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會否台海戰爭?

 

根據五中全會公報的內容,其中一項要求是「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並重申「和平統一」。事緣是因為近月台海局勢升溫,美國又向台售武:美國國務院批准向台灣新出售24億美元的武器裝備,這批武器包括對地攻擊飛彈、火箭砲系統以及機載監視和偵察傳感等設備。

其次就是國務次卿克拉奇在九月中又到台訪問,中國對這些挑釁行為並無啞忍,八月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舉行了二十多次軍演,在八月二十六日還從青海發射了一枚有稱為「關島快遞」的東風26B及從浙江射出一枚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1D,二者皆為中國獨步天下的中程彈道導彈,明顯有警告作用。九月底又來了幾天軍演。軍演後,共和黨的鷹派政客盧比奧頓時有所收斂,說捲入台海戰爭不符合美國利益。台海會否發生戰爭?中美的戰略意圖是甚麼?
這些並非容易回答的問題,要作出分析,先要對實況有一些基本的認知:

第一、戰爭是政治與經濟的延續,不會無目的地開戰。中美若雙方全面開戰,中國打不過美國,但美國一樣損失慘重。中國不可能主動挑起戰爭攻擊美國,而美國疫情未了,政府與人民都債台高築,經濟正陷入深深的衰退,其人民的大量消費,都要倚靠中國的廉價商品才能保得住生活水準,實在沒有理由自討苦吃去發動一場風險極高代價極大,效益甚少的戰爭。
第二、台海戰爭與中美雙方對打,完全不同。對中國而言,在台海或附近水域開戰,是家門口的防守戰爭,據說美國的軍事專家曾對美國應否捲入台海戰爭做過十多次的沙盤推演,結果都是美方必敗。美國有蓋世武功,為何會得此結果?我相信主因是美俄一早有限制發展中程導彈的協議,但中國沒有參加,反而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出整套導彈、雷達與北斗衞星的防衞鏈。上述提到的東風21D,作戰半徑二千公里,射向太空,速度八倍於音速,專門對付海上高速移動的軍艦,可鎖定航母位置,在高空降落時速度可達十多倍音速,且可改變軌跡,敵方的防護盾難以攔截。東風26B射程更遠,可達五千公里,鎖定目標位置更精準。這些世界最先進的中程導彈性價比甚佳,西方一些軍事專家估計,製造一枚21D,邊際成本大約二、三千萬美元,一枚命中已可炸沉一艘母艦,就算要十枚才成功,成本才是三幾億美元,卻可摧毀價值百多億美元的航母,其成本效益不言而喻,而且發射站安裝在四處遊走的軍車之上,防不勝防,航母進入離中國海岸二千公里以內便有被擊沉之險,而美國戰機一般沒有足夠續航力來回四千公里。美國航母實在難以應付中國國土中數以百計的導彈發射車,此仗輸多勝少。

有此兩點認知,美國的選擇受到很大的限制。她可以有三個不同的選擇:

第一個選項,是大幅度地捲入台海戰爭,但既然連航母也不敢靠近,打輸的概率極大。對台售武也起不了大作用,大陸與台灣軍事力量差別太大,售武最多可稍為拖延時間,容許蔡英文逃亡到關島建立流亡政府。台灣的一些朋友便曾評論,台的空軍根本缺乏鬥志,大陸若開出「投誠」條件,誰開走戰機回大陸,除可得到巨額獎金外,還可以數倍的薪酬到內地的航空公司工作。以目前早已有大批台胞在大陸經商或工作的實況看來,上述「投誠」條件頗有吸引力。如果美國選擇自己參與戰爭或扶助民進黨去打,輸掉了戰爭後,美國會顏面無存,東亞諸國可能見到美國不足信賴,而產生離心力,美國的亞太勢力便面臨極大衝擊。
第二個選項,是維持現狀,並督促民進黨不得造次。這本是過去數十年相當成功的策略,中國也暫無意打破此局面。不過,經過特朗普政府幾年意圖全方位圍堵中國的政策後,這個選擇恐怕不易維持下去。特朗普若當選,此選項會被放棄,若拜登勝出,也未必走緩和之路。
第三個選項,是軍事上不捲入台海戰事,視台灣現政府為扶不起的阿斗,可以放棄,讓中國收復台灣。既然參戰也無用,這是美國最合理的選擇。不過,美國也絕不會完全無所作為,她放棄台灣的同時,必會儘可能擴大中國的損失或要付出的代價。在國際上宣傳中國的「威脅」,在台灣境內挑撥人民的反中情緒,使中國的管治出現困難,都是美國擅長的動作。這些策略的確在一定的時間內,使中國疲於奔命,但中國收回台灣卻也可促成東亞一種規範式的變化,自此美國便難以再用台灣作籌碼,台灣與大陸的經濟本有互補性,統一後,這互補性會更穩妥一些。

中國如何回應?戰爭是大凶,是各方都應盡可能避免的。中國的既有政策其實已足夠,若台灣或美國不超越紅線(例如美國承認民進黨政府或台灣宣佈獨立),可繼續保持和平,反正時間在中國一方。紅線若被超越,速戰速決,軍事上收復台灣便是,美國不會參戰,也未必敢參戰,戰事也不長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