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民怨沸騰?

近日喜歡跟舊同學在網上講東講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甲同學很仰慕孫中山,認為香港非搞革命不可;以香港法治精神民主社會和資本主義的優越性,統一整個大中華。乙同學問,中港台真的像民初時那麼民不聊生?的確香港,乃至兩岸,比起一些歐美國家,非洲一些仍然戰亂,出現難民潮的國家好,不能輕言搞革命。今天陳教授在報章有類似看法,引文共賞:
民怨沸騰難回顧
筆者唸歷史出身,我經常設想,三百年後如果有史學家爬羅剔抉,要研究二十一世紀初期的香港史,他會否惘然莫之能解,以此為題的學術論文也寫不下去?
將來的史學家翻閱香港二○一○年後幾年的報章、雜誌,會發覺社會怨氣沖天,有一個名為梁振英的特區行政長官,在不少人眼中成了過街老鼠,要除之而後快。翻到二○一六年留下的史料,香港更出現了頗強烈追求擺脫中國、獨立自主的聲音。
史學家最喜歡解釋歷史現象,於是屆時的學者馬上會用自以為敏銳的觸覺,將焦點對準二○一○年後幾年間香港的經濟數據,他們定會以為其時的特區是滿街失業漢與流浪者,民不聊生,人們快要易子而食。但一查資料,史學家會大惑不解,二○一五、一六年特區近乎全民就業,香港與台灣同屬亞洲四小龍,但香港一個洗碗工人的薪酬竟高出台灣普通大學畢業生近半,而且想僱人還不容易哩。
從經濟角度解釋不了,史學家決意另闢蹊徑,從政府的管治能力入手。他們檢視材料,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研究,在二○一六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中,香港政府的管治效率竟然位列世界第一。歷史研究講求客觀,史學家必須根據上述材料去解釋社會現象,試問若要解釋二十一世紀初期特區民眾的不滿,治史者該如何落筆?
有香港人說,我們就算甚麼都好,但住房問題太嚴重了。史學家又會翻查資料,二○一六年特區有超過一半人口居於自置物業,香港的公共房屋福利在亞洲居於前列位置,人們說上公屋難,但輪候三年不行,能等上五年、七年仍是大有機會。市民可以有怨氣,卻也不至於怨得這麼深。試問這段歷史,你叫將來專家如何解釋得來?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量子衛星---墨子號

本年月中,國家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訊,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訊與科學實驗體系。
量子衛星主要科學目標是借助衛星平台,進行衛星和地面高速量子金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金鑰網路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訊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量子糾纏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粒子(一正一反),如果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裡,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的地方。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那麼瞬間另一個粒子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瞬時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中。換句說話,假若甲方有黑客入侵,乙方另一粒子立即知道而有所防範。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這種聯繫的狀態,稱為量子隱形傳態。它是一種利用分散量子纏結與一些物理訊息的轉換來傳送量子態至任意距離的位置的技術。再用民間傳統做個譬喻,銅鑼灣天橋底有個亞婆用鞋底打小人(甲方),如果她是利用量子隱形傳態,俗語是時辰八字和姓名等等來聯繫乙方,無論他在地球任何地方,都會瞬時感應,外國稱為巫術。
量子通訊的安全性基於上述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複製性保證了資訊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從原理上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位簽章等的無條件安全,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資訊安全問題。
使用量子衛星點對點傳輸,可以做到1秒鐘傳送100K金鑰資料;以後提高到1兆或10兆金鑰,這將極大推動量子通訊實用化。
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有助於國家在量子通訊技術實用化整體水準上保持和擴大國際領先地位,實現國家資訊安全和資訊技術水準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動中國科學家在量子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推動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港獨


  「港獨」入校園,是言論自由,還是另一波將學生推入險境的運動?
  教協張副會長較早前在一個電台節目上指出,在中學校園討論「港獨」是言論自由。他說如果尊重學生自主,可由學生決定自己想討論的議題,而且同學願意在校園內討論社會事、國家事,作為成年人是求之不得,他還反問何以要為學生思考設禁區?作為退休教師,我可以直言要,因為它已不只是思考這麼簡單,同學會視之為爭取宣揚「港獨」,繼而付之於行動;就好像佔中一樣,初時只是向學生宣傳民主自由,最後有暴力事件發生
  在特首梁振英於周三表示「港獨」跟言論自由無關後,教協旋即召開記者會,強調教協不支持「港獨」,批評梁振英當局未有清晰界定何為「鼓吹」或「宣揚」「港獨」,做法撕裂校董與校長和老師的關係。
  教協的聲明、張生的說法,明顯把「港獨」當作一個學術議題,是啟發學生探究和思考的題目。在中學校園容納這種討論,是言論自由和開放社會的標記,若不容許這種討論,便是將內地的教育制度搬到香港,破壞一國兩制。
  聽教協的聲明,表面上說得很專業,但實際上是脫離現實,教協若不是跟學生世界脫節,便是刻意誤導,口講不支持「港獨」,實質是做幕後推手,把「港獨」思維帶入中學校園,讓它在校園遍地開花。
  教協講的是一套,但實際在中學校園正在發生的事,是另一套。今天的實況是甚麼?
  實況是本土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已不是只講不做,而是計劃在全港十八區中學成立「本土關注組」,擺明馬車,付諸行動去宣揚「港獨」。該組織在facebook呼籲學生於校內發起行動,把「港獨」聲音帶入校園每一個角落。該組織成員說,他們要利用「港人對學生組織堅信不移的信念,以學生為組織骨幹,推行港獨」。該組織的成員均認為自己是香港人,而非中國人,又指不會擁護《基本法》,認為「港獨」是香港唯一出路,主張以任何方法抗爭,包括勇武抗爭。他們還說若有足夠學生會組成關注組或支持「港獨」,他們將發起支持「港獨」聯署,並遞交到各國駐港領事館,大力鼓動中學宣揚「港獨」,要做到遍地開花的「學生動源」是提出一個路線圖去搞運動,而不是教協口中的書生論政式的理性討論。
  「港獨」還未成為中學議題,已經有起義的意味,教協還在講「港獨」事關言論自由,這是否是自欺欺人?還是存心靠害?禍害國家安全兼違法的議題和思維真的可以用一句言論自由的說法,便可以在校園內大講特講?教協的領導也許可以去問一問美國政府會否容許美國校園、學生組織在學校內大講伊斯蘭國,宣揚伊斯蘭國的宗旨和教義!
  防微杜漸是要確保「港獨」思維在學生群中不能肆意散播,把他們推往勇武抗爭、違法被捕的不歸路。教協的領導層空言尊重學生自主,實質是把懷有赤子之心的學生們推入深淵,這種做法還配得上做教育工作?還能當稱職的老師?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佛教的本質可以是教育


中學同學閒談中提到世界和平與宗教的關係,其中佛教能否擔當一些角色?記起兩年前一次聯合國的演講,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它全面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鑒的看法和主張,強調應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爲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演講內容提到佛教傳入中國後,給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留下了深刻影響。習近平的這個演講,在佛教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習近平論佛教」成為佛教界的熱門話題。有評論認為,這個演講釋放出一個信號:中國文化復興,佛教擔當重任。北京《競報》早前在推薦一套佛學書籍時,更是以《佛教的本質不是宗教而是教育》為題。雖然這句話不少法師們講過,但官方報紙作為題目標出屬罕見。
文章先指出佛教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對於中華民族而言,佛教原本是來自異國(古印度)的外來文化,卻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社會生活。今天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比如煩惱、顛倒、作業、懺悔、覺悟、如實、實際、平等、法寶、淨土、彼岸、現行、剎那、因緣、胡說八道、不可思議等,是從佛學經典中引用、點化而來。又如心猿意馬、天花亂墜、當頭棒喝、唯我獨尊、皆大歡喜、曇花一現、清規戒律、天女散花、醍醐灌頂、拈花微笑、借花獻佛、癡人說夢等文學成語,也是在佛學經典的翻譯流通過程中,添入中國文學寶庫。
佛教禪宗思想,也促進了後世儒家理學與心學的發展,盂蘭盆會、吃臘八粥等風俗也淵源於佛教。
雖然佛教幾乎是一進入中國就立刻受到皇室極致推崇,甚至一度被奉為國教,但也存在著和中華本土文明的融合問題。但佛教傳教法師們以數度學術辯論,引導佛法與中華本土儒道文化融合互補,使佛教完全融入中華文化體系,成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由此形成中國兩千年來文化多元並存、互補互融的格局,以至於今天說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總是儒、釋、道三家並舉。
放眼世界史,即使得到所在國中央政府的支持,佛教亦從未假借神意而強迫其他宗教徒改宗易信,以及發動宗教戰爭,企圖消滅異教與其他文化。這不能不令人嘆服:佛教是真正崇尚尊重生命與理智、平等、博愛、和平的偉大教化。
早期佛教的僧團管理,依據戒律,執行教團制度的權力交由大衆,凡事皆要會議,杜絕獨斷專行,凡事必經交付提案,大衆集會討論、決議,以多數表決通過,始能公佈、實施,充分體現了民主、法治精神。佛寺紛提「上市」 「商業化」遭痛斥。
然而,中國佛教出現日趨「商業化」的現象,備受爭議。中國佛教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開幕時,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在會上嚴肅痛斥近年來部分中國寺廟紛紛提出「上市」及商業「承包」等現象。
近年來一些寺廟紛紛提出要「上市」及引入商業經營,提高旅遊收入,王作安說,這些現象「侵害佛教界合法權益」。
他批評道「有的出家人信仰淡薄、戒律鬆弛、熱衷名利,影響佛教清譽,受到社會輿論詬病。對此不能麻木不仁、見怪不怪,而要警醒起來、嚴肅對待,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解決。」
另一方面,在這個中國佛教協會全國代表會議中,48歲的學誠法師正式從傳印長老手中接班,成為佛協成立以來最年輕的會長。
針對佛寺商業化、「借名敗財」現象,學誠要求不斷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正信正行」,樹立佛教清淨莊嚴的社會形象。建設和諧世界 具指導意義。
在指導人類現實生活方面,佛教提倡覺悟「業力緣起」的生命觀,指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不報,時辰未到」的三世因果報應定律,啟發世人為自身、為他人、為家庭、為家族,為民族、國家、世界人類,乃至於一切衆生,切實承擔責任,從而締造幸福的生活。
此外,佛教也揭示衆生共業締造世界的真理,提出「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理念,倡導人人從我做起、從我心做起,集合每一個體的道德自覺之力量,來奠定理想社會的基礎。這一點對於建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尤具指導意義。
近代以來,佛教遠播歐美,促進了西方社會宗教與文化格局的多元化,對於世界和平貢獻甚巨。
文章引述釋淨空老教授指出,佛教在今日至少以六種形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釋迦牟尼佛生命教育的本質佛教、宗教化的佛教、學術形式的佛教、企業化的佛教、旅遊觀光業的佛教和被歪曲利用為邪教的偽佛教。
最後文章強調佛教的本質,不是宗教,而是至善圓滿的生命教育。必須恢複佛陀教育的智慧本質,才能發揮佛教文化的正面價值,從而為人類做出真正意義上的貢獻。
以下是習近平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錄影。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持久戰

參選新界東的「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梁天琦的提名被選管會確認無效。雖然他「取巧」地收起港獨言論,改用「頭盔版」個人社交網頁,仍然無法逃過參選立法會資格被取消的命運,反映當局阻止港獨分子進入最高民意代表機構的決心,即使會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憲制派失去部份選票,都在所不惜。
在芸芸港獨或疑似港獨報名參選者中,梁天琦最有實力取得足夠票數進入立法會,這反映在他今年初在立法會補選中的高得票數目,有逾六萬六千多票,就算打個五折,都達到出選結果。民調顯示他今次的得票更可能超越傳統激進派候選人,加強了傳統激進派的危機意識,昨日在選管會簡介會製造混亂的人,多數就是屬於傳統激進派,目的是守住票源,不讓港獨派搶奪。
絕大部分的港獨分子在歷次選舉中都不成氣候,梁天琦「一炮而紅」,觸動了中央的敏感神經。中央的基本思維,是絕對不容許港獨分子進入立法會,因為這些人一旦成功當選,必把議會變成宣揚港獨的平台,衝擊香港的憲制地位,到時要革除他們的議員身分,將困難重重,並對政府造成巨大震盪。
立法會是按照《基本法》組成的政制架構,港獨卻違反《基本法》所規定的本港政制基礎。當局要把港獨分子拒諸立法會門外,把關的工具,就是按照法例規定,阻止拒絕擁護《基本法》者「入閘」,取消其參選資格。
按照選舉主任的解釋,梁天琦雖然簽署了參選表格上的聲明,但是其公開言論反映出這只是他所說「就算躝都要進入立法會」的手段,而他迴避答覆港獨問題,也令選舉主任相信他沒有改變把港獨主張帶進立法會的目標,因而認為他不符合擁護《基本法》這一參選條件,基於此否決他的參選資格。
選舉主任的決定,有其法理依據,對梁天琦意圖的判斷也屬合理,但亦有法律人士則疑其法律依據。當然,他如果不服,也可以循法律途徑提出爭辯,事實上,他早前已針對確認書安排申請司法覆核,現在也會就選舉主任的決定,提出選舉呈請,預計任何一方敗訴都會層層上訴到終審法院,除了令司法機構捲入政治風波,還有可能促成人大釋法。

此外,梁天琦改變策略,在五大選區中揀選自己心儀的候選人,為他們拉票,其中三個選區已經鎖定是青年新政候選人,這些本土派人士對港獨的立場比較模糊隱晦,梁天琦為他們站台拉票,或增加他們的勝算,他們如果成功當選,彼此日後可能互相呼應。對中央與特區政府而言,這是一場不能鬆懈的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