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4日 星期二

讀書第一

2020新一年一月已過差不多一半,對於今年的祈望,仍然充滿幻象。去年,對港人來說是畢生難忘,當中風風雨雨、有血有淚,整個城市都和以往我們居住的地方有了極大轉變,相信許多人對事情的處理方式,或許與以前的自己不盡相同,變得更勇於表達、更為自己認為對的事而爭取,然而,大家也應更忠於自己所秉持的價值觀,希望大家可以保持這份理念,向前看,做一些為大眾都好的事情,讓香港繼續在國際上留有一流的地位及定位。
常言道:「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在自然定律來說,第一及二項是與生俱來,歌都有得唱「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這種命理的事,可說是注定的。
習術之人喜談《易》,說《易》是所有術數系統之源頭。善談〈易〉者,莫不知讀《易》的遊戲規則,除本卦外,還設綜卦、錯卦、互卦、卦中有卦等,談一命二運三風水,卻少見人能以易見觀之。譬如說,用綜卦思維來看看,便會得出一個讀書、積陰德、風水、運、命的序列來。本人未敢妄言《易》,不過,卻透過別的途徑,得出了逆思的次序,從而知道古人的智慧和含蓄。
我看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順讀便是一組人類演化過程的序列, 是一套文明演化過程的圖譜。達爾文如果也能早參透這一條,他的演化論便可能更耐久、耐磨,不致於被後來的生物科學理論圍攻,甚至有被踢出新世代科學殿堂之虞。
我大膽地試圖將這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基因排序,重新寫一份解讀報告。
最近我身邊有位精通紫微斗數、風水等的朋友和我分享說,好多人都會找他改名轉運,因為外界常說「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大家千萬別以為改了名就可讓命運180度改變,其實改名只可扶助該人的1015%運勢,最重要的還是時辰八字,在改名時配合自己的時辰八字,是會讓自己的運勢好一些,但重點還是自己的命。有好命自然有好運,這是相輔相成。
先說一命, 根據中學理科生要讀的生物學,一命是你父母經行房後啟動的,有如製作上了生產線,進入了流程,產品在生產線上完成工序之後,便會推離線上出廠,定型為基本出廠型號,你沒有任何形式的話事權。
二運關乎大環境、大生態的影響,如果世界好,國家好,香港好,公司好,老闆好,父母又好,那便大家好了; 如果以上所說的項目,有很多都不太好,那你的運氣相信也好不到那里。就算你懂風水,可以在叙利亞、阿富汗等地任由發揮地建一座旺財旺丁、到山到向的風水屋,最終最可能成為綁架對象。當人的運不好的時候,除了降罪己詔怪自己,承認自己可能有錯之外,最終便只能說,那是社會的錯了。所以, 二運也是相當身不由己的。
三風水是試圖擺脫命運嚴苛掌控的初步努力, 這種努力,說它是主動,其實是被動,說它完全被動,它又有一些主動的外觀,總之是既被動又主動,既主動又被動,看你向那邊傾斜。為甚麼我要這樣說?
我們看我國的人類史,便知道我們的祖先,最初的時候, 是住在樹上的,因為樹居可以避開凶猛野獸的威脅,心理上和實際上都比較安全。經歷過有巢氏的樹棲階段之後,我們的祖先便懂得穴居了,上世紀初在北京近郊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頭骨和洞穴,大略上披露了這段時期的生活狀況。到了周人公劉先生帶領族人「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我們的祖先便由樹上和山洞,步進了農業社會雛型。
人從樹頂,從山洞上走下來耕種,便代表了自信心逐漸成形,在某種程度上, 有較好的把握,建立起安定的生活。安定的生活,需要靠秩序和規則去維持,而秩序和規則,則要倫理道德去指導,這成為了世界文明進展的必然過程。積陰德,便是不經不覺地積聚起優良的倫理道德。
談四積陰德, 自然想起明朝人袁了凡(1533-1606)寫給兒子的家訓書《了凡四訓》。
袁了凡是明朝人, 原名袁黃, 字坤儀,他考科舉之前找人算過命,當中很多項的結果都應驗了,他便認為命運是一條硬鞭子,半點不饒人。算命師又說他只有53 歲,無兒後繼香燈。袁了凡後來遇見了雲谷禪師, 雲谷禪師說命運是有商量的(可以改的) ,只要樂於助人,行善積德,命運便會改觀了。
了凡聽其言而實其行,不僅延壽,且得子嗣, 69 歲時,他寫成《了凡四訓》的來訓示兒子多行善積福,令自身命運優化。
為善須得窮理,那便關乎讀書。古人談讀書,並非強調學歷,而是說要讀聖賢書。五讀書,便關乎通達明理,明辨是非。
五讀書是四積陰德的進境。四積陰德比較容易,中人之資,只要接受道德系統的教化便可以做了,不論是感性地做,還是理性地行,都較易而為之。要通達明理,明辨是非,要求的層次便要進一境界。人類的文明,便是由一命、二運、三風水,一步步的走到這個階段來,以後還有沒有第六式,我們暫且不說。西方崇尚實用價值,他們的五讀書便演繹為「知識就是力量」, 我們的五讀書,主調便在於通達明理。書是文字的盛器, 文字記錄發生了的事,或者是記載作者發見了的思想和言語,所以, 讀書其中一項重要的思想活動,便是以史為鑑。
近年來,人們常提出「趨吉避凶」,所謂「趨吉避凶」,就是謀求安吉,避開災難。不過如果我們懂得讀書,便能夠明辨是非,便能夠知命、知運;便能夠通達,便能夠超越命、運,而沒有所謂吉凶。
我看古人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乃取其含蓄。習術者多談《易》,知《易》有六十四卦, 每卦皆六爻, 古智慧以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序列,而止於五,便是以不言為要言。至於不言的六,作為一名平凡的佛教徒,便當以至剛的菩薩道。所以, 善《易》者不言卜,書讀得通達,占卜便屬多餘。
占卜、風水術數不是終極的學問,並且重重局限,古人一早便體察出來,並且懂得以情緒指數 (EQ)超越,以求至於通達。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先要讀書,不一定只為考試,而是要通達明理,明辨是非。就以去年修例風波,就是要首先尋根究源,內裡優劣之處,法例得失何人,政府為何要強推?
明白事緣為何,應否行動支持或抗爭,力度要多少?根據菩薩道,是作善業或惡業?如果有信仰,按照宗教力量而行事;沒有信仰則按照自己良知,積陰德或失去道德操守。
風水就是要看看當事人認識事件的真實性,如根據正信,他不會立危牆之下;任何參與行動時時,會找出利己的方位。
古人談命說運, 屢屢以聖人做標準,的確有點令人疲累,也叫聖人負擔太沉重,我試將古人的大智慧縮龍成寸, 歸納成幾個字,不外叫人隨流順變,跟正道而行,則好運降臨!假使當事人真的有不好的命,也應勇敢面對,改變自己心態,是古人所說的認命;如果當事人跟一首歌的歌詞而行:『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這樣的人生挫折感會很大。
我認為,學懂算命, 最好用的範圍, 便是為自己略算,和為信任你的親友略算,協助他們將人生的資源好好地分配,從而找到較易行的道路。又或者以一些名人真實故事,印證其發跡的原因。
西方算命可以用水晶球,但有位英國工黨領袖安奈林﹒ 貝文(Aneurin Bevan)1919 年,於下議院力拒保守黨欲藉大選回朝時發表演說:
「如果能讀書, 為何還要看水晶球?
所說的書, 便是歷史和經驗的教訓。
歷史上, 各行各業都有一些精英之士,能將他們的智慧, 出口成文,留給後世盈千累萬的金句箴言,讓我們不時咀嚼回味,仍覺齒頰留香。唯獨習術數者,自古之來,便常交白卷。甚至對涉及本業的一句「一命、二連、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便也因為喜歡機會主義地自動對焦,而往往出現構圖錯誤,並且不能自圓其說。
總而言之,由讀書開始,多讀書當然可以提升自己的學識,增進自己的智慧,能夠通達明理,明辨是非,這是應該自小以來排第一位,所有父母都認為無可代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