒有磨合的可能,實驗徹底失敗,實在是意料之內。
        實驗計劃是由英國廣播公司製作的一輯紀錄片,分三集在三個星期中播放,參與計劃的博航特中學屬英國中學中評價相當高的學校,校方安排了五十名年約十三、十四歲的九年級學生參與計劃,結果課室秩序大亂,部份學生在以下的紀錄片中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們受不了中國教師那種嚴厲的教學方法,所以才以惡劣的態度還擊。校長也幫腔撐學生,指中國式教育方法「極度沉悶」,他還說:「要是你走進課室卻不尊重學生,那當然會出問題。」學生覺得自己很理直氣壯,校長也撐腰,但英國民眾看過紀錄片,反應又如何呢?
        從網上留言所見,這一輯紀錄片帶來熱烈的討論,有趣的是不少留言者對學生表現非常之不以為然,對學生毫無紀律的態度更覺反感。但從留言所見,不少表達反感的人相信並非是年輕的一輩,有些人說中國式教育也是他們年輕時受教的一套,反映了年紀較大的英國人,仍然是對課堂要有紀律,要尊師重道深信不疑。
        由網上留言可見,今天中西式教育的隔膜,不在歷史文化的差異,因為講基本教養、禮貌,學習要勤力、要專注等等觀念都應該是普世性的,所不同者是有很多西方社會的學校,教學的立足點愈來愈強調尊重學生的個人權利和自由,而輕視了學校,事實上也有需要教導學生在任何環境之下,都有責任、義務接受一些社會規範和標準。欠缺這種思維,被培養出來的學生長大後還可以是哪一種公民?
        紀錄片中的其中一幕是,中國老師將中國上課前唱國歌的做法,在博航特學校照辦煮碗,但唱的是英國國歌,豈料原來很多學生都不懂得唱,有學生更挑戰中國老師何解他們要識唱英國國歌,質問老師國歌與他們有何關係?這些學生的表現和態度,不知是否英國校園的縮影,若果是的話,發展下去,英國社會還有幾多國民凝聚力?
        過去式的西方教育與今天的中國式教育,在理念上有很多相同之處,但今天西方社會自由和個人主義氾濫,這股風氣橫掃校園,改變了校園文化和學生期望,結果是禍是福,真的令人不知如何評價。
        兩種教育方式都有優點和缺點,其實可以互補,但從何開始,如何可以各自取長補短,教育工作者可以以開放態度探討。博航特中學校長說參與計劃的原意是深感中國學生成績突出,也是英國學生未來在職場上的競爭者,因此希望透過計劃,找出中國式教育獨特之處,看看是否能引進入英國課堂,提升學生的競爭力,但試驗過後,校長因應學生反應便否定了中國式教育,實為可惜。
        事實上,這一次試驗,也為中國老師帶來衝擊,若雙方能抽離一點,比較客觀看對方教學法的優劣,可能會有助大家發展出一套能兼備今日中西式教育優點的教學法。若這次試驗因衝擊太大而就此劃上句號,實在太可惜了!
 BBC拍攝的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T6c4NZ6jk#t=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BpxNotv-E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佛陀教誨


 

偈頌一首:「華嚴最早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三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載。

 


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生在印度迦毗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備受父王的疼愛、姨母的呵護及全國人民的敬愛,享盡人間榮華與歡樂!但對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這種生活並不是他所要求,他看到人生的老、病、死種種無常變化,因而讓他去思考及追求真理,這就是覺者與普通人不同的地方。

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有一首偈頌,很好地說明了一代時教的五個先後順序及時間長短:「華嚴最早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三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載」。而串連所有佛陀教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因緣果報(緣起)的理論。

五個時段如下:

1. 佛陀證覺宇宙人生真理後,又在菩提樹下靜思二十一日,說出圓融無礙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經的對象是大菩薩、大修行人,內容不是我們凡夫能夠容易明白的。

2. 隨後,佛陀用了約十二年時間,主要講《阿含經》 ,道出佛教的最基本教義,亦是佛教最早教我們修行的經典。內容包括四聖諦,十二因緣── 一套不論大乘或小乘修行人都應該學習及修持的最基本義理。

3. 接著是用了八年時間講方等經,介紹大乘佛法,教導修行人不但要「自度」,亦要發慈悲心「度他」。

4. 佛陀共花了二十二年時間講六百卷《大般若經》。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 「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 . . . . .般若波羅蜜,能遍觀諸法分別實相,無事不達,無事不成,功德大故,名之為母。」又說: 「五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離般若,不得波羅蜜名字。五波羅蜜如盲,般若波羅蜜如眼. . . . . .以是故言:欲得諸功德及願,當學般若波羅蜜。」由此可見「般若」的重要性。
我們所熟悉的《心經》 (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及《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大般若經》的部份精華。

5. 最後的八年,佛陀主要講《妙法蓮華經》及《涅槃經》 ,很多修行人每日必誦的《法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是出在這個時段。
 
佛陀亦在不同時段,大力推薦淨土法門,鼓勵娑婆世界苦難艱生,先移民到理想的極樂淨土,繼續修行而快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