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談夢


相信不少朋友都發過夢。有些人很少發夢;有些人記得曾發夢,但夢境很快就遺忘;更有些人夢境十分具體,每一個細節在夢醒後都記得清清楚楚。我本身對古史有興趣,特別唐代史實,翻閱兩冊《唐書》,發現有許多相關的記載,我常抱著一些疑問,例如唐代人仕究竟如何思考「夢」這個課題?而「夢」又對唐人生活有著什麼意義?不妨輕鬆一點,當成唐代人的生活史來看待,便饒富趣味。

就史書所載,夢境絕大部分都與命運、情感、信仰、政治有絕大關聯與發揮。

例如詩仙李白,其母親在生李白之前夢見長庚星,長庚星就是所謂的太白星,用現在的話講就是金星。太白星的徵兆不僅預示了後來李白文采過人的天賦,而其李白一生的作為與詩風也正如西方比喻金星的意義:即愛、浪漫等。又如生長世宦之家的裴寂,因為家道中而成了孤兒。長大後運途不順的裴寂,有一次在華嶽廟占卜自己的功名,而夜裡夢到一個老人告知他的後來運途,其後,果然當了齊州司戶,這不僅有神奇之處,更說明唐人熱衷功名的一面。

這些「夢」的記載固然不可無限上綱,但處於整個長久的傳統來看,在唐代人的生活佔了極大之影響,自然也影響他們對事物的觀察與判斷。可以說,「夢」之於唐代人而言,是一種從深信到加以利用的方式。可見,「夢」在唐代人眼中佔有其特殊地位,史學家也將這些史料逐一記載下來。我同意不要過於穿鑿附會,但從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出發,不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嗎?

實用方面,究竟夢境有沒有價值呢?可不可以從中認識我們的身體狀況呢?從中醫角度來說是可以的,但中醫學不像西方以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為代表的心理學角度認識夢境,也不是以風水命理預測吉凶先兆的角度認識夢境。中醫學是以取象類比、形而上的思維分析夢境,夢境只是身體其中一個精神上的變化。

夢墮下部陰虛火旺

一般來說,偶爾發怪夢一兩次,並不一定代表身體出現問題,就像受風後打一兩個噴嚏,只是肺氣不通而透過噴嚏抒發,不一定發生外感病。不過如果你經常夢到相類似的夢境,持續時間比較長,就可能有臨床的辨別價值。值得留意的是,中醫是以四診合參來認識身體變化,因為夢境只是身體的其中一個變化,辨別身體病變時,還要綜合地考慮身體整體的情況,才能清楚知道病人的病機狀態。

另外,通常病人不會以發噩夢為由求診,只是與醫師交談過程中偶爾提及夢境,因此由古到今對於辨夢的文獻記載十分散亂,我是經過整理部分古代醫學文獻,發現古人早已意識到夢境與臟腑之間的氣血盛衰有很大關係。現就兩種常見的夢境,作簡單的分析。

夢墮是指夢者夢見自己突然從高處墮下,甚者驚醒。據我的經驗,多數夢者夢見在樓梯高處跌仆而下。文獻與醫案又有記載從樹上、從懸崖上墮下,近年又有記載飛機失事而墮下之夢境。這些夢境並非偶見,而是有一定的出現頻率。

最早記載夢墮的醫書是《素問》與《靈樞》,當中《素問.脈要精微論》與《靈樞.淫邪發夢》均記載「下盛則夢墮」。《雜病廣要》又提到「下部虛則夢墮,治宜滋陰之屬是也」。簡單來說,夢墮可能原因是勞倦過度,引致肝腎虛損,身體下部出現陰虛火旺之象。夢者可能伴隨壓力稍大,或工作至夜深方睡,或入睡困難,或過度飲酒等。但夢墮要跟夢魘作鑑別,夢魘即發噩夢,部分夢者夢到被人追殺或遇到危險時墜下,這就不算是夢墮,夢墮的夢境只是單純高處墮下,不一定伴隨驚恐緊張。

夢悲哭或關肺氣虛

夢悲哭有兩種,第一種是本有七情憂思過度,日間已有悲哭的情感下夢悲哭,這種夢悲哭比較容易理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七情鬱抑而引致氣血不調,五志於夜間仍未平復使得入睡悲哭。第二種是日常生活心情平和,沒有情志刺激下晚上夢悲哭。這種人白天沒什麼悲傷之事,入夜後反而泣不成聲,醒後自己亦覺得十分奇怪。這個情況有幾種可能性,如《素問.脈要精微論》曾記載「肺(邪)氣盛則夢哭」,指出與肺氣虛弱有關;王符《潛夫論》又說「大寒之夢,使人怨悲」,天氣過寒,身體不適應寒冷氣候也可引致夢悲哭;或者體內痰氣過盛,也會引致夢悲哭,就如古人之言「痰之為病……悲啼兩淚而寤(即睡醒)」。

夢境多變,是受多方面因素而發,因此要辨別夢境的意義,須請教專業人士。以上夢境的臨床意義只供參考,市民不應單純以某夢境多發而自行煎煮中藥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