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經絡臟腑,真氣尋源


朋友將一幅圖片電郵給我,題名是生理時鐘,經脈作息。內容應該是氣的強弱經過經脈時與時間關係。
      
老中醫引述《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何來?」書中開宗明義,指出真氣為一切健康之本。但何謂真氣?則費煞思量,且眾說紛紜,有指是呼吸之氣,或發自五臟六腑運轉之氣,或起於心意帶動之氣,竊以為這只屬元氣之動而已。至於元氣之流動,多聚散於丹田(此部位範圍虛廣、約處於小腹前後左右內十字中間)。若論元氣即是真氣,則兩者何須同物而異名?本人參悟經年,以沉思所得,氣有太極與無極之分:太極生陰陽,陰陽相推為動源。
人之一呼一吸乃陰陽之動,動即氣生,此指人體運動呼吸之氣,經肺部吸收成養分,故一切運動操練或技擊武術等,皆屬體能氣力。太極拳、站樁功及各種有關功法,雖歸入內家拳理,能修補元氣、及增強五贜六腑運作能力,卻仍屬有形式鍛煉。五臟六腑亦各有其本氣,如同《易經》所言,陰陽動靜,各居其「位」、順「時」流行,試簡略分別。
                                                           經絡尋臟腑本氣
論臟腑之氣,本人首重肝膽,因痛症攻心,肝魂難守、牽連至廣。膽腑之氣從腳下坵虛穴起,五行屬甲木,旺於子時。若膽壯則心雄,氣吞山河;肝臟之氣起於腳背太衝穴,屬乙木,盛於丑,不宜過旺只宜平和。肝膽氣若病,魂離魄盪,或夢幻風邪。若然肝膽相照,則豪氣干雲。
肺氣乃養命根源、元氣之初基,始於手部太淵穴,屬辛金,旺於寅時,人命存於呼吸間。大腸氣出於手部合谷穴,屬庚金旺卯時,此腑為排毒之所,氣通則腸通,氣閉則腸塞,故與肺氣互補功用。腸肺屬形器,故兩氣之盛衰強弱、或可知或可控,而其他臟腑則經常透過別的內外相關器官顯示病徵。
脾胃居中,如坐鎮中堂,主管消化及輸送營養至各臟腑,故脾胃好壞直接影響全身各部位,胃氣與脾氣容易表露及收藏,「八方風雨會中州」,各臟腑可藉之返本歸源,故亦有脾胃派中醫學說流行。脾胃氣動,偶爾也會帶引其他身體部分移動,這現象可能誤導練功者以為是真氣。
膀胱之氣起於腳下京骨穴、沿脊椎上頭部,乃支撐全身骨架氣力,屬壬水、旺於申。氣強則骨胳健全,氣弱則骨病與膀胱水虛、百病叢生。天一生水,腎氣屬癸水、出自腳下太溪穴,旺於酉,有調節各臟腑之功能,但憂思則傷腎。若與心氣相交,心氣屬火出自手部神門穴,兩者配合得宜,名曰「水火既濟」,陰水為精,心氣藏神,即練精化氣,化氣養神。
以上可統稱為太極之氣,陰陽動靜有跡可尋,只可作為導引修煉方法,還須理解十二經絡以外之奇經八脈,配合道家思想,再進一步推敲「無極真氣」。
「無極氣」,乃無為而自然產生之氣感,起於莫明。若無極氣發動,則自有真氣從之。惟修真者須忘我,有如「嬰兒之未孩」境界,倚食母體之氣,此胎兒氣稱先天元氣。「我思故我在」之我、是一種形相執着,若執形相則不能忘我。元氣只是我的存在,可藉各式運動和陰陽相推等功法而產生,故名之「太極氣」。而無極真氣則杳杳冥冥,若存若亡,求之若遠,捨之若近。

臟腑經氣
三界合一(即天地人為一體),故天人相應,其實也是氣場的互相感應。天代表大自然、具有整體宇宙觀。天指晝夜及四季交替,而宇宙則涵括四方上下與古往今來。十二臟腑經脈帶動元氣,每天依着不同時間流注各經穴,與此同時另有8條神秘經脈影響全身經絡,而整個系統只取8個穴道、其功能貫穿十二臟腑經氣,故名「奇經八脈」。
元氣乃生命之本發自丹田,元氣衰弱即受天地邪氣侵襲而生病。由於元氣隨着人軀殼而生滅,受制於命數,物幻無常,轉眼又是空,故道家視一切為不真,獨以不受時空束縛、能周遊六虛、縱橫三界之氣始為真。
由於天人合一,三界共存,惟真氣可獨立恆久,故能穿越時空,有若神靈御駕。若試捨身求之,卻寂然不動,復歸無形。道家認為修得真氣便是得道,老子對道有此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強而名之曰道。道之為物,惟彷惟彿,彷兮彿兮,其中有象,彿兮彷兮,其中有物。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流而不怠」。
               無極真炁
道家專稱真氣為「炁」,以示有別於一般氣。旡即無也,意指虛空狀態;腳下4點代表火,燃點上方虛空之氣,引發三昧真火(或解作至虛靜所產生之正定和正覺智慧)。若要燃點真火,修煉者必須放下一切,以旡字為主,即無生死觀念、無慾無求,以至「心無罣礙、無罜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仿若佛家之「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境界,如是者即進入似醉還醒狀態,此際先天元氣自動凝聚於上中下丹田,隨着奇經八脈走動打通任督二脈,上至百會、中至會陰、及下至湧泉,完成一大小周天修煉過程,同時亦打通奇經八脈。倘若具備周天氣功基礎,即可進一步修煉真炁,此炁隨緣而起,能與天地交感。
道家所指真氣乃純陽之炁,生於極陰,惟有此炁能施之於法,能隱於九幽之下,動於九天之上,「洪洪法法顯赫赫,威威靈靈三界旋」,道家得之能神遊三界之外,無礙自在;術家得之法力高強;醫家用之能使命危者再世還陽。
偶感而歌曰:「煉精化氣氣養神,煉神還虛歸太上,忘情苦海悟旡生,火發崑崙陰與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